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黑客与画家

合集下载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在知乎上看到如何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人推荐了这本书,说是让提问者好好看看作者Paul Graham文章的脉络与构思。

于是我带着试一试的心态,下载了PDF电子版的来阅读。

如果还不错的话我就买实体书来收藏。

算上今天花了两天时间,就当做是“读完”了这本书吧。

我给这本书4颗星。

作者就是一个“黑客”,有创新力,不接受规则,对一切秘密好奇的哪一类黑客,而且他还是硅谷创业之父。

从标题看,叫做黑客与画家。

很明显,作者就是认为黑客与画家是存在相似性的――都是创造性的工作。

书的前面一部分介绍了黑客的成长与黑客是怎么样看待世界的。

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从“书呆子”这个词引入的。

所谓书呆子,其实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更高的地方,对那些真正有用,真心喜欢的东西上。

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维持自己的社交圈,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能。

如果去维持,他们会陷入一种自我的矛盾之中,而且也不可能去维持,往前走了就很难回头。

之前,在看美国电影或者美剧的时候就很好奇,为什么学校里那些具有社交魅力的人和那些所谓的“书呆子”分界会那么明显,而且为什么前者老是要欺负后者。

作者把学校比作封闭的监狱,把孩子关在里面,正常的生活不出大事儿就ok。

可是孩子们需要找娱乐活动啊!“书呆子”有自己的重心放在探索其他事物上,可是那些维持自己社交魅力的人要怎么做呢?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书呆子”,打击他们不仅可以当做自己的娱乐,也可以展示自己的魅力,更可以和别人一起站队。

接着一部分说了那些“不能说的话”。

如果你的`想法是社会无法容忍的,你怎么办?是学布鲁诺还是学伽利略?作者告诉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恰当的地方说。

第二,看那些“异端邪说”是不是“不能说的话”要看社会给它们贴的标签。

至于为什么要找出那些“不能说的话”,因为这是很好的脑力训练。

接着,Graham解释了黑客怎么样做出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又是怎样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六章:如何创造财富――致富最好的方法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在读完《黑客与画家》这本书后,我深感作者Paul Graham在书中对黑客与画家这两个群体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剖析。

本书从多个角度解读了黑客与画家的共同点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仅引发了我对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的思考,还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预测。

首先,作者从黑客和画家的角度入手,解释了他们相同的特质和价值观。

黑客是指那些对计算机技术充满热情并且在编程领域具有非凡天赋的人,他们追求技术的极致和创新的突破。

而画家则代表了艺术家的形象,他们追求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才能。

两者虽然在领域和技能上存在差异,但却有着相似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

他们都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追求高效和优雅的解决方案。

这种追求卓越和创新的共同特质,成为黑客和画家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其次,作者详细地分析了黑客和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们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得黑客们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工具和平台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和观念。

互联网的普及让黑客们能够与全世界分享自己的成果,形成了一个开放和自由的技术社区。

而在艺术领域,新的媒体和技术的出现也为画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数字化的艺术作品、虚拟现实等新领域为画家们开辟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作者指出,黑客和画家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地适应和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

进一步,作者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他认为互联网将继续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力和创新的重要性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作者还提到了创业的重要性,认为创业者就是黑客和画家的结合体,他们能够将技术和商业相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预测教育模式的改变也是作者关注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作者呼吁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黑客与画家》,我对黑客和画家这两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3000字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3000字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3000字《黑客与画家》读后感3000字:大家,好,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五四青年节。

我历来的习惯是小长假结束前一天随便拿起一本书来读,读完更好,随便翻翻也行的,这样第二天工作便无生杂念,当然能写下一篇读后感就更好了,调整一下准备明天的工作吧!正文开始:这本书是一个散文集,一共15篇,每篇文章之间没有关联,大家可以跳跃着来读。

黑客与画家是其中一篇,书名也取了这篇文章的名字,大家现在看的这篇文字也是重点在理解黑客与画家这篇文章的基础之上的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有什么联系呢,我在《架构修炼之道》一书的最后一章也写过类似的文章,题目叫做程序与健身,只要思考,联想,两种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实际上按照哲学的思维万物之间皆有联系,当然我思考的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乃至这篇文章的高度,更不敢妄异曲同工。

黑客的定义:当提到黑客,在一些大众的眼里面,黑客就是入侵计算机的人,和计算机犯罪联系在了一起。

那么黑客一词最早的时候是定义为那些专门解决计算机中出现疑难问题的人,是一流能力的象征,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始人理查德.斯托尔曼说:出于兴趣而解决某个难题,不管它有没有用,这就是黑客。

可见,从精神层面看,黑客追求着一种愉悦或者是享受,是有精神追求的人。

黑客在这本书中也倾向于代表着优秀的程序员或者软件设计师,但是对软件工程师这个称谓,作者是不太赞成的。

作者认为优秀的软件设计师如其说是工程师,还不如说是建筑师,建筑师表现在做什么,而工程师表现在怎么做,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英语中建筑师和架构师是同一个词architect,那么优秀的程序员不仅负责建造,还负责架构。

当然作者也提到,做什么和怎么做不应该分得太开,比如一名软件架构师或者设计师,决定做一件事,知道做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做,那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

黑客与画家都是创作者: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看出黑客是跟计算机有关系的了,那么书中先对计算机科学描述了一番,书中的观点将计算机科学分成了三段,两端和中间。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在深入探索编程世界和数字技术的奥秘之后,我深受《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启发。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黑客们如何用创新思维和独特的技术手段改变世界,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作为画家的创作热情和审美追求。

黑客们与画家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他们都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探索并塑造世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创造新的可能性,为世界带来新的色彩和声音。

黑客们通过编程语言和算法,将混乱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图像和信息,他们的工作如同画家在画布上挥洒色彩,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同样地,画家们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将无形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有形的艺术品,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黑客与画家》也提醒我们,黑客们的思维方式并非单一的“黑与白”,而是包含着无数的灰色地带。

他们善于从复杂的数据中寻找规律,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不断
尝试打破常规,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而画家们的艺术创作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不断追求完美。

总的来说,《黑客与画家》让我深刻理解到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的重要性。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像黑客一样勇于探索未知,像画家一样追求完美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中立足。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未来的程序员或设计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将以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为武器,不断探索和创造,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400字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400字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400字《黑客与画家》读后感这本书是美国人马尔科.格雷厄姆所著。

准确讲作者应该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viaweb的创始人,是成功的企业家。

尽管在这之前,他写过小说、大学主修哲学,研究生就读于哈弗计算机系,主攻人工智能,博士时又去视觉艺术旁听,拿到博士学位后,有开始绘画课程,梦想成为画家。

在追求艺术大师梦想时,不得不替别人编程户口,最终自己创业如愿,创办的viaWeb 全世界第一个互联网程序, 也是世界性第一个网上商城,后被雅虎收购,成为现在的雅虎商城的前身。

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令人咂舌不已。

但就这本书而言,今天是第二天阅读,但决定以读后感方式结束阅读,也算是对自己一个交代。

书名黑客与画家,可能也是读者的一个写照,成功的黑客与不成功画家的完美注脚。

另外,也所含黑客也与画家一样,都是需要天赋和灵感的人才全都可胜任的,因为二者本体论上都都是艺术创作,只是中心线想去太原。

整本书的章节设计,极具跳跃性,前后基本无关联性,这本书实际是一个瓦朗赛县,记录了作者对于创业团队、对于财富、对于黑客精神、对于设计、对于编程的一些理解和看法,有一些看法和观点确有其独到之处。

但就其作为一本书籍来说,没有体系,可读性不强。

另外,作者的观点,只是站在一个基本原理创业成功的角度去考虑和思考,其实对于一般的创业者而言,没有太多可以复制学习之处,毕竟很多时候做成一件恶行,是需要运气的。

另外,作者创业的时代和现在的环境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在2021年左右,互联网方兴未艾之际,际遇和环境,现在看来,真是令人艳羡不已的。

这真是第一本弃读的书了,以后观望读书的选择确实要更谨慎些。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黑客与画家》是一本由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所著的畅销书,书中探讨了黑客文化、创意思维以及成功的秘诀。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黑客和画家这两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感。

首先,书中对于黑客文化的介绍让我对黑客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黑客并不是电影中所表现的那种破坏力极强的人物,相反,他们更像是一群探索者和创造者。

他们对于编程和计算机系统有着深厚的兴趣,能够对软件、硬件进行自由探索和改进。

他们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创意和破解,他们追求的是技术上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黑客群体的价值和贡献。

其次,书中对于创意思维的探讨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将黑客与画家进行对比,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

黑客通过技术和代码实现创意,而画家则是通过画笔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无论是黑客还是画家,他们都具备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意思维成为了一种无比珍贵的能力。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明白了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自己也应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作者在书中对于成功的秘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具备技术能力和创意思维,还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成功并非是一夜之间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其他方面,只有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够收获成功。

在读完《黑客与画家》之后,我对于黑客文化、创意思维和成功的秘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这本书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鼓舞。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意思维,追求个人的梦想和目标。

只有不断学习、持之以恒,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通过阅读《黑客与画家》,我懂得了黑客与画家的价值,了解到了创意思维的力量,也明白了成功背后的付出。

读《黑客和画家》感悟

读《黑客和画家》感悟

读《黑客和画家》感悟书呆子不受欢迎生活在一个扭曲的世界里,不仅仅对书呆子,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充满压力的。

就像一场战争,胜利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书呆子不受欢迎有两方面,一个是他们希望自己受欢迎但是却没有人教他们;一个方面是他们沉迷在自己知识世界,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如何让自己受欢迎上。

书呆子不受欢迎并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另外一群人需要有一个共同可以欺负得目标以增加他们的凝聚力。

学校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为设计出来的体系,一半是无菌室,一半是野蛮之地。

它就像人生一样,里面无所不包,但是又不是事物真实的样子。

它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只要你向前看,你就能超越它。

黑客和画家黑客和画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创作者,他们本质都不是做研究,虽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发现新技术。

黑客不是单纯的决定如何实现规格,而是创作规格。

创造优美事物的方式往往并不是从头做起,而是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小小调整,或者将已有的观点用比较新的方式组合起来。

这种类型的工作很难用研究性的论文得以表达。

黑客搞懂计算理论的必要性和画家搞懂颜料成分的必要性差不多大,黑客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理论,要知道黑客重点是创造和实践,而不是严谨的科学理论推演。

实践最重要,黑客的实践是典型意义上的短周期迭代,不断自我修正的实践,因此也提到编程语言的动态扩展对黑客很重要。

黑客的工作就是不断的调试,不断的对代码擦写和涂改。

可以说黑客写代码的方法原来正是我比较反对的方法,认为很多东西必须要自己思路想清楚,有比较清楚的设计轮廓才能动手。

而黑客写代码方法则是先把代码堆上去,再不断进行修改。

或许对于创造的另外一层含义在于此,因为对于创造,很多时候你往往并不能一开始就能够清楚如何实现,你只有不断的走,朝前面的路才会越来越清晰。

黑客是创造软件,而不是简单的实现软件,而企业里面的程序员往往则是把产品经理的构想,把需求文档翻译为软件。

大企业引入比较重的软件过程降低了结果的标准差,但是往往却是扼杀了优秀的设计。

26《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26《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标题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客,通常被视为技术的巅峰,他们精通编程语言,善于解决复杂问题;而画家,则是艺术的化身,用画笔和色彩创造美丽的作品。

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不禁要好奇,他们是如何互补、碰撞,甚至融合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作者Paul Graham的观点所吸引。

他认为黑客与画家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即他们都是创造者,只是工具和媒介不同而已。

黑客用编程语言创造软件,而画家用画笔和颜料创造画作。

这种相似性让我重新审视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黑客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世界。

黑客们通常对未知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挑战,乐于探索。

他们不仅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技术的创新者。

这让我意识到,黑客并不仅仅是那些穿着黑色T恤、戴着眼镜、整天坐在电脑前的人,他们其实是一群有着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不能说的话”和“异端邪说”。

作者认为,有些想法可能在社会中不受欢迎或被认为是错误的,但这些想法往往蕴含着创新的火花。

黑客们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这正是他们与画家相似的地方。

他们都敢于突破常规,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总的来说,《黑客与画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让我意识到,无论是黑客还是画家,他们都是创造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着美丽和奇迹。

这本书不仅提高了我的技术认知,还激发了我对艺术和创造力的热情。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这种跨界的思维,努力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黑客与画家!作者:池建强!!《⿊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中译本出版于2011年4⽉月,它的作者是美国互联⺴⽹网界"创业教⽗父",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Paul Graham,他的译者是著名blogger、译者阮⼀一峰先⽣生。

!这本书在2011年⼀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我在第⼀一时间拿到纸质书后,通读了两遍,当时感觉很震撼,可以说本书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优秀的⼈人⽂文类技术图书,个⼈人⾮非常喜欢,所以在去年在图灵推出多看电⼦子书后,⼜又购买了电⼦子版《⿊黑客与画家》,放到⼿手机和Pad上随翻随看,最近⼜又开始重读。

!好书的特点是常读常新,⼀一本好书往往沉淀了作者⼏几⼗十年的岁⽉月,绝不是你草草翻上⼀一遍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

虽然是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阅读,往往给你带来不同的启⽰示和感悟。

下⾯面是我重读的读书笔记。

!Redesign——设计永⽆无⽌止歇!Paul Graham在⿊黑客的第⼗十四章-梦寐以求的编程语⾔言⾥里,写了⼀一节关于Redesign的随笔。

什么是好的⽂文字?好的⽂文字来⾃自于不停的修改,好的编程语⾔言和软件产品同样如此,在个⼈人的⼯工作⽣生涯⾥里,我的体会是,再多的修改也不过分。

可以说没什么软件产品是完美的,完美主义者都是不断打磨产品以趋近完美。

如果不信,那么各位看官可以打开你们⼀一年前写的代码或⽂文章,如果脸红的话就吱⼀一声吧。

!同样,如果你想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设计和实现,那你就需要保证你的⼯工作在某个特定阶段是可持续的。

我的建议是⽆无论选择公司,还是在公司内部选择⼯工作,尽可能选择能够⻓长期投⼊入和完善的事情做,如果你半年做⼀一个项⺫⽬目,之后⼜又换成另⼀一个,然后再换,除了积累了⼀一⼤大堆项⺫⽬目经验之外,1、你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升,2、你永远⽆无法完成⼀一个优秀的产品。

在产品公司,你可以为优化某个算法或Ajax效果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这在以单纯做项⺫⽬目或外包的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找⼀一家程序员被当做天才和宝⻉贝的公司,去做可持续的产品…..!推荐两段核⼼心⽂文字,⼤大家体会下阮⼀一峰⽼老师的翻译功底:!为了写出优秀软件,你必须同时具备两种互相冲突的信念。

⼀一⽅方⾯面,你要像初⽣生⽜牛犊⼀一样,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万丈;另⼀一⽅方⾯面,你⼜又要像历经沧桑的⽼老⼈人⼀一样,对⾃自⼰己的能⼒力抱着怀疑态度。

在你的⼤大脑中,有⼀一个声⾳音说“千难万险只等闲”,还有⼀一个声⾳音却说“早岁哪知世事艰”。

( You have to be able to think how hard can it be? with one half of your brain while thinking it will never work with the other. )!如果你能平衡好希望和担忧,它们就会推动项⺫⽬目前进,就像⾃自⾏行⻋车在保持平衡中前进⼀一样。

在创新活动的第⼀一阶段,你不知疲倦地猛攻某个难题,⾃自信⼀一定能够解决它。

到了第⼆二阶段,你在清晨的寒⻛风中看到⾃自⼰己已经完成的部分,清楚地意识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此时,只要你对⾃自⼰己的怀疑没有超过你对⾃自⼰己的信⼼心,就能够坦然接受这个半成品,⼼心想不管多难我还是可以把剩下的部分做完。

!!时间与流⾏行!⼀一种编程语⾔言想要变得流⾏行,最后⼀一关就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黑客与画家》!!时间有时候是很⽆无情的,很多流⾏行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变得⾯面⺫⽬目全⾮非。

美貌与时尚如此,技术同样要经历岁⽉月的洗礼。

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热点不断变更,每次的技术更迭,就像流⽔水冲刷河床⼀一样,虚⽆无的流⾛走,沉淀下来的才是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些能沉淀下来的东⻄西,这需要去判断和选择!进⼊入21世纪,从静态语⾔言到动态语⾔言、⾯面向对象编程到函数式编程、从模型驱动设计到领域驱动设计、从SOA到云计算、从BI到⼤大数据、从BS到移动互联,⽆无论技术热点如何变化,站着挣钱的永远是那些踏踏实实做产品和技术的。

2009年SOA⽕火热的时候,每家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号称⾃自⼰己⾯面向服务了,甚⾄至IBM、BEA等公司为SOA 确定了SCA和SDO规范,但3年以后,⽆无⼈人再提SOA,⽆无⾮非就是⽤用开放的技术实现原来的EAI么…!有位在校⼤大学⽣生问,“我们下学期要学习数据库,以后想从事⼤大数据⽅方向,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学习⼤大数据”。

我的建议是,不要被现在⼤大数据的噱头忽悠了,等你两年后毕业出来,可能已经没⼈人提⼤大数据这回事了。

如果真的对数据感兴趣,踏踏实实把关系数据库学好,有时间的话再学⼀一⻔门编程语⾔言,掌握数据结构,再有余⼒力学习⼀一些数据挖掘和推荐算法等知识,这就⾏行了,相信我,你没那么多时间!!所以,正在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值得投⼊入,流⾏行感冒倒是流⾏行,也没⼈人追啊......!最⼤大化你的价值!有⼈人问,你为什么要从事IT技术研发⼯工作?如果是乔布斯,可能的答案是改变世界;如果是⼈人⽣生导师,可能的答案是跟随你⼼心。

如果是我回答呢,答案就是如果不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呢,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养家糊⼝口:)!每个⼈人进⼊入⼀一个⾏行业,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现在想来,我进⼊入软件⾏行业可能是兴趣使然。

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电⼦子相关的东⻄西,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就是喜欢电⼦子设备。

⼤大学的时候电⼦子和计算机相关的课程都学的很好,其他专业课则⼀一塌糊涂。

毕业后进⼊入⼀一个⼯工⼚厂做电⼦子设备测试,晚上则⽤用⻋车间的电脑学习编程,很快⾃自⼰己觉得可以找到⼯工作了,就去⾯面试,⼀一⾯面之下进⼊入洪恩,稀⾥里糊涂算是进⼊入了IT⾏行业。

!⼯工作了⼗十⼏几年,发现⾃自⼰己确实对技术⽐比较感兴趣,曾经有很多机会转岗成为纯粹的管理和业务⼈人员,但最终都没舍得放弃技术,当然技术也没什么⼤大成,爱好⽽而已。

!为什么做技术,技术是什么?我的观点是:!1、与其他⼯工种⼀一样,技术可以谋⽣生。

很多导师说看准⼀一件事情就全情投⼊入,不要考虑收⼊入,奋⽃斗不息财富会随之⽽而来。

且不说只有你成事了财富才能来,就说没成事的时候我们总不能饿得头昏眼花去奋⽃斗吧。

准确⼀一点是⼯工作初期不要过分考虑⾦金钱。

总要解决温饱问题吧,那么做技术研发可以很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2、技术是⼀一种⼿手段和做事⽅方式。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和数据的时代,可以说技术⾯面前⼈人⼈人平等。

你付出了多少,差不多就会得到多少。

很多⼈人羡慕创业公司的⼈人获得的财富,他们只不过是把你20年平稳的打⼯工⽣生涯压缩成4年艰苦卓绝的创业,当他们冒着成为炮灰的⻛风险在清晨的寒⻛风⾥里编程时,你正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

所以就别羡慕了,那是他们应得的。

!3、做技术需要终⾝身学习,如果你个学习狂,恭喜你找到了⼀一份完美的⼯工作。

有⼀一次⼀一个⼯工程师告诉我,每次感到恐慌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掌握了⼀一⻔门⼜又⼀一⻔门语⾔言和技术。

最后他成为了⼀一个通才之上的专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时间就学点东⻄西,没坏处,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4、作技术可以最⼤大化你的价值。

如果你是卖煎饼的,卖⼀一个是⼀一个,如果你开发了⼀一个千万⼈人使⽤用的软件,那你做这个软件的价值就放⼤大了千万倍。

如果你做的互联⺴⽹网产品服务了千万个⽤用户,你做的这个产品的价值也就放⼤大了千万倍。

如果你在做这样的⼯工作,那么你就最⼤大化了⾃自⼰己的价值,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如果没有,就去找这样的⼯工作。

!难易相成!古⼈人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很早就想说说困难和容易这点事。

⼈人⽣生⼀一世,我们到底是要选择做容易的事还是做难事?这个想法源于春节前的业务讨论会,有两位经理各执⼀一词,⼀一个说,为了让部⻔门能够⽣生存下去,我尽可能去做那些简单的相对稳定的任务,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现⾦金流。

另⼀一个说,为了能让部⻔门⽣生存下去,我尽可能去做那些困难的利润更⾼高的任务,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现⾦金流。

!难易相成,困难和容易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会相互转化,我觉得这两位经理在特定场景下说得都没错。

!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可能做那些困难的事情,让别⼈人变得不那么困难。

⽆无论是做软件还是做互联⺴⽹网服务,其实终极意义就是你做出来的东⻄西能否解决⽤用户的问题,如果这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那么很多⼈人早已经解决了;如果这是个困难的问题,那就意味着很多坑等着要埋你。

咋选呢,似乎怎么选都是炮灰,权衡⼀一下,选择前者基本是⽆无⽤用功,那我们只好选择后者,我们本⾝身也是爱挖坑的⼈人,况且困难⾯面前⼈人⼈人平等么。

!JetBrains是⼀一家捷克的软件公司,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为Java,Objective-C,Python,Ruby,JS等语⾔言写开发IDE,给程序员写⼯工具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对IDE的挑剔基本⽐比肩⼥女性对化妆品,但JetBrains开发出来的⼯工具深受程序员喜爱,各种智能,各种效率,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啥,因为做着别⼈人很难做成的事。

!让⾃自⼰己困难点,让别⼈人容易点,说了半天,好像就这么点事。

Paul在⿊黑客画家⾥里提到选择哪种技术和语⾔言去实现软件的时候,同样选择了那些困难的有竞争⼒力的事情去做。

!逃离舒适区!本来想起名为逃离技术舒适区,后来想想这个话题具备普适性,就把技术去掉了。

上⼀一节谈的是困难和容易的取舍,这⼀一节的话题算个延续。

!什么是舒适区?如果你是个新⼿手,你就没什么舒适区,什么都不懂嘛舒适个⽑毛啊,在磕磕绊绊的学习中懵懂前⾏行,期间可能还伴随着⽼老⻦鸟的嘲笑和进度的压⼒力,终于有⼀一天你武功⼤大成,乾坤⼤大挪移练到了第五重,⼯工作中开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断有新⼈人或⽼老⼈人来找你解决问题,你微笑着迎接各种挑战,淡淡的送⾛走困难,你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你的舒适区,这和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舒适不是⼀一回事,通常进⼊入舒适区需要花费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你不断的练习,⼀一旦进⼊入,你会enjoy it!!这时候,如果有⼈人胆敢让你脱离舒适区,可算要了亲命了,你会勃然⼤大怒,轻则争吵,重则离职。

这种事遇到太多了,⼀一个写前端的你让他学习⼀一些后端技术,⼀一个写Java的你让他学习⼀一下C,得到的答复可能会,Sorry, I feel very uncomfortable!!没有⼈人学新东⻄西的时候⾮非常舒服,⼀一旦经历过从新⼈人到⽼老⻦鸟的过程,再让你进⼊入陌⽣生的领域,那种痛苦会让你⾃自发的去抗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