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

合集下载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及思考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及思考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及思考魏慧莉【摘要】京歌是当代众多新创作歌曲中的一种带有京剧韵味和特色的歌曲形式,是在继承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融入了京剧和民族歌曲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梨花颂》这首京歌曲调精湛,意境悠远.演唱上有它自己独特的技巧和方法,既区别于传统的京剧,又在行腔、韵味上有别于现代民族声乐.【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5)004【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京歌;梨花颂;歌曲分析;演唱技巧【作者】魏慧莉【作者单位】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4.6京歌《梨花颂》是在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原主题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改编的歌曲。

目前关于《大唐贵妃》及其主题曲的介绍和研究都相对甚少,而对这首《梨花颂》的研究则更少。

歌词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由著名的京剧学者、剧作家翁思再先生作词,仅用几句歌词就概括了全剧内容。

原曲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通京剧的杨乃林教授所作,曲调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委婉与大气相结合。

旋律的起伏很大,而且朴实、含蓄,多有创新,与词义结合得恰到好处。

从整体上体现出梅派的独特神韵和精髓。

[1]著名声乐教育家鞠秀芳教授改编的版本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梨花颂》作为声乐独唱曲目的音域。

唱腔细腻婉转,在不失原味的同时,更加深了难度,更为完善和抒情。

一、京歌《梨花颂》的曲式音乐分析京歌《梨花颂》具有典雅动听、意境深远、回味悠长、感人肺腑的特点。

[2]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

京歌《梨花颂》属于一部曲式结构形态,同时呈现复乐段特征。

一部曲式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可以由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梨花颂》包含四个不规整的乐句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合典型中国音乐特征的起承转合的陈述方式。

演唱京戏《梨花颂》的一些心得体会

演唱京戏《梨花颂》的一些心得体会

【 关键词 】 京戏; 《 大唐贵妃》; 《 梨花颂》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3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5 ) 0 4 — 0 0 5 8 - 0 1
京戏 《 梨花颂 》 是新 编历史 、大型交响京戏 《 大唐贵妃 》 去 ”和 “ 道 他 君 王 情 也 痴 ”, 也如此 。 最后反复的 “ 情 也痴 ”, 又 将 曲 调 从 低 沉 略 微 上 扬 。 接 下来 重 复 两 句 “ 天 生 丽 质 难 自 的主题 曲。取材于梅 兰芳 2 O年代 的名剧 《 太真外 传 》,同
我的理解是梅兰芳先生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提出因材施教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声创作应在师承千人的基础上走自己创新发展的路这无论在戏曲还是声乐方面都是超前的具有科学发展性的理念
《 戏剧之家 》2 0 1 5 年第 0 4( 下) 期
总第 2 0 0期
演 唱京 戏 《 梨花颂 》的一些心得体会
别 瑾
时参考 白居易的 《 长恨歌 》、白朴 的 《 梧桐雨 》、 洪升 的 《 长 弃 ”, 一句 “ 二 黄 ”, 一句 “ 西皮 ”, 先 抑 后 扬 。最 后 反 复 “ 长 生殿 》等名作 和今 人的一些作 品 ;由翁思再作词 ,杨乃林作 恨一曲千古谜” ,结构同上 ,是先扬后抑 , “ 长恨一 曲”上
共 誓 君 妃 合 笃 、永 世 和 谐 , 《 梨 花 颂 》在 这样 的 浪 漫气 氛 中 阳三叔家 。杨玉环受过很好 的教育 ,具备 较好 的文 化修 养 , 唱响。曲调采用京戏 的西皮二黄腔 ,西洋歌剧合 唱队伴 唱 , 精 通 音 律 ,擅 歌 舞 ,尤 擅 琵 琶 。 因长 期 的 寄 养 生 活 ,性 格 比 交 响 乐 队伴 奏 。唱 腔 婉 转 、 气 势恢 宏 、 意 境 华 美 、让 人 难 忘 。 较婉顺 。 学 习演 唱 《 梨 花 颂 》 ,应从 唱 腔 和 表 演两 方 面着 手 。 唐玄宗 ,名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 的第 三子 ,母 昭成窦皇 有人说 “ 梅派”的艺术特点是 “ 不强 调特 点 ” 。我 的理 后 。4岁 时 ,母 亲 被 武 则 天 杀 害 ,后 来 曾 先 后 被 李 旦 一 位 妾 解 是 ,梅 兰 芳 先 生 早 在 一个 世 纪 之前 就 提 出 “ 因材 施 教 ” 、 室和姨妈抚养 。 玄宗个人素质优秀 , 性格英 明果断 、擅骑射 , 历 象 之 学 ,多 才 多艺 。唐 玄 宗 的 童 年 和 少 年 时代 , “ 不要 千人 一 面千 人 一 声 ” 、 “ 创 作 应 在 师 承 千人 的基 础上 , 知晓音律 、 走 自己创 新 发 展 的 路 ” ,这 无 论 在 戏 曲还 是 声 乐 方 面 都 是 超 经 历 了武 则 天 女 皇 盛 世 与 衰 落 、中宗 李 显 即位 、韦 后 作 乱 除 前 的 ,具 有科 学 发 展性 的理 念 。在 听 了梅 派 大 师 梅 葆 玖 、梅 乱 、铲除太平公 主政变 等等历史事件 ,最后登上皇帝宝座 。 派传人李胜素等京 剧表 演艺术家 的演 唱后 ,我略总结了梅派 即位 之 初 ,国 家 多 年 动荡 不 安 ,内忧 外 患 ,他 勤 勉 治 国 、励 的一 些 特 点 ,演 唱 时 可 以揣 摩 : 精 图 治 ,后 创 立 了 开元 盛世 。 1 . 咬字 : 字 头 流 畅 ,字 尾 归韵 力 度 适 中 。 自然 咬字 就 好 , 由上 可见 ,唐 玄 宗 和 杨 贵 妃 拥 有 同样 的年 幼 丧 父 母 的 经 咬 字 动 作 不 能 太 大 ;2 . 装饰音 : 在 每 句 的 主音 上 应 遵 循 咬 字 历 ,同样 的兴 趣 爱 好 ,均 精 通 音 律 。唐 玄 宗 从 小 生 长 在 一 个 略 带 装 饰 音 ,与 主 音 的音 距 较 大 ;3 . 共鸣 : 主要 运 用 比 较 靠 没有亲情 只有算计 和生死斗争 的环境 中,也特别 向往人间真 前 的 头声 ,注 重 硬 腭 的提 起 和 咽 壁 的 力 量 ,音 色 较 圆 润 、华 情 ,而杨 玉 环 的经 历 正 好 与 玄 宗 心 中的 理 想 女 性 相 符合 。杨 丽 、明亮 ;4 . 节 奏 :基 本 上 都 比较 舒 展 平 稳 ;5 . 音 量 :音 量 玉环 幼年丧父 ,寄人篱下 ,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会 对年纪较 大小 变化 不 明显 ,不 在 句 子 中间 作 太 大 的 音 量 对 比 ,内敛 含 大的男性产生依赖感 ,更何况这个男人是如此优秀的一 代帝 蓄 ;6 . 尾 音 :句 子 的尾 音 或 者 句 中的 长 音 呈 抛 物 线甩 音 。 王 ,所 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应是真情实爱。 了解 以上 背 景 后 ,在 表 演 时 ,应 注重 整体 气 质 的端 庄 大 歌 曲采 用 的是 京 戏 西 皮 二 黄 腔 。“ 西皮二黄 ” 是 “ 西皮 ”、 “ 二 黄 ”两 种 腔 调 的合 称 。 “ 西 皮 ” 起 源 于 北方 的梆 子腔 , 气 ,不 能 流 于 媚 俗 。杨 贵 妃 在 长 生殿 对唐 玄宗 的情 感 流 露 也 般 较 为 高 亢 刚劲 、活 泼 明 快 ,适 合 表 达欢 乐 、激 越 、奔 放 应 是 一 个 女 人 对 一 个 男 人 真 情 实 爱 的 表 达 ,不 是 讨 好 献 媚 。 的感情 。“ 西皮 ”的京胡定弦为 “ 6 — 3 ”, 过门总是归到 “ 1 、 6 ” 另外 ,杨 贵妃也是 当时优 秀 的舞蹈艺 术家 ,在 形体 表演上 这两个音上 。 “ 二黄 ” 起源有两种说 法 , 一说是安徽的宜黄腔 , 除采 用 一 些 戏 曲 的身 段 外 ,还 可 以加 人 一 些 简 单 的 中 国古 典 说 是 徼 调 ,但 无 论 它 起 源 于 哪 一 种 ,都 属 于南 方 剧 种 ,南 舞 。身 段 、动 作 应 跟 随 歌 曲 结构 、唱腔 进 行 一 些 有 层 次 、有 方 音 乐 的特 色 会 比较 突 出 ,一 般 较 为 沉 着稳 重 、凝 练 严 肃 , 重 点 的设 计 ,既 妩 媚 多 姿 又 张 弛 有度 ,要 将 杨 贵 妃 的性 格 、 情感尽量生动地展现出来 。 京胡定弦为 “ 5 — 2 ”,过门的结束 归到 “ 5 6 5 、5 6 1 ”。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分析及思考

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分析及思考
关键词:京歌;《梨花颂》;艺术特色
1 京剧与京歌 京剧,是一门极其严谨的文化艺术。在唱腔、舞台 表演、人物妆容、锣鼓伴奏等方面都经过了许多艺术家 的长期实践。 京 剧 艺 术 强 调 程 式 化,其 四 项 基 本 功:唱、念、做、 打,是每个京剧演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其行当划分是 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进行严格划分的,分别是 生、旦、净、丑。在唱腔方面,也分为真嗓、假嗓、喊嗓、吊 嗓等。 京歌,则是吸取了京剧元素,并运用现代音乐作曲 技法写作的新音乐形式。它没有京剧的严谨与程式化, 是对京剧的改革与创新。在伴奏、配器方面,京歌加入 了西洋乐器,但仍然强调板眼,使得歌曲节奏性强,旋律 流畅;在唱方面,京歌既吸收了京剧的唱腔特色,也参考 了现今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声音更加大气、优美。 京剧与京歌都是时代的艺术产物。在不同时期,京 剧也进行了不同的改革,例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智取 威虎山》《红灯记》等现代京剧,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 展,成为当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而现今,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在不断丰富,新兴的娱乐 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快餐文化逐渐占领市场,传统 京剧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因此,为了满足 大众审美,为了被大众所接受,京剧再一次进行了改革 创新,京歌由此诞生。这种通俗易懂、曲目短小精湛的 新形式一出来,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再加上许多词曲 作者和歌唱家们的共同努力,更多的优秀作品开始面向 观众,例如《梨花颂》《故乡是北京》等,引起了人们的 关注,逐渐在社会各界传唱开来。 2 《梨花颂》的创作背景 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是近代京剧重要的丰 碑,它取材于20世纪20年代的著名剧目《太真外传》, 同时参照了洪升的《长生殿》、白朴的《梧桐雨》、白居 易的《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凝聚了现今文艺工作者的 智慧。这部作品主要描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 玉环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京歌《梨花颂》是该剧的 主题曲,由翁思再作词,杨乃林作曲。《梨花颂》在《大 唐贵妃》中总共出现3次,这3场分别是《序幕》《魂断 马嵬》《蓬莱相会》。《梨花颂》的反复出现,不仅使剧 情前后呼应,紧扣主题,而且让情感再一次升华。 3 《梨花颂》的作品分析 京歌《梨花颂》是一首一部曲式的作品,A 宫民 族调式,共51个小节,非方整性结构。

第七节《京剧传统戏》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七节《京剧传统戏》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国之瑰宝——京剧》第七节京剧传统戏一、【教材分析】新课标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粒一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戏曲》是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戏曲、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被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在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的戏曲中,它更加的系统完善和成熟,也更适应戏剧冲突表现的需要,是很好的处理了音乐与语言关系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不但为大众熟知,而且被世界公认。

因此,我将本单元分为三节课进行。

第一课时内容:概述与欣赏,第二课时内容:感受与体验,第三课时内容:实践与排演。

二、说学情这阶段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

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鉴赏昆曲选段《姹紫嫣红开遍》、京剧短打戏《三岔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特征,从而增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审美认知。

(二)艺术表现:通过排演京剧《我站在城楼观山景》,《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帮助学生感受京剧生、旦两个行当的表演风格,积累戏曲表演的惊艳,从而提高学生对戏曲表演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在集体活动中低端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梅葆玖与《大唐贵妃》

梅葆玖与《大唐贵妃》

近日,新版《大唐贵妃》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观众见面。

时隔18年,这部“京海结合”的京剧依然具有生命力,其中的一曲《梨花颂》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填补了20世纪中叶以来新编京剧在唱腔传播方面的空白。

然而,少有人知道梅葆玖先生对《大唐贵妃》的贡献。

旧中出新,新而有根在2000年末于上海举行的一次南北名家演唱会之后,梅葆玖对一位上海市的老领导说:“梅兰芳《太真外传》的唱腔非常好,却由于剧本、舞美等原因没能完整流传,先父梅兰芳生前一直引以为憾。

为此,我在北京先后改编演出过两次,却都不理想,希望上海有关方面能够帮忙圆这个梦。

”老领导了解相关情况后,对梅葆玖说,能否尝试“京海结合”?在梅葆玖的允诺之下,老领导着手组织创作班子,还提出了八个字的创作原则:“旧中出新,新而有根”。

在案头准备过程中,梅葆玖带来了交响乐伴奏《贵妃醉酒》的录音,其华丽的音响结构激发了我们做一部交响京剧的动机。

剧本初稿出来后,创作组举行讨论会,梅葆玖逐字逐句地推敲唱词和台词。

尤其对那些用新词置换了旧词而仍用梅派老腔的部分,他反复哼唱,协调腔词和平仄。

他对念白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修改意见,比如《梨园知音》一场,杨贵妃的台词里有称“花脸”者,被他改成“花面”,这既符合历史语境,又念得顺口、听来顺耳。

主题唱段《梨花颂》原本委约了别的作曲家,可当时主要担任配器工作的杨乃林被一句唱词“此生只为一人去”所打动,主动请缨谱曲。

曲调出来之后,我们虽感满意却又不敢拍板,因为原来一些经典梅派唱腔的语汇被他用西洋作曲法重新整合,担心梅葆玖会有不同意见。

梅葆玖由沪返京后,我建议杨乃林去征求他的意见。

梅葆玖反复哼唱以后,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提出降低半个调门,并加了一个小过门,就这样愉快地通过了。

针对外界可能出现的“造魔”之讥,他说:杨乃林把梅派唱腔掰开、揉碎、重新组合有何不可?交响乐参与伴奏,洋为中用有何不可?由此可见他老人家一点也不保守。

梅葆玖后来还告诉我们,自己既酷爱和坚守梅派,又是西洋音乐的爱好者。

京歌《梨花颂》音乐结构及演唱风格研究

京歌《梨花颂》音乐结构及演唱风格研究

京歌《梨花颂》音乐结构及演唱风格研究
《梨花颂》是京剧中著名的唱段之一,由著名京剧表演家梅兰芳所创作。

该唱段以梨花为主题,歌颂梨花的美丽和高雅,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演唱风格。

一、音乐结构
《梨花颂》的音乐结构由前奏曲、唱腔、花脸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前奏曲以弦乐器的旋律为主,慢慢引出了唱腔的主旋律。

唱腔主要由二字、三字和四字的词句构成,其中以四字词句为主。

花脸是唱腔的高潮部分,通常由乐器短促的音符和表现主题的唱腔构成,使演唱更加动感和激情。

尾声则是唱腔的结束部分,以旋律缓慢渐弱的方式演唱。

二、演唱风格
《梨花颂》是一首表现高雅美丽的女性形象的京剧唱段,演唱风格以婉转、柔美、含蓄为主。

演唱中要注意要有清晰的发音和丰富的音色变化,尤其是在唱高音时,要注意保持音准和稳定的声音。

同时,演唱中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唱腔和旋律技巧,如“闷嗓”、“抖音”、“细抿”等,以表现出梨花的柔美和高雅,
同时也要注意节奏和呼吸的控制。

总之,京剧《梨花颂》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演唱风格,需要演唱者具备专业的音乐技巧和表演技巧才能完美地呈现出这首经典唱段的魅力。

梨花颂歌词完整版

梨花颂歌词完整版

梨花颂歌词完整版
《梨花颂》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属于京歌。

内容直接呼应《大唐贵妃》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主题,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委婉与大气相结合。

歌曲: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
(二黄四平调)
作曲:杨乃林
演唱:梅葆玖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
只为你*衣织就红罗裙
只为你
只为你轻舞飞扬飘天际
我这里款款一曲诉深情
切莫道佳期如梦难觅寻
我分明见你飘飘欲仙展*屏
切莫道云海迢迢星河远
我盼相逢
金风玉露绕祥云
啊……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
我那无法倾诉的知音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我那无法倾诉的恋人。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一、杨贵妃的美——羞花之美1、李白笔下的杨贵妃(亲眼所见):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

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

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

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

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

联想,想象。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说中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

(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男女幽会之地,汉成帝的宫廷。

比喻,衬托。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译文】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使君王直笑着看,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恨意,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2、白居易笔下的杨贵妃(贵妃死后约50年后写):生前:天生丽质难自弃:倾国,凝脂(点面结合)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仙后: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曲(美人走路也舞蹈)。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生前的美,明艳之美,娇艳照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二黄四平调) 梨花颂曲谱
作曲:杨乃林演唱:梅葆玖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
贵妃醉酒(4张)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只为你彩衣织就红罗裙只为你只为你轻舞飞扬飘天际我这里款款一曲诉深情切莫道佳期如梦难觅寻我分明见你飘飘欲仙展彩屏切莫道云海迢迢星河远我盼相逢金风玉露绕祥云啊…… 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我那无法倾诉的知音我那天长地久的至爱我那无法倾诉的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