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一次给药皮肤刺激实验

合集下载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3 皮肤刺激性试验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3 皮肤刺激性试验

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皮肤局部反应
无刺激性 轻度刺激性
无异常改变 充血、红斑
中等刺激性
红斑,少量小出血点,水肿, 少量丘疹以及小水疱
强刺激性
红斑,皮下出血,水肿,有很 多小水疱并有可能合并成大水 疱,糜烂,表皮剥落,有溃疡 形成等
评分 0 <2
2~6
>6
方法评价
皮肤刺激试验的结果不仅与检测技术有关, 也与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相关。
经4~8h后,除去斑贴物,每24h观察一次各小区皮肤的局部 反应,连续观察4d,按皮肤刺激反应评分(表1),定量地 评定受试化学物对皮肤局部刺激作用的强度。红斑通过肉眼 观察,水肿通过轻轻触摸的方法来评分。
表1 皮肤刺激强度反应评分
皮肤反应强度
评分
无红斑

极轻微红斑(勉强可见)
1
A.红斑和 边界清晰的红斑(明显红斑,淡红至鲜红色) 2
本法与局部全封闭斑贴法不同之处在于: 1.每组的白色家兔数不应少于3只; 2.采用纱布作斑贴物,在无刺激作用的前提下,用半封
闭敷料固定; 3.斑贴不需要在擦伤皮肤上进行; 4.斑贴4h,然后去掉斑贴并清洗皮肤,观察0.5h、1h、
24h、48h和72h后的皮肤反应。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同全封闭法。
结果分析
皮肤刺激试验又称皮肤原发性刺激试验。
试验目的
了解受试化学物对皮肤的直接刺激作 用以及刺激强度。
试验材料——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成年白色家兔或白色豚鼠, 首选白色家兔。
在皮肤刺激试验中,动物品种的选择 很重要。目前多选用兔和豚鼠,对于 强刺激或无刺激作用的化学物选用家 兔检测效果好,但对作用缓和的刺激 性化学物,选用豚鼠所获得的试验结 果较准确。

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试验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试验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被动致敏 :上述各组抗血清应根据反应特点决定稀释倍数,一般 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2、1:4、1:8、1:16或1:32等。在动物 背部预先脱毛3×4cm2的皮内注射各对应组的抗血清0.1mL,进行 被动致敏。
被动皮肤过敏实验
实验方法:
➢ 激发:被动致敏24或48小时后,各组静脉注射与致敏剂 量相同的激发抗原加等量的0.5-1%伊文思兰染料共1mL, 进行激发。
皮肤刺激性实验
表 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皮肤刺激性实验
结果评价:
单次给药: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受试物及赋形剂皮肤反应 积分的平均分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多次给药:首先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积分值,然后计算观 察期限内每天每只动物积分均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皮肤刺激性实验
实验动物:成年白色豚鼠,雌雄各半,每组动物数至少6只。 实验方法: ➢ 实验分组:应设阴性、阳性对照组和受试物不同剂量组。阴性对
照组应给予赋形剂或溶媒,阳性对照组给予8-甲氧基补骨脂素,受 试物低剂量组给予临床用药浓度,高剂量组给予不引起皮肤刺激 反应的浓度 ➢ UV光源:波长为320-400nm的UVA,用前需用辐射计量仪在实验动 物背部照射区设6个点测定光强度(mw/cm2),以平均值计。照射剂
溶血性实验
实验方法:
➢ 受试物的制备: 用于血管内给药的注射剂以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临床使用浓度作
为供试品溶液; 临床用于非血管内途径给药的注射剂,以各药品使用说明书规
定的临床使用浓度,用0.9%氯化钠溶液1∶3稀释后作为供试品 溶液。
溶血性实验
实验方法:
➢ 操作步骤: 取洁净试管7只,进行编号,1-5号管为供试品管,6号管为
致敏期间:每日观察每只动物的症状。初次,末次致敏和激发 当日测定每组每只动物的体重。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 药理实验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 药理实验

中药A注射剂特殊毒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A注射剂的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实验,研究该注射剂的安全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动物: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200—250g;豚鼠60只,雌雄各半,200—250g;家兔1只,1.5~2.0 kg。

试剂:中药A注射剂,75%乙醇,蛋清,蒸馏水,0.9%氯化钠溶液,苦味酸试剂。

仪器:全光谱灯,离心机,恒温箱,含玻璃珠的三角烧瓶,剃须刀,砂纸,玻璃纸,胶布,绷带,试管,玻璃棒,载玻片。

【实验方法】(一)刺激性试验方法皮肤刺激性试验1 实验动物选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

设赋形剂(75%乙醇)对照,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

试验前24小时对背部给药区用剃须刀进行脱毛处理。

去毛范围左、右各3 cm×3 cm。

给药前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因去毛而受损伤,有损伤的皮肤不进行试验。

进行破损皮肤的刺激性研究时,在用药部位用砂纸磨或划“井”字并以渗血为度。

2 给药方法取受试物0.5 ml直接涂布于一侧已去毛的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 cm×2.5 cm)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涂布赋形剂75%乙醇作对照。

贴敷时间4小时。

贴敷结束后,除去受试物并用温水清洁给药部位。

3 结果观察在自然光线或全光谱灯光下观察皮肤反应。

按表1给出的评分标准对皮肤红斑和水肿进行评分。

①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在去除药物后30-60分钟,24、48和72小时肉眼观察并记录涂敷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如存在持久性损伤,有必要延长观察期限以评价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和时间。

但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4天。

对出现中度及以上皮肤刺激性的动物应在观察期结束时对给药局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4 结果评价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受试物及赋形剂皮肤反应积分的平均分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表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指标:表2.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二)过敏性试验方法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对致敏成立的动物体内,静脉注射抗原,观察抗原与IgE抗体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而致的全身性过敏反应。

GBZ240.6-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GBZ240.6-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皮肤 反 应
无红 斑 轻微 红 斑 红斑 和焦痂形成 明显 红 斑
1
72h各 观察时点最高积分均值 ,按 表 2判 定皮肤刺激强度 。
1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评 分
2
中等程度到重度程度 红斑 严重红斑至焦痂形成
GBz/T240.6-2011
表 1(续 )
皮 肤 反 应 无水肿 很轻微水肿 水肿形成
1


6.4.2 染毒
取受试样 品 0.5mL(g)直 接涂布在皮肤 上 ,用 4层 纱 布 (2.5cm× 2.5cm)和 一层玻璃 纸或类似物 覆盖 ,再 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 以固定 。对侧皮肤作 为对 照 。采用封 闭试 验 ,敷 用 时间为 4h。 试 验 结束后 ,用 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清除残 留受试样 品 。 如怀疑受试样 品可能引起严重刺激或腐蚀作用 ,可 采用分段试验 ,将 三个涂布受试样 品的纱布块 同 时或先后敷贴于一 只家兔背部脱 毛区皮肤上 ,分 别 于涂敷后 3min、 60min和 4h取 下一块纱 布 ,皮 肤涂 敷部位在任 一时间点积分等于 8分 ,即 可停 止试验 。
限 内观察 和评 价 刺激 反 应 的程
作详细的记录 。
1犭
以进行 可 逆 或不 可逆效 应 的观 察 ,以
便进行完整 的评价 ,但 一般不超过
强碱物质 (pH≥ 11),由 于可预见其腐蚀特
性 ,不 必做本试验 ;若 已知受试样 品有很强 的经皮 吸收毒性 (LD5。 ≤ zOO mg/kg体 重 )的 物质不必进行本 试验 ;在 充分并公认 的体外试验结果 中确定可能产生腐蚀或刺 激 毒性 的物质不必进 行体 内试 验 。如果 从受试样 品的结构活性构效关系可 以预见 潜在 的腐蚀毒性 ,则 不必做本试验 。

药物毒理学实验

药物毒理学实验
次或24h后,观察动物所产生的警醒毒性反应及其严
重程度,中毒死亡的情况等,根据各组动物死亡数计
算半数致死量(LD50)。据此分析受试动物毒性反应 与剂量的关系,并根据LD50值对药物进行毒性分级。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2)药品
1ml注射器、电子天平、记号笔、镊子、剪刀等。
盐酸赛拉嗪注射液。
(3)动物
实验一
急性毒性试验

(一) 药物LD50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理念——是药三分毒;
(2)了解一些常规药物毒理学的试验方法, 及评价指标; (3)掌握药物急性毒性试验的试验设计方 法、LD50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二. 实验原理
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根据体重按随机分组方法,
根据LD50计算的设计原则将动物分成数个染毒组。一
死试验。
(2) 致癌实验: 短期致癌实验和长期致癌实验。
(3) 致畸胎试验:于孕鼠或孕兔胚胎的器官形成期给药,观察对子代的影响。
最大耐受剂量(MTD)
指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实验中,化学物质不引起
受试对象(实验动物)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故可缩写为LD0。一般不用最大耐 受剂量来比较两种外来化合物的毒性。 治疗指数 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将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
察受试区皮肤的变化,有无红斑、水肿等现象。
如为多次给受试物实验则一般每日涂抹一次,连续一周, 其余均与一次给受试物的方法和要求一致。
2、结果判断与评价
每只动物实验结果按表1进行刺激反应评分,
计算出平均分值按表2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表1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红斑形成
无红斑 勉强可见 明显红斑 中等-严重红斑
急性毒性试验

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是指化学药物制剂经眼、耳、鼻、口腔、呼吸道、关节腔、皮肤、直肠、阴道、静脉、动脉、肌肉、皮下、静脉旁和鞘内等非口服途径给药,对用药局部产生的毒性(如刺激性和过敏性等)和/或对全身产生的毒性(如过敏性和溶血性等)。

它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代谢物、辅料、有关物质及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等)均有可能引起刺激性和/或过敏性和/或溶血性的发生,因此药物在临床应用前应研究其制剂在给药部位使用后引起的局部和/或全身毒性,以提示临床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毒性靶器官、安全范围、临床研究监测指标并为临床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物,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和评价的总体原则、一般原则和常用试验方法。

二、总则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试验设计应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

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试验设计应结合毒性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和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给药方法等来考虑。

动物种属的选择应依据拟采用的试验模型和观察的指标。

动物的性别、年龄和生理状态应符合拟采用试验动物模型的要求。

受试物应与临床应用制剂一致。

给药方案应根据所采用的试验模型和拟定的临床应用情况来决定。

观察部位除给药部位外,同时应考虑周围组织或可能暴露于受试物的部位。

如果受试物与拟进行临床研究的制剂相同或具有可比性,其他非临床安全性(如长期毒性)研究结果可充分反映受试物的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中的某一毒性时,则可不单独进行相应的毒性研究。

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时应采用与临床应用制剂一致,符合临床用质量标准规定的受试物,并注明其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其中辅料和杂质等的名称和量应尽可能明确,并附有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

皮肤黏膜刺激实验报告

皮肤黏膜刺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某新型化学物质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为该化学物质的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受试化学物质:某新型化学物质(以下简称化学物质A)2. 实验动物:家兔(雌性,体重2.5kg左右)3. 试剂与仪器:生理盐水、脱脂棉、敷料、显微镜、病理切片机、病理显微镜等4. 实验环境:温度20-25℃,相对湿度40-70%三、实验方法1. 皮肤刺激试验(1)将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2)A组为受试组,将化学物质A配制成0.5%的溶液;B组为对照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

(3)将受试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涂抹在受试家兔的背部皮肤上,面积约为1cm²,厚度约0.1cm。

(4)涂抹后,用敷料覆盖固定,粘贴时间为4小时。

(5)4小时后,去除敷料,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

2. 黏膜刺激试验(1)将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命名为C组和D组。

(2)C组为受试组,将化学物质A配制成0.5%的溶液;D组为对照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

(3)将受试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滴入受试家兔的鼻腔,剂量约为0.1ml。

(4)滴入后,观察并记录鼻腔黏膜反应。

(5)1小时后,重复滴入受试溶液和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鼻腔黏膜反应。

四、实验结果1. 皮肤刺激试验(1)A组:受试家兔背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部分家兔出现瘙痒。

(2)B组:受试家兔背部皮肤无异常反应。

2. 黏膜刺激试验(1)C组:受试家兔鼻腔黏膜出现充血、水肿,部分家兔出现打喷嚏、流涕。

(2)D组:受试家兔鼻腔黏膜无异常反应。

五、实验结论1. 化学物质A对家兔皮肤具有刺激性,表现为红斑、水肿、瘙痒等症状。

2. 化学物质A对家兔鼻腔黏膜具有刺激性,表现为充血、水肿、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A对家兔皮肤和黏膜具有刺激性,提示该化学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2. 皮肤刺激试验和黏膜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A的刺激性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3 皮肤刺激性试验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3 皮肤刺激性试验
实验三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目录
试验原理 试验目的 试验材料 试验方法 结果分析 方法评价
试验原理
局部刺激试验是毒理学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内 容,对可能具有局部刺激作用的化学物必须 进行此项试验,但对具有强酸(pH≤2 )或 强碱(pH≥11.5 )性质的化学物不需做本 试验,因为这些化学物属于腐蚀性物质。另 外,已知具有高毒性的化学物也不必进行皮 肤刺激试验。
凡是杀虫剂、杀真菌剂、杀鼠剂以及具有刺 激性的兽药等化学物均需进行局部皮肤刺激 试验,以保护接触人员的健康。
试验药物的量一般以0.5ml或0.5g为宜,评 价固体受试化学物时不一定要将其配成溶液, 具体可酌情而定。
将表1中A项和B项评分结果相加,凡总分低 于2分者可视为无刺激性或轻度刺激性; 2~6分之间者具有中等刺激性;6分以上者 具有强刺激性。
刺激性极强的物质,试用前需经适当稀释后 再进行斑贴,如稀释用的溶剂本身具有刺激 作用,则需作溶剂对照试验。
另外,也可按表2中的标准来判断试验结果。
表2 皮肤刺激强度分级标准
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皮肤局部反应
无刺激性 轻度刺激性
无异常改变 充血、红斑
中等刺激性
红斑,少量小出血点,水肿, 少量丘疹以及小水疱
强刺激性
红斑,皮下出血,水肿,有很 多小水疱并有可能合并成大水 疱,糜烂,表皮剥落,有溃疡 形成等
评分 0 <2
2~6
>6
方法评价
皮肤刺激试验的结果不仅与检测技术有关, 也与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相关。
皮肤刺激试验又称皮肤原发性刺激试验。
试验目的
了解受试化学物对皮肤的直接刺激作 用以及刺激强度。
试验材料——实验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一次给药皮肤刺激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皮肤染毒技术,了解受试物对皮肤是否有刺激或腐蚀作用。

二、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
小鼠24只,每组4只
2、材料
共用:剃毛器1把、剪毛剪2把、记号笔1支、透明胶1卷、纯桉叶油素10 mL、50%桉叶油素10 mL、25%桉叶油素10mL、3%吐温80 10mL、清洁温水500 mL 每组:长镊子1支、医用手套2双、、注射器(1 mL)1支、烧杯(50 mL)1个、纱布(1.5 cm×1.5 cm)8张。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保定:一人用一手抓住小鼠颈部皮肤,另一手抓住小鼠尾部,轻轻按住固定在操作台面上。

2、剃毛:小鼠保定后,一人用电动剃毛剪将小鼠背部脊柱两侧的毛剃净,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约2 cm×2 cm。

注意需将皮肤绷紧,把剪刀贴紧皮肤剪,但不可用手提起被毛,以免剪破皮肤;依次剪毛,不要乱剪;剪下来的被毛集中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勿遗留在和操作台周围。

3、破损皮肤的制备:给药前24 h,用75%酒精消毒小鼠裸露皮肤部位,用消毒针头在剃毛部位做“井”字状划划痕,划破皮肤,以有组织液和血液渗出为度。

3、染毒:吸取1 mL受试物滴于两层灭菌纱布(1.5 cm×1.5 cm)上,将浸有受试物的纱布覆盖在左侧裸露皮肤区域,用透明胶布固定,右侧皮肤以3%吐温80为对照。

4、观察:一次给药4 h后,以温水洗去残留受试物,观察1 h,24 h、48 h、72 h涂抹部位的红斑和水肿等反应。

按表1进行皮肤反应评分,以受试动物积分的平均值进行综合评价,将观察结果填入表3中。

5、结果判定:根据24、48和72 h各观察时点最高积分均值,按表2判定皮肤刺激强度。

6、实验分组:见表4
四、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以免被小鼠咬伤,防止小鼠丢失;实验使用的有毒化学药品妥善处理;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五、思考题
皮肤刺激实验与皮肤毒性实验有何区别?
表 1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表3 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表 3 桉叶油素对小鼠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动物编号
1 h 24 h 48 h 72h
样品对照样品对照样品对照样品对照














































总分
1
2
3
4
总积分均值
刺激强度分级
表4 实验分组情况
组别ⅠⅡⅢⅣⅤⅥ完整皮肤100% 50% 25% 100% 50% 25% 完整皮肤100% 50% 25% 100% 50% 25% 破损皮肤100% 50% 25% 100% 50% 25% 破损皮肤100% 50% 25% 100% 50%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