高中历史必修1 第10课 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说课课件(共19张PPT)

历史学科素养
• [唯物史观] •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说明历史问题及由现象到 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线能力。 • [时空观念] • 通过《鸦片战争》教科书和配地图册、课件,认识 到鸦片战争情发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工业 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的时控背景。
1830年
1835年
年
1838年
•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二 、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虎门销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会不 会爆发?
•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目虎门 销烟,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前夕 的中国和英国的形势对比,引导学 生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综 合国力等方面得出认识。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就要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谢谢观看
• 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 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授课过程
• 这一部分我将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采用创设 问题情景的方法进行禁毒教育。
• 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 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一 、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年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耻 辱中感悟国力衰徽,落后专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 生的计生音识和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重兴而努力的 历史使站感。
说重点
• 鸦片战争发生的 历史背景和起因
说难点
• 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的原因
第二部分:说学情
说学情
•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具体情况,高中学生的抽象能 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 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 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不断启发,点拨和 矫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课件

教师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 在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由 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内地,说明第二 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加深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 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探讨4、把中国打败后,英国最迫切的需求什么? 由此导出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探讨5: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分析鸦片战争对 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探讨 的基础上总结鸦片战争的影响。)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战争性质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
地Leabharlann 主权遭到破坏社会性质改变第二次鸦片战 争
探讨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都犯下哪些罪行? 引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利用图片再现火烧圆 明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阅读课本,从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 因、经过、结果,教师进行补充) 探讨8:课中思考题,读图,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
3、三维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②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 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③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进 行讨论、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讨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都犯下哪些罪行? 引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利用图片再现火烧圆 明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 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探讨4、把中国打败后,英国最迫切的需求什么? 由此导出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探讨5: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分析鸦片战争对 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探讨 的基础上总结鸦片战争的影响。)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战争性质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
地Leabharlann 主权遭到破坏社会性质改变第二次鸦片战 争
探讨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都犯下哪些罪行? 引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利用图片再现火烧圆 明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阅读课本,从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 因、经过、结果,教师进行补充) 探讨8:课中思考题,读图,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
3、三维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②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 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③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进 行讨论、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讨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都犯下哪些罪行? 引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利用图片再现火烧圆 明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第10课 鸦片战争

材料3: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年份
正当 鸦片 贸易 贸易
总值
1837.7220万 340万 560万
1838.6
总值 310万
出(+)入(-) 超情况
(-)250万
2.战争概况
(1)时间:1840年——1842年 (2)侵略者:英国 (3)侵略路线: 1840,广东—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 1841,侵略香港岛和东南沿海城市 (4)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四年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
扩
争 危
害
大
和 影
响
开放口岸 和割地
主权遭到 破坏 社会性质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 龙,俄割100多万平 方公里
领土、领海、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 司法、关税等 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开始沦为半 半殖半封化程度进一 殖半封社会 步加深
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 资本主义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你同意吗?为什么?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分类来自较继 根本原因和目的续
战争性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侵略力量 英国
扩
战 争
大
过 程
侵略时间 两年
主要在长江以 侵略范围 南沿海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闭关锁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课件 共38张

中英正当贸易
中国
呢绒、布匹 (销量低 ) 茶叶、生丝、瓷器 (很畅销)
英国
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在中英贸 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出口大于入口 )
想想 一 英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鸦片的危害 :
1、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4、毒害民众身心,削弱军队战斗力。
1997 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 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 60多万平方公 岭以 南、黑龙 里 江以北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 约40 万平方公 东,包括库页岛 里 在内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 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1)自然经济为主,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2)外国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
(3)鸦片大量输入,使大量白银外流,
1个天津
其他条 协定关税 款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 承认〈天津条约〉有 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 效;准许华工出国。 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香港问题
3、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强 租新界,租期99年
2、1860《北京条约》英割占九龙司 地方一区
1、1842《南京条约》英割占香港 岛
高中历史 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 片 战 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 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 不屈的斗争精神。
材料一:
战前的中国
战前的英国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
—— 乾隆帝的答复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 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 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 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 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 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 人的英军?
清朝时,某商人从上海运进一批货物到汉口, 收到各地管理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 愤地说 :“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 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 插上外国旗帜才有生路吗?
这件事至少发生在那一年以后?那商人指 的是哪一条约?
▲ 圆明园——历经清朝六代皇帝前后150余年 经营扩建而成。整个园林占地5200余亩,建 筑面积16万M2 ,综合了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 精华,陈列着中外古今无数珍贵物品、名人 书画,不仅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伟大建筑, 也是世界最宏大的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的 珍珠”、“万园之园”。英法联军入园后, 司令部下令,官兵可在园中自由抢劫三天。 为了毁灭罪证,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下令, 将圆明园全部烧毁。联军出动3500人,从四 面八方冲进园中纵火焚烧,火势三昼夜不绝。 一座华美宏伟的宫殿化为断墙残垣,这是世 界文化史上的惨剧。
1821
约1.4
约1.37
第10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课件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缘何战败?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 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军主帅杨芳……但夷炮威力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 其内”,于是广贴告示,“传令甲保,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作为制胜法宝。他将 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
当时西方国家是怎样扭转这种局面的?
二 、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为何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与第 一次相同: 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英法等国
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
拒绝“修约(”忙于镇压起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除了《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之外,还与哪些国家签订条约? 你认为这些条约能满足西方列强的欲望 吗?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租赁土地、房屋 和永久居住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 供了借口
[析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半封建” 是专有名词。“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 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 场、投资场所等。“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析概念]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 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 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 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缘何战败?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 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军主帅杨芳……但夷炮威力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 其内”,于是广贴告示,“传令甲保,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作为制胜法宝。他将 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
当时西方国家是怎样扭转这种局面的?
二 、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为何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与第 一次相同: 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英法等国
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
拒绝“修约(”忙于镇压起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除了《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之外,还与哪些国家签订条约? 你认为这些条约能满足西方列强的欲望 吗?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租赁土地、房屋 和永久居住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 供了借口
[析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半封建” 是专有名词。“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 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 场、投资场所等。“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析概念]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 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 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 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3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3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1e4f3b889eb172dec63b748.png)
二、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
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等国
提出“修约”要求
担心危及统治
清政府
拒绝“修约”(忙于镇压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过程(1856-1860年):
⑴ 特点:英法联合;首 次攻入北京; ⑵ 火烧圆明园; ⑶ 中国战败; ⑷ 签订《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
呢绒、布匹 (很难卖出去 )
中国
茶叶、生丝、瓷器 (很畅销)
英国
结果: 中国处于顺差(出超)地位 英国处于逆差(入超)地位
指在一定时期一国出口贸 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
又称 “ 出超 ”。
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45000 40000
50—100公斤/箱
40200
林3305则000000徐吸上毒道人数光:皇20帝0万的/35奏年 折中指35出44:5
探究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
(1)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 义。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市场,对战争是 蓄谋已久的。
(2)中国方面(主观): ① 清朝统治腐朽,闭目塞听,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
面的全面落后。 ② 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失当,组织不力。 ③ 清政府长期以来与人民处于对抗地位,使蕴藏在群众中
(1)经济: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客观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
(2)思想:①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 开近代思想的先河; ②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以法治国”思想,
注意: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起跑线,但不是开始。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运用表格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
并分析其影响。 侵华的史实。
2.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
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的危害。 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__上__海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__领__土___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_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国家。
知识点三 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联络__美__法__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1) 第 一 阶 段 (1856 ~ 1858 年 ) : 英 军 进 攻 广 州 →法 国 加 入 →攻 陷 广 州 → 进 逼 _天__津___→签订《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1859~1860年):挑起冲突→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圆__明__园__→签订 《北京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①。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 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②。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注:①“必须”反映了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 ②反映了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思考 史料反映了作者对鸦片战争怎样的客观评价? 提示 肯定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客观进步作用。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 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运用表格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
并分析其影响。 侵华的史实。
2.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
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的危害。 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
3.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__上__海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__领__土___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_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国家。
知识点三 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联络__美__法__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1) 第 一 阶 段 (1856 ~ 1858 年 ) : 英 军 进 攻 广 州 →法 国 加 入 →攻 陷 广 州 → 进 逼 _天__津___→签订《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1859~1860年):挑起冲突→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圆__明__园__→签订 《北京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 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①。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 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②。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注:①“必须”反映了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 ②反映了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思考 史料反映了作者对鸦片战争怎样的客观评价? 提示 肯定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客观进步作用。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中 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 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国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 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 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 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鸦片战争(The Opium War)
一 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 (1)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和世界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A.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和市场 B.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 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 沾余润。今尔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
二 战火再燃 —— 第二次鸦片战争
2.经过 (1)英法挑起战争(1856年) (2)中国战败,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 (3)英法扩大战争
英法为什么要扩大战争?火烧圆明园能不能避免? 3D效果圆明园复原图
当时在僧王幕下郭嵩焘在日记中留下这样的记录:1859年4月10 日“怡亲王至营。。。言奉旨密商一语:如夷人入口不依规矩, 可悄悄击之,只说是乡勇,不是官兵。予曰:凡事须是名正言顺, 须缓缓商之。。。。僧邸商酌再三,欲令其由北塘入口,绕道至 天津。。。。辩论再三始定局,附片奏明。“
维克多. 雨果
二 战火再燃 —— 第二次鸦片战争
3.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并未组织调查委员会,来调查事件发生的情形与 各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做任何更改。美国官员 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婉言拒绝。南京条约和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 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 开"夷人"任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鸦片战争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毛泽东起草 周恩来题写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清高宗实录》
一 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本原因:英国力图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林 则 徐 ( 1785—1850 )
虎门销烟
一 鸦片战争
2.战争的经过 (1)战争开始(1840年6月 — 1840年秋) (2)战争扩大和结束(1841年初 — 1842年8月)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 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 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 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马克思选集第1卷
二 战火再燃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为什么会在十几年后再燃战火?
英法试图扩大侵略权益
修约问题
中美《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条款规定:“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各款 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开酌平。”
中法《黄埔条约》第三十五款也有类似规定,中国浑然不觉。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
Hale Waihona Puke 例题: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 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 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了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据报道,英国西菲尔特的一家著名的公司运来了大批刀叉,准备供给中国人当 作餐具之用,结果这批刀叉在商店里陈列了好多年,无人问津。还有伦敦的一 家公司运来了大批钢琴,设想每二百个中国妇女中总有一个愿意学弹钢琴的, 他们可以趁机做一笔好生意,结果无人购买,只好把钢琴堆集在仓库里受潮变质。 其他大宗商品的遭遇,也不比刀叉和钢琴好多少。
曾国藩曾说: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 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某谓僧 邸此败,义当杀身以谢天下矣”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 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 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 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 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 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 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 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国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 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 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 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鸦片战争(The Opium War)
一 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 (1)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和世界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A.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和市场 B.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 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 沾余润。今尔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
二 战火再燃 —— 第二次鸦片战争
2.经过 (1)英法挑起战争(1856年) (2)中国战败,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 (3)英法扩大战争
英法为什么要扩大战争?火烧圆明园能不能避免? 3D效果圆明园复原图
当时在僧王幕下郭嵩焘在日记中留下这样的记录:1859年4月10 日“怡亲王至营。。。言奉旨密商一语:如夷人入口不依规矩, 可悄悄击之,只说是乡勇,不是官兵。予曰:凡事须是名正言顺, 须缓缓商之。。。。僧邸商酌再三,欲令其由北塘入口,绕道至 天津。。。。辩论再三始定局,附片奏明。“
维克多. 雨果
二 战火再燃 —— 第二次鸦片战争
3.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并未组织调查委员会,来调查事件发生的情形与 各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做任何更改。美国官员 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婉言拒绝。南京条约和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 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 开"夷人"任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鸦片战争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毛泽东起草 周恩来题写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清高宗实录》
一 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本原因:英国力图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林 则 徐 ( 1785—1850 )
虎门销烟
一 鸦片战争
2.战争的经过 (1)战争开始(1840年6月 — 1840年秋) (2)战争扩大和结束(1841年初 — 1842年8月)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 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 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 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马克思选集第1卷
二 战火再燃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为什么会在十几年后再燃战火?
英法试图扩大侵略权益
修约问题
中美《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条款规定:“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各款 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开酌平。”
中法《黄埔条约》第三十五款也有类似规定,中国浑然不觉。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
Hale Waihona Puke 例题: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 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 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了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据报道,英国西菲尔特的一家著名的公司运来了大批刀叉,准备供给中国人当 作餐具之用,结果这批刀叉在商店里陈列了好多年,无人问津。还有伦敦的一 家公司运来了大批钢琴,设想每二百个中国妇女中总有一个愿意学弹钢琴的, 他们可以趁机做一笔好生意,结果无人购买,只好把钢琴堆集在仓库里受潮变质。 其他大宗商品的遭遇,也不比刀叉和钢琴好多少。
曾国藩曾说: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 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某谓僧 邸此败,义当杀身以谢天下矣”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 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 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 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 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 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 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