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综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气工程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等核心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电路、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等;3. 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电路仿真与测试、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实践技能;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CAD、Multisim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 引导学生关注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结合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课程预期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
2. 电力电子技术:介绍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电路及其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电力电子器件: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 电路及其应用: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等。
3. 电机与控制:涵盖电机原理、类型及控制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电机原理: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 类型及控制方法: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电路。
4. 电气工程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电路设计、仿真与实验,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路设计:简单电路设计、照明电路设计等;- 仿真与实验:Multisim软件仿真、实验室实践操作。
plc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plc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PLC的工作流程和编程方法。
2. 学生能掌握PLC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输入/输出模块、中央处理单元等。
3. 学生能了解常见的PLC指令,并运用这些指令进行简单的电气控制程序编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电气控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2. 学生能分析实际电气控制问题,设计并实现基于PLC的电气控制系统。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PLC电气控制项目的实施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PLC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和认同。
2. 学生培养工程思维,注重实践与创新,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与合作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PLC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PLC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应用领域等,对应教材第1章。
2. PLC硬件组成:讲解输入/输出模块、中央处理单元、电源模块等硬件部分的构成和功能,对应教材第2章。
3. PLC编程语言与指令:学习PLC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等,介绍常用指令及其应用,对应教材第3章。
4. PLC程序设计与调试:通过实际案例,教授PLC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学习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写、调试与优化,对应教材第4章。
5. PLC电气控制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电气控制问题,设计并实现基于PLC的电气控制系统,结合教材第5章及实际案例。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2. 掌握常用电气元件的功能、选用原则及相互连接方式;3. 了解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具备初步的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搭建与调试;2. 培养学生运用电气CAD软件绘制电气图纸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气控制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但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尚处于入门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 阐述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其控制过程。
2. 常用电气元件及其选用- 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功能、符号及分类;- 讲解电气元件的选用原则,如性能、可靠性、成本等。
3.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阐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元件选型、图纸绘制等;- 介绍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如模块化设计、标准化设计等。
4. 电气图纸绘制与CAD软件应用- 指导学生运用电气CAD软件绘制电气图纸;- 讲解电气图纸的规范和标准,培养学生的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5. 电气控制系统搭建与调试- 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电气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讲解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气综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气综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院系:自动化工程系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班级:2013建电1班学号:姓名:同组成员: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5年12月25日成绩目录概述 (1)一、PLC的分类及特点 (1)二、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三、S7-200 PLC的硬件组成及指令系统 (2)四、常用低压电器介绍 (3)第一部分 (6)课题一电动机带延时正反转控制实操模拟 (6)课题二天塔之光控制模拟 (10)课题三机械手控制模拟 (15)第二部分 (20)课题一电动机点动控制 (20)课题二电动机自锁控制 (22)课题三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停控制 (24)课题四三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控制 (26)总结 (28)概 述一、PLC 的分类及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 )颁布的PLC 标准草案中对PLC 做了如下定义:PLC 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 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 的分类:按产地分,可分为日系、欧美、韩台、大陆等;按点数分,可分为大型机、中型机及小型机等;按结构分,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按功能分,可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
PLC 的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3.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4.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二、PLC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PLC 的结构:PLC 的类型繁多,功能和指令系统也不尽相同,但结构与工作原理则大同小异,通常由主机、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编程器扩展器接口和外部设备接口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电气测量综合控制系统设计-学生版

电气测量综合控制系统设计-学生版作者: 日期:1•技术数据系统用线性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作为调节器的转速、电流无静差直流控制系 统,主电路由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的 V-M 系统,各设计具体参数如下: 设计1: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 本数据如下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 U N =220V ,额定电流I N =13°A ,额定转速 n N "500r.m in ,电动机电势系数C^0.132Vmin ・r ,允许过载倍数■ =1-5。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s =40电枢回路总电阻:R".5「 时间常T | = 0.03s,T m = 0.18s 滤波时间常数T on =T oi =0.0035s电流反馈系数:1 =0-062V 「A设计要求: 1)稳态指标: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 门乞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c n % ::: 10%设计2:某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基本 数据如下:直流电动机 U N =220V , I N =136A ,n N =1460r/mi n ,电枢电阻 R a =0.2 Q 允 许过载倍数入=1.5晶闸管装置T s =0.00167s 放大系数K s =40;平波电抗器:电阻R p =0.1门、电感L p =4mH ;电枢回路总电阻 R=0.5Q ;电枢回路总电感 L=15mH ;电动机轴上的总飞轮惯量GD 2=22.5N m 2;电流调节器最大给定值U im =10.2V ,转速调节器最大给定值U nm"=10.5V ; 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 °i =0.002s,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 on =0.01s=设计要求:转速反馈系数: :--0.008V min r1)稳态指标:转速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乞5% ;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的转速超调量二n -10%。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报告_3

目录1 控制要求 (1)2 编程元件地址分配表 (1)2.1I/O口地址分配分析 (1)2.2I/O口地址分配 (1)3PLC外部接线图 (2)4 控制程序 (2)4.1硬件组态 (3)4.2梯形图程序 (3)5 系统运行调试及S7-PLCSIM仿真 (5)6 心得体会 (6)参考文献 (6)1 控制要求运料小车负责向4个料仓送料, 送料道轨上从左向右共有4个料仓(1号仓~4号仓), 每个料仓有一个位置开关SQ检测运料小车是否到位, 信号分别输入至PLC的输入端I4.0, I4.1, I4.2, I4.3, 当信号状态为1时, 说明运料小车到达该位置, 否则说明小车没有在这个位置。
小车行走受两个信号的驱动, Q0.0驱动小车左行, Q0.1驱动小车右行。
每个料仓的要料信号由4个手动按钮发出, 从左到右(1号仓~4号仓)分别对应为I4.4, I4.5, I4.6, I4.7。
根据以上工艺要求, 设计一个驱动小车自动运料的控制程序。
为了设计运料小车的控制程序, 首先要对小车的驱动条件进行分析。
小车运行条件:(1)运料小车右行条件: 小车在1.2.3号仓位, 4号仓要料;小车在1.2号仓位, 3号仓要料;小车在1仓位, 2号要料为小车右行条件。
(2)运料小车左行条件: 小车在4、3、2号仓位, 1号要料;小车在4、3号仓位, 2号要料;小车在4仓位, 3号仓要料为小车左行条件。
运料小车停止条件:要料仓位与小车的车位相同时, 应该是小车的停止条件。
运料小车的互锁条件:小车右行时不允许左行起动, 同样小车左行时也不允许右行起动。
图 1 供料控制系统示意图2 编程元件地址分配表2.1 I/O口地址分配分析在本设计中共有8个输入信号(4个行程开关产生的信号和4个按钮产生的信号)和2个输出信号(Q4.0运料小车左行信号和Q4.1运料小车右行信号)。
所以用PLC的4号槽作输入口, 5号槽作输出口。
2.2 I/O口地址分配I/O地址分配如表1所示。
电气控制与plc设计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指令和程序设计方法,能运用PLC进行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3. 帮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与PLC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气控制与PLC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搭建和PLC编程操作。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PLC工作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PLC编程指令与程序设计:学习PLC编程的基本指令、编程技巧和程序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传感器与执行器:了解常用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电气控制与PLC设计实例:分析典型电气控制电路和PLC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电路搭建、PLC编程与调试等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内容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气控制方面的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电气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1.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3.常用的电气控制器件及其功能、特点和应用。
4.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电气控制设备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电气控制教材,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电气控制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气综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院系:自动化工程系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班级:2013建电1班学号:姓名:同组成员: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5年12月25日目录概述 (1)一、PLC的分类及特点 (1)二、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三、S7-200 PLC 的硬件组成及指令系统 (2)四、常用低压电器介绍 (3)第一部分 (6)课题一电动机带延时正反转控制实操模拟 (6)课题二天塔之光控制模拟 (10)课题三机械手控制模拟 (15)第二部分 (20)课题一电动机点动控制 (20)课题二电动机自锁控制 (22)课题三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停控制 (24)课题四三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控制 (26)总结 (28)PLC 的分类及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简称 PLC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 标准草案中对 PLC 做了如下定义:PLC 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 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 计。
PLC 的分类:按产地分,可分为日系、欧美、韩台、大陆等;按点数分,可分为大型 机、中型机及小型机等; 按结构分,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 按功能分,可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
PLC 的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3.易学易 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3.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 容易改造4.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PLC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PLC 的结构:PLC 的类型繁多,功能和指令系统也不尽相同,但结构与工作原理则大同 小异,通常由主机、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编程器扩展器接口和外部设备接口等几个主要 部分组成。
其组成框图如图 1所示。
图1整体式PLC 的组成框图PLC 的工作原理:PLC 是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
即在 PLC 运行时,CPU 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制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号(或地址 号)作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直至程序结束。
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
在每次扫描过程中,还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样和对输出状态的刷新等工作。
PLC 的扫描一个周期必经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PLC 在输入采样阶段:首先以扫描方式按顺序将所有暂存在输入锁存器中的输入端子的 通断状态或输按 钮 选择开关 限位开关 电 源接触器 电磁阀 指示灯 电源入数据读入,并将其写入各对应的输入状态寄存器中, 即刷新输入。
随即关闭输入端口,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PLC 在程序执行阶段:按用户程序指令存放的先后顺序扫描执行每条指令,执行的结果再写入输出状态寄存器中,输出状态寄存器中所有的内容随着程序的执行而改变。
输出锁存器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继电器、晶体管或晶闸管)输出,驱动相应输出设备工 作。
三、S7-200 PLC 的硬件组成及指令系统硬件组成:S7-200CPU 将一个微处理器、一个集成电源和数字量 I/O 点集成在一个紧凑的封装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微型PLC,具体如图2所示:S7-200CPU 模块包括一个中央处理器(CPU 、电源以及I/O 点,这些都被集成在一个紧凑、独立的设备中。
CPU 负责执行程序和存储数据,以便对工业自动控制任务或过程进行控制。
输入和输出时系统的控制点:输入部分从现场设备中(例如传感器或开关)采集信号, 输出部分则控制泵、电机、指示灯以及工业过程中的其他设备。
电源向CPU 及所连接的任何模块提供电力支持。
通信端口用于连接 CPU 与上位机或其他工业设备。
状态信号灯显示了 CPU 工作模式,本机I/O 的当前状态,以及检查出的系统错误。
指令系统:1) 标准触点指令2) 串联电路块的并联连接指令OLD3) 并联电路的串联连接指令 ALD 4) 输出指令5) 置位与复位指令 S 、R 6) 跳变触点EU,ED 7) 空操作指令 NOP 8) 程序结束指令 ENDI/Offid :灯fLF-. RUN. STOP>可遠F 能冷通邙1 口门心m 增口】图2 S7-200 CPU 的外形结构四、常用低压电器介绍4.1 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
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它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作为控制元件,概括起来,继电器有如下几种作用:1)扩大控制范围2 )放大3)综合信号4)自动、遥控、监测。
图3 时间继电器图3为时间继电器,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简单程序控制中的一种执行器件,当它接受了启动信号后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它的工作触头进行开或合的动作,从而推动后续的电路工作。
一般来说,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性能在设计的范围内是可以调节的,从而方便调整它的延时时间长短。
单凭一只时间继电器恐怕不能做到开始延时闭合,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断开,先实现延时闭合后延时断开,但总体上说,通过配置一定数量的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都是可以做到的。
图4为热过载继电器,热继电器是用于电动机或其它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过载保护的保护电器。
热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与过载电流的大小按反时限关系变化〔而作为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必须保证电动机的正常起动和运行不受影响,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电动机的承载能力,因此热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曲线应位于电动机的允许发热特性曲图4 热过载继电器线的下方,且又接近于它)。
当它接入主电路内,流过与电动机相同电流,当电动机过载达到一定程度时,热元件被加热达到一定弯曲程度,推动热继电器动作结构。
图5为熔断器,也被称为保险丝,IEC127标准将它定义为“熔断体 (fuse-link ) ”。
它是一种安装在电路 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
熔 断器广泛应用于高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 系统,以及用电设备中,作为短路和过 电流的保护器,是应用最普遍的保护器 件之一。
熔断器是一种过电流保护电器。
熔断器主要由熔体和熔管两个部分及外加 填料等组成。
使用时,将熔断器串联于 被保护电路中,当被保护电路的电流超 过规定值,并经过一定时间后,由熔体 自身产生的热量熔断熔体,使电路断开,起到保护的作用。
以金属导体作为熔体而分断电路的电器。
串联于电路中,当过载或短路电流通过熔体时,熔体自身将发热而熔断,从而对电力系统、各种电工设备及家用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具 有反时延特性,当过载电流小时,熔断时间长;过载电流大时,熔断时间短。
因此,在一定 过载电流范围内至电流恢复正常,熔断器不会熔断,可以继续使用。
熔断器主要由熔体、外 壳和支座3部分组成,其中熔体是控制熔断特性的关键元件。
使用时,将熔断器串联于被保护电路中,当被保护电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并经过一 定时间后,由熔体自身产生的热量熔断熔体, 使电路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以金属导 体作为熔体而分断电路的电器,串联于电路中,当过载或短路电流通过熔体时,熔体自身将发热而熔断,从而对电力系统、各种电工设备以及家用电器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具有反时延特性,当过载电流小时,熔断时间长;过载电流大时,熔断时间短。
因此,在一定过 载电流范围内至电流恢复正常,熔断器不会熔断,可以继续使用。
4.3 接触器接触器是一种用于频繁地接通或断开交流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切换电器。
在功能上,接触器除能实现自动切换外,还具有手动开关所不能实现的远距离操作功能和失电压(或欠电压)保护功能。
它能不同于低压熔断器,虽有一定的过载能力,但却不能 切断短路电流,也不具备过载保护的功能。
由于接触器结构紧凑、价格低廉、工作可靠、维 护方便,因而用途十分广泛,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重要元件之一。
在PLC 控制系统中,4.2 熔断器图5 熔断器接触器常作为输出执行元件,用于控制电机、电热设备、电焊机、电容器组等负载。
图6为交流接触器,它是接触器的一种,其典型结构分为双断点直动式(LC1-D/F*)和单断路转动式(LC1-B*)。
交流接触器与继电控制回路组合,远控或联锁相关电气设备。
目前最常用的产品主要为CJ系列中的CJX2系列,CJ20 系列,CJT1系列3TB, B系列等。
交流接触器主要有四部分组成:(1)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2)触头系统,包括三组主触头和一至两组常开、常闭辅助触头,它和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3)灭弧装图6 交流接触器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
工作原理: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
第一部分课题一电动机带延时正反转控制实操模拟课题目的1. 掌握PLC外围直流控制及交流负载线路的接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用PLC控制电机运行状态的方法。
四、控制要求1. 延时正反转控制按启动按钮SB1,电动机作星形连接启动,电机正转,延时3S后,电机反转;按启动按钮SB2,电动机作星形连接启动,电机反转,延时3S后,电机正转;电机正转期间,反转启动按钮无效,电机反转期间,正转启动按钮无效;按停止按钮SB3,电机停止运转。
五、功能指令使用1. 定时器指令使用S7-200 CPU提供了256个定时器,共分为三种类型:TON (接通延时定时器):输入端通电后,定时器延时接通;TONR(有记忆接通延时定时器):输入端通电时定时器计时,断开时计时停止;除非复位端接通,计时值累计;TOF(断开延时定时器):输入端通电时输出端接通,输入端断开时定时器延时关断。
定时器对时间间隔进行计数,时间间隔又称分辨率(或时基),S7-200 CPU提供三种定六、端口分配及接线图5.Q0.1KM2继电器026.Q0.2KM3继电器037.Q0.3KM4继电器048.主机输入端1M面板开关公共端COM接电源+24V输入规格9.主机输出端1L、2L、3L、接交流电源L输出规格—I I―I_I, I ------------ 1MO.O—I H-1控制接线图七、操作步骤1. 编写程序,程序梯形图如图所示:2. 按控制接线图连接控制回路与主回路;3. 将编译无误的控制程序下载至PLC中,并将模式选择开关拨至RUN犬态;4. 分别拨动SB1〜SB3,观察并记录电机运行状态课题二天塔之光控制模拟课题目的1. 掌握移位指令的使用及编程2. 掌握天塔之光控制系统的接线、调试、操作四、控制要求1. 依据实际生活中对天塔之光的运行控制要求,运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强大功能,实现模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