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几种症状特征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尿失禁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尿失禁2017年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尿失禁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治疗措施】依据不同发病机理而进行相应的治疗:一、大量残余尿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或充溢性尿失禁。
这类尿失禁的治疗原则是采用手术(膀胱颈部或尿道外括约肌切开)降低尿道阻力以减少残余尿。
二、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性膀胱可引起急迫性或反射性尿失禁,有时也可引起咳嗽急迫性尿失禁。
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异搏定),骶神经阻滞、骶神经手术或膀胱神经剥脱术等方法抑制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三、括约肌功能不足这类患者残余尿。
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麻黄碱、心得安等)或手术等方法增加尿道的阻力。
无阻力性尿失禁患得可种植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尿道延长术、尿道夹(女性)或阴茎夹。
【病因学】病史是诊断尿失禁的一个重要部分。
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
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③手术,在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尿失禁与遗尿病因:一、病因分类l.真性尿失禁、膀脱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主膀胱。
2.假性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禁,又称遗尿。
见于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
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行停止,不代表病态。
3.应力性尿失禁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主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脱;肿瘤压迫膀胱。
尿失禁分类

尿失禁分类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尿失禁定义为“主诉为任何非自主性的漏尿行为”。
从90 年代中期起尿失禁已被列为世界五大慢性病之一,它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临床中较常见的有六种尿失禁类型,分别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和反射性尿失禁,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常见。
1.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咳嗽、大笑、打喷嚏)增高时尿液出现不自主的自尿道外口流出,是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8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同时伴有盆腔脏器脱垂。
它的发生机制复杂,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缺陷或解剖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2.急迫性尿失禁伴有强烈尿意或尿急感的不自主性尿液自尿道外口排出。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等。
典型症状为现有强烈尿意,后有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尿失禁。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逼尿肌的异常收缩有关。
3.混合型尿失禁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
4.功能性尿失禁又称冲动型尿失禁,指突发排尿欲望但不能及时如厕引起的自主性尿液流出。
临床特点为尿失禁突如其来,常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
6.充溢性尿失禁又称溢出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指由于尿道梗阻(尿道狭窄)和膀胱收缩无力等原因所导致的慢性尿潴留后,膀胱在极度充盈的情况下,膀胱内压力超过正常尿道括约肌的阻力,少量尿液从充盈的膀胱中不自主的流出,长期升高的膀胱内压可造成上尿路梗阻而损害肾功能。
常表现为尿频、尿淋漓不净、尿残留等膀胱不稳定症状,可分为急性充溢性尿失禁和慢性充溢性尿失禁。
7.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这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逼尿肌反射亢进和低顺应性膀胱。
尿失禁科普小常识

尿失禁科普小常识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被成为尿液控制障碍,这种疾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患者难以控制尿液的流动,从而致使尿液无法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排放。
通常,尿失禁是一种不显著的疾病,但是它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人们的社交生活和情感健康造成威胁和影响。
故此,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尿失禁,本文将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尿失禁科普小常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尿失禁的症状尿失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尿液流失的无法控制,通常会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发生,例如咳嗽、大笑或运动等。
在患有尿失禁的人身上,由于膀胱的功能受损,导致尿液的流动受到障碍,出现了这种不良症状。
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因为过度活动的膀胱而感到尿急,这时他们需要及时找到厕所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在到达厕所之前,如果出现无法控制尿液的流出的话,就被称为急性尿失禁。
因为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得很突然,所以很容易给人带来不适和尴尬,造成心理上的不适。
而对于长期患有尿失禁的患者来说,他们常因无法控制自己的膀胱,而导致频繁地尿床或需要经常使用护理垫。
这种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同时还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尿失禁的病因尿失禁的发生较为常见,其病因也非常复杂,包括有许多不同的因素。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是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不过,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女性经历生育过程时,子宫和胎儿的压力会对骨盆底肌肉造成损伤,这是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年龄的增长也是尿失禁的常见原因之一,身体机能的老化会导致肌肉和神经系统的衰退,从而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而除此之外,中风和脊髓损伤也是导致尿失禁的常见原因。
其中,中风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损伤,从而影响膀胱和尿道的控制能力;脊髓损伤则可能会导致膀胱无法控制排尿,从而导致尿失禁发生。
另外,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导致尿失禁,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尿失禁的鉴别诊断

尿失禁的鉴别诊断
1.逼尿肌运动失调症状与压力性尿失禁很相似。
但逼尿肌运动失
调是逼尿肌异常收缩,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减退所引起尿失禁;膀胱颈
抬高试验阴性;膀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尿道后角正常膀胱颈位置正常;
咳嗽时逼尿肌压力升高。
2.膀胱膨出有尿失禁的病史,但有下腹及会阴部坠感,测膀胱残
余尿量多,用力时阴道前壁膨出。
膀胱尿道造影的X线征象是尿道后角
及尿道倾斜角均在正常范围内;膀胱膨出行阴道前壁修补后症状改善,但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如故,甚至会加重。
3.紧迫性尿失禁常同时有压力性尿失禁。
但紧迫性尿失禁时尿意
感强烈;失禁流出的尿量较多。
有的可完全排空;多伴有尿频、尿急
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粘膜充血、出血,肿瘤等病变;膀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尿道后角及倾斜角均正常;尿道压力正常;
膀胱测压逼尿肌异常收缩,反射亢进。
尿失禁的分类

尿失禁的分类尿失禁是我们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一种疾病,而且这种尿失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是挺高的。
尿失禁的种类有许多,但是不是全部人都是知道的。
那么,尿失禁的分类有哪些呢?一般这个问题只有一些专业人士才是,清晰明白的。
当然常人要是了解了尿失禁的分类,这点对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好处的。
所谓尿失禁其实就是指人体在排尿的时候,尿液不受自己掌握地自然留下。
一般尿失禁患者是很少会出门的,由于他们可怕在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这个疾病,由于在他们看来这是很“丢脸”的事情。
那么,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下关于尿失禁的分类。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丢失排尿自控力量,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尿失禁根据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张力性尿失禁5类。
充溢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峻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肯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
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丢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剧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非常严峻的尿频、尿急症状。
由于剧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
有了上面文章的具体介绍,大家也就知道了尿失禁的详细分类。
知道了尿失禁的详细分类之后,这对于以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是有肯定的好处的。
至少可以在尿失禁患者发病的时候,能够找到症状进行正确地医治,这对于尿失禁患者的恢复是有促进作用的。
掌握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早期征兆

掌握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早期征兆中老年人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尴尬。
了解尿失禁的早期征兆对于及早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早期征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频繁小便频繁小便是中老年人尿失禁的一个常见早期征兆。
当一个人开始感到需要频繁地小便,特别是在晚上睡觉时需要起床上厕所,而且尿量并不多,就可能是尿失禁的信号之一。
这种情况下,中老年人应该及时就医,了解自己的尿失禁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尿急尿急是另一个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早期征兆。
当一个人感到需要立即去上厕所,而且往往不能控制住,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时,就说明尿急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
尿急可能是由于膀胱肌肉功能失调造成的,这时候中老年人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三、尿滴漏尿滴漏是中老年人尿失禁的又一早期征兆。
当一个人在尿尽后仍然会出现尿滴漏的情况,这就说明膀胱肌肉控制力量减弱,无法完全控制尿液的排泄。
尿滴漏可能会导致衣物、床单等被弄脏,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尴尬和困扰。
中老年人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尿失禁问题进一步恶化。
四、运动过程中尿失禁运动过程中尿失禁是中老年人尿失禁的另一个早期征兆。
当一个人在咳嗽、打喷嚏、跳跃等运动过程中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时,说明膀胱肌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无法承受运动带来的压力。
这时候中老年人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也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建议。
五、夜间尿床夜间尿床是中老年人尿失禁的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但在早期也可能作为一个征兆出现。
当一个成年人在夜间睡觉时出现尿床的情况,说明膀胱控制力量已经丧失,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夜间尿床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中老年人应该积极寻求帮助,尽早解决这一问题。
总结起来,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早期征兆包括频繁小便、尿急、尿滴漏、运动过程中尿失禁以及夜间尿床等。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了解并及早发现这些早期征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尿失禁问题。
尿失禁的常见分类与原因

尿失禁的常见分类与原因尿失禁是指尿液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泄漏出来,造成不适和尴尬。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人受到尿失禁的影响,其中尤以女性居多。
由于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动力性尿失禁:动力性尿失禁也叫做过度活动性膀胱,是由于膀胱肌肉过度收缩引起的。
膀胱肌肉过度收缩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其它因素导致的,比如老年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脑部疾病后患者等。
临床表现为排尿前突然发生尿失禁,尤其是在活动或咳嗽时更为明显。
2. 尿道括约肌失调:尿道括约肌失调是由于括约肌无法很好地控制尿液流出。
这种类型的失禁通常在女性中更为常见,是由于怀孕、分娩等生理因素导致的。
临床表现为尿液会在活动或咳嗽时突然泄漏出来。
3. 过度活动的膀胱:过度活动的膀胱又称为刺激性尿失禁,通常由于膀胱壁对刺激非常敏感而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为突然间增加的尿液量、饮酒、咖啡因、尿路感染等。
临床表现为排尿时,尿流不连续,且经常会发生尿失禁,尤其是在到达洗手间之前或者撑不住时。
4. 嵌顿性尿失禁:嵌顿性尿失禁是由于膀胱里面还有尿液,但是却无法完全排出,也叫做残余尿。
这种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脊髓受损患者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神经或者肌肉的受损导致的。
临床表现为排尿时,无法完全排出尿液,尿失禁也常常发生。
总的来说,尿失禁是一种病症,并非正常的现象。
对于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对于一些轻度的尿失禁,可以通过加强膀胱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等措施来缓解症状。
但是对于更为严重的尿失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在出现尿失禁的症状时,应该尽早就医,以便早期发现病因并及时治疗。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尿失禁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专业知识:尿失禁【治疗措施】依据不同发病机理而进行相应的治疗:一、大量残余尿可引起压力性尿失禁或充溢性尿失禁。
这类尿失禁的治疗原则是采用手术(膀胱颈部或尿道外括约肌切开)降低尿道阻力以减少残余尿。
二、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性膀胱可引起急迫性或反射性尿失禁,有时也可引起咳嗽急迫性尿失禁。
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异搏定),骶神经阻滞、骶神经手术或膀胱神经剥脱术等方法抑制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三、括约肌功能不足这类患者残余尿。
治疗原则是用药物(如麻黄碱、心得安等)或手术等方法增加尿道的阻力。
无阻力性尿失禁患得可种植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尿道延长术、尿道夹(女性)或阴茎夹。
【病因学】病史是诊断尿失禁的一个重要部分。
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
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③手术,在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尿失禁与遗尿病因:一、病因分类l.真性尿失禁、膀脱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主膀胱。
2.假性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禁,又称遗尿。
见于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
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行停止,不代表病态。
3.应力性尿失禁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主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脱;肿瘤压迫膀胱。
4.先天性尿失禁见于先天性尿路畸形,尿道异位开口,脐尿管未闭,尿道上裂,膀胱阴道瘘。
二、机理正常尿道括约肌有一定张力,逼尿肌处于松弛状态,使尿液存于膀胱内,排尿时经一系列神经反射活动,使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失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其症状如下:
1、真性尿失禁:又称完全性尿失禁,尿液连续从膀胱中流出,膀胱空虚状态。
多由于外伤、手术、先天疾病损伤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或骶髓损伤导致阴部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还可见于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等。
2、充盈性尿失禁:又名假性尿失禁,由于膀胱过度充盈造成尿液不断溢出。
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尿潴留所致,男性前列腺增生多导致此型尿失禁。
3、急迫性尿失禁:严重尿频尿急,膀胱不受意识控制发生排空,多继发于膀胱严重感染。
4、压力性尿失禁(SUI):指喷嚏、咳嗽、大哭大笑、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漏出。
多由于膀胱尿道之间正常解剖关系异常,腹压增加传导至膀胱和尿道的压力不等;或盆底肌松弛导致。
多发生于顺产、肥胖、糖尿病女性,未生产女性也有发生。
女性尿失禁中约70%左右为压力性尿失禁,另有一部分为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可分为3级:
第一级:仅在重度的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拾重物时发生。
第二级:只要在走路、站立、购物时等轻度压力下发生。
第三级:不管在何种活动或姿势下都会发生。
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
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
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以来不为医患双方所重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