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刺激,皮内试验

合集下载

皮试

皮试

根据反应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中合反应皮肤试验,可观察机 体的体液免疫状态;另一类为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的 超敏反应和细胞免疫状态。锡克试验是衡量人体对白喉易感性或免 疫程度的一种皮试。方法是注射一定量的白喉毒素于受试者前臂屈 侧皮内。受试者如无免疫力,24~48小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直 径在1~2厘米者为阳性反应。相反,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 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 阴性反应。此试验除用来测定机体对白喉的易感性以外,还可
应用与评价
皮肤试验属于活体试验,虽然影响因素众多,却能反应机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实际免疫状态;并且简单易行,结果的可信 度大;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所以在临床和防疫工作中都经常应用。
1.寻找变应原变态反应防治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回避变应原,而回避的前提是明确变应原,确定变应原的常用方法便是各种 类型的皮肤试验。例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均可用皮肤试验来。但食物过敏与皮肤试验的相关性较差,这可能是因为食物 的抗原提取液与肠吸收的物质有所不同,或食物过敏并非IgE所介导;而且,食物过敏的变应原容易发现,一般不必作皮肤 试验。 2.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对患者首次注射某批号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它易过敏药物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如果患者呈阳 性反应(即使是可疑阳性),就应更换其他抗生素。注射导种抗血清(例如抗破伤风血清和抗狂犬病血清)前也必须做过敏 试验,如果呈阳性反应就需要换用精制抗体;或进行脱敏治疗(少量多次注射,使抗原逐渐中和血液中的抗体)。
• 一类是按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 一类是特定情况下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
需要做皮试的药物
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还包括两种情况
• 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结核菌素、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有机碘造影剂、门冬酰胺酶。 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 另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 物)如:中诺嘉林(头孢噻酚钠;力芬也是头孢噻酚钠,但说明书没有要求做皮 试)、清开灵(冻干粉针)、益替欣(头孢替唑钠)、糜蛋白酶、维生素B1注 射液、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

检测皮肤实验报告

检测皮肤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皮肤刺激试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皮肤刺激试验评估受试物质对皮肤的可能刺激性,以判断其安全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受试物质对皮肤的潜在损伤,为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原理:皮肤刺激试验是一种评估物质对皮肤刺激性的体外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经适当方法制备的动物皮肤,通过涂抹受试物质于皮肤表面,观察涂抹部位是否出现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从而判断受试物质的刺激性。

实验材料:1. 受试物质:某化妆品原料2. 动物:大白鼠(雌性,体重200-250g)3. 实验器材:皮肤刺激试验仪、玻璃滴管、剪刀、镊子、生理盐水、纱布、酒精棉球、敷料等实验方法:1. 选取健康大白鼠,雌性,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 将动物麻醉,取腹部皮肤,用剪刀剪去毛发,清洁皮肤。

3. 将受试物质和溶剂分别稀释至适当浓度。

4. 将受试物质涂抹于动物腹部皮肤上,溶剂作为对照组。

5. 涂抹4小时后,用水或无刺激的适当溶剂清洗,去除残留物。

6. 每天连续涂抹1次,连续14天。

7. 涂布后每24小时观察一次结果,记录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

实验结果:1. 对照组:涂抹溶剂的动物皮肤未出现明显刺激性反应。

2. 试验组:涂抹受试物质的动物皮肤在第2天开始出现红斑,第4天红斑面积逐渐扩大,第7天达到最大面积,第10天红斑开始消退,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受试物质在涂抹于动物皮肤后,可引起局部红斑反应,但无水肿等刺激性反应。

这表明受试物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刺激性可被皮肤耐受。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受试物质对动物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刺激性可被皮肤耐受。

在实际应用中,应控制受试物质的浓度,以确保其安全性。

建议:1. 对受试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其最适宜的浓度。

2. 对受试物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以评估其对动物皮肤的影响。

过敏原检测方法学

过敏原检测方法学

过敏原检测方法学引言: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外界物质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敏感。

过敏反应可引起多种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鼻塞、咳嗽等。

为了确定过敏原,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

本文将介绍过敏原检测的方法学。

一、皮肤测试1. 挥发物试验:将可能的过敏原溶解于生理盐水,滴在皮肤上,观察是否出现红斑、水肿等反应。

2. 皮肤划痕试验:在皮肤上轻轻划破一小道口子,然后将过敏原涂抹在划痕处,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反应。

3. 皮内试验:将过敏原注射到皮肤表层,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反应。

二、血清学检测1. 特异IgE抗体测定: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放射免疫法检测特异IgE抗体的水平,来确定过敏原。

2. RAST(放射免疫吸附试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IgE抗体的水平。

3. EA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IgE抗体的水平。

三、鼻黏膜检测1. 鼻嗅试验:将可能的过敏原溶解于生理盐水,滴入患者的鼻腔,观察是否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

2. 鼻黏膜划痕试验:在鼻黏膜上轻轻划破一小道口子,然后将过敏原涂抹在划痕处,观察是否出现鼻黏膜水肿等反应。

四、支气管刺激试验1. 吸入试验:将可能的过敏原溶解于生理盐水,通过吸入的方式暴露于患者的呼吸道,观察是否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消化道试验1. 接触试验:将可能的过敏原涂抹在患者的口腔黏膜上,观察是否出现口腔瘙痒、舌头肿胀等反应。

2. 过敏原膳食试验:将可能的过敏原加入患者的饮食中,观察是否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六、其他方法1. 持续性皮肤试验:将可能的过敏原贴在患者的皮肤上,持续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等反应。

2. 咳嗽试验:通过特定方式刺激患者的咳嗽反射,观察是否出现咳嗽等症状。

结论:过敏原检测是确定过敏原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对过敏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

皮肤测试、血清学检测、鼻黏膜检测、支气管刺激试验、消化道试验以及其他方法都可以用于过敏原检测。

皮内试验两种皮肤准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皮内试验两种皮肤准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皮内试验两种皮肤准备方法的对比研究皮内试验(皮肤内过敏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过敏原的方法。

它通过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注射到皮肤表皮下层,观察是否产生局部的皮肤炎症反应,来判断其中一种物质是否引发过敏反应。

皮内试验的准备方法对于试验结果和患者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目前主要有两种常用的皮肤准备方法,即酒精擦拭法和局部去角质方法。

酒精擦拭法是将被测物质注射前,使用酒精擦拭皮肤表面。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无需特殊设备和药物。

它可以清洁皮肤表面,去除表皮层上的污垢和外界物质,以便注射物质更好地渗透。

然而,酒精擦拭法对角质层的去除不彻底,可能影响注射物质的吸收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酒精有刺激性,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增加皮内试验结果的假阳性。

局部去角质方法是使用酸性溶液或物理方法将角质层去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彻底去除角质层,提高注射物质的吸收和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去角质剂包括水杨酸、果酸和微晶磨剂等。

它们可以软化角质层,促进角质层的剥离。

另外,物理方法如电动角质机和磨砂膏也可用于去除角质层。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和不同部位的特点进行选择。

然而,局部去角质方法较复杂,需要额外的特殊设备和药物,操作难度较大,可能增加患者的不适和不安全感。

酒精擦拭法和局部去角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为皮内试验提供良好的准备。

然而,根据个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皮肤准备方法非常重要。

对于一些皮肤较薄、易受刺激和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较温和的酒精擦拭法。

而对于需要较准确结果的患者,或需要在特殊部位进行皮内试验的患者,可以选择局部去角质方法。

此外,无论使用哪种准备方法,在进行皮内试验前,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情况和过敏原种类,并且做好充分的解释和告知工作。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皮内试验的准备方法是影响试验结果和患者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皮内刺激实验报告

皮内刺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皮内刺激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皮内刺激实验,评价某种新型生物材料对皮肤潜在的刺激性,为该材料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kg,雌雄不限。

2. 生物材料:待测材料,已知为pH值为7.0的溶液。

3. 实验器材:皮内注射器、皮内试验针、皮肤消毒液、酒精棉球、剪刀、镊子、记号笔、计时器等。

实验方法:1. 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2. 实验组:在动物背部皮肤消毒后,用皮内注射器将0.1ml待测材料注入皮肤内,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注射后,用记号笔标记注射点,并观察注射点周围皮肤的变化。

4. 每日观察并记录皮肤变化情况,包括红斑、肿胀、硬结、破溃等。

5. 实验周期为7天。

实验结果:1. 实验组注射后24小时内,注射点周围皮肤出现轻微的红斑,直径约1cm,无明显肿胀。

2. 第3天,红斑直径扩大至1.5cm,伴有轻微肿胀,硬结不明显。

3. 第5天,红斑直径进一步扩大至2cm,肿胀明显,硬结出现。

4. 第7天,红斑直径继续扩大至2.5cm,肿胀明显,硬结较明显,无破溃现象。

对照组注射后24小时内,注射点周围皮肤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1. 待测生物材料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注射点周围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硬结等现象。

2. 待测生物材料的刺激性在实验周期内呈逐渐增强趋势,但未出现破溃现象。

3. 综合考虑实验结果,待测生物材料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使用,并对可能出现的皮肤刺激性进行预防和处理。

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待测生物材料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与材料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

2. 在临床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待测生物材料的刺激性,对可能出现的皮肤反应进行预防和处理。

3. 在后续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待测生物材料的刺激性产生机制,以及如何降低其刺激性。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皮肤刺激,皮内试验

皮肤刺激,皮内试验

药包材:
铝质软胶管:取试样5 支,向每支加入标示 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振荡5分钟后, 合并提取液备用。
一般材料:取平整部位表面积600cm2剪碎, 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70℃放置24小时 后取出冷却备用。精Fra bibliotek课件13
0.9%氯化钠注射液及其浸提液
将浸提液滴到25mm×25mm的4层纱 布块上(每块约0.5mL), 按下图所示部位 敷贴于动物背部两侧。将滴有0.9%氯化 钠注射液的纱布块敷贴在对照接触部位。
精选课件
19
皮内刺激试验
简述
评价材料通过皮内注射浸提液产生刺激 反应的潜在性。
应排除的试验材料
任何对皮肤、眼、粘膜组织有刺激的材 料或产品, 如具有腐蚀性的强酸或强碱材 料(pH≤2或≥11.5)不应再进行本试验。
精选课件
20
试验材料与仪器
天平
精度 0.01或0.1g
供试品称量用
精度 0.1或1mg
精选课件
9
试验方法
试验前用75%的(V/V)乙醇擦拭背部去毛区域, 等变干后根据供试品的不同性状选用不同的 方法进行操作。
精选课件
10
粉剂或液体样品
取0.5g或0.5mL的试验材料,直接涂 抹到剃毛皮肤部位。 粉剂使用前用少量 的水制成糊状,有利于涂抹。
用25mm×25mm透气性好的敷料敷贴 涂抹样品的皮肤部位, •然后敷料外层用 纱布包裹,再用半封闭性包扎带固定敷 料和纱布4h以上。接触期结束后依次取 下包扎带、纱布及敷料, 对接触部位进行 标记,用温水清洗并擦干。
试剂称量用
精度 50g
试验用兔称量用
兔固定装置、手术剪刀、推子、称量瓶、 吸管、移液管、注射器(2mL)、注射 针(5#、8#)、烧杯、压力蒸汽灭菌 器。

皮肤刺激,皮内试验

皮肤刺激,皮内试验
按下表规定的分类系统, 描述每一接 触部位在每一规定时间内皮肤红斑和水 肿反应情况并评分, 记录结果以出具试验 报告。
精选文本
16
表14 观察损伤情况及评分标准
反应
记分
红斑和焦痂形成
无红斑
0
极轻微红斑(勉强可见)
1
红斑清晰
中度红斑
2
重度红斑(紫红色) 至焦痂形成
3
水肿形成
4
无水肿
0
极轻微水肿(勉强可见)
精选文本
18
结果评价
按下列规定确定原发性刺激指数(PII)。 将每只动物在每一规定时间试验材料引起的
红斑与水肿的原发性刺激记分相加后再除以观 察总数(总数为6:2个计分类型和3个观察期)。 当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时,计算出对照 原发性刺激记分,将试验材料原发性刺激记分 减去该记分,即得出每只动物原发性刺激记分。 使用24h、48h和72h的观察数据进行计算。 试验之前或72h后的恢复观察数据不用于计算。 每只动物的记分相加后除以动物总数即为原 发性刺激指数。
药包材:
铝质软胶管:取试样5 支,向每支加入标示 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振荡5分钟后, 合并提取液备用。
一般材料:取平整部位表面积600cm2剪碎, 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70℃放置24小时 后取出冷却备用。
精选文本
13
0.9%氯化钠注射液及其浸提液
将浸提液滴到25mm×25mm的4层纱 布块上(每块约0.5mL), 按下图所示部位 敷贴于动物背部两侧。将滴有0.9%氯化 钠注射液的纱布块敷贴在对照接触部位。
供试品制备
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制备供试品。
然后敷料外层用纱布包裹,再用半封闭 性包扎带固定敷料和纱布4h以上,依次 取下包扎带、纱布及敷料, 对接触部位进 行标记,用温水清洗并擦干。

护理学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流程

护理学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流程

护理学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流程英文回答:The procedure for penicillin allergy testing in nursing is as follows:1. Obtain a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 Before conducting the penicillin allergy test, it is important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s previous allergic reactions, including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symptoms experienced.2. Skin prick test: The first step in penicillinallergy testing is the skin prick test. A small amount of penicillin extract is applied to the patient's forearm or back using a sterile lancet. The skin is then observed for any immediate allergic reactions, such as redness, swelling, or itching.3. Intradermal test: If the skin prick test is negative, an intradermal test may be performed. A small amount ofpenicillin extract is injected into the upper layer of the skin using a syringe with a fine needle. The injection site is observed for any allergic reactions.4. Oral challenge test: In some cases, an oral challenge test may be conducted to further confirm the absence of penicillin allergy. The patient is given a small dose of penicillin under medical supervision and closely monitored for any adverse reactions.5. Docu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penicillin allergy test should be carefully documented, including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any observed reactions. These results are then interpreted by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enicillin allergy.中文回答:护理学中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流程如下:1. 收集详细病史,在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之前,重要的一步是收集患者以往的过敏反应情况,包括过敏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18
结果评价
按下列规定确定原发性刺激指数(PII)。 将每只动物在每一规定时间试验材料引起的
红斑与水肿的原发性刺激记分相加后再除以观 察总数(总数为6:2个计分类型和3个观察期)。 当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时,计算出对照 原发性刺激记分,将试验材料原发性刺激记分 减去该记分,即得出每只动物原发性刺激记分。 使用24h、48h和72h的观察数据进行计算。 试验之前或72h后的恢复观察数据不用于计算。 每只动物的记分相加后除以动物总数即为原 发性刺激指数。
精选ppt
9
试验方法
试验前用75%的(V/V)乙醇擦拭背部去毛区域, 等变干后根据供试品的不同性状选用不同的 方法进行操作。 Nhomakorabea精选ppt
10
粉剂或液体样品
取0.5g或0.5mL的试验材料,直接涂 抹到剃毛皮肤部位。 粉剂使用前用少量 的水制成糊状,有利于涂抹。
用25mm×25mm透气性好的敷料敷贴 涂抹样品的皮肤部位, •然后敷料外层用 纱布包裹,再用半封闭性包扎带固定敷 料和纱布4h以上。接触期结束后依次取 下包扎带、纱布及敷料, 对接触部位进行 标记,用温水清洗并擦干。
精选ppt
4
试验动物
应使用清洁级健康、初成年的、未使用过 的试验用(新西兰)兔,雌雄兼用, 同一品系, 同一饲养条件,体重应不低于2kg。
精选ppt
5
试验用兔的抓取固定方法
试验用兔比较驯服不会咬人,但脚爪较尖应避 免兔抓伤。进行刺激试验时,只需将兔抓牢或 按住即可,抓兔的方法是用右手把两耳轻轻地 拿在手心,抓住颈后部的皮厚处,提取兔,然 后用左手托住臀部,使兔的体重大部分落在左 手上,不能单提两耳、捉拿四肢、提抓腰部和 背部。
精选ppt
6
预试验
试验材料应使用1只动物进行初试。 如 动物出现清晰红斑或水肿时,不必再进 行其他试验。
如试验动物没有出现清晰的红斑或水肿 反应时,应至少再选用2只动物进行试验。
精选ppt
7
试验步骤
精选ppt
8
动物准备
试验前一天, 将试验用兔人工固定或固 定到固定装置上,然后把背部脊柱两侧 的被毛用手术剪粗剪后再用推子小心的 把被毛去除干净(约10cm×15cm区域),作 为试验和观察部位。去毛过程应确保动 物皮肤健康无损伤。
精选ppt
11
固体样品
研成粉末,试验材料可用水充分湿化以 保证与皮肤良好的接触性。
用25mm×25mm的透气性好的敷料块覆 盖材料接触部位, 然后敷料外层用纱布包 裹,再用半封闭性包扎带固定敷料和纱 布4h以上,依次取下包扎带、纱布及敷 料, 对接触部位进行标记,用温水清洗并 擦干。
精选ppt
1
水肿清晰(肿起, 不超出区域边缘)
2
中度水肿 (肿起约1mm)
3
重度水肿(肿起超过1mm, 并超出接触区)
4
刺激最高记分
8
注: 记录并报告皮肤部位的其他异常情况。
精选ppt
17
表15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评价
反应类型
极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平均记分
0.0 ~ 0.4 0.5 ~ 1.9 2.0 ~ 4.9 5.0 ~ 8.0
试剂称量用
精度 50g
试验用兔称量用
兔固定装置、手术剪刀、推子、游标卡尺、 称量瓶、吸管、移液管、包扎带、医用纱布、 烧杯、压力蒸汽灭菌器。
精选ppt
3
试剂与器具灭菌
试剂 75%(V/V)乙醇、0.9%氯化钠注射液或其它规
定的浸提介质。 器具灭菌 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的方法
灭菌,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恒温20分 钟,或置电热干燥箱内160℃干烤2h。
精度 0.1或1mg
试剂称量用
精度 50g
试验用兔称量用
兔固定装置、手术剪刀、推子、称量瓶、 吸管、移液管、注射器(2mL)、注射 针(5#、8#)、烧杯、压力蒸汽灭菌 器。
精选ppt
21
试剂
75%(V/V)乙醇、0.9%氯化钠注射液、植物油 或其它规定的溶剂。
器具灭菌
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的方法灭 菌,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恒温20分钟, 或置电热干燥箱内160℃干烤2h。
12
药包材:
铝质软胶管:取试样5 支,向每支加入标示 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振荡5分钟后, 合并提取液备用。
一般材料:取平整部位表面积600cm2剪碎, 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70℃放置24小时 后取出冷却备用。
精选ppt
13
0.9%氯化钠注射液及其浸提液
将浸提液滴到25mm×25mm的4层纱 布块上(每块约0.5mL), 按下图所示部位 敷贴于动物背部两侧。将滴有0.9%氯化 钠注射液的纱布块敷贴在对照接触部位。
刺激试验
刺激是不涉及免疫学机制的一 次、多次或持续与试验材料接触所 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
精选ppt
1
皮肤刺激试验
评价材料在试验条件下产生皮 肤刺激反应的潜在性。
家兔为首选,预期无反应,可 直接使用3家兔。
精选ppt
2
试验材料与仪器
天平
精度 0.01或0.1g
供试品称量用
精度 0.1或1mg
精选ppt
19
皮内刺激试验
简述
评价材料通过皮内注射浸提液产生刺激 反应的潜在性。
应排除的试验材料
任何对皮肤、眼、粘膜组织有刺激的材 料或产品, 如具有腐蚀性的强酸或强碱材 料(pH≤2或≥11.5)不应再进行本试验。
精选ppt
20
试验材料与仪器
天平
精度 0.01或0.1g
供试品称量用
按下表规定的分类系统, 描述每一接 触部位在每一规定时间内皮肤红斑和水 肿反应情况并评分, 记录结果以出具试验 报告。
精选ppt
16
表14 观察损伤情况及评分标准
反应
记分
红斑和焦痂形成
无红斑
0
极轻微红斑(勉强可见)
1
红斑清晰
中度红斑
2
重度红斑(紫红色) 至焦痂形成
3
水肿形成
4
无水肿
0
极轻微水肿(勉强可见)
然后敷料外层用纱布包裹,再用半封闭 性包扎带固定敷料和纱布4h以上,依次 取下包扎带、纱布及敷料, 对接触部位进 行标记,用温水清洗并擦干。
精选ppt
14
供试品部位 对照部位
头部
尾部
精选ppt
去毛的背部区域 对照部位
供试品部位
15
结果观察
在除去敷贴物后1h、24h、48h和72h 记录各接触部位情况。如存在持久性损 伤有必要延长观察时间, 以评价这种损伤 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但延长期不必超过 1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