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检测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检测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检测卷

第14章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如果AB=6cm,BD =5cm,AD=4cm,那么BC的长是()

A.3cm B.4cm C.5cm D.6cm

2.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1的度数为()

A.72°B.60°C.50°D.58°

3.如图,已知AB=AC,BD=CD,则可推出()

A.△ABD≌△BCD B.△ABD≌△ACD

C.△ACD≌△BCD D.△ACE≌△BDE

4.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且EB=CF,∠A=∠D,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A.AB=DE

B.DF∥AC

C.∠E=∠ABC

D.AB∥DE

5.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90°B.150°C.180°D.210°

6.如图,点P在射线OC上,PD⊥OA于点D,PE⊥OB于点E.若OD=OE,∠AOC =25°,则∠AOB的度数为()

A.25°B.50°C.60°D.70°

7.如图,已知EA⊥AB,BC∥EA,ED=AC,AD=BC,则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A.∠EAF=∠ADF B.DE⊥AC

C.AE=AB D.EF=FC

8.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则P1,P2,P3,P4四个点中符合条件的点P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如图,已知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1=∠2=∠3,DE=6,则AB 的长为()

A.4 B.5 C.6 D.7

10.如图,∠E=∠F=90°,∠B=∠C,AE=AF,下列结论:①EM=FN;②CD=DN;

③∠F 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如图,∠ACB=∠DBC,要想说明△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只需填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12.如图,已知△OAD≌△OBC,∠O=72°,∠C=20°,则∠AEB=________°.

13.如图,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BDA=∠AEC=∠BAC.若BD=3,CE=6,则DE的长为________.

14.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BD=BC,E为BD延长线上一点,BE=BA,AE=CE,过点E作EF⊥AB于点F,下列结论:①△ABD≌△EBC;②∠BCE+∠BDC=180°;③AD=AE;④BA+BC=2BF.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如图,已知△ABE≌△ACD.

(1)如果BE=6,DE=2,求BC的长;

(2)如果∠BAC=75°,∠BAD=30°,求∠DAE的度数.

16.如图,已知CE⊥AB,DF⊥AB,AC=BD,CE=DF.求证:AC∥BD.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7.如图,两车从路段AB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平行路线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相同时间后分别到达C、D两地,CE⊥AB,DF⊥AB,C、D两地到路段A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18.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求证:△AEC≌△BED.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下面四个条件中,请以其中两个为已知条件,第三个为结论,推出一个真命题(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并给予证明.

①AE=AD;②AB=AC;③OB=OC;④∠B=∠C.

已知:

求证:

证明:

20.如图,在△ABC中,AD⊥BC于D,CE⊥AB于E,AD与CE交于点F,且AD=CD.

(1)求证:△ABD≌△CFD;

(2)已知BC=7,AD=5,求AF的长.

六、(本题满分12分)

21.阅读下面材料:

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小聪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

小聪将命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

小聪的探究方法是对∠B分为“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

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如图①,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HL”,可以判定Rt△ABC≌Rt△DEF;

第二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如图②,BC=EF,∠B=∠E<90°,在射线EM上有点D,使DF=AC,则△ABC和△DEF的关系是________;

A.全等B.不全等C.不一定全等

第三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如图③,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过点C作AB边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F作DE边的垂线交DE 的延长线于N,根据“AAS”,可以知道△CBM≌△FEN,请补全图形,进而证出△ABC≌△DEF.

七、(本题满分12分)

22.如图,在△ABC中,∠B=∠C,AB=8,BC=6,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C向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3).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C的长;

(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求a 的值.

八、(本题满分14分)

23.问题背景: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120°,∠B =∠ADC =9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AF =60°.探究图中线段BE ,EF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BE ≌△AD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延伸:如图②,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

BC ,CD 上的点,且∠EAF =12

∠BAD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2.D 3.B 4.A 5.C 6.B 7.D 8.C

9.C 解析:∵∠2=∠3,∴∠2+∠ACD =∠3+∠ACD ,即∠ACB =∠ECD .∵∠1=∠2,∠AFD =∠CFB ,∴∠D =∠B .在△ABC 和△EDC 中,∵???∠ACB =∠ECD ,∠B =∠D ,

AC =EC ,

∴△ABC ≌△EDC (AAS ),∴AB =ED =6.故选C.

10.C 解析:∵∠E =∠F =90°,∠B =∠C ,AE =AF ,∴△AEB ≌△AFC (AAS ),∴BE =CF ,∠BAE =∠CAF ,∴∠BAE -∠BAM =∠CAF -∠BAM ,即∠EAM =∠F AN ,故③正确;在△AEM 和△AFN 中,∵∠E =∠F =90°,AE =AF ,∠EAM =∠F AN ,∴△AEM ≌△AFN (ASA ),∴EM =FN ,AM =AN ,故①正确;在△ABM 和△ACN 中,∵∠B =∠C ,∠BAM =∠CAN ,AM =AN ,∴△ABM ≌△ACN (AAS ),故④正确;CD 与DN 的大小无法确定.故选C.

11.∠A =∠D (答案不唯一)

12.112 解析:∵△OAD ≌△OBC ,∴∠C =∠D =20°.在△AOD 中,∠CAE =∠D +∠O =20°+72°=92°.在△ACE 中,∠AEB =∠C +∠CAE =20°+92°=112°.

13.9 解析:∵∠ABD +∠BDA +∠BAD =180°,∠CAE +∠BAC +∠BAD =180°,∠BDA =∠BAC ,∴∠ABD =∠CAE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BDA =∠AEC ,

AB =CA ,

∴△ABD ≌△CAE (AAS ),∴AD =CE =6,BD =AE =3,∴DE =AD +AE =6+3=9.

14.①②③④ 解析:∵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BD =∠CBD .又∵BA =BE ,BD =BC ,∴△ABD ≌△EBC (SAS ),故①正确;∵△ABD ≌△EBC ,∴∠BCE =∠BDA ,∴∠BCE +∠BDC =∠BDA +∠BDC =180°,故②正确;∵△ABD ≌△EBC ,∴AD =EC .又∵AE =CE ,∴AD =AE ,故③正确;如图,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则∠G =90°.∵EF ⊥AB ,∴∠BFE =90°,∴∠BFE =∠G .又∵∠FBE =∠GBE ,BE =BE ,∴△FBE ≌△GBE ,∴BF

=BG ,EF =EG .在Rt △AEF 和Rt △CEG 中,?

??EF =EG ,AE =CE ,∴Rt △AEF ≌Rt △CEG (HL ),∴AF =CG ,∴BA +BC =BF +AF +BG -CG =BF +BG =2BF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15.解:(1)∵△ABE ≌△ACD ,∴BE =CD ,∠BAE =∠CAD .又∵BE =6,DE =2,∴EC =DC -DE =BE -DE =4,∴BC =BE +EC =10.(4分)

(2)∵∠CAD =∠BAC -∠BAD =75°-30°=45°,∴∠BAE =∠CAD =45°,∴∠DAE =∠BAE -∠BAD =45°-30°=15°.(8分)

16.证明:∵CE ⊥AB ,DF ⊥AB ,∴∠AEC =∠BFD =90°.在Rt △ACE 和Rt △BDF 中,∵???AC =BD ,CE =DF ,

∴Rt △ACE ≌Rt △BDF (HL ),∴∠A =∠B ,∴AC ∥BD .(8分) 17.解:C 、D 两地到路段AB 的距离相等.(2分)理由如下:由题意可知AC =BD .∵CE ⊥AB ,DF ⊥AB ,∴∠AEC =∠BFD =90°.∵AC ∥BD ,∴∠A =∠B .(5分)在△AEC

和△BFD 中,???∠AEC =∠BFD ,

∠A =∠B ,AC =BD ,

∴△AEC ≌△BFD (AAS ),∴CE =DF ,∴C ,D 两地到路

段AB 的距离相等.(8分)

18.证明:∵在△AOD 和△BOE 中,∠AOD =∠BOE ,∠A =∠B ,∴∠BEO =∠2.又∵∠1=∠2,∴∠1=∠BEO ,∴∠AEC =∠BED .(4分)在△AEC 和△BED 中,???∠A =∠B ,

AE =BE ,

∠AEC =∠BED ,

∴△AEC ≌△BED (ASA ).(8分) 19.解:答案不唯一,下面给出一种.

已知:①②.

求证:④.(4分)

证明:在△ACD 与△ABE 中,∵AC =AB ,∠A =∠A ,AD =AE ,∴△ACD ≌△ABE (SAS ),∴∠B =∠C .(10分)

20.(1)证明:∵AD ⊥BC ,CE ⊥AB ,∴∠ADB =∠CDF =∠CEB =90°,∴∠BAD +∠B =∠FCD +∠B =90°,∴∠BAD =∠FCD .在△ABD 和△CFD 中,???∠ADB =∠CDF ,

∠BAD =∠FCD ,

AD =CD ,∴△ABD ≌△CFD (AAS ).(5分)

(2)解:∵△ABD ≌△CFD ,∴BD =DF .∵BC =7,AD =DC =5,∴BD =BC -CD =2,∴AF =AD -DF =AD -BD =5-2=3.(10分)

21.解:第二种情况:C(3分) 解析:由题意可知满足条件的点D 有两个(如图②),所以△ABC 和△DEF 不一定全等.故选C.

第三种情况:补全图形如图③所示.(6分)

证明:∵∠ABC =∠DEF ,∴∠CBM =∠FEN .∵CM ⊥AB ,FN ⊥DE ,∴∠CMB =∠FNE

=90°.在△CBM 和△FEN 中,???∠CMB =∠FNE ,

∠CBM =∠FEN ,BC =EF ,

∴△CBM ≌△FEN (AAS ),∴BM =EN ,

CM =FN .(8分)在Rt △ACM 和Rt △DFN 中,?

??AC =DF ,CM =FN , ∴Rt △ACM ≌Rt △DFN (HL ),∴AM =DN ,∴AM -BM =DN -EN ,∴AB =DE .又∵BC

=EF ,∴△ABC ≌△DEF (SSS ).(12分)

22.解:(1)PC =BC -BP =6-2t .(3分)

(2)全等.理由如下:∵t =1,∴PB =CQ =2,∴PC =BC -PB =6-2=4.∵AB =8,点D 为AB 的中点,∴BD =AD =4,∴PC =BD .∵∠C =∠B ,CQ =BP ,CP =BD ,∴△CQP ≌△BPD (SAS ).(8分)

(3)∵点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 ≠CQ .又∵△BPD 与△CQP 全等,∠B =∠C ,

∴BP =PC ,BD =CQ ,∴2t =6-2t ,at =4,解得t =32,a =83

.(12分) 23.解:问题背景:EF =BE +DF (2分)

探索延伸:EF =BE +DF 仍然成立.(4分)理由如下:如图,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5分)∵∠B +∠ADC =180°,∠ADC +∠ADG =180°,∴∠B =∠ADG .在△ABE

和△ADG 中,∵???BE =DG ,

∠B =∠ADG ,AB =AD ,

∴△ABE ≌△ADG (SAS ),∴AE =AG ,∠BAE =∠DAG .(8

分)∵∠EAF =12∠BAD ,∠GAF =∠DAG +∠DAF =∠BAE +∠DAF =∠BAD -∠EAF ,∴∠EAF =∠G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

∴EF =GF .(12分)∵GF =DG +DF =BE +DF ,∴EF =BE +DF .(14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全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

9.如图所示, OD=OB,AD ∥BC,则全等三角形有()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 10. 两个一次函数y=-x+5和y=﹣2x+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通过平移把点A(2,-1)移到点A’(2,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动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 12.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 A’、B 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B 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 B’的理由是. 13.某地雪灾发生之后,灾区急需帐篷。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帐篷上的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个)与生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乙中先完成一天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因机器故障停止生产小时。 《 ②当t=时,甲、乙生产的零件个数相等。 14.如图所示,△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和外角∠ACE,若∠D﹦240,则∠A﹦. { 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得分评卷人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制作人:胡永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二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0) ).0,0(≥≥=?b a ab b a =a ≥0,b>0) n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 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x =:12x x ==; △=2 4b 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 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1.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 18.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得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得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得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得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得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得点与有序实数对得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得坐标、已知点得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得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得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得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得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点来描述物体得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得问题得解决与数学得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得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得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得坐标与坐标轴上得数字之间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您描述自己在班级中得位置,您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得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就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与列号 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得方向上得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得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就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得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得不就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得这个实数对就是有序得、谁来说说我们 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得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得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得点就是一一对应得,有序实数对就是不就是也可以与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得数轴、水平得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得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 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得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得错误、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如图,由点P分别向x轴与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得坐标就是3,垂足N在y轴上得坐标就是5,我 们就说P点得横坐标就是3,纵坐标就是5,我们把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3,5)就就是点P得坐标、在x轴上得点,过这点向y轴作垂线,对应得坐标就是0,所以它得纵坐标就就是0;在y轴上得点,过这点向x轴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总结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三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 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 (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 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 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二、一次函数 1、一般形式:y=k x+b(k、b为常数,k≠0),当b=0时,y=k x(k≠0),此时y是x的正 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y=kx+b (k≠0) k>0k<0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较差,分析问题能

力较弱,两极分化较严重,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与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及命题与证明、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题材,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在生产实践军事上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坐标,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数形结合的基础,本章还学习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从运动的观点来体现直角坐标系的实际运用。 第十二章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本章主要学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以及命题与证明等几何知识。本章是在学生对几何结论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和结论的学习,比较系统的对证明的思维方法和表达形式展开研究。第一节呈现出三角形边角关系,对三角形的分类以及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一个认识;第二节给出了命题、定理的概念,为几何推理证明打下坚定的基础;第三节给出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并进行了严格的证明。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课本复习讲义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课 本复习讲义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讲义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 常用“割补法”。割:分割,把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容易求解的图形,分别求解,然后相加即可。补:补齐,把图形补成一个容易求解的图形,然后再减去补上的那些部分。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 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完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2 B. x <2 C. x≥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9.如图所示,OD=OB,AD ∥BC,则全等三角形有 (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0. 两个一次函数y =-x +5和y =﹣2x +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016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科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内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 2.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示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 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回答教材P2的问题.(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思考: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解: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是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0XX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科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达标测试卷。 全套试卷共7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十一章使用(1份) 2. 第十二章使用(1份) 3. 第十三章使用(1份) 4. 第十四章使用(1份) 5. 第十五章使用(1份) 6. 期末检测卷(2份)

第11章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2015·金华)点P(4,3)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如果点P(m+3,2m+4)在y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是() A.(-2,0) B.(0,-2) C.(1,0) D.(0,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A.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B.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 C.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D.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 4.(中考·昭通)已知点P(2a-1,1-a)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5.三角形DEF是由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D(1,-1),则点B(1,1)的对应点E,点C(-1,4)的对应点F的坐标分别为() A.(2,2),(3,4) B.(3,4),(1,7) C.(-2,2),(1,7) D.(3,4),(2,-2) 6.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0,-1),“象”位于点(2,-1),则“炮”位于点() A.(-3,2) B.(-4,3) C.(-3,0) D.(1,-1) (第6题) (第7题)

(第9题) 7.如图,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 +b的值为() A.2 B.3 C.4 D.5 8.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A在原点,点B在x轴正半轴上,点D在y轴负半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 A.(3,3) B.(-3,3) C.(3,-3) D.(-3,-3) 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9,0),C(7,5),D(2,7),将四边形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2,纵坐标都增加3,所得新图形的面积为() A.40 B.42 C.44 D.46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孔明做走棋的游戏,其走法是:棋子从原点出发,第1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2步向右走2个单位,第3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4步向右走1个单位……以此类推,第n步的走法是:当n能被3整除时,则向上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1时,则向右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2时,则向右走2个单位,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 A.(66,34) B.(67,33) C.(100,33) D.(99,34)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电影票上“4排5号”记作(4,5),则“5排4号”记作________. 12.(2015·广东)如果点M(3,x)在第一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如图是益阳市行政区域图,图中益阳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1,0),安化县城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3,-1),那么南县县城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________. (第13题) (第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