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特洛伊_赫克托耳之死
赫克托耳之死

赫克托耳之死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6年第29期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这挑起了特洛伊和希腊各部落的战争。
懦弱的帕里斯没有勇气和能力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负责,他的哥哥赫克托耳不得不舍下娇妻幼子,为惹下祸端的弟弟承担起并不光彩的战争责任。
赫克托耳不愿让祖国人民死于敌手,不忍见妻子沦为俘虏,他决心到战场上捍卫家国。
他深情地安抚并告别他温柔美丽的妻子安德洛玛克,祈祷幼子将来能成为比自己更勇敢的英雄,旋即戴上盔甲奔赴战场。
决战中,赫克托耳与阿基里斯对峙。
奥林匹斯众神紧张地关注着。
宙斯取出黄金天平,两边放进生死砝码,一个代表阿基里斯,另一个代表赫克托耳,开始称量。
赫克托耳的一边向冥王倾斜,他注定要死于此役。
阿基里斯瞅准赫克托耳的肩与脖子相连接处没被盔甲保护到的部位,狠狠用矛刺去,矛尖刺穿赫克托耳的喉部,赫克托耳不幸死去。
【解读一】所谓卑微者,不是指一个人成就、地位低下,而是指心灵卑微导致的人格低下;所谓高贵者,也不是指一个人功高盖天,名声盖地,而是指心灵可贵而导致的人格崇高。
帕里斯的懦弱、逃避,与赫克托耳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读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为国纾难,赫克托耳的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解读三】凡事要考虑周全,不可疏忽大意。
赫克托耳肩与脖子相连接处没被盔甲保护到的部位让对手找到破绽,直接导致了他身死战场。
【解读四】两强相遇勇者胜,赫克托耳与阿基里斯都是大英雄,在他们的强强碰撞中,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实力。
在其他领域、其他各种情况下,莫不如此。
【适用话题】责任感;生命中最重要的;命运不可抗拒;捐躯赴国难;要害……。
伊利亚特每卷故事

伊利亚特每卷故事读《伊利亚特》第19卷和第24卷之后概述一下第19卷的主要内容。
其时,黎明从俄开阿诺斯河升起,穿着金红色的衫袍,把晨光遍洒给神和凡人。
晓色中,塞提丝携着赫法伊斯托斯的礼物,来到海船边,发现心爱的儿子躺在帕特罗克洛斯的怀里,嘶声喊叫,身边站着众多的伙伴,洒泪哀悼。
她,闪光的女神,穿过人群,握着儿子的手,出声呼唤,说道:“我的儿,现在,我们必须让他躺在这里,尽管大家都很伤心——死人不会复活,神的意志已经永远把他放倒。
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赫法伊斯托斯的礼物,光荣的铠甲,闪着如此绚丽的光芒,凡人的肩上,可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荣耀。
”言罢,女神把甲械放在阿基琉斯脚边,铿锵碰响,璀璨辉煌。
慕耳弥冬人全都惊恐万状,谁也不敢正视,吓得惶惶退缩,只有阿基琉斯例外——当他凝目地上的甲械,心中腾起更为炽烈的狂暴;睑盖下,双眼炯炯生光,像燃烧的火球。
他激奋异常,双手拿着赫法伊斯托斯赠予的光灿灿的礼物。
看着铸工精致的甲械,阿基琉斯心里高兴,对母亲说道,用长了翅膀的话语:“母亲,这套甲械确实漂亮,不愧是神工的手艺,凡人中谁有这个本领?现在,我将披甲赴战,只是放心不下墨诺伊提俄斯骁勇的儿郎,担心在我出战期间,飞蝇会钻人铜枪开出的口子,生虫孵蛆,烂毁遗体——由于生命已经泯灭——整个肉身将被糜损殆尽!伊利亚特的故事主要讲什么《伊利亚特》(Ι∧ΙΑ∑,Iliad, 又译《伊利昂记》),古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所作的叙事诗史诗。
《伊利亚特》的原意是“伊利亚特的故事”,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当时的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亚特”。
所以“伊利亚特”不是人名。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的英雄史诗。
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亚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
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耳杀死。
赫克托耳之死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授课题目:赫克托耳之死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该课程的系统讲授和指导学生阅读作品,使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线索和了解有关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提高其文学鉴赏及理解水平,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丰富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本单元的目标:1.关于作者的介绍。
2.了解《荷马史诗》的相关内容。
3.作品简介,主题及形象特点。
4.《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及艺术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史诗的相关内容,学习本文通过场景、动作和对话去刻划人物的性格,描写人物的心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品的叙事方式及对人物具体性描写的特点。
参考资料: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天津:南开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引入:由电影《特洛伊》导入课文。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作者简介荷马生活在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经他记载留下了两部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此,荷马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
现在西方学者根据史诗的语言和它的内容描写,一般人认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
荷马是个盲乐师,古代的职业,乐师往往是盲人,荷马也许就是这样一位专业艺人。
二、《荷马史诗》故事梗概公元前12世纪末,在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了一次为时十年的战争,最后希腊人毁灭了特洛伊城。
《伊利亚特》的故事就是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第十年里的51天的事情,以赫克托尔的死结束。
此后,战争又持续了很久,最后希腊联军将领、伊塔克岛之王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结束了这场历时10的战争。
战后,希腊人各携财宝、奴隶还乡,有的一帆风顺回到家园,有的长年在海外漂泊。
根据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如下:阿基琉斯的父母举行盛大婚礼时,邀请了所有的神,单把争吵女神厄里斯遗漏了。
特洛伊的悲剧

浅析特洛伊战争的悲剧摘要:关于特洛伊的毁灭的故事已成为世界神话之一。
古典时期的诗人荷马在他的《伊里亚特》中对这场战争的描述不仅奠定了希腊文学的基石,而且成为了希腊历史的开端。
如今,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帕里斯和海伦等一系列形象,其存在意义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而成为了永恒。
贯穿于史诗中的悲剧之美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关键词:特洛伊,悲剧,毁灭一、毁灭的起源在古典时期,除了罗马和雅典,没有哪座城市比特洛伊更为人所知。
古人所熟知的特洛伊正是荷马笔下那座被毁灭的城市。
引起特洛伊毁灭的最初根源可追溯至奥林匹斯山的一次宴会。
海神忒提斯和英雄佩琉斯的婚宴规模宏大,然而,就是在这场盛宴中,几位神在可怕的游戏中引起的轩然大波却把特洛伊推向了毁灭。
人们由于奥林匹斯山诸神在这场宴会中的一个近乎戏耍的情节被推进了悲剧的深渊,但是他们却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一根源。
这场豪华的婚宴邀请了众神,却惟独忘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
这可激恼了厄里斯,她要报复众神对她的轻视。
厄里斯在宴会上抛出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
很快的,这颗苹果在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之间引发了纠纷。
当宙斯的使者赫尔墨斯把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带来做裁决时,每一位女神都极力说服他把苹果给自己。
赫拉给予他以权力,雅典娜答应给他智慧,可帕里斯的双眼却只是看着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因为她答应给他天下最美的女子。
帕里斯把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女神也兑现了她的诺言:女神告诉他,要送给他的是美丽的海伦,她是斯巴达的王后,宙斯的女儿。
帕里斯劫持了美丽的王后海伦,一场激烈的战争在看似甜蜜的爱情中酝酿着。
恼羞成怒的斯巴达王和野心勃勃的的兄长迈锡尼王为了各自的目的发动千艘战船进攻特洛伊。
为了拿下特洛伊,迈锡尼王阿伽门农还设计让奥德修斯答应加入了他的军队。
进攻特洛伊的军队终于集合在了希腊爱情海岸。
这只实力雄厚的军队有克里特的依多墨纽斯国王;还有勇敢的武士狄俄墨德;智慧的涅斯托尔;埃阿斯是个巨人,勇敢无畏的斗士;卡尔卡斯时来自特洛伊的叛徒,神谕说他将更忠于希腊。
特洛伊的故事:赫克托耳之死

特洛伊的故事:赫克托耳之死导读:《赫克托耳之死》,古希腊神话故事。
是《特洛伊的故事》中的第四十个篇章。
赫克托耳最终还是死在了阿喀琉斯的手上!阿喀琉斯越来越近,像战神一样威武雄壮,青铜武器灿烂夺目。
赫克托耳看见,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并转身朝城门走去。
阿喀琉斯顿时扑了过来。
赫克托耳沿着城墙,沿着大路没命地奔跑,并越过湍急的斯卡曼德洛斯河。
阿喀琉斯跟踪追击。
他们绕着城墙跑了三圈。
奥林匹斯圣山上的神衹们都紧张地看着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啊,神衹们。
"宙斯说,"好好地思考一下眼下的情势吧。
决定的时刻来到了。
是让赫克托耳再次逃脱死亡呢,还是让他丧生?"帕拉斯·雅典娜回答说:"父亲,你想到哪里去了?难道你想让命运女神已经判定要死的人逃脱死亡吗?不过,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别指望神衹们会同意你的提议!"宙斯朝他的女儿点了点头,表示她可以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她立即从奥林匹斯圣山上降到到特洛伊的战场上。
这时,赫克托耳仍在奔逃,阿喀琉斯在后面紧追不放,不让他有喘息的机会,并且示意他的士兵,不得朝赫克托耳投掷飞镖和长矛。
他们围着城墙追逐了四周,现在又挨近斯卡曼德洛斯河,这时,宙斯从奥林匹斯圣山站起来,取出黄金天平,两边放进生死砝码,一个代表珀琉斯的儿子,另一个代表赫克托耳,开始称量。
赫克托耳的一边朝冥王哈得斯倾斜。
在一旁的阿波罗即刻离开了。
女神雅典娜走到阿喀琉斯身旁,悄悄地对他说:"你站着,休息一下;让我去鼓动赫克托耳大胆地向你挑战!"阿喀琉斯听从了女神的话,立即停止追击,靠在插在地上的长矛旁,看着雅典娜朝赫克托耳走了过去。
雅典娜变为得伊福玻斯来到赫克托耳的面前,对他说:"兄弟,让我们一起去反击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看到他的兄弟非常高兴,他说:"得伊福玻斯,你真是我最亲密的兄弟。
现在,当别的兄弟都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你却大胆地出城鼓励我作战,使我更加尊重你了。
13伊里亚特

• 2、史诗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用自然景观、
生活现象作比喻,构成富有情趣的“荷马式
比喻”。
• 3、现实与神话因素结合。
• 4、客观叙述
• 5、巧妙运用“饰词”
海东北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去攻打伊利
昂城。双方大战十年,死伤无数。
• 到了第10年,阿伽门农 和阿开亚部族中最勇猛 的首领阿基琉斯争夺一
个在战争中掳获的女子,
由于阿伽门农从阿基琉
斯手里抢走了那个女俘,
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斗。
• 《伊利亚特》的故事就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 开端,集中描写那第10年里的51天的事情。 • 由于阿开奥斯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他
•
《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尔的死为止,可是 据古代希腊的其他作品的描写,围绕伊利昂城 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后来阿基琉斯被帕里 斯用箭射死,阿开奥斯人之中最有智谋的首领 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特 洛亚人把木马拖进城,当晚正当特洛伊人酣歌 畅饮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中的士兵悄悄 溜出,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 军队,结果阿凯奥斯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 昂城,一夜之间特洛伊化为废墟。结束了这场 经历10年的战争。
外国文学
外国诗歌
• 伊利亚 特· 赫克托 耳之死
1、《伊利亚特》的作者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 古希腊盲诗人(也是一位吟诵诗人) 荷马。 • 荷马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 • 后代学者推定他生活的年代大概在公 元前8世纪至前7世纪初。大约公元前 9、8世纪,荷马以其出众的艺术才能, 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编成了两 部具有统一思想和完整的艺术布局的 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它们一开始也是口头流传,公元前6 世纪有了文学记录,公元前3世纪由 亚历山大城的学者最后编订,流传至 今。
伊利亚特教案分析

伊利亚特教案分析伊利亚特·赫克托耳之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古希腊文学2、了解荷马及《荷马史诗》的相关内容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3、了解《荷马史诗》的故事框架4、理解并把握《伊利亚特》艺术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伊利亚特》艺术特点2、选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史诗的语言教学方法:鉴赏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时安排:课时一、古希腊民族及古希腊文学(一)古希腊民族的形成在远古希腊语居民迁入之前,希腊大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土著居民,其中尤以生活在大陆上的佩拉斯基人和海岛上的克里特人为代表。
在古印欧居民向外迁徙的浪潮中,一些部落和支系先后迁入希腊。
第一批迁入的是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亚该亚人。
随着最后一批多利亚人的到来,大批外来人口陆续迁入希腊本土的历史宣告终止。
几百年的“黑暗时期",实际上也是古希腊人各支系、部落充分交流、融合、发展的时期。
黑暗中醒来,构成古代希腊民族主干的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四大支系基本成型。
古希腊在相对稳定、平静的生活和交往中,各支系和部落在文化上相互吸收、借鉴与融合,共性日渐积累沉淀。
一种同质性的文化诞生。
以语言、宗教、神话及赛会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为古希腊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也为民族成员达成认同提供了基本的标准和内容,成为凝聚古希腊民族的重要纽带。
2(二)社会生活及希腊文学古希腊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其耕地缺少,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落后。
但是湿润温和的地中海气候适合葡萄、橄榄生长。
同时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渔业航海业发达。
需要出口葡萄酒、橄榄以及海洋生物以换取粮食。
因此与西亚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
伴随着战争与贸易,希腊人从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以滋润自己,希腊文学也具有显著的东方色彩。
古希腊的政治文化是基于它独特的城邦制度和灿烂的文学文化的。
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学家,如梭伦等,他们不仅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反思和态度,而且指出了民主政治本身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困境。
外国文学专题·赫克托尔之死

• 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 赛》的统称。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 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 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 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 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 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王国的故事。
• 《荷马史诗》代表了古希腊文学的最 高成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座丰 碑。
包括神的产生、谱系、活动与创造。 分为前奥林匹斯神系与奥林匹斯神系
两大系统。
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父系氏族社会
天神宙斯
天后赫拉
海 冥农 灶 神 神神 神
得赫 波 哈墨 斯 塞 得忒 提 冬 斯耳 亚
青 爱 太 火战 狩
春 与 智 慧
与 美 女 神
阳 神
神神
猎 女 神
酒 神
神 使
女阿
赫
阿狄
神佛
淮
耳俄 赫
女奴
阿喀琉斯
赫克托尔
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决斗
阿喀琉斯归还普里阿摩斯赫克托的尸体
木马计
阿喀琉斯中箭
补充:奥德修斯
《奥德修纪》的冒险与还乡主题
• 《奥德修纪》另译《奥德赛》。共 12105行,也分24卷。其题名,希腊文 原意是“俄底修斯的故事”。史诗主要 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之 后,返乡途中的海上冒险经历和返乡之 后与求婚者的斗争。它同时开创了欧洲 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冒险主题 与还乡主题
外国文学专题 ·古代欧洲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
一、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 希腊各种文献中,它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 代”,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 思想表达形式。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 历史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利亚特》的故事
• 内容: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 海伦为中心,道出以阿伽门农及阿喀琉斯为首 的希腊联合远征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耳为 首的特洛伊军的十年攻城战。
• 主要人物:阿喀琉斯,不和女神,不和的金苹 果( Apple of discord),天后赫拉,智慧女神 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特,太阳神阿波罗,特 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斯巴达王后海伦,阿 喀琉斯好友,特洛伊统帅赫克托
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
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决斗
《阿喀琉斯的凯旋》(Triumph of Achilles), 作者Franz Matsch
阿喀琉斯归还普里阿摩斯赫克托的尸体
特洛伊城
木马计
火烧特洛伊——命运说
阿喀琉斯中箭
阿喀琉斯之踵
•补充: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与木马屠城计
• 希腊黑暗时代(约前1200年至前800年)指的是希 腊历史中从多利安人入侵及迈锡尼文明灭亡的公元 前十一世纪直到公元前九世纪最早的希腊城邦之崛 起;以及公元前八世纪,荷马史诗等最早的希腊文 写作的出现。
• 迈锡尼文明的没落在时间上对应于数个近东帝国的 衰落,特别是赫梯和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其原因可 能为某个装备有铁兵器的海上民族的入侵。当多利 安人南下希腊的时候,他们也装备有更为先进的铁 兵器,可以轻易地将已然衰弱的迈锡尼人逐走。这 之后的历史时期被统称为希腊黑暗时代。
• 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 赛》的统称。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 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 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 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 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 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王国的故事。
• 《荷马史诗》代表了古希腊文学的最 高成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座丰 碑。
The ruins of Troy city
BACK
3、史诗情节
• A.故事大致内容 • 《伊利亚特》:阿喀琉斯的愤怒和息怒
• 《奥德赛》:奥德修斯的“回家”之旅
《佩琉斯和忒 提斯的婚礼上 神明们的盛宴》 作者Abraham
Bloemaert (1564-1651)
帕里斯的裁判
B、“不和的金苹果”
《波塞冬惩罚奥德修斯》(Poseidon punishing Odysseus)。作者不详。
奥德修斯听海妖唱歌
奥德修斯与独目巨人
奥德修斯回家
奥德修斯与珀涅罗珀——真爱值得等待
三、史诗的艺术特征
•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对历史史实的记录和神话故事的运用
• 2、规模宏伟,结构完整,布局精巧 叙事完整、情节巧妙
• 3、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 阿喀琉斯、赫克托、阿伽门农、奥德修斯,等
阿喀琉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
• 民族性格的充分代表(民族精神的诗意体现): 身形健美强壮、武艺极端高强、渴望冒险式的 战斗
• 命运:要么默默无闻而长寿,要么在战场激战 中早夭
• a、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
对荣誉的追求,私有欲(权力欲)成了人们相互争夺的 最根本原因。
帕里斯诱拐海伦, 这幅封面是拿破仑 的首席宫廷画家大 卫(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的同 名作品的中央部分。
丽达与天鹅——海伦的诞生
“我并不怕死,我只怕明天的到来,我 只怕你将扬帆而去,不再回来。”
B.《伊利亚特》的英雄和神
特洛亚 • 普里阿摩斯 • 帕里斯 • 赫克托尔 • 阿佛洛狄忒 • 阿波罗 • 阿耳忒弥斯 • 阿瑞斯
希腊
• 阿伽门侬 • 墨涅拉俄斯 • 阿喀琉斯 • 赫拉 雅典娜
波赛冬
• 赫耳墨斯 • 赫淮斯托斯
阿喀琉斯——半人半神的英雄
死的一 幸一 去荣个 福个 。 誉选一选
,择 生择 你: ,: 的你 但你 名参 是不 字加 你参 流战 的加 芳争 名战 百, 字争 世获 将, ,得 被娶 但至 后妻 是高 世生 你无 遗子 会上 忘,
。
《在女儿们当中发现阿喀琉斯》,作者Gerard de Lairesse(1641-1711)
阿喀琉斯的盔甲——神的礼物
《忒提斯把武器带给阿喀琉斯》
卫城和陵墓.重大历史事件是特洛伊战争.发现线形文字B
• 迈锡尼文明生产力发展迅速,金属冶炼和手工业品的制造 达到并且超过了克里特文明时期的技术水平。
线形文字A、B,克里特象形文字系
B、黑暗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Homeric Age)Greek Dark Ages, 1200 BC–800 BC
相关历史背景链接:
A、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 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前1400) • 特点: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公元前1600年进入繁荣期.还
有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和神奇的米诺斯迷宫.发现线形 •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00—前1200)——《荷马史诗》的年
代 • 特点:印欧语系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最早文明,文化遗存有王宫,
• b、天真温厚善良的内心情感
个人本位
• c、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敏感意识
阿喀琉斯之踵——民族自省精神的体现
• 致命的弱点——民族的致命伤
• 荷马对阿喀琉斯竟然愤怒到不顾本氏族的利益,听 凭希腊联军众多将士被特洛伊人杀死而无动于衷感 到非常之痛心。
• 对于个人的权力、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智慧的体悟 是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杠杆,但是这 种个人本位思想发展到极端后,长期影响着西方的 社会,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国王佩琉斯VS爱琴海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人神结合 • 缺席了争吵女神埃利斯——人神同性 • 盛怒之下投放“金苹果”——“给最美者” • 谁是最美者?——这真是一个必须较真的问题 • 天机不可泄露——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裁判 • 天后赫拉——“我给你人间最大的权力。” • 女战神雅典娜——“我让你在战场上战无不胜。” • 爱神阿芙洛狄忒——“我让人间最美的女子爱上你。” • 海伦——为了一个女人打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 “金苹果”的哲学象征——一种贵重的物质财富和人们
伊 利 亚 特
荷马史诗
一、史诗的作者
•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公元前 873年生。相传记述公元前 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 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 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 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 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的 《荷马史诗》,这部杰作在很 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 文化和伦理观。
• 主线: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
2、史料意义:
• 作为史料,《荷马史诗》不 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 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 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 它再现了古代希腊氏族社会 的历史图景,是研究早期社 会的重要史料。
• 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 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 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 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荷马呼唤缪斯女神
女神缪斯(the Muse)
• 希腊神话中的艺术与青春 之神,欧洲诗人常以她比 作灵感与艺术的象征.即 第六感女神。缪斯女神实 际上是她们是众神之王宙 斯和记忆女神的女儿,这 九个女神在每人分管从绘 画到音乐等诸多艺术中的 一种。
二、《荷马史诗》(Homer’s Epics)
1、故事内容:
C、特洛伊战争的考证
• 特洛伊也称“伊利昂”。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 前16世纪前后由古希腊人所建,位于小亚细亚半 岛西端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东南。
• 现代考古和历史研究证实特洛伊和特洛伊战争的 确存在,并非荷马史诗所描述的复仇战争,而是 希腊为争夺特洛伊的重要地理位置·谢里曼主持。考古遗址 特洛伊特洛伊城遗是土耳其古城。
• 一个民族,没有这样的自省精神,是迟早要灭亡的。
四、史诗的思想意义
• 1 表现了古希腊人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 2 反映了古希腊人心目中的人神关系; • 3 表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意识; • 4 反映了古希腊人的生死观。
•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的百科全书。 • 马克思说:希腊艺术至今“仍然能给我们以艺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