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思考题答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第三章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
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
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
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
11.什么叫ψ1电位?能否说ψ1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ψ1电位的符号是否总是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一致?为什么?答:距离电极表面d处的电位叫ψ1电位。
电化学原理1-4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离子电导,电子导电3.阳极:氧化反应;阴极:还原反应,电解池:阴=负,阳=正,原电池反之5.同:导电;异:导电机理是电子和带电离子,一个是纯物理过程,一个是物理过程伴随化学反应。
κ,随着溶液7.简化电导率和浓度的关系;区别:当量电导定义;联系:λ=1000C N浓度降低,当量电导增加并趋于一个极限λ0(无线稀溶液极限当量电导),很稀的溶液中-柯劳许经验公式:λ=λ0−A√C N。
8.错,离子种类,其他离子浓度,离子淌度都有影响(根据公式说明)9.无线稀溶液,每个离子运动不受其他离子影响,溶液当量电导等于各电解质当量电导之和。
已知离子极限当量电导求电解质极限当量电导,通过强电解质极限当量电导计算多弱电解质极限当量电导。
10.真实溶液中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与理想溶液有一定偏差,用浓度来校正真是溶液相对于理想溶液的偏差,从而令标准化学位不变(1.19公式);反映了有效浓度第二章3.电极电位是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在测量的时候会引入新的两相界面(可画图,并列出2.8式形象描述),故无法直接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都是相对电极电位。
4.两种溶液之间的高浓度电解质,其正负离子迁移速度接近,保持电荷平衡使反应顺利进行。
浓度高,主要扩散作用来自盐桥,全部电流几乎都由盐桥正负离子在液体界面扩散导致,盐桥正负离子迁移速度相当,以此降低液接电位。
不能完全消除。
6.不对;可逆电池:反应可逆,平衡状态电流无限小;自发电池,反应可逆,电流不为零偏离平衡状态。
8.有电流通过产生欧姆降,有电流通过偏离平衡状态。
采用补偿法。
11.都有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和腐蚀电池,正极还原=阴极,负极氧化=阳极,电解池,正极氧化=阳极,负极还原=阴极;原电池化学能转电能,电解池电能转化学能,腐蚀电池短路化学能转热能。
14.不对,平衡电位,是在平衡可逆条件下(电极反应可逆,电流无限小)的电极电位,稳定电位是指。
电化学思考和课后答案第一章

思考题2、什么是电化学体系?你能举出两、三个实例加以说明吗?答:电化学体系是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的,是一种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实例:1)镀锌的电解池,其外电路是由第一类导体组成的,而电解质是由第二类导体组成,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Zn 和OH -失去电子的反应),在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Zn 2+和H +得到电子的反应)。
2)丹尼尔电池,其外部电路是由第一类导体组成,而溶液是由第二类导体组成,其阳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3.有人说:“像阳离子就是正离子,阴离子就是负离子一样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明显错误的。
无论在原电池还是电解池中,都有如下定义: 正极:电势较高的电极; 负极:电势较低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阴离子总是移向阳极阳离子总是移向阴极。
原电池中,正极=阴极,负极=阳极; 电解池中,正极=阳极,负极=阴极11.电解质溶液的标准态是如何选定的?它和纯液体的标准状态有何不同?答:理想溶液中组分i 的化学势等温式为 真实溶液中,由于存在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真实溶液的性质与理想溶液有一定的偏差,不能直接应用上式。
为了保持化学势公式有统一的简单形式,引入一个新的参数α活度,来代替上式中的浓度。
真实溶液化学势等温式可写为 活度与浓度的比值能反映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称为活度系数。
通常用符号f 表示。
即,同时,规定活度等于1 的状态为标准状态。
对于固态物质、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状态为它们的纯物质状态。
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对于溶液中的溶质,则选用具有单位浓度而又不存在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假想状态作为该溶质的标准状态。
也就是这种假想状态同时具有无限稀释溶液的性质(活度系数等于1)和活度为1的两个特性。
ln i i i RT x μμΘ=+ln i i i μμαΘ=+i i if x α=习题1.测得25℃时,0.001mol/L氯化钾溶液中KCl的当量电导为141.3Scm2/eq,若作为溶剂的水的电导率为1.0×10-6S/cm,试计算该溶液的电导率。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2.为什么不能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是怎么得到的?答:电极电位是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相间电位中的内电位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故无法直接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都是相对电极电位。
不对,虽然有电位差,但是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转化为电能。
17、描述腐蚀原电池的特点所在。
①阴、阳极区肉眼可分或不可分,或交替发生;②体系不稳定 稳定,腐蚀过程是自发反应;③只要介质中存在氧化剂(去极化剂),能获得电子使金属氧化,腐蚀就可发生;④腐蚀的二次产物对腐蚀影响很大;⑤电化学腐蚀离不开金属/电解质界面电迁移,电子由低电位金属或地区传荷到电位高的金属或地区,再转移给氧化剂;⑥腐蚀电池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四部分,缺一不可;⑦阴极、阳极反应相对独立,但又必须耦合,形成腐蚀电池;⑧ia=ic ,无净电荷积累;⑨腐蚀电池不对外作功,只导致金属腐蚀破坏的短路原电池。
原电池和电解池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除电子转移步骤之外,其他电极过程的单元步骤能否用电流密度来表示它们的速度?为什么?因为J=zFvr 对于我们所讨论的某一反应来说,zF为常数,故J与vr成正比。
这就是说,在电化学中总是习惯于用电流密度来表示反应速度。
由于在稳态下接续进行的各步骤速度都一样,所以在讨论液相传质等步骤时,也可用电流密度来表示它们的反应速度。
因此,在电化学中实际上已经将电流密度变成反应速度的同义语了。
己知电极反应在25℃时的反应速度为0.1 A/cm2。
根据各单元步骤活化能计算出电子转移步骤速度为1.04 X 10-2mol/m2s,扩散步骤速度为0.1 mol/m2s。
试判断该温度下的控制步骤。
若这一控制步骤的活化能降低了12kJ/mol,会不会出现新的控制步骤?[解〕因为电极反应速度可用电流密度表示,即J=nFv,所以对电子转移步骤,其反应速度可表示为j电子=nFv电子。
已知n=1,故 j电子=1x96500 x 1. 04 x 10-2≈0.1A/cm2同理J扩散=nFv扩散=1x96500x0.1=0.965A/cm2已知整个电极反应速度为0. 1 A/cm2,所以可判断速度控制步骤是电子转移步骤。
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六章

思考题3. 从理论上推导电化学方程式(巴特勒-伏尔摩方程),并说明该理论公式与经验公式的一致性。
答:电化学极化处于稳定状态时,外电流密度必定等于(j j =v w),也就是等于电子转移步骤的净反应速度(即净电流密度j 净)。
由于电子转移步骤是控制步骤,因而j 净也应是整个电极反应的净反应速度。
这样,根据电子转移步骤基本公式,易得稳态电化学极化时电极反应的速度与电极电位之间关系。
即j=j 净。
将公式 j 净= 0F F RT RT j e e a b j j -D D 轾犏-犏臌 代入上式,则 0F F RT RT j j e e a b j j -D D 轾犏=-犏臌(1) 式(1)就是单电子电极反应的稳态电化学方程式,也称巴特勒-伏尔摩方程。
若电极反应净速度预用正值表示时,可用j c 代表阴极反应速度,用j a 表示阳极反应速度,将式(1)分别改写为0c c F F RT RT c j j j j e e a b h h -轾犏=-=-犏臌v w (2) 0a a F F RT RT a j j j j e e b a h h -轾犏=-=-犏臌w v (3)当过电位很大时,相当于双曲线函数x 值很大,即式(2)中有如下关系c c F F RT RT e ea b h h -?可以忽略(2)中右边第二个指数项,即 0c F RT c j j e a h -» (4)两边取对数02.3 2.3log c c RT RT j j F Fh a a =-+ (5) 同理,对于阳极极化为0a F RT a j j eb h -» (6) 02.3 2.3log a a RT RT j j F Fh b b =-+ (7) 式(5)和式(7)即为高过电位时巴特勒-伏尔摩方程近似公式。
与电化学极化的经验公式——塔菲尔公式(log a b j h =+)相比,可看出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这表明电子转移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公式和巴特勒-伏尔摩方程的正确性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电化学原理部分思考题

电位类型金属接触电位定义两相产生缘由相互接触的两个金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称为金属接触电位金属相-金属相当两种金属相互接触时,由于电子逸出功不等,相互逸入的电子数目将不相等,因此,在界面层形成双电层构造电极电位电极体系中,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即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溶液)的内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电极材料-离子导体(溶液)电极电位形成主要打算于界面层中离子双电层的形成。
液体接界电位两种不同的电解液相接触时在界面两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同或电解质溶液相侧产生的电势差.在液体接界区域,离子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A-电解质溶液会向浓度较低的对面一侧集中.溶液中之间存在的相间电位叫液相B〔A 与B 组各种正负离子的集中系数不同,集中速体接界电位〔液界电位〕,成不同或浓度率也不同,使界面两侧产生电势差〔电也叫集中电位。
不同〕位降〕其次章1电化学体系中包括哪些相间电位?有何不同2分析电化学反响和非电化学反响的氧化复原的区分3比较原电池,电解池和腐蚀电池之间的不同1电化学体系中包括哪些相间电位?有何不同2分析电化学反响和非电化学反响的氧化复原的区分答:电化学反响:不接触、不同地点、定向运动、电极电势、电能、可掌握;非电化学的氧化复原反响:碰撞接触、同一地点、混乱运动、内能及活化能的比值、热效应。
3比较原电池,电解池和腐蚀电池之间的不同定义能量电极区分转化原电池但凡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叫做原电池或化学阴极是正自发电池能→极,阳极电能是负极电解池由两个电子导体插入电解质溶液所组成的电化学体系和一个电能阴极是负直流电源接通时,外电源将源源不断地向该电池体系输送电-化极,阳极流,而体系中的两个电极上持续地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学能是正极物质。
这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就叫做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化学能→-热能∂ϕ2023-3-16 作业题-第三章1 什么是电毛细现象,解释抛物线外形的电毛细曲线为什么具有极大值?2 为什么双电层的电容会随电极电位变化?3 抱负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的区分是什么?1 什么是电毛细现象,解释抛物线外形的电毛细曲线为什么具有极大值?答:对电极体系来说,界面张力不仅与界面层的物质组成有关,而且与电极电位有关。
08 电化学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 什么是正极?什么是负极?两者有什么不同?什么是阴极?什么是阳极?两者有什么不同?答:电池中电势高的电极称为正极,电势低的电极称为负极。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发生还原作用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氧化作用的电极称为阳极。
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阳极是正极,阴极是负极。
2.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如何?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如何?答: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解离度下降,离子运动速率降低,电导率也降低,如HCl,KOH溶液。
中性盐如KCl由于受饱和溶解度的限制,浓度不能太高。
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不显著,因解离平衡常数不变,浓度增加,其解离度下降,粒子数目变化不大。
摩尔电导率由于溶液中导电物质的量已给定,都为1mol,所以,当浓度降低时,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减弱,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加快,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必定升高。
但不同的电解质,摩尔电导率随浓度降低而升高的程度也大不相同。
3. 在温度、浓度和电场梯度都相同的情况下,氯化氢、氯化钾、氯化钠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运动速度是否相同?氯离子的迁移数是否相同?答:氯离子的运动速度相同,但它的迁移数不同。
因为氢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的运动速度不同。
4. 为什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淌度和摩尔电导率的数值比同类离子要大得多?答: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传导电流的方式与其它离子不同,它们是依靠氢键来传递的,所以特别快。
它们传导电流时,离子本身并未移动,依靠氢键和水分子的翻转,电荷就传过去了。
在非水溶液中,它们就没有这个优势。
5. 强电解质如氯化镁的摩尔电导率与它的离子摩尔电导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在溶液不太浓时,等于离子摩尔电导率之和。
但选取基本单元时,要使粒子的荷电量相同,若不同时要在前面乘以因子,使等式成立。
所以它们的关系是:6. 在电解质溶液中,如果有i 种离子存在,则溶液的电导用如下那个式子计算? 11(1) (2)i i iiG G R R ==∑∑ 答: 应该用(1)式计算。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
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
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
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
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