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1164A】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专利】

合集下载

【CN210001725U】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专利】

【CN210001725U】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55151.4(22)申请日 2019.04.04(73)专利权人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地址 212431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郭庄镇空港新区19(72)发明人 李秀玉 王淼 胡玖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代理人 尹慧晶(51)Int.Cl.C02F 9/14(2006.01)C02F 101/2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包括若干级净化结构,每级净化结构自上而下呈多梯级阶梯式串联连接,各级净化结构通过底部的出水管对外输出净化水至下一级净化结构直至河湖终端水体;所述的净化结构为生态树池或生物滞留池,实现污染多重拦截、水体净化和储水功能,最终将干净的水源补给到河湖水体,解决了导致河湖水质污染的面源输入问题。

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不同景观层次的河湖堤岸梯级污染物拦截净化系统,实现了全方位拦截来自于河湖岸坡的径流污染输入,拦截和净化效果得到极大地增强,并且很好地解决了过量漫流雨水无法得到很好的拦截净化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210001725 U 2020.01.31C N 210001725U1.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级净化结构,每级净化结构自上而下呈多梯级阶梯式串联连接,各级净化结构通过底部的出水管对外输出净化水至下一级净化结构直至河湖终端水体;所述的净化结构为生态树池(1)或生物滞留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级为2-3级。

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配比试验研究

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配比试验研究
R 研究探索 esearch & Explore
2 01 9 年工程第质3 7量卷第6 期
第 3 7 卷
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配比试验研量检测中心,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生物滞留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一项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居民小区、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 雨水径流的收集与处理。过滤层填料是生物滞留设施水文水质效应的主要控制变量。以填料渗透系数、有机质含量作为过滤 层配比筛选的控制指标,旨在找出一种适于昆山地区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配比方式,为昆山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 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配比;渗透系数;有机质含量 【中图分类号】 TU9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3702(2019)06-0038-04
分计筛余/% 筛孔尺寸/mm 1.18 0.6 0.3 0.15
0.075 筛底
粗砂 3.3 16.0 38.0 35.6 5.7 0.8 0.2 0.4
中砂 3.2 6.1 11.2 22.0 33.8 20.7 1.8 1.2
细砂 0.8 2.3 3.6 11.9 45.2 32.2 2.0 2.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roportion of Filter-Layer Filler in Biological Retention Facility
FAN Lvye,GONG Jinlong,CUI Yongjun
(Kunshan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Kunshan Jiangsu 215300,China) Abstract:Biological retention facility is a key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rainwater runoff in urban public space such as urban roads, residential areas and parks. The filter filler is the main control variable of the hydrological effect of biological detention facility. In this paper,packing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re used as the control indexes for filtering layer screening,in order to find out a way of filter layer filling proportion of biological detention facilities suitable for Kunshan area,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biological detention facilities in Kunsha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biodetention facility;proportion of filter layer;hydraulic conductivity;organic matter content

【CN209721716U】一种便于水下植物附着的生态修复装置【专利】

【CN209721716U】一种便于水下植物附着的生态修复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78347.5(22)申请日 2019.04.10(73)专利权人 安徽净邦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7号1幢108室(72)发明人 高伟 孙博士 崔康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代理人 邓黎(51)Int.Cl.C02F 3/32(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便于水下植物附着的生态修复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水下植物附着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中部设有空槽,空槽下部设有种植土,底部设有铁丝网,第一架体的两侧下部设有椎体,上部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外侧设有固定钮,所述第二筒体中部为通槽,第二筒体中部设有固定轴,固定轴通过周围设置的矩形板固定在第二筒体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轴上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底部旋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四周设有若干长板;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围下部设有与固定槽匹配的伸缩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大部分沉水植物只能应用在静水或缓水的河流中进行生态修复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09721716 U 2019.12.03C N 209721716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721716 U1.一种便于水下植物附着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中部设有空槽,空槽下部设有种植土(11),底部设有铁丝网(12),第一架体(1)的两侧下部设有椎体(13),上部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外侧设有固定钮(14),所述第二筒体(2)中部为通槽,第二筒体(2)中部设有固定轴(21),固定轴(21)通过周围设置的矩形板(22)固定在第二筒体(2)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轴(21)上部设有固定柱(23),所述固定柱(23)底部旋接有转盘(24),所述转盘(24)的四周设有若干长板(25);所述第二筒体(2)的外围下部设有与固定槽匹配的伸缩杆(26)。

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介质保墒及氮的去除研究

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介质保墒及氮的去除研究

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介质保墒及氮的去除研究郭宏凯h2周国华3赵云云4占晶晶2李骐安1贾海峰1(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 2北京神州瑞霖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0;3天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公司.天津300486; 4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125)摘要:我国大部分城市因季节降水不均,导致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存在旱季植物生长不良和氮的 去除率低的问题。

研究提出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新增导水和蓄水结构的保墒,使上述问题得 到改善。

旱季试验表明改良型生物滞留箱填料含水率明显高于传统生物滞留箱•且植物生长状态更 佳;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氮去除效果也明显改善.降雨模拟试验显示当传统生物滞留箱对T N的去除率仅为0(有植物)和一35. 88%(无植物)时,改良型生物滞留箱T N去除率可达17. 94%,且其 对N()『-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15. 7%(有植物)和121.4%(无植物)。

关键词: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保墒;氮排放;去除率中图分类号:TU992,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8471(2021)04—0066—06DOI:10. 13789/ki.wwel964. 2021. 04. O i l引用本文:郭宏凯.周国华,赵云云.等.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介质保墒及氮的去除研究[J].给水 排水,2021,47(4):66-71. G U O H K,Z H O U G H,Z H A O Y Y,et al. Experim ental study onsoil m oisture conservation and nitrogen removal of the modified bioretention facility[J], W ater W astew ater E ngineering.2021,47(4) :66-71.Experimental study on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and nitrogenremoval of the modified bioretention facilityGUO Hongkai1'ZHOU Guohua1, ZHAO Yunyun1,ZHAN Jingjing2,LI Qi’an1,JIA Haifeng1(1. School o 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j Beijing 100084^ China;2. Beij ingSinorichen Research Academy o f Environmental Tech?iol()gy Co., Ltd.. Beijing 100080;Chifia; 3. Tianjin Eco-city Municipal Engineering 8^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 ^L td.,Tia?ij in 300486 ^China; 4.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Plaiming and Ert^ineri?ig *M ARA ^Beij hig 100125,.Chirm)Abstract:Traditional bioretention facilities have problem s with poor plant growth and low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in m ost cities of China due to uneven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this stud- y. The modified bioretention facility based on soil m oisture conservation is expected to enable the above problem s to be solved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water diversion and w ater retention structures.Drought period experim ent showed that the m oisture content and plant grow th potential of the modified bioretention fac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biorete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90823,71961137007);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9Z〇U O A)。

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述评

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述评

生物滞留设施对地表径流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述评
李海燕;罗艳红;马玲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仅次于农业污染的第二大面污染源。

地表雨水径流
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营养物,若直接排放到城市水体中,会给城市水体造成污染。

生物滞留设施作为一种LID原位雨水径流控制措施,水质净化效果非常突出,但也
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对营养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且很不稳定。

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生物滞留设施的研究及运行现状,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除磷效果的措施,以期为生物滞留设施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李海燕;罗艳红;马玲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山西朔州036000;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
石家庄0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
【相关文献】
1.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J], 罗艳红;李海燕;陈富强
2.生物滞留设施处理地表径流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J], 张海江; 陈研; 杨天宇; 周峰
3.复合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 [J], 潘俊奎;刘燕;屈昱安;高建平;张续光
4.牡蛎壳作生物滞留填料对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J], 王志强;谢文霞;柴娜;李萍
5.基于初期雨水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的生物滞留设施填料层研究 [J], 张彤;冯燕;何明智;古正刚;柏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湿地填料的作用、种类及配置

人工湿地填料的作用、种类及配置

人工湿地&小微湿地基础知识培训(七)人工湿地填料的作用、种类及配置目录引言 (1)1 人工湿地中填料的作用 (1)1.1 填料脱氮机制与影响因素 (2)1.2 填料脱磷机制与影响因素 (2)2 人工湿地填料的种类 (3)2.1 火山岩 (5)2.2 陶粒 (5)2.3 钢渣、炉灰渣 (6)2.4 碎石 (7)2.5 粉煤灰 (8)2.6 沸石 (8)2.7 蛭石 (9)2.8 砾石 (10)3 人工湿地填料的选择与配置 (10)3.1 填料的选择 (11)3.2 填料的组合配制 (11)人工湿地填料引言人工湿地的基本组成由水生植物、填料、微生物和水体等部分构成,其中,填料是人工湿地的重要要组成部分。

填料做微生物附着的基面以及水生植物的载体,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填料的理化性质不同, 其对不同污染的去除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 选择适当的填料是保证人工湿地具有良好水质净化能力的关键. 选择填料时, 不同填料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是主要考虑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填料的易得性以及成本等。

1 人工湿地中填料的作用填料是人工湿地的基质与载体,它支撑着人工湿地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填料对污染物的成功截留为后续植物吸收创造良好条件,是出水水质的重要保证。

人工湿地填料对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包括物理过滤、离子交换、专性与非专性吸附、鳌合作用于沉降反应等。

已有研究表明,污水中磷和重金属物最终吸附或沉降在填料土体内,从而使填料土体内这些元素的含量急剧升高,几年之后即可高达污水浓度的10-10000倍以上。

图1-1 湿地基质及微生物水质净化上的作用1.1 填料脱氮机制与影响因素人工湿地中存在多种脱氮机制,其中通过微生物代谢的硝化"反硝化是主要途径,填料的存在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重要场所,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常认为填料对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填料的吸附、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的,是快速可逆过程、而许多用于湿地的填料由于松散、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为附着于植物根系和填料表面的硝化细菌提供氧气,进行硝化作用-同时,一些孔隙率大的填料由于含水率高,且湿地在运行时,填料往往处于饱水厌氧环境、利于反硝化作用脱氮。

【CN109729902A】一种用于污染物拦截、水质净化的库口森林湿地营建方法【专利】

【CN109729902A】一种用于污染物拦截、水质净化的库口森林湿地营建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8647.8(22)申请日 2019.03.06(71)申请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地址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桥路73号(72)发明人 张建锋 王荣嘉 孙士咏 陈光才 汪庆兵 张涵丹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代理人 沈渊琪(51)Int.Cl.A01G 17/00(2006.01)A01G 22/60(2018.01)(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污染物拦截、水质净化的库口森林湿地营建方法(57)摘要一种用于污染物拦截、水质净化的库口森林湿地营建方法,属于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技术领域。

其包括以下步骤:1)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并根据水库集水区地形地貌,按照地面高程分区进行分区选择树种;2)湿地营建:在适当造林季节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质苗木,按照高程从高到低及植物耐水湿强度依次进行分区栽植;3)经营管理:造林前松土除草;除掉非目标树种;对保留树木进行间伐、整枝;栽植后进行水肥管理及苗木防护、幼林管理、病虫害防治。

上述的一种用于污染物拦截、水质净化的库口森林湿地营建方法,设计合理,通过该方法营建库口森林湿地,有利于拦截污染物,保护水库水环境,有效防治水源区面源污染。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9729902 A 2019.05.10C N 109729902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29902 A1.一种用于污染物拦截、水质净化的库口森林湿地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并根据水库集水区地形地貌,按照地面高程分区进行分区选择树种;2)湿地营建:在适当造林季节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质苗木,按照高程从高到低及植物耐水湿强度依次进行分区栽植;3)经营管理:造林前松土除草;除掉非目标树种;对保留树木进行间伐、整枝;栽植后进行水肥管理及苗木防护、幼林管理、病虫害防治。

《道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内填料的研究》范文

《道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内填料的研究》范文

《道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内填料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雨水管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生物滞留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雨水管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内填料作为生物滞留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效果。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道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内填料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填料概述生物滞留系统中的填料主要包括砂土、土壤、植被、植物纤维等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填料的作用在于促进土壤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从而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同时控制雨水的排放。

此外,良好的填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渗透性、过滤性及稳定性等特点。

三、内填料的性能研究(一)物理性能研究物理性能包括颗粒大小、密度、含水率等。

不同粒径的填料具有不同的过滤效果和渗透性。

研究表明,粒径较小的填料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但过小的粒径可能导致堵塞。

因此,选择合适的粒径是关键。

此外,填料的密度和含水率也会影响其物理性能。

(二)化学性能研究化学性能主要涉及填料的吸附性、离子交换能力等。

填料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成分能够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氮磷等。

此外,填料的离子交换能力也有助于去除雨水中的盐分。

(三)生物性能研究生物性能主要体现在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上。

填料中的微生物能够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为植物提供营养。

此外,植物根系与填料的相互作用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填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温度、降雨量、光照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及植物的生长状况,从而影响填料的性能。

(二)植物种类与配置植物作为生物滞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配置对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根系发达程度和生物量等,这些都会影响填料的性能。

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

(三)管理维护措施管理维护措施对系统的长期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0188.9
(22)申请日 2019.03.04
(71)申请人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
长江北路108号
(72)发明人 樊绿叶 龚金龙 崔咏军 方燕 
李书恒 李继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77
代理人 陈蜜
(51)Int.Cl.
C02F 3/32(2006.01)
C02F 3/00(2006.01)
C02F 3/10(2006.01)
C05G 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
设施过滤层填料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
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其特征在于,包
括均匀混合的续级配砂、粉煤灰、土壤保水剂和
控释肥;其中,所述连续级配砂的粒径范围0-
9.5mm,细度模数为2.2~2.7;所述土壤保水剂为
高分子吸水树脂。

本发明具有原材料易得、水文
水质效应稳定持久、较强持水性能并为植物初期
生长提供合适的营养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8页CN 109721164 A 2019.05.07
C N 109721164
A
1.一种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匀混合的续级配砂、粉煤灰、土壤保水剂和控释肥;
按重量百分比计:
其中,所述连续级配砂的粒径范围0-9.5mm,细度模数为2.2~2.7;所述土壤保水剂为高分子吸水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级配砂为河砂,
其筛分的粒径对应的重量百分比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等级为国标二级及以上,并且硫含量≤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保水剂在未吸水时的粒径≤0.6mm,并且吸水倍率≥1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释肥为采用聚合物包膜的肥料,所述控释肥的粒径≤4.75mm,所述控释肥的有效营养物质包括氮、磷和钾,氮、磷和钾的比例为1: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保水及缓慢释放植物营养的生物滞留设施过滤层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释肥的释放时间至少为3个月。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09721164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