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

合集下载

熊果酸

熊果酸

枇杷叶提取物药材来源及工艺:熊果酸以游离形式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分布于约7 个科46个属62种植物 。

主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叶,杜鹃药科植物熊果Actostaphylos uva-ursi(L.)Spreng ,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 的叶,玄参科植物毛泡桐(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叶,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全草,冬青科冬青属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叶等。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粉末。

可供规格:熊果酸:25%—95%(HPLC )功能:熊果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溃疡、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熊果酸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医药和化妆品原料。

1 保肝,抗肝炎作用熊果酸临床表现有显著而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转氨酶、消退黄疽、增进食欲、抗纤维化和恢复肝功能的作用,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效果稳定的特点。

印度学者Saraswat 等 发现熊果酸(5~20 mg•kg ) 对CC1 引起的大鼠肝毒性有保护作用。

用熊果酸作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大鼠肝细胞的成活率,并在实验中观察到熊果酸具有抗胆汁淤积的作用,胆汁流量及其内容物均有增加。

由CC1 的作用机制推测熊果酸对损伤肝细胞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同分异构体齐墩果酸相似,在于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的生物膜系统,使其变动通透及主动运输功能恢复正常,细胞内外离子和水的移动及分布亦随之复原,再生能力相继恢复,促进肝小叶中央区坏死肝细胞修复。

“抗肝炎中药一类新药乌索酸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课题取得重大进展,被列入2002年国家“863”计划,获国家科研资助经费100万元,成为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2002AA2Z3217)。

熊果酸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熊果酸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熊果酸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熊果酸(ursolic acid)又称乌索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中草药,如山茱萸、女贞子和五味子[1, 2]。

熊果酸已在肿瘤、糖尿病、肝病等领域进行广泛研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糖、抗肝纤维化等作用[3-5]。

除此之外,近年有许多关于熊果酸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其中以熊果酸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脊髓损伤的报道较为多见。

本文就熊果酸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1. 熊果酸药理作用1.1 抗氧化应激损伤1.1.1 抑制活性氧产生,减轻兴奋性毒性,保护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体内一类氧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由机体正常代谢产生,主要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等。

线粒体承担细胞有氧呼吸功能,多余的ROS 会聚集于线粒体内膜,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

当 ROS 过量产生并超过内源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时,就会发生氧化损伤[6]。

兴奋性毒性是指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包括 NMDA 和非NMDA 受体)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死亡。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过度激活可导致细胞内钙的增加,随后黄嘌呤脱氢酶、一氧化氮合酶被激活,并产生自由基。

神经元死亡过程中产生ROS[7]。

Shih 等[8]使用红藻氨酸处理海马神经元发现 MMP 和自由基均增多,但红藻氨酸诱导的慢性神经毒性与 NMDA 对神经元产生的快速细胞毒性不同,因此提出线粒体产生的 ROS 可能在激活非 NMDA 受体后导致神经元损伤。

熊果酸通过调节非 NMDA 受体以减轻兴奋性毒性,减弱红藻氨酸诱导的 MMP 降低和抑制 ROS 产生以保护线粒体。

1.1.2 上调抗氧化防御系统,减少脂质过氧化机体氧化还原的动态平衡由 ROS 与抗氧化防御系统共同维持。

熊果酸紫外吸收波长

熊果酸紫外吸收波长

熊果酸紫外吸收波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熊果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熊果苷或熊果酸葡萄糖苷。

它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通常存在于一些植物中,如熊果树、蓝莓、葡萄和草莓等。

熊果酸在医学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它的紫外吸收波长。

我们来了解一下紫外辐射对皮肤的危害。

紫外线辐射主要分为UVA、UVB和UVC三种类型,其中UVA和UVB是最主要的紫外线,能够穿透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

UVB主要引起皮肤晒伤和黑色素细胞形成,而UVA会导致皮肤老化和皮肤癌的发生。

使用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物质来保护皮肤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熊果酸的紫外吸收波长,研究表明,熊果酸在280-320nm的波段内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能力,特别是对UVB辐射有着很好的防护效果。

在实际的防晒产品制备中,熊果酸常常被添加到防晒霜、防晒乳液等产品中,用来增强产品的紫外吸收能力,提高产品的防晒指数。

除了作为防晒成分使用外,熊果酸还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如抗氧化精华、面膜、日霜等产品中。

熊果酸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延缓皮肤衰老,增强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于淡化色斑、减少皱纹、改善肌肤弹性都有一定的功效。

第二篇示例:熊果酸是一种具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紫外吸收剂,被广泛应用于防晒护肤产品中。

熊果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其在紫外光谱中的吸收峰值,是衡量其防晒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熊果酸的紫外吸收波长及其在防晒产品中的作用。

熊果酸的化学结构可表示为3,4,5-三羟基苯甲酸,其分子式为C7H6O6,分子量为174.12g/mol。

熊果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化合物,如熊果树、山楂、蓝莓等中都含有熊果酸。

熊果酸因其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可有效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

熊果酸在紫外光线中的吸收波长主要集中在280-320nm的紫外B 区域和320-400nm的紫外A区域。

熊果酸在紫外B区域的吸收峰值为297nm,而在紫外A区域的吸收峰值为358nm。

2024年熊果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熊果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熊果酸市场规模分析引言熊果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和食品等行业的有机酸。

它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美白等功效,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对熊果酸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分析全球市场规模目前,熊果酸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经历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熊果酸市场规模约为2.5亿美元,并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5亿美元。

这表明熊果酸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区域市场分析1.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熊果酸市场的最大消费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化妆品和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熊果酸市场的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亚太地区的熊果酸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熊果酸生产和消费国,对全球市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增长和对高品质化妆品的需求提升,为熊果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熊果酸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消费地区。

美国是该地区熊果酸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其化妆品市场的增长和对天然成分产品的需求上升,为熊果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熊果酸市场规模较小,但随着对天然化妆品和抗衰老产品需求的增加,该地区的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法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是欧洲熊果酸市场的主要消费国。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1.化妆品行业需求增加–化妆品行业对于熊果酸的需求不断增加。

熊果酸具有抗氧化和美白功效,可以用于面霜、面膜等产品中,满足消费者对美白和抗衰老产品的需求。

2.医药行业应用扩大–熊果酸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它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和皮肤感染等疾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药行业对熊果酸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天然有机成分的需求正在增加。

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熊果酸符合了消费者对于安全和环保的需求,因此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熊果酸 标准

熊果酸 标准

熊果酸标准
熊果酸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提取成分,具有多种益处。

以下是熊果酸的部分标准:
1. 来源:熊果酸的来源较为多元,枇杷叶和迷迭香叶是备受瞩目的天然提取源之一。

这两种植物富含熊果酸及其他营养成分,为其赋予了综合的天然营养基础。

2. 优势:熊果酸具有卓越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食品的氧化反应,有效延缓食品变质过程,为食品保鲜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熊果酸作为天然色素稳定剂,可以为食品添加天然而清新的色泽,并有助于调和食品口感,中和过分甜腻的味道,令口腔感受更为平衡、丰富。

3. 应用:熊果酸可作为化妆品中的天然保湿剂,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调节肌肤油脂分泌状态,具有较好的保湿补水效果。

同时,熊果酸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对黑色素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起到美白、祛斑和消炎的作用。

总的来说,熊果酸具有多种益处,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使用熊果酸时,建议选择来源可靠的产品,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获得最佳效果。

熊果酸提取与结构鉴定

熊果酸提取与结构鉴定

实验仪器与材料


实验器材:超声波仪 ,紫外光谱仪,红外光 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 原料与试剂:地榆粉 500g,,薄层层析硅胶 G ,95%乙醇,1%氢氧化钠水溶液 ,石油醚 , 甲醇 ,活性炭 ,环乙烷 ,氯仿 ,乙酸乙酯 ,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浓硫酸 。
参考文献



韩小龙,《从枇杷叶中提取、分离熊果酸的工艺研 究》2005 – 西北大学 于明明, 周富强, 刘军海,《熊果酸提取工艺的研 究进展》,氨基酸和生物资源,AMINO ACIDS AND BIOTIC RESOURCES,2009年31期 谷芳芳,《山楂叶中熊果酸提取分离与测定研究》, 中南大学 文小静, 张永利; 《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实 用药物与临床, SHIYONG PHARMACY AND CLINICAL REMEDIES , 2006年9期
纯度测定:薄层色谱法

分别取样品用乙醇溶解后制成1 g/L 的溶液,用毛细管分别点样适 量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 烷一氯仿一乙酸乙酯一甲醇(20:5: 8:0.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 9.0 cm),取出、晾干喷以 10% 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 点显色清晰,置日光灯下检视。观 察样品色谱中,是否为单一斑点且 无其他斑点则证明样品为纯的熊果 酸., 吴杰, 骆妃静,《山楂中熊果酸的提取与 分离》,西北药学杂志,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9年24期相关文 献 张如新, 羊卫平, 樊勤,《超声波法提取山茱萸中 熊果酸的工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2008年31期 李丽, 陈剑锋, 林国荣, 黄娟, 陈浩, 郭养浩, 《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福州大学生物工 程学院,福建,福州 郑艳,苏丹,《女贞子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熊果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相对分子量456科植物毛子草的地上部分熊果酸具有广泛的之对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多研究认为,熊果酸能通过化学预防、抗突变、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毒等作用来抑制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

癌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历始发突变、促癌和演变三阶段,干扰三个阶段即可达到延缓或阻止显增加,部分细胞在熊果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化学预防,保肝、抗肝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熊果酸药用开发景已被众多研究机构所重视,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多用途新药。

【参考文献】1 李开泉,陈武,熊筱娟,等.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成药,2002,2 4(9):709-711.2 Muto Y,Ninomiya M,Fujiki H.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ancer chemopre vention in Japan.Jpn J Clin Oncol,1990,20(3):219-221.3 黄镜,孙燕.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中国新药杂志,1997,6(2):101-104.4 Niikawa M,Hayashi H,Sato T,et al.Isolation of substances from glossy prive t(Ligustrum lucidum Ait)inhibiting the mutagenicity of benzo(α)preene in bacteri a.Mutat Res,1993,319(1):1-4.5 Young HS,Chung HY,Lee CK,et al.Ursolic acid inhibits aflatoxin B1-induced mutagenicity in a Salmonella assay system.Biol Pharm Bull,1994,17(7):990-99 3.6 Huang MT,Ho CT,Wang ZY,et al.Inhibition of skin tumorigenesis by rosema ry and its constituents carnosol and ursolic acid.Cancer Res,1994,54(3):701-70 5.7 Ohigashi H,Takamura H,Koshimizu K,et al.Search for possible an-titumor p romoters by inhibition of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induced Epstein-Barr v irus activation;ursolic acid and oleannolic acid from an anti-inflammatory Chinese m edicnal plant,Glechoma hederaceae L.Cancer Lett,1986,30(2):143-148.8 Ames BN.Dietary carcinogens and anticarcinogens.Science,1983,221:1256-12 58.9 Balanehru S,Nagarajan B.Protective effect of oleanol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against lipid peroxidation.Biochem Int,1991,24(5):981-984.10 黄镜,孙燕,陆士新,等.芦荟有效成分熊果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96-298.11 张秋萍,谢珞琨,邓涛,等.熊果酸促进K562细胞凋亡.基础医学与研究,2004,24(4):414-417.12 樊明文,王茜,边专,等.熊果酸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SCCa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1):1-3,37.13 李杰,许良,许良中,等.熊果酸与齐墩果酸体外抗Jurkat淋巴细胞的研究.中国癌症杂志,1999,9(5-6):395-397.14 Lee KH,Lin YM,WuTS,et al.The cytotoxic principles of Prunnella vulgaris,psy otria serpens and Hyptis capitata:ursolic acid and related derivatives.Planta Me d,1998,54(4):308-310.15 Knighton DR,Silver IA,HuntTK.Regulation of woundhealing angio-genesis-eff ect of oxygen gradients and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Surgery,1981,90:261-2 64.16 熊斌,雷志勇,陈虹.熊果酸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3): 133-136.17 Lee I,Lee J,Lee YH,et al.Ursolic acid-induced changes in tumor growth,O2consumpition,and tumor 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Anti-cancer Res,2001,21(4A): 2827-2833.18 Li J,Guo WJ,Yang QY.Effects of ursolic acid and oleanolic acid o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 HCTI5.World J Gastroenterol,2002,8(3):493-495.19 Folkman J.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tumors are angiongenesis depen-dent? J Natl Cancer Inst,1990,82:4-6.20 Sohn KH,Lee HY,Chung HY,et al.anti-angiogenic activety oftriterpeneacids. Cancer Lett,1995,Augl:213-215.21 王杰军,王兵,郭静,等.熊果酸体外抑制血管形成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71-1073.22 王兵,王杰军,徐钧,等.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1-352.23 Lee HY,Chang HY,Kim KH,et al.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ultured F9teratocarcinoma stem cells by triterpene acids.Cancer Res Clin Nocol,1994,120(9):516-523.24 Saraswat B,Visen PKS,Dayal R,et al.Protective action of ursolic acid agai nst chemical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Indian J Pharma-col,1996,28:232-239.25 Martin-Aragon S,de las Heras B,Sanchez-Reus MI,et al.Phar- macological modification of endogenous antioxidant enzymes by ursolic acid on tetrachloride-ind 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 and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hepatocytes.Exp Toxicol Path ol,2001,53(2/3):199-206.26 熊筱娟,陈武,肖小华,等.乌索酸与齐墩果酸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16):540-543.27 Chattopadhyay D,Arunachalam G,Mandal AB,et al.Antimicrobial and anti-i nflammatory activity of folklore:Mallotus peltatus leaf ex-tract.J Ethnopharmacol,200 2,82(2/3):229-237.28 王茜,樊明文,边专,等.熊果酸的提取及其对牙周病原菌的作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88-390.29 陈国宝,陈宝田.番石榴叶提取物体外抗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2,17(8):502-504.30 Kashiwada Y,Nagao T,Hashimoto A,et al.Anti-AIDS agents38. Anti-HIV act ivity of3-O-acyl ursolic acid derivatives.J Nat Prod,2000,63(12):1619-1622.31 夏国豪,章永红,王瑞平.熊果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2,29(6):420-422.32 You HJ,Choi CY,Kim JY,et al.Ursolic acid enhances nitic oxide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production via nuclear factor-kappa B activation in the resting macrophages.FEBS Lett,2001,509(2):156-160.33 李开泉,熊筱娟,陈武,等.乌索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中成药,2002,2 4(9):709-711.34 陈武,熊筱娟,李开泉,等.乌索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3.作者单位: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

熊果酸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热点

熊果酸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热点

品 等领 域 获 得 了广 泛 的应 用 。本 文 综 述 了 熊果 酸 的 提 取 工 艺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的 研 究 进 展 ,重 点 讨 论

氧 化 作 用 是 造 成 人 类 衰 老 现 象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了研 究 的热 点 问题 及 发 展 趋 势 ,以期 为熊 果 酸进
和 抑 制 肿 瘤 血 管 形 成 ,从 而 抑 制 癌 变 的 形 成 ; 并

前 言
熊 果 酸 ( s l i uA) 又 名 乌 索 酸 、 乌 苏 Ur oi Acd, c ,
且 对 多 种 肿 瘤 细 胞 体 内 、 外 均 有 抑 制 之 后 对 造 血 系 统 的 损 害 L。 3 I
是 通 过 影 响 细 胞周 期 及 癌 相关 基 因 的 表 达 而 实 现
酮 、 苯 、 氯 仿 和 乙 醚 。 在 自然 界 中 熊 果 酸 主 要 分
的 。 于 丽 波 等 研 究 发 现 熊 果 酸 可 明 显 抑 制 卵 巢 癌
细 胞 生 长 ,并 诱 导 细 胞 凋 亡 , 其 主 要 机 制 与 调 节
酸有 保 护 糖 尿病 大 鼠血 管 损 伤 的 作 用 ,机 制 可 能
[ 收稿 日期】 2 1 — 5 1 00 0 — 4 【 作者简介】 刘柯 彤(9 8 )陕西榆林人 , 18一 , 陕西理工学 院化学 工程与工艺专业 2 0 级本科生 。 08
; 。 。 0 . 。 .

S we s & R ve s u y e iw
熊渠 酸的
( 陕西 理 工
摘 要 :综述 了近 年 来 熊果 酸 生物 活性
关键 词 :熊 果 酸 ; 物 活 性 ; 究热 点 生 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的谱图文件:D:\10\熊果酸标准品3(00001).hw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0.20
2 0.00464
3 118
2 0.23
3 0.001742 44
3 0.278 0.002292 58
4 0.444 0.009194 233
5 0.652 0.006404 163
6 0.922 0.006128 156
7 1.150 0.005266 134
8 1.199 0.002263 57
9 1.236 0.002975 76
10 1.453 0.009436 240
11 1.652 0.0075 190
12 1.803 0.001693 43
13 2.070 1.414 35901
14 2.659 0.09665 2454
15 2.777 0.1092 2773
16 3.084 1.454 36908
17 3.726 1.346 34185
18 4.277 0.2177 5529
19 4.675 0.4557 11571
20 4.886 0.322 8176
21 5.498 93.84 2382895
22 7.284 0.02985 758
23 7.588 0.006965 177
24 7.853 0.003855 98
25 8.058 0.01011 257
26 8.294 0.0007985 20
27 8.404 0.002138 54
28 8.594 0.00232 59
29 8.920 0.006411 163
30 9.097 0.003013 77
31 9.357 0.005584 142
32 10.200 0.2201 5590
33 12.033 0.3734 9483
34 12.260 0.01343 341
───────────────────────────总计 100 2539123
XXXX分析报告
打印时间:2012年12月14日,8时24分
进样时间:2012年12月13日,10时59分
打开的谱图文件:D:\CXTH-3000\program\熊果酸第2组
(00004,20121213 11;04;49).hw
───────────────────────────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0.348 0.1614 119689
2 2.468 96.95 71908256
3 3.780 2.889 2142594
───────────────────────────
总计 100 74170539
XXXX分析报告
打印时间:2012年12月14日,8时25分
进样时间:2012年12月13日,11时8分
打开的谱图文件: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熊果酸第4组(00005,20121213 11;14;09).hw
───────────────────────────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1.757 0.26 174016
2 2.52
3 40.46 27082374
3 2.651 56.68 37938678
4 3.836 0.9732 651355
5 4.070 1.625 1087415
───────────────────────────
总计 100 66933838
XXXX分析报告
打印时间:2012年12月14日,8时25分
进样时间:2012年12月13日,11时17分
打开的谱图文件:D:\CXTH-3000\program\熊果酸第5组(00006,20121213 11;22;53).hw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0.765 0.2965 203560
2 2.668 97.62 67019962
3 3.862 2.089 1434051
───────────────────────────总计 100 68657573
XXXX分析报告
打印时间:2012年12月14日,8时26分
进样时间:2012年12月13日,11时24分
打开的谱图文件:D:\CXTH-3000\program\熊果酸第6组(00007,20121213 11;30;36).hw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2.66
2 82.31 271373
2 3.769 17.32 57089
3 5.167 0.3691 1217
───────────────────────────总计 100 329679
XXXX分析报告
打印时间:2012年12月14日,8时26分
进样时间:2012年12月13日,10时48分
打开的谱图文件:D:\CXTH-3000\program\熊果酸第三组(00003,20121213 10;54;49).hw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2.50
2 35.77 25106413
2 2.598 4.331 3040313
3 2.652 55.3 38818058
4 3.61
5 1.25 877208
5 3.798 1.05
6 741245
6 4.062 2.295 1611238
───────────────────────────
总计 100 70194475
XXXX分析报告
打印时间:2012年12月14日,8时27分
进样时间:2012年12月13日,10时35分
打开的谱图文件:D:\CXTH-3000\program\熊果酸乐一鸣
12(00002,20121213 10;42;23).hw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峰面积% 峰面积
───────────────────────────
1 1.130 11.6
2 1735823
2 2.947 23.58 3523738
3 3.340 9.243 1381081
4 3.678 54.61 8159934
5 5.524 0.817 122070
6 6.668 0.1164 17385
───────────────────────────总计 100 14940031
XXXX分析报告
打印时间:2012年12月14日,8时27分
进样时间:2012年12月13日,10时25分
打开的谱图文件:D:\CXTH-3000\program\熊果酸乐一鸣(00001,20121213 10;31;23).hw
───────────────────────────序号 保留时间 名称 浓度 峰面积
───────────────────────────
1 3.930 95.53 0
2 2.992 1.901 3212962
3 3.717 0.9209 6081649
───────────────────────────总计 98.35 9294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