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科课堂纪律的管理

合集下载

浅析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艺术

浅析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艺术

浅析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艺术1. 引言1.1 小学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小学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是课堂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

一个具有良好纪律的课堂能够营造出秩序井然、安静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思考和学习。

良好的课堂纪律也有利于教师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和自控能力对于其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在有序的课堂环境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实现个人成长。

建立良好的小学课堂纪律是每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1.2 管理艺术在课堂纪律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艺术在课堂纪律管理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纪律的执行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管理艺术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纪律管理的节奏和方式,避免出现过于严厉或过于松懈的情况。

通过运用正确的管理艺术,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提升课堂纪律管理的效果。

管理艺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尊重。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更容易地引导学生遵守纪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管理艺术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动力,提高课堂纪律管理的效果。

管理艺术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师充分发挥管理艺术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小学课堂的纪律,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 正文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课堂纪律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言听计从程度。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真心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关爱和支持。

教师应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好的潜力。

浅析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艺术

浅析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艺术

浅析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艺术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而课堂纪律的管理艺术则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

好的课堂纪律管理艺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有效的知识传授,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提高的课题。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纪律管理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相对较低,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对教师有敬畏之心,同时又不失平易近人。

教师要通过课前准备、课后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专业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严谨的态度。

教师要注意照顾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关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从而更好地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建立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是保障课堂秩序的根本。

在小学的课堂管理中,教师需要建立一套详细、严谨的课堂纪律规范,明确各种行为的界限,以及违规的后果。

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规章制度上做出详尽的规定,包括学生入场、交谈、拿东西等各方面的行为规范,明确各种行为的界限。

教师需要明确各种规定的违反后果,让学生知道不遵守规定会有怎样的后果。

教师还要做好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规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依从性。

三、巧妙的课堂纪律管理技巧在小学的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巧妙的管理技巧,以提高管理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赏罚并重”的管理方式,即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违规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

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守纪守法是有好处的,增强他们的依从性。

教师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话语权,不应在学生转移话题、干扰教学时丧失应有的权威,要保持冷静、严肃的态度,让学生明了教师不容违抗的决心。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团队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与行为规律要调控小学生的课堂纪律,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与行为规律。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思维活跃,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也有较强的个人主见和情感表达需求。

二、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为了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我们需要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行为。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课堂到场时间、服从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同时,需要向学生解释规范的理由,让他们理解为什么需要遵守纪律。

三、设立奖惩机制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正面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鼓励学生遵守纪律。

同时,也要设立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学生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的机制,能够更好地理解纪律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环境对于调控学生课堂纪律至关重要。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创设多样化、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场景。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愿。

五、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教师是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的主导者,他们的角色和能力对课堂纪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纪律约束。

六、家校合作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课堂纪律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应该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纪律问题,传递出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小学师生课堂纪律管理

小学师生课堂纪律管理

小学师生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并有效管理师生课堂纪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小学师生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方法:一、重要性课堂纪律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聆听和理解教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良好的课堂纪律也能够减少学生的干扰和互动噪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和提问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纪律管理的方法1. 确立规章制度:老师在课堂开始前应当向学生明确课堂纪律规则,并让学生明确遵守。

例如,要求学生按时到课、不随意插话、不玩手机等。

规章制度要简明扼要,学生易于理解和遵守。

2. 保持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互敬关系对于维护课堂纪律至关重要。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和奖励;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规则。

3.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因无聊而产生的违纪行为。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和实践活动,或者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严格执教,及时约束:对于那些违纪的学生,老师要及时制止并批评,给予适当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要将违纪行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过错,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5.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违纪后,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并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意识。

小学师生课堂纪律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使他们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由于小学生个体差异大、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课堂纪律的规范和约束意识较弱,需要通过调控来提升课堂纪律的效果。

本文将就如何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展开论述。

一、明确规则和纪律意识的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需要明确有序的课堂规则和纪律,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介绍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同讨论制定一些基本的课堂规则。

例如,保持安静,尊重他人,不打断他人发言等。

通过讨论和参与,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纪律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遵守规则,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二、积极鼓励和奖励机制的建立在小学生的课堂纪律调控中,积极鼓励和奖励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肯定学生对纪律的遵守和努力。

例如,对于课堂表现优秀、遵守纪律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小的奖励,如鼓励信、小礼品等。

通过鼓励和奖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遵守纪律,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情感沟通和个体差异的照顾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沟通和个体差异的照顾是课堂纪律调控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对课堂纪律的认同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如与学生交流互动,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回应等。

此外,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课堂纪律的遵守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调控方式。

四、课堂环境的设计与调整课堂环境对于小学生的课堂纪律呈现出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教学资源的准备等方式来提升课堂纪律。

首先,教师应该保持课堂环境的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课堂环境的设置。

例如,分组合作、座位调整等。

浅谈小学综合科课堂纪律的管理

浅谈小学综合科课堂纪律的管理

浅谈小学综合科课堂纪律的管理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作为综合组的老师,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们在上我们的课的时候,过于活跃、积极,课堂纪律的管理也成为我们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难题。

课堂的纪律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课堂若缺少了纪律,就会如同道路上没有了信号灯和交警一样,秩序混乱。

甚至会象一匹马驹脱缰而变得无法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济于事。

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当然学科与学科之间也有很多不同,如有讲得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课堂最常见的几个问题:[镜头一]: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挤进教室,进教室后没有马上坐好,甚至大声喧哗。

[镜头二]:课堂上,老师正在激情澎湃的讲解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在课上交头接耳、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相互传递小纸条,他们看着、写着还偷笑着,更有甚者还开始打闹、嬉戏、追跑起来……做一些扰乱课堂秩序和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

[镜头三]:课堂上,人声鼎沸,学生在叽叽呱呱地讨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老师喊“停!停!”但学生毫无反应,仍然我行我素。

[镜头四]:课堂上,老师正极其认真地介绍理论知识,某些学生脸上毫无表情,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等老师提问他时,一脸茫然。

[镜头五]:有些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自己不学,反而总爱看着身边其他同学的表现,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当老师讲的有滋有味的时候,经常被这些“爱管闲事”的同学所打断:“老师,甲同学把书撕掉了,乙同学在和丙同学在讲话,丁同学随地吐痰……”,诸如这样的话总是不绝于耳。

我想在座每一位老师都对这些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对这些问题都感到很头痛。

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用像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综合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如何对学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这已成为了学会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调控的重要性课堂纪律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应遵守的秩序和规范。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秩序和纪律的课堂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素养,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

因此,对小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调控,是教育工作者首要面临的任务之一。

首先,良好的课堂纪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有秩序的课堂能够创造出安静、专注、高度集中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和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在纪律规范的课堂环境中,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加自律和专注地完成学业任务。

同时,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素养。

课堂纪律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秩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学会遵守纪律规范,学生能够养成守时、守秩序、守规矩的好习惯。

通过课堂纪律的调控,学生可以培养出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自律和责任感等品格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另外,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有利于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

一个有秩序和纪律的课堂环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进程,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纪律良好的课堂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

学生遵循纪律规范,不仅有利于教师课堂的管理,也能有效减少班级的纷争和冲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时,教师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明确纪律规范和要求,向学生清晰阐明纪律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纪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其次,教师要确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奖励和处罚。

通过奖励优良行为,可以激励学生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适时进行批评和惩罚,让他们意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

浅谈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控小学生作为初入校园的儿童,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很容易分心。

因此,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方式创造良好的课堂纪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浅谈关于小学生课堂纪律调控的理论和实践,希望能对小学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课堂纪律调控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

另外,良好的课堂纪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因此,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二、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1.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纪律调控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态度表达以及教学策略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纪律的认同和遵守。

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

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纪律。

2. 学生的个人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习惯,这些特点和习惯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行为。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例如,有些学生容易分心,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三、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的方法1. 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则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则是调控小学生课堂纪律的基础。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纪律规则,以达到共识和自觉遵守。

这些规则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纪律规则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告知学生违反规则的后果,以增强他们的遵守意识。

2. 采用积极的激励措施激励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遵守纪律。

例如,设立进步之星的称号,将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

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又能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的管理
作为综合组的老师,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们在上我们的课的时候,过于活跃、积极,课堂纪律的管理也成为我们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难题。

课堂的纪律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课堂若缺少了纪律,就会如同道路上没有了信号灯和交警一样,秩序混乱。

甚至会象一匹马驹脱缰而变得无法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济于事。

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当然学科与学科之间也有很多不同,如有讲得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课堂最常见的几个问题:
[镜头一]:
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挤进教室,进教室后没有马上坐好,甚至大声喧哗。

[镜头二]:
课堂上,老师正在激情澎湃的讲解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在课上交头接耳、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相互传递小纸条,他们看着、写着还偷笑着,更有甚者还开始打闹、嬉戏、追跑起来……做一些扰乱课堂秩序和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

[镜头三]:
课堂上,人声鼎沸,学生在叽叽呱呱地讨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老师喊“停!停!”但学生毫无反应,仍然我行我素。

[镜头四]:
课堂上,老师正极其认真地介绍理论知识,某些学生脸上毫无表情,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等老师提问他时,一脸茫然。

[镜头五]:
有些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自己不学,反而总爱看着身边其他同学的表现,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当老师讲的有滋有味的时候,经常被这些“爱管闲事”的同学所打断:“老师,甲同学把书撕掉了,乙同学在和丙同学在讲话,丁同学随地吐痰……”,诸如这样的话总是不绝于耳。

我想在座每一位老师都对这些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对这些问题都感到很头痛。

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用像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综合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如何对学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这已成为了学会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想综合学科课堂纪律的管理,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还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进行。

我就此情况谈几种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方面大家交流
一、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把精力集中到一点,这就需要老师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就融入到课堂里来了。

二、注重面部表情,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比教师的服饰更为重要。

“笑”是人类独有的天赋,也是共有的天赋,笑表示喜欢、接纳、亲和。

它是疲倦者的营养、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又是一剂不苦的良药。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心自然也靠拢了,心情愉悦了学习起来就会更投入,投入了思想便不会开小差,思想不开小差,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三、将对学生的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老师们每天面对的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就拿音乐课为例,我们老师最好的帮手就是琴,我在课堂上使用了“琴声代替命令”的方法后,效果不错。

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又营造了音乐课的氛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


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采用手势,如54321,还有拍手掌的方法,让其快速安静,我相信各位在座的应该比我方法多。

四、“对症下药”,采用多种方法。

我们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以下是我搜寻来的几个方法:
【方法一】:树立典型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无疑是一剂“兴奋剂”,它会让表现好的学生更好,不守纪律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例如,老师可以说:“今天的音乐课上,××同学表现可好啦!他唱歌时声音响亮、表情丰富,跳舞时动作优美、感情投入,最重要的是没有随便做小动作、不守纪律……”听到这里,那些不守纪律的小朋友会紧张一下,对照自己的状况,能不能比得上受表扬的同学。

【方法二】:暗中提示
在教师范唱或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走到该生近前,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点点头,或轻轻用手碰一碰他/她的肩膀,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

【方法三】:找闪光点
无论对哪个学生,老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优点,并且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

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孩子,老师更要通过找闪光点,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方面的进步。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观察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个优点,先进行大力的表扬:“X X同学,今天你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都被你的歌声打动了!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为X X同学鼓鼓掌好吗?”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受表扬的小朋友肯定会喜滋滋的,接着再对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随便乱动,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家更多的掌声!好吗?”听到这样的话,这位学生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了它。

【方法四】:课前约定
老师在课前可以先和个别经常不守纪律的学生约定好:“今天上课时,只要你有好的表现,老师就会在全班表扬你!比如说:你坐端正了,老师会表扬你;你没有随便讲话,老师也会表扬你;你唱歌认真了,老师还会表扬你……同时请你自己记住了,老师上课时表扬了你几次,下课时你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几颗五角星做奖励!”说完再和小朋友伸手拉勾勾相互做保证。

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

【方法五】:适度惩罚
老师们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第一次大声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时,学生可能会立刻安静下来,但当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大声批评时,学生可能不再那么畏惧,而老师必须拿出更大的气力来提高声音、声调,以停止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

如此一来,这种方法就会渐渐失效。

因此我认为,应当适度地使用惩罚,过程应有一定的“坡度”。

例如,采用在课堂上给小组加星、扣星的方法,我一般设置三种颜色的五角星,分别是代表纪律的红星、代表智慧(回答问题情况)的蓝星、代表表现能力的黄星。

当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守纪律,老师就可以先说明:“××小组,你们有一个组员不守纪律了,所以整个小组要被扣除一颗红色五角星!”同时用目光提醒那个不守纪律的学生。

如果该同学还是我行我素,依旧不守纪律,老师就可以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并指出错在哪里。

假如该名同学还是不理不睬,老师此时大可不必为批评该生而停下课来,可以放在课后用谈心、鼓励、与家长沟通等方法解决。

五、调整好教师自身的情绪。

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小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每周大量的教学课时,还要承担学校的各种比赛的指导工作和艺术类的辅导工作,因此遇事切忌烦躁,否则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健康。

教师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无私地爱学生,切实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应因人而异。

教育不是生产罐头的流水线,不应该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地,面对一个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们也不应该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而是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将遵守纪律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总之,要让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粗暴简单。

只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的人格,哪怕是轻微的批评也足以让学生三思而后行,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关键,只要他们得到了尊重和自信,课堂纪律的好转是立杆见影,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