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基础知识——复句

合集下载

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第03讲 复句类型及复句考查常见题型(教师版)

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第03讲 复句类型及复句考查常见题型(教师版)

第03讲语法基础知识复句1.掌握复句的概念及类型,并能辨析复句。

2.了解复句的构成特点,学会辨析复句的内部逻辑关系。

3.运用复句知识辨析常见的病句。

(1)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例如:单句:我有一个朋友。

复句:我有一个朋友(分句),他在物价局上班(分句)。

复句可以共有一个主语,如“他一放学,就回家休息了”;也可以有各自的主语,如“我喜欢红色,他也喜欢红色”。

复句虽说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辨析句子中,所选句子绝大部分都是复句,因为当句子结构复杂、细密起来时,最容易出现语病,所以,在复句上花点功夫是大有好处的。

(2)复句类型类型特点示例常用关联词语并列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事物,或者陈述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对比说明几种事物。

分句间的关系是①小张既喜欢打篮球,又喜欢踢足球。

②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践。

既……又……,又……又……,有时……有时……,同样,另外,不是……平行的,不分先后、轻重。

而是……,是……不是……承接复句几个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几种情况或几件事。

分句间有先后的顺序。

曹文轩从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女士手中接过安徒生奖的金质奖牌和奖状,并发表获奖感言,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创作理念。

首先……然后……,刚……就……,便,才,于是,后来,终于递进复句后面的分句表达的意思比前面的分句更进一层,一般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由易到难。

①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

②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选择复句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情,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

03复句-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精讲与专练(原卷版)

03复句-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精讲与专练(原卷版)

初中语法知识精讲与专练之——复句【知识讲解】(一)复句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高中语文必会的语法基础知识——复句

高中语文必会的语法基础知识——复句

高中语文必会的语法基础知识——复句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例: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

(承接复句)河不深,可是水太冷。

(转折复句)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上西山去。

(假设复句)㈠并列复句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㈡承接复句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①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时间顺序)②大山的深处有一座哨卡,几个战士默默地在那儿驻守着。

(空间顺序)③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万道霞光照射大地。

(事理顺序)㈢递进复句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㈣选择复句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基础知识之语法:复句

基础知识之语法:复句

单用的: 也 、又、还、同样、同时、以及、 另外 搭配用的:不是……而是 是……不是 既……又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 也……也
例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什么神仙皇帝。
他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又习惯地抬头巡视着辽 阔的星空。
(2) 递进复句
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一、判断单复句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单句 ) 2、这副对联知道人颇少,有介绍的 必要。 (复句) 3、不久我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啦。 (复句) 4、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都遵守纪律。 (单句)
(二)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用顿号隔开或无 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2) 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
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例: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关联词:
如果(假使)……就……
即使(哪怕)……也……
(3) 条件复句
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 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9、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却凉透了我的心
(转折)
10、既然我们不知道时间能给予我们多少,我们 就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 (因果) 11、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 (条件) 12、只要你虔诚地信佛,将来你的灵魂就可以进 入西天的极乐世界。 (条件)
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白天,他努力工作;晚上,他发奋读书。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复句精选课件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复句精选课件

例子1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没有取得 好成绩。
例子2
尽管天气很冷,但是他仍然坚 持锻炼身体。
例子3
我很想出去玩,但是作业还没 写完。
例子4
他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内 心很脆弱。
04
条件复句
条件关系及其表达
条件关系的定义
条件关系是指某个结果的出现依赖于某个或某些条件的满足。在条件复句中,通常包含“ 只要......就......”或“除非......否则......”等结构。
条件关系的类型
根据条件的性质,条件关系可分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三种类型。充分条 件是指某个条件满足了,结果就一定出现;必要条件是指某个条件不满足,结果就不出现 ;充分必要条件是指某个条件既是结果出现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条件关系的表达
在语言表达中,条件关系可以通过使用条件连词、调整语序、运用修辞手法等多种方式来 表达。
表示在两种或多种情况之间作出选择 的关系。
表达方法
使用选择连词(如“或者”、“要么 ”、“还是”等)连接两个或多个分 句,表示选择关系。
选择连词使用技巧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连词,确保 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注意连词的搭配和位置,避免出 现语法错误。
在使用“要么…要么…”等结构 时,要确保两个选项的语义相对
转折关系的表达方式
通过转折连词、语气变化、语序调整等手段来表达转折关系 。
转折连词使用技巧
常见转折连词
但是、可是、然而、却、尽管等。
使用技巧
转折连词在复句中起到连接前后分句、表达转折关系的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连词,根据语境和表达的 逻辑关系来确定连词的位置。
典型转折复句赏析
01

语法基础知识讲座---复句

语法基础知识讲座---复句

语法基础知识讲座---复句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的构成可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例:a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

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 他学日语,学英语?三:复句基本类型(一)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并列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

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承接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

复句类(79张PPT)

复句类(79张PPT)

③她开了门,走进屋去。
(意合法)
④她走进屋去,开了门。
(意合法)
▪ 4.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 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 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 ①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二老双亡,无亲无故,孑 然一身。 ②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
二、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一)看结构 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句子成分层
层套合而成,各成分之间存在主谓、动宾等结 构关系;
复句由两个以上分句构成。各分句间不存 在结构上的套合关系,只存在逻辑语义关系。
①夜,皎洁的月光。
②我清楚地懂得,即使我不去他们也是会 去的。
③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 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破其进攻, 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 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用语音停顿区分 并列复句与联合短语作谓语的单句 连贯复句和连谓短语作谓语的单句
⑤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 ⑥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 ⑦他走过去,关上门。 ⑧他走过去关上门。
思考和练习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并说明理由。 1.当国旗升旗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真的敬
礼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她用秤称了一下书稿,十二斤半。 3.无论怎样普通、微小的花朵,都是构成美的部分。 4.跛足歌手弹着古朴斑驳的竖琴朝他走来。 5.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 6.他这个人呀,就是不听老人的话。 7.才说了几句,他就睡着了。
复句各分句一般不能变换次序。例: ①警察迅速掏出手枪,那女人尖叫了一声。 ②那女人尖叫了一声,警察迅速掏出手枪。
比较: 外面下着小雨,咖啡屋里很冷清。 咖啡屋里很冷清,外面下着小雨。

语文基础知识5:句子之复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语文基础知识5:句子之复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2024/9/5
4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 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 法单位。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 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 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 句的分段的句子。
2024/9/5
27
谢 谢!
2024/9/5
28
2024/9/5
25
◆ 多重复句
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 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 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
2024/9/5
26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条件)如果不凭借空气,||(假设)鸟就永远不能 飞上高空。 (2)一个人如果不努力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清清楚楚地写出来,||(递进)甚至也不努 力把这种思想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假设)那么这种思想实际上只是处于混沌的状态中。 (3)但是,人可以被处死,||(并列)书可以被烧毁,|(转折)而真理却是杀不死、烧不毁 的,||(并列)它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 (4)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并列)只有对这种文化 加以改造,||(条件)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转折)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项任务。 (5)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转折)但终于没有进学,||(并列)又不会营生;|(因果)于是 愈过愈穷,||(承接)弄到将要讨饭了。

有时……有时…… 有的……有的…… 同时,还,也,同样
例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基础知识——复句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的构成可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①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b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②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③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例:a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

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 他学日语,学英语?三:复句基本类型(一)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⒈并列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

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

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⒊选择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⒋递进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⒍因果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

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如: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

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二)紧缩句紧缩句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

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他越说越快)。

所以说,紧缩句虽然表达复句的内容,但并非一定由复句紧缩而成,它也不宜称作复句的紧缩形式或紧缩复句、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紧缩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 也b”、“不A也b”、“非a不b”、“越A越b”。

例如:①他一有空就看书。

②语言越精炼越好。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陶铸《崇高的理想》)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

它是汉语里最大的级语言使用单位。

组成句群的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

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四:课堂小结五:巩固训练一、分析下列二重复句,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1、①我赞美洞庭湖的珍珠,②更赞美培殖珍珠的千千万万洞庭湖人民,③赞美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

2、①因为接连上了一个礼拜的夜班,②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几个钟头,③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3、①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②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③没法多照顾孩子。

4、①在她的女朋友的园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②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③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5、①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②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③仍然希望它倒掉。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②时间是多么宝贵,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②也不喜欢去看戏,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8、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③也和她说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9、①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②即使口号减得调门很高,③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10、①绝对的同甘共苦,是不能实现的,②也是不必要的;③相对的同甘共苦是必要的,④也是可能的。

11、①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②也不可以没有纪律;③不可以没有民主,④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12、①如果出到十文钱,②就能买一样荤菜,③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④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13、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14、①人不犯我,②我不犯人;③人若犯我,④我必犯人。

15、①他在意大利留学几年,②学习的内容很广博,③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

16、①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②开辟了绿洲,③而且对交通路线也起了保护作用。

17、①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②但仍不辍劳作,③尤喜纺棉。

18、①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②但它成本太高,③不容易普遍采用。

19、①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②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完全实行之。

20、①只有孔乙已到店,②才可以笑几声,③所以至今还记得。

21、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②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③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2、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23、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渡砍伐和任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

24、①这些人的丰富经验,是很可贵的,②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③那也很危险。

25、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6、①那时我祖母虽还康健,②但也分担了些家务,③所以定期便不能多日地归省了。

27、①虽然真理是杀不死,烧不毁的,②它终究要发生灿烂的光辉,③但是,中世纪的黑暗曾经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28、①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②脸是应该经常洗的,③不洗就会灰尘满面。

29、①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交际的情况下,这方面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补充的。

30、①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②引用的材料虚假,③即使文笔再通畅,也不会被认作好文章。

31、①我应该感谢母亲,②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③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理。

32、①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②应该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③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33、①敌人看来是强大的,但是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而是人民自己。

【答案】1. ①| ②|| ③2. ①|| ②| ③3. ①| ②|| ③递进并列并列因果转折因果4. ①| ②|| ③5. ①| ②|| ③6. ①|| ②| ③|| ④并列递进转折并列并列转折并列7. ①|| ②|| ③|| ④8. ①|| ②| ③|| ④9. ①|| ②| ③并列并列条件转折并列假设并列假设10.①|| ②| ③|| ④11. ①|| ②| ③|| ④12. ①|| ②| ③|| ④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假设转折因果13. ①| ②|| ③14. ①|| ②| ③|| ④15. ①|| ②| ③因果假设假设并列假设并列转折16. ①|| ②| ③17. ①| ②|| ③18. ①| ②|| ③并理递进转折递进转折并列19. ①| ②|| ③20. ①|| ②| ③21. ①|| ②| ③转折并列条件因果并列转折22. ①| ②|| 23. ①|| ②| ③24. ①| ②|| ③条件假设并列条件转折假设25. ①| ②|| ③26. ①|| ②| ③27. ①|| ②| ③因果递进转折因果并列转折28. ①|| ②| 29. ①| ②|| ③30. ①|| ②| ③|| 因果并列转折并列并列假设31. ①| ②|| ③32. ①| ②|| ③33. ①| ②|| ③因果并列假设并列转折并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