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忠”,形声字,从心,中声。把心放在中间,不偏不倚就是忠。《说文·心部》: “忠,敬也,尽心曰忠。”孔子认为,忠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意为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 (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
“忠”对统治者执政来说,就是尽心为民,使民获益。“忠”对于个人来说, 就是“中正”,如“为人谋而不忠乎?”不是说只要尽了心不管所谋是好事还是 坏事都算忠,只有所谋出于中正才算忠。
仁,它的核心是生民、使民获益。
《论语》中多把“仁”用一些具体的做法表达出来。如:“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在对颜渊的回答中, 孔子道出了比较概括的作为原则的仁。“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
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
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 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 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 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 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本章所谓“君子”,可以理解为有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两者 都需要“好学”有德之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已及人。
“好学”的表现有三条:第一是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在物质条件上不 追求安逸和享受,把精力放在塑造自我上;第二是在言行上少说多做,做事勤 勉不乱讲话;第三是亲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向他们虚心学习,及时纠正自己 的偏差和错误。

《论语·颜渊》PPT课件

《论语·颜渊》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5
三、说重点难点 优秀传统经典教学的目标是让孩子了解经典、了
解文化,而不是让孩子咬文嚼字,追求字字理解。重 在突出经典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联系现实生活,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人生感悟,提高自身修养。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我确定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句的节奏和韵律。 2、明白文中道理,能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践行所学道理。 难点为:理解文意,感悟道理,并在生活中践行。
2020年9月28日
9
(三)吟唱论语 老师指导吟唱论语。 (四)悟论语 1、参考注释,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文句大意。 老师巡视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对个别情况予以点拨指导。 2、了解集体理解情况,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点 拨指导。 3、看释义猜句子,了解理解情况,同时加深理解。猜 对的句子齐读或吟唱,为背诵积累打基础。
2020年9月28日
6
四、说教法、学法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及教材内容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
对象,学生正是通过对老师所讲内容和教材所展示内容的 思考获得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 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结合 本篇文本的实际,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 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独立 自主解决问题。
• 论语
2020年9月28日
1
《论语·颜渊》
2020年9月28日
东昌府区 解记华 21号
2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内容特点。
“颜渊篇”是《论语》的第十二篇。《论语》是孔
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
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

文本探究
【思考1】研读第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 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释义: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 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 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 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文本探究
【思考5】研读第五章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 补短。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 断前进的方法。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②一日:一旦 ③归:称赞,赞许 ④目:条目,细则 ⑤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⑥事:实践,从事
文本探究
【思考10】研读第十章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中国风国学经典古典传统文化论语PPT

中国风国学经典古典传统文化论语PPT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此处添加计划扼要说明,添加简短说明文字。此处添加明年计划的扼要说明,添加简短说明文字。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文字,点击添加文字
—添加您的文字副标题—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标题内容
文字标题内容
文字标题内容
文字标题内容
文字标题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标题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文字标题内容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文字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文字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文字
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替换内容文字内容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国学经典——第二章《论语》ppt

国学经典——第二章《论语》ppt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 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 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 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 时宜。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只抱着单纯的目的尊孔和反孔一样无知。 社会大同大和的前提是这个社会本身是不是具 有这样的实质。当很多民生问题遭遇颠覆,人们打 内心里感到不和不同时,寄希望于孔子来抚慰人们 的内心,只能适得其反;盲目地崇拜孔子,认为只有 在孔子像面前鞠躬行礼会受到孔子的保佑,固然也 是荒唐,因为鞠躬者是否明白孔子的思想也不一 定…… 摆放一尊孔子像实在太简单不过了。但社会要 做到和谐,又是何等的的容易。 “孔子进京”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某种程 度上来看,正好折射出人们的心理。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 可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 在这里。但不论小事大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 做。如果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只 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和约束,也 是不可行的。”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 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 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 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 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 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 成生命的张力。

国学典籍《论语》之三.ppt

国学典籍《论语》之三.ppt

《论语》选读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选读
《雍也》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 绎如也,以成。”
《论语》选读
《里仁》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
刑,小人怀惠。”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
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
子月:“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 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论语》选读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 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也。”
《论语》选读
《为政》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 民不服。”
《论语》选读
《八佾》: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
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 所取材。”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任务群课件PPT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任务群课件PPT




主 修 研 讨 任 务 群
第11页

任务一 语言积累——梳理与记忆
知识点一 通假字
晨 读
知.者不惑(知,同“智”,明智,聪明)
自 学
知识点二 古今异义
任 务 群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古义: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今义:野,野
延 伸 拓
外;史,历史)
展 任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
主 修
添酒回灯重.开宴副词,再次,重新





延 伸 拓 展 任 务 群
第14页

知.者不惑形容词,同“智”,明智,聪明
③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晨 读
知.之为知之动词,知道,懂得

学任ຫໍສະໝຸດ 务 群克己复.礼为仁动词,归复
④复不敢 里出 是一 辩言 解以 的意复.思 动词,回答,答复。这
复.行数十步副词,再,又
务 群
主 张,到过梁(魏)国、齐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

研 统一,所以孟子的主张未被统治者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讨 任 务 群
第20页

二、经典简介
1.《论语》
晨 读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的
自 学
第21页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
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
晨 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2
主要思想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 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 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 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 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过重大影响。
.
3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yì)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
9
2.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 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 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 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 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反对一 知半解,浅尝辄止。
文化传承社 国学专题
《论语》
.
1
作者简介
孔子(前511——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历
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上历史名人之
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
主张,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
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
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在晚年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 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 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 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 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那怎么才算仁呢?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 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 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 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 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 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 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 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 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yáo)曰第二十
.4Βιβλιοθήκη 一、关于如何做人.
5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 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头。
.
7
二、关于学习
.
8
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 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 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 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 而不满足。再次,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 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 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 另外,针对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 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 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 这里孔子勉励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 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的学习精神。
.
11
三、关于教育
.
12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 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 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广大平 民,这在当时无意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3.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 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 “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 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学 习重在抓住根本。
.
10
4.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 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 在于“学以致用”。读书的目的, 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 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 灵活运用知识。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
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
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
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
七十二。孔子的思想、学说的精华,则
比较集中地见之于《论语》一书,也正
是这本书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及其世界
.
6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 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 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 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借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 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 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 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 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 显得极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