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法泗小学简介 2

合集下载

武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__学校自评报告

武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___学校自评报告

探索均衡教育有效途径让学生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法泗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查报告一、学校基本情况江夏区法泗小学位于江夏区西南麓,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金水河畔,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一所具有64年办学历史的老校。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42名教师,423名学生。

学校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实现了现代化教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师整体素质高,能够满足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促进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保障。

六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法小人的不懈努力,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传统,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合格小学”“武汉市素质教育先进校”“武汉市优秀少先队大队部”,被区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管理先进校、教师师德管理先进校,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我校运动健儿连续五年荣膺区小学组冠军。

二、指标达成情况1、普及程度法泗小学服务范围为法泗街的6个社区,2011年、2011、2012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

2011年——2013年,每年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

上学年毕业班人数 74人,毕业考试合格率100% ,毕业率100%。

2、师资队伍学校教职工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好。

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占*%,大专以上学历21人,占*%,中共党员*人,占*%;区学科带头人*人,区优秀青年教师*人。

他们当中有区第二届“新长征突击手”、首届“十佳”辅导员、区首届“节节课好”先进个人、区模范班主任、……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构建“河育文化”学校文化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

3、学校硬件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共*平方米。

学校有教学办公楼和综合楼、辅助用房各1栋,教学办公楼建有标准学生教室*间,及配套各级教师办公室*间、综合楼还建有: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各1间,共有计算机*台,科学实验室、科学标本室、科学仪器室各1间,音乐室2间、美术室、劳技室各1间,体育室、器材室2间,多功能报告厅、心理辅导室等各类功能室。

江夏区法泗小学”体艺”特色建设工作汇报

江夏区法泗小学”体艺”特色建设工作汇报

江夏区法泗小学”体艺”特色建设工作汇报第一篇:江夏区法泗小学”体艺”特色建设工作汇报立足本土资源争创体艺特色——江夏区法泗小学”体艺”特色建设工作汇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的活力线,谁能把握这两条线,就把握住了教育的命脉。

法泗小学承接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的“健康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响应区局下达了体艺2+1工作,我校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活动,第一、开齐开足课程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任何教师不得挤占他课,如有特殊原因,需经学校教导处调课,如果发现有教师私自换课,占课,按教学事故处理。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级,44名教师,一名专职音乐教师,两名专职体育教师,虽然师资力量缺乏,但我们的兼职教师们仍然以一个专职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已,认真备课,上课,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直是我校的光荣传统,有分班式的早锻炼活动;有活力四射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有专为雨天设计的室内操;有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还有长期坚持训练的体育、乒乓球、泥塑、绘画等兴趣小组活动。

更有六一庆祝、学校田径运动会,学校体育艺术节,各种比赛,各种慰问演出等展示平台。

第三、推行严格的检查评比制度本学期来我校开展了“班级管理积分卡”活动,对各种活动中表现优秀班级发放积分卡,期末按积分的多少评定优秀班级。

对体艺2+1各项目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练习方法,时间,地点、指导教师,考评细则。

第四、体艺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体艺方面的成果斐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有付出终究会有收获。

区运会: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团体总分第三名。

迎春长跑:2007年--2010年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未举行。

市动会:2009年800米、1500米第一名、2010年全能第9名、第14名、第16名、第18名;2011年全能第12名、十三名、十七名、十九名。

法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简介_0

法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简介_0

---------------------------------------------------------------最新资料推荐------------------------------------------------------法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简介法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简介法泗小学创建于公元 1945 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学校成为法泗历史最悠久,最具盛誉的学校之一。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厚德养教、启智育能为己任,为法泗教育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依托法泗本土资源和文化资源,坚持求实、求美、求新、求进的学校文化建设总思路,深挖、整合并提炼法泗小学教师一腔热血献教育,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以让每个心灵播种理想,为每个理想凝聚动力为基本办学理念,创建充满责任与爱的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学校已形成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班级文化为支柱的校园文化体系。

基于法泗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我们将学校整体的主色调定为淡黄、绿和红三色,旗杆等为厚重的灰色,代表着学校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奠基,墙立面为淡黄色和绿色,象征着师生被温暖与幸福包围,顶部为红瓦,寓意着触手可及的生机与活力的未来。

三色的和谐统一,昭示着法泗小学继承和发扬传统与经典,师生一起幸福成长,打造充满希望的法泗小学的明天。

学校坚持统筹规划、全面育人、主题突出的原则,创建了以责任与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主长廊。

1 / 5一是体现根植传统,传承发展。

责任与爱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西一楼展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心灵播种理想,为每个理想凝聚动力。

当你置身于楼前,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教育是神圣的,教师是伟大的,学生是可塑的,法小是发展的!。

教学楼 13 楼的名人名言等文言警句,寓诗文、讲解、绘画于一体,在韵味十足的古文中、在历史文化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中华美德深入人心此外,我们在一楼设立了教师阅览室。

翻飞的彩蝶 舞动快乐的童年——湖北武汉市江夏区法泗小学

翻飞的彩蝶 舞动快乐的童年——湖北武汉市江夏区法泗小学

作者: 胡建平[1];彭华卿[2]
作者机构: [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小学,430210;[2]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站,430200
出版物刊名: 体育教学
页码: 65-6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2期
主题词: 快乐成长;学生非智力因素;江夏区;武汉市;小学;湖北;童年;阳光体育活动
摘要:自中央7号文件颁布以来,学校积极在阳光体育活动上下功夫,坚持以"流星球"和"跳绳"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点项目,其次是"武术操"和"集体舞",全面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

反馈与措施

反馈与措施

巩固办学成果彰显办学特色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7人评估小组,于2014年5月26日—27日对法泗街小学进行了督导评估,通过听、看、访、测、问卷和互动交流等环节,对学校素质教育和创建特色学校工作作了深入全面了解。

评估组认为:法泗小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干部教师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

学校教学质量稳居高位,体艺特色得到彰显,关爱留守儿童蔚然成风,河育文化独树一帜,其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鼓舞人心,在江夏区西南部享有声誉。

一致认定江夏区法泗小学达到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标准。

同时市评估组对我校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我们以此为契机,不断巩固办学成果,彰显办学特色。

一、进一步深化“给每个学生播种理想”办学理念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丰富和完善“河育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宣示学校精神;加速办学理念——河育文化——体艺特色三者间的实践融合,向课程、课堂教学渗透和社区互动等领域双向发力,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的活力线,把握这两条线,就把握住了教育的命脉。

学校一直坚持“给每个学生播种理想”的办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结合河育文化勇往直前、奔腾不息、拼搏进取的特点,争创“体艺”特色学校,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

因此,我们积极践行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按照名师支撑、管理先进、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要求,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建设。

具体做法: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我校以“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活动宗旨,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坚持进行阳光体育快乐1小时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绩斐然。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1、“动感旋律”韵律操展示活动。

体育组教师针对学校实际,进行体育研究,在全校学生当中开展韵律操、校园集体舞展示活动。

江夏区法泗小学办学特色介绍

江夏区法泗小学办学特色介绍

江夏区法泗小学办学特色介绍
扬法小精神,显体艺特色
江夏区法泗小学多年来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宗旨,传承弘扬法泗小学传统,着力抓好学校体艺(以田径、陶艺为主)特色,凸现体艺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味。

学校成立体艺校本开发小组,编写了校本教材,定期开设体艺理论知识讲座,学校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培养学生团结拼搏精神,极大地促进了校本课程蓬勃发展。

在特色创建中,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人一球(流星球),每班一队,每天一讲,每周一练,每学期一赛”。

班级组织出好体艺小报,开展主题活动,观看田径比赛录像、欣赏陶艺,体艺文化氛围浓,激发学生对体艺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参加了区田径运动会比赛连续三年获得冠军,区迎春长跑赛连续四年获得冠军;陶艺多次代表江夏区参加武汉市比赛均有多名学生获得一等奖。

(附证明材料见获奖奖杯奖旗)。

法泗小学图书室简介

法泗小学图书室简介

法泗小学图书室微机室简介
图书室、微机室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学校的信息中心,知识传播的媒体中心,课堂教育的延伸,课外教学的基地,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

我校图书室,始建于1990年。

经过近20年来的改、扩建。

改建后的图书室具有图书借阅、电子备课、电子阅览于一体的图书室。

有着宽敞明亮、整洁幽雅的借阅环境;有着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方式。

现拥有藏书一万多册、音像资料200余件。

除了藏书室以外,有80平方米的阅览室,可供40人同时阅读。

实现借阅一体、师生共享,采用多种渠道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微机室从1993年起步,经过艰辛的努力,目前已有专门的机房、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江夏区法泗小学简介

江夏区法泗小学简介

江夏区法泗小学简介
法泗小学始建于1945年,坐落在江夏区西南麓,是一座典型的农村中心小学。

学校配备了微机室、会议室、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

现有微机68台,已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学校还设有图书室,共藏图书13000余册,人均图书30册。

学校占地面积13262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48名,专任教师37名,教师平均年龄46.4岁;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1人,本科学历2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秉承“在每个心灵播种理想,为每个理想凝聚动力”的办学理念。

在长期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洁、自律、自励、自强”的校训,“孜孜不倦、自强不息”的学风,“利不争、博不让、难不避、行不僵”的校风。

学校加强体艺“2+1”工作,以早锻炼、大课间、课外活动为主阵地,将体艺活动贯穿于教学之中,形成了学校体艺教学特色,学校连续5年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荣获小学组冠军。

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教学质量连年上升,学校连续三年被区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校”。

教师们也受到了不同等级的表彰。

新的时代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法泗小学将以此为契机,励精图治,科学规划,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扩大办学声誉,努力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向建设农村一流示范性学校方向阔步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夏区法泗小学简介
江夏区法泗小学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中央教育科研所定为全国科学“十五”《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和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湖北省科学研究实验学校、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合格中心小学、武汉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江夏区先进学校。

法泗小学自创建至今经历了六十余载。

1945年由汪精卫汉奸部队袁部的头子袁四正创建于天齐公(古庙),学校名称“法泗完小”。

校长杨鹤生由袁部委任,经伪县政府备案。

开设的课程主有公民、国文、算术、史地、自然、音乐、美术、体育和日语。

日本投降后,袁部逃路。

1946年,学校由国民党接管,学校更名为“法泗洲完小”,校址未变,吴国正任校长。

课程除废除日语外,其他未变。

全国解放后,1949年秋,学校由共产党接管,胡宜生任校长,彭铁夫任主任。

校址由天齐公迁移至永福寺(也是一座小庙),当时学校名称为“马湖洲小学”。

1953年春,胡宜生校长调走,胡宜胜为校长。

1954年6月发洪水,学校被淹垮。

洪水退后,就搬到现址重建,但当时只有几间临时小教室。

到了九月,由法泗乡政府领导,胡宜胜校长、董济中主任具体指导,组织师生职员边上课边建校,到1955年上半年才基本完功。

这时学校名称为“法泗第一中心小学”。

课程除周会代替政治课外,其余课程基本没变。

1956年到1966年先后又有冯维中、杨光德、严凯全担任学校校长。

学校名称改为“法泗完小”。

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办。

1969年到1974年春这段时间学校办起了初中,1974年秋这所初中同法泗高中合并,同期法泗镇民办小学迁入,学校更名为“法泗镇小学”。

王治平同志任校长。

1975年至1980年,学校又相继由陈雪梅、宋正林同志任校
长。

这时学校更名为法泗镇中心小学。

宋正林校长直到1994年元月离任,此时的学校已具规模。

1990年被武汉市教委授予“合格中心小学”。

1994年到2005年由袁华堂同志接任校长,2000年学校更名为江夏区法泗小学。

十余年来学校在袁华堂校长的带领下,已在全区名列前茅。

学校多次被评为区镇先进单位。

袁华堂同志被评为武汉市先进校长。

2005年秋,由胡建新同志接任校长。

学校在继承前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多次受到各级领导部门好评,先后被评为“武汉市中小学课外活动示范校”、“湖北省教科研先进校”等。

胡建新校长2007年、2008年相继被江夏区教育局和江夏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

现在,法泗小学已是占地面积13256平方米,建筑面积3941平方米的一所镇级完小。

学校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数445人。

附属幼儿园1个。

教职工44人,均取得合格学历和相关资格证。

法泗小学一直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本着“在每个心灵播种理想,为每个理想凝聚动力”的办学思想,坚持“爱心育人、张扬个性、尊重差异、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开展教育科研力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努力结合学校校情创体艺特色校,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