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模式

合集下载

电影的叙事手法

电影的叙事手法

电影的叙事手法每部电影都有它自身的叙事特点,编剧用文字讲述故事,导演用画面展现故事,他们都有讲述、展现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叙事手法。

电影叙事学主要研究故事的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审美特性,关注电影剧作的技巧层次。

电影的叙事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常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讲述事情的发展顺序。

这一类的电影很多。

2、多线性叙事:影片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

3、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

4、环形结构叙事: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

5、倒叙线性叙事: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

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

《5×2》(爱情赏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

6、乱线性叙事: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

7、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

外国较著名的有《罗拉快跑》,国内的话,很多人会想到张艺谋的《英雄》。

每部电影使用的叙事手法并不是单一的,其中的一种是主要的,影片中会穿插使用其他手法。

导演精心设置的叙事手法是影片吸引观众的一个方面。

之前看的《无人驾驶》之所以对它有印象,不在于它讲的是什么故事,而在于讲故事的方式。

三个小故事穿插在一起,使用复杂的平行蒙太奇,重复性的镜头,打乱时间顺序,还会让故事线索交织,构成了一张密集的情节网,让原本并无太大新鲜感的故事表达得极富表现力,更考验着观众的智商水平。

(供稿:华影动力影视)。

叙事治疗模式名词解释

叙事治疗模式名词解释

叙事治疗模式名词解释
叙事治疗模式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讲述和理解个人经历和故事来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这种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对于塑造他们的自我认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叙事治疗模式中,治疗师会引导个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并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经历对他们当前的困扰和情绪状态产生的影响。

通过将个人经历转化为叙事,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整合他们的情感、信念和行为,并找到更健康和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叙事治疗模式强调个人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决定。

个人被视为自己故事的作者和解释者,他们可以重新书写自己的故事,创造一个更积极、更有希望的未来。

治疗师可以通过提问、反思和挑战不健康的信念和模式,帮助个人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意义。

这种治疗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它也可以用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目的,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目标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叙事治疗模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探索个人的故事,并通过理解和重塑这些故事来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它强调个人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决定,让个人重新定义自己的故事,创造积极和有意义的生活。

叙述模式(文学理论讲座之十二)

叙述模式(文学理论讲座之十二)

叙述模式(文学理论讲座之十二)结合作品谈谈几种叙述模式。

小说的叙事方式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叙事模式。

某种叙述方式经过长久的运用,它的艺术技巧得以物态化的凝定,这便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

叙事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只粗略地叙述这样几种:情节模式、复调模式、情绪模式、象征模式。

一、情节模式简单来说,情节模式就是以情节结构作品的叙事模式。

在小说艺术的幼年阶段,由于艺术手段的缺乏,为了吸引读者看下去,只得求助于情节。

引人入胜的情节曾经是一篇小说艺术上成败的关键。

此种模式的基础是人物间的思想性格冲突。

其特点是,依照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正常时空秩序安排情节,故事情节延伸中呈现较明显的因果联系,通常包括几个戏剧性的阶段——环环相扣,甚而悬念迭出,以必然出现的高潮和结局诱引读者阅读。

一般说来,事件是为人物设置的,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性格逐渐得到塑造和突显。

或者说,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物性格成长的过程。

因此,在情节模式中,人物与事件是相辅相成的。

这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常见的叙事模式。

七十回本《水浒传》先以人物传形式展开林冲、鲁智深、宋江、武松等主要人物的行动、命运线,写他们各自被逼上梁山的经过;继而集中表现水泊义军聚义梁山后与朝廷的对抗,最后以一百单八英雄排名次作结。

《西游记》似乎反了过来,以孙大圣闹天宫的主线开其端,接着叙述他为唐僧收服后,师徒四人于取经途中斩妖降怪的艰苦历程,即所谓九九八十一难,接力式引出数目极多的小情节线,结局是其修成正果,归于天宫。

情节模式的小说由于始终关注人物的命运,并尽可能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经验和能够唤起读者情感波澜的细节,以此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种叙事模式应该说是源远流长的一种模式,从古代到当代的大量文学作品,都可以纳入这一框架来进行考察。

现代小说《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暴风骤雨》、《李自成》等,均可归于这一类。

当代作家创作的许多很有影响的作品,也是以情节模式作为基本的叙事框架的。

电影叙事的五种方式

电影叙事的五种方式

电影叙事的五种方式
电影的叙事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常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讲述事情的发展顺序。

大部分电影都是这种形式,如《美国队长3》、《侏罗纪世界》、《让子弹飞》等众多电影。

2、多线性叙事:影片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

如《通天塔》、《两杆大烟枪》,以及获得奥斯卡奖的《撞车》等。

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也是非常出色的多线性叙事喜剧。

3、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

这类电影也比较多,如这几天热播的《盗墓笔记》,便是主角之一吴邪向作家叙述自己回忆的探险故事;经典电影如《泰坦尼克》、《公民凯恩》等。

4、环形结构叙事: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

影片中各个段落的不分首尾,互补结构,开头和结尾相连等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低俗小说》,恐怖片《恐怖游轮》也是此种类型。

5、倒叙线性叙事: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这种影片很少,法国2004年影片《爱情赏味期》为该种类型。

6、乱线性叙事:也叫碎片性叙事,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
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

如《记忆碎片》,便是这种类型的典型。

7、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

如《罗拉快跑》、《英雄》等。

8、套层性叙事:这类电影的叙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一层一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一种套层结构。

此类典型电影当属《盗梦空间》。

电影叙事结构模式完整版

电影叙事结构模式完整版
通过叙事结构,电影制作者能够引导观众理解故 事的深层含义和主题,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3
创造情感共鸣
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使观众与角色产生情感联系,进一步投入到故事 中。Biblioteka 叙事结构对电影观赏体验的影响
提高观赏兴趣
01
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
关注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THANKS
时间线开放
故事中的时间线呈现开放性的特点,过 去、现在和未来相互交织,但并不形成 一个完整的时间闭环。
02
03
因果链开放
影片中的事件和人物行为虽然遵循因 果关系,但最终的因果链并不闭合, 而是指向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环形叙事的特点与优势
循环往复
环形叙事通过重复、回溯等手法,使 得故事呈现循环往复的特点。
未来电影叙事结构的发展趋势
• 多元化与跨界融合:未来电影叙事结构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跨界融合,吸收其 他艺术形式和媒介的优点,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叙事方式和观影体验。
• 技术驱动的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 ,将为电影叙事结构带来新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将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参 与到电影的情节和角色中,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故事中的时间线呈现循环往复的特点,过去与未来相互交织,共同 构建一个完整的时间闭环。
因果链闭合
影片中的事件和人物行为遵循因果关系,最终形成一个闭合的因果 链,使得故事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开放环形叙事
起始与终结不重合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并不完全重合,而是留给观众一定的想 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01
非线性叙事能够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表达深刻的主题和探索人类内 心世界的奥秘。

常见的五种叙事模式

常见的五种叙事模式

常见的五种叙事模式
x
1. 线索模式:线索模式是一种叙述方式,它通过在叙事文本中植入线索来加深读者对叙事的认知。

使用线索模式进行叙事时,读者可以通过在文中植入的推断来推理故事情节,并从中获得更深层的启发或思考。

2. 动态模式:动态模式是一种叙事模式,它把叙事文本以动态的形式描述出来。

动态模式的叙事文本常常描述在某个特定的地点,以某个角色的视角讲述,而不是静态地把故事简单地声称出来。

3. 间歇模式:间歇叙事模式是一种叙事模式,它是以断开的形式来展示故事的结构,叙事文本以暂停和继续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读者在理解文本情节时,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反思发生的事情。

4. 片段模式:片段模式是一种叙事模式,它利用断开的方式来展示故事的结构。

片段叙事通过将一系列相关的片段连接起来,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叙事文本,而且将有助于创造出更多元的故事情节。

5. 回忆模式:回忆模式是一种叙事模式,它以主角对过去的回忆来讲述故事,有时也以主角对未来的想象来讲述故事。

回忆模式有时也使用间歇模式,以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主角的心理和情感。

- 1 -。

叙事模式分析总结

叙事模式分析总结
叙事模式分析总结
叙事分析 叙事模式
一、叙事分析
• 1、叙事分析的产生
社会建构主义研究方法应用亍自我与身份研 究时被称作是“基亍语言”的研究取向,对亍传 统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的一些研究假设提出挑战而 获得自身的发展.所有建构主义的取向都对传统心 理学中存在的“现实主义者”研究持批判的观点, 同时社会建构主义忽视了“个体的目的——主观 性”。基亍这些不足,叙事心理学应运而生。叙 事心理学是由萨宾(TheodoreR.Sarbin,19112005)亍1986年提出。
• 4、叙事分析的的注意事项
• 叙事对话的关注点就是“故事”,尤其是“支线故事”。 在“支线故事”又特别关注“特殊意义事件”,以及这些 事件背后的力量与渴望。但是,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叙 事如此在意“支线故事”和“特殊意义事件”? • 因为五个字——确认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 • 故事是有一些的信息片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 故事一旦形成,意义也就产生。意义一旦产生,确认性偏 见就会开始起作用。 • 确认性偏见其实就是对于信息关注的一种偏见,是人 类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倾向。人每天要接触海量的信息, 这些海量信息中既有符合自己心意的信息,也有不符合自 己心意的信息,另外还有许多无关信息,而人类倾向于关 注符合自己想法和假设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之相反的信 息,这种倾向就是确认性偏见,也称“验证性偏见”。
• 2、叙事分析的研究问题和潜在资料源
• 叙述与叙事:“叙事”的长度通常长于话语分析 研究者所提出的"叙述",并且更加关注自我和身 份的探索。 • 叙事的认识论地位:叙事心理学持现实主义立场, 除关注某些语言行为所具有的话语功能外,还关 注其他的方面。叙事分析是对某些事、对某个人 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创伤或者挫折进行分析, 而这些事件或是创伤是促使个体进行叙事的动力。 • 叙事心理学家热衷于考察同自我和身份建构相关 的问题,因此具有广泛的潜在资料资源。为叙事 心理学提供资料的途径有:半结构式访谈、日记、 自传、传记、小说以及网络聊天室。

论互动电影的叙事模式

论互动电影的叙事模式

2022/1下摘要:《黑镜:潘达斯奈基》自面世以来,互动电影的讨论热度不减。

文章通过多部互动电影,讨论互动电影的叙事模式,进而展现互动电影在叙事模式中的创新特点与发展困境。

最后,通过现有的互动电影分析其叙事模式的优缺点,为互动电影叙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互动电影树状叙事网状叙事链接式叙事论互动电影的叙事模式阴罗怡萌网络的信息交互与屏性媒介的彼此融合使人们迎来了Web3.0时代,分享、内容聚合、个性化体验、信息高速流通等成为了Web3.0的重要特征。

大数据的个性化推送,极大满足了受众的个人化体验,及时的大数据调研反馈,保障了用户体验的进一步跟进。

从短视频的爆火到竖屏剧的出现,影视行业紧跟社会的步伐。

与此同时,影视行业在用户反馈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在新兴的互动电影中,观众不再是消极的、被动的受众,而是情节发展、故事创作的推动者、选择者。

观众更积极地参与创作,更沉浸地映射情绪、获取感官与情感上的反馈。

第一部互动电影可以追溯到1967年上映的《一个男人和他的房子》,虽然互动电影的初尝试至今已过半个世纪之久,但稀少的作品还是未能让互动电影引起足够的关注。

2018年底,互动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推出后,大众对互动电影的关注到达了一个小高潮。

2019年7月8日,Bilibili 上线了互动视频功能,各类互动视频、互动广告、互动微电影、互动剧等大量出现,互动影视真正走入了大众生活中。

互动电影的界定“互动电影是突出交互娱乐性的电影,是将交互行为融入到电影叙事的一种新艺术表现形式。

”在电影发展过程中,交互性与沉浸性都是电影与生俱来的,在电影的技术、手段的更迭中进一步显现。

广义上,一切在内容、形式上可以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代入感,或与观众产生互动的电影都称为互动电影;狭义上,将互动行为放入电影叙事中,由观众决定剧情走向的多线叙事型电影才是互动电影。

其本质区别在于观众这一主体是否具有选择权。

从两种范围的讨论、比较来看,广义上的互动电影不仅包含了狭义的互动电影,而且狭义互动电影叙事模式的还可在其中寻根溯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模式分析
——叙事心理治疗
一、叙事模式的定义 叙事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 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 和文字手段。
二、叙事模式分类
• L.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三人称还是由 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 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 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 六种叙事模式。
叙事心理治疗的辅导方法,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 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 叙事心理治疗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在黑色的 区域里隐藏着一个白点,这个白点不仔细看还看不到。其 实白点和黑面是共生的。如果在人的内心,当白点由点被 扩大到一个面的程度,整个情形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找到 白点之后,如何让白点扩大呢?叙事心理辅导采用的是 “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 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 甚至到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 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
我们每个人,有有历史的痕迹,有许多的故事。故事中积极 的资产被发现,向上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叙事心理治疗的本意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的心理捕 手。
叙事治疗:
不需要咨询师有高深的科学理论,理论来自来访者 身上; 咨询师不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故事在来访者身上; 咨询师不需要无穷的价格魅力;
帮助来访者的是来访者自身的魅力。
对一般人来说,说故事是为了传达一件自身经历或听来的、阅读来的事情 给别人了解。 不过,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再重新叙述 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 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简单地说,好的故事可 以产生洞察力,或者使得那些本来只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 彰显出来,为自我或我们所强烈地意识道。 面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平庸或是烦闷,把自己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 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这样或许可以改变 盲目与抑郁的心境。
麦克.怀特认为人的生活之所以产生适应上的问题,其原因 在于个人意义的实践与主流叙事间的矛盾,但在一般的状 况下,个体并没有能力发现这些压制他们的“真理论述”, 于是必须透过重新辩识自己与他人和关系的想法,用“问 题外化” (externalizing)的方式,产生自身意义和主 流叙事的意义一体化的知识。个体必须透过问题外化的过 程,重新思索这些一体化的知识与自己的种种关联,找出 当中不相容的地方,进而创造新的可能性,向原先界定与 规范自己的真理挑战。
谢 谢 大 家!
在叙事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是怎么办到的?”随后,会 将焦点放在当事人曾努力过的,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上,引导他走出自己 的困境。
(五)重新检视生活是叙事心理治疗的关键
麦克.怀特认为,个人问题的形成与主流叙事的压制 有关。 借用福柯的分析,人之所以与主流叙事之间不断产 生龃龉,原因在于人对自己所认同的“意义”常 常由主流叙事代表的“真理”所决定,这些真理 的论述透过权利运作,使人接受其“指定的人格 与关系的规范”。 于是,人必须接受自身的生活是不断处于外界对个 体的权利操作中,从而才能找到反抗的机制,进 而脱开主流叙事设下的单一真理,找到实践个人 意义的可能。
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 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 。
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 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 发展出双重故事“Dubble Storys”。
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咨询师会引导他说出另一 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咨 询师直接给予建议。也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 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
• • • • • • • 这六种叙事模式为: 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 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 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 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 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参见《捷克文学中的叙事模式》)
三、叙事分析
叙事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诠释的过程,这种方法和 一般的诠释性方法的区别在于叙事分析的要点,它是 对叙事者诠释的再诠释。在这个诠释过程中,任何故 事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或是编年史的时间上的顺序, 或是事件性的顺序 ,或是主题式的顺序。
2、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叙事治疗的另一个特点是“外化”,也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 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如果问题 被看成是和人一体的,要想改变相当困难,改变者与被改 变者都会感到相当棘手。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 人的内在的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与能量 反身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叙事心理治疗的诞生
1、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 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David Epston) 他们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此理论 19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 为流行。
怀特和爱普斯顿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 疗的力量”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 观点和方法 。
四、叙事心理治疗
(一)叙事心理治疗的产生背景与理念
1.叙事心理治疗建构于后现代主义年代
●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叙事,但叙事并非都是
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达内容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于什么是叙事,有各种各样的表述 ,如: ★“叙事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源泉”; ★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 ★叙事是“记述,或设计以表达所发生的事情的前后联系的例子”等。 ●叙事的拉丁语的本意指的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比较清晰的一种表
述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 的序列。
(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治 疗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叙事心理治疗的盛行是与当代哲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分不开的。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 心理治疗观念和方法的影响。现代观点和后现代观点的最 大区别在于两者对“真实“(reality)的看法不同 。 现代主义者崇尚客观的事实真相,因为它们能够加以 观察及进行系统化的探讨,真相就是真相,不会因为观察 的人或是观察的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 而后现代主义则相信主观的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事实 真相会随着使用的观察历程的不同而改变,事实真相取决 于语言的使用,并且大部分受到人们所处的背景环境的影 响。叙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临床心理学的进入,诞 生了叙事心理学。
(四)叙事心理治疗的内涵
所谓的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 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的 内在力量的过程。 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 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 兴趣。
叙事疗法认为:人类活动和经历更多地是充满了“意义”和故 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它是交流意义的工具。
五、学习叙事心理治疗的启发
(一)叙事方法具有广泛而独特的作用
在叙事心理治疗中,重要的不是“叙事疗法”名称本身,而 叙事的方法。说故事的叙事方法可以视为对现存的思辩、 实验、调查、观察和其它传统方法的补充。
叙事作为一种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发现生命的意义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在咨询者和当事人处于“叙事心理治疗”时,他们所面对的 不是一种可以置身事外的“工具”或“技术”,而是当时 人的生命故事,反映的是生命态度、当事人的生命要求和 当事人的生命抉择。在这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很重要。 因为同样一件事实,因为不同的解读,就会释放出不同方 向的力量。
3、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己观念
一般来说,人的经验有上有下。上层的经验大多是成功的经 验,形成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下层的经验大多是挫折的 经验,形成负面消极的自我认同。
一个人如果累积了比较多的积极自我认同,凡事较有自信, 所思所为就会上轨道。相反,一个人如果消极的自我认同 远多于积极的自我认同,就会失去支撑其向上的力量,使 他沉沦下去。
• 叙事疗法与过去心理治疗最大的不同:
• 就是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 咨询师只有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 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 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Leabharlann (六)叙事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1.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
叙述心理治疗主要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作为主轴, 再透过治疗者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
麦克.怀特认为人对于自己或他人经验故事的叙述,不足以 代表他们生活经验,个人重要的生活部分与主流叙事相矛 盾,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故事是关键。
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可能帮助人的叙事心理治疗也就在于如 何让人“产生或辩识了不同的故事,让他实行新的意义, 带给他想要的可能性。” 叙事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当事人如何重新检视自身 的生活,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回到正常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