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读书笔记
《黑客与画客》读后感

《黑客与画客》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黑客与画客》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人说,这是一本适用于从事计算机专业和互联网工作的人,整本书中处处都充斥着Java、Perl、Python和Lisp语言;有人说,通过这本书,终于清楚了真正的黑客精神:自由、独立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也有人说,这是一本能让看过的人都去创业的神奇之作。
在我眼里,它就是一本杂书,一本人都能看得杂书,人们都能从里面各取所需。
黑客与画家,初看这个书名,还以为是要向读者们讲述一个或几个精彩的故事,结果是一个计算机业界大牛写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书,就像Robert Morris所说,“这本书迫使你重新思考计算机编程的本质。
”但黑客与画家却不是了无生机的在介绍着互联网世界,而是通过这些看似复杂乏味的编程语言,向读者们传递着黑客精神与创业之道。
那为什么会叫黑客与画家呢,是因为Paul相信,黑客与画家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是在创造,创造财富,创造人们需要的东西。
黑客与画家,大致是从计算机编程知识、黑客精神与创业之道和普通人也能深有体会的简单道理三方面着手,让读者呈现了一个顶级黑客和创业之父的精神世界。
里面的许多想法,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自主地想一拍脑门说,这不就是我所想的嘛。
“在一个工业化国家,一个人至少在二十多岁之前,总是属于这样或那样的某个组织。
经过这么多年,你早已习惯了自己属于这样一群人,早上全部起床,都来到同样的几幢建筑物,开始做自己正常情况下没兴趣的事情”。
“运营创业公司,每天都像在战斗;而为大公司工作,就像在窒息中挣扎”。
“创业公式:搭建原型,上线运营,收集反馈,调整产品,成长壮大,很自然的,和做产品的思路是一致的”。
在大公司工作,员工众多,实际的效率和回报率都是没办法精确计算的,也不可能体现到某一个人身上,关注的只是那一个月固定的工资和上下班的'时间。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在读完《黑客与画家》这本书后,我深感作者Paul Graham在书中对黑客与画家这两个群体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剖析。
本书从多个角度解读了黑客与画家的共同点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仅引发了我对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的思考,还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预测。
首先,作者从黑客和画家的角度入手,解释了他们相同的特质和价值观。
黑客是指那些对计算机技术充满热情并且在编程领域具有非凡天赋的人,他们追求技术的极致和创新的突破。
而画家则代表了艺术家的形象,他们追求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才能。
两者虽然在领域和技能上存在差异,但却有着相似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
他们都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追求高效和优雅的解决方案。
这种追求卓越和创新的共同特质,成为黑客和画家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其次,作者详细地分析了黑客和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们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得黑客们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工具和平台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和观念。
互联网的普及让黑客们能够与全世界分享自己的成果,形成了一个开放和自由的技术社区。
而在艺术领域,新的媒体和技术的出现也为画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数字化的艺术作品、虚拟现实等新领域为画家们开辟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作者指出,黑客和画家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地适应和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
进一步,作者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他认为互联网将继续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力和创新的重要性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作者还提到了创业的重要性,认为创业者就是黑客和画家的结合体,他们能够将技术和商业相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预测教育模式的改变也是作者关注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作者呼吁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黑客与画家》,我对黑客和画家这两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黑客与画家》读书笔记

《黑客与画家》读书笔记MF201492235赵嘉慧一. 黑客的成长和世界观本以为是一本继续探讨软件开发相关的管理类书籍,没想到开篇的第一章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书呆子”的成长和心理动态。
想想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也算是周围人眼中的书呆子吧,不过心底正如作者所说,也是希望可以受到小伙伴们的欢迎。
初入大学,以为体验才是主要目的又开始将注意从学习转移到了社交,可想而知,“书呆子”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更聪明的事上,而大学里的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真是后悔这愚笨了。
作者所谈到的教育体制我觉得和中国无出其右吧,但相比我的成长环境,我还是感受到了很多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的,如此说来真的要感谢那些负责任的老师,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真的可以悄无生息地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我们都不能去改变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当我们成为了父母或是老师,无论孩子们是“书呆子”或是“坏孩子”,我们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快乐的成长。
文中这一部分还有感触很深的一点是,打草稿,这是在学校里编程老师从未教过的思想。
我们总是接到一个编程任务就大概想一下就直接开始敲键盘,敲好一个功能再去改它的bug,改好之后再去实现下一个,如果完成这个发现与前一个有关联需要更改前一个再去更改前一个,所以就像《人月神话》作者所说,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实际上是花在了测试和debug上。
本书的思想和《人月神话》作者的思想是一样的,都在倡导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计划,再去动手。
三分之一计划,六分之一编码,二分之一编程,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软件开发时间表。
编程等同于艺术创作,这是我以前怀疑过又给自己否定了的论题。
因为有一天有个同学跟我说,与其每天去敲着没有灵魂的代码,他更愿意作一个中规中矩的音乐人。
这当然是同学编程之余的疲惫之辞。
编写乐符和编写代码有什么区别呢,当时我想,实质性区别就是一个是实现功能性,一个是实现艺术性吧。
人类总是要在实现功能性的基础上再去追求艺术,所以学工科比学艺术终归是饿不死的。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800字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800字《黑客与画家读后感800字》篇一读完《黑客与画家》这本书,我就像在信息的丛林里闯荡了一番,既兴奋又有点晕头转向。
这本书就像一个装满奇思妙想的魔法盒子。
黑客在我以前的印象里,就是那种躲在黑暗角落里,戴着黑帽子,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代码搞破坏的神秘人。
但这本书告诉我,黑客其实更像是一群富有创造力的画家。
这比喻可太绝了,就像突然把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拉到了一起。
黑客写代码就像画家在画布上挥洒颜料一样,都是在创造新的东西。
我想起我自己第一次接触编程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看着那一行行代码,就像看天书一样,脑袋里全是浆糊。
我就想啊,那些黑客是怎么把这些乱码一样的东西变成一个个厉害的程序的呢?这就跟画家能把一堆颜料变成一幅让人惊叹的画作一样神奇。
也许,我缺的就是那种像画家对待画布一样对待代码的热情和创造力吧。
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技术和社会的观点,有些我觉得特别靠谱,有些我又觉得有点太激进了。
比如说,关于技术创新和传统观念的冲突。
作者觉得传统观念有时候就像一堵厚厚的墙,挡住了技术创新的道路。
这就像我们想要在一条老旧的胡同里开一辆超级跑车,胡同里的那些老规矩和旧思想就是那些坑坑洼洼的路面和狭窄的墙壁,限制了跑车的速度和方向。
但是呢,我又觉得传统观念也不完全是坏事啊,就像胡同里的老房子,虽然有点破旧,但也有它的韵味和历史价值呢。
作者对于创业的见解也让我眼前一亮。
他说创业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不知道前面是悬崖还是宝藏。
这可太真实了,我有个朋友,脑袋一热就去创业了。
刚开始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就像即将征服世界的英雄一样。
可是没过多久,就被各种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资金、人员、市场,就像一群饿狼一样围着他。
我当时就想,这创业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就跟书里说的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之,《黑客与画家》这本书让我对黑客这个神秘群体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技术、社会和创新有了更多的思考。
虽然有些地方我还似懂非懂,但这就像品尝一道新奇的菜肴,即使味道有点怪,但也给了味蕾一种新的刺激。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黑客与画家》是一本由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所著的畅销书,书中探讨了黑客文化、创意思维以及成功的秘诀。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黑客和画家这两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感。
首先,书中对于黑客文化的介绍让我对黑客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黑客并不是电影中所表现的那种破坏力极强的人物,相反,他们更像是一群探索者和创造者。
他们对于编程和计算机系统有着深厚的兴趣,能够对软件、硬件进行自由探索和改进。
他们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创意和破解,他们追求的是技术上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黑客群体的价值和贡献。
其次,书中对于创意思维的探讨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将黑客与画家进行对比,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
黑客通过技术和代码实现创意,而画家则是通过画笔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无论是黑客还是画家,他们都具备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意思维成为了一种无比珍贵的能力。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明白了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自己也应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作者在书中对于成功的秘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具备技术能力和创意思维,还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成功并非是一夜之间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其他方面,只有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够收获成功。
在读完《黑客与画家》之后,我对于黑客文化、创意思维和成功的秘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这本书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鼓舞。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意思维,追求个人的梦想和目标。
只有不断学习、持之以恒,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通过阅读《黑客与画家》,我懂得了黑客与画家的价值,了解到了创意思维的力量,也明白了成功背后的付出。
26《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标题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客,通常被视为技术的巅峰,他们精通编程语言,善于解决复杂问题;而画家,则是艺术的化身,用画笔和色彩创造美丽的作品。
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不禁要好奇,他们是如何互补、碰撞,甚至融合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作者Paul Graham的观点所吸引。
他认为黑客与画家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即他们都是创造者,只是工具和媒介不同而已。
黑客用编程语言创造软件,而画家用画笔和颜料创造画作。
这种相似性让我重新审视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黑客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世界。
黑客们通常对未知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挑战,乐于探索。
他们不仅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技术的创新者。
这让我意识到,黑客并不仅仅是那些穿着黑色T恤、戴着眼镜、整天坐在电脑前的人,他们其实是一群有着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家。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不能说的话”和“异端邪说”。
作者认为,有些想法可能在社会中不受欢迎或被认为是错误的,但这些想法往往蕴含着创新的火花。
黑客们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这正是他们与画家相似的地方。
他们都敢于突破常规,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总的来说,《黑客与画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让我意识到,无论是黑客还是画家,他们都是创造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着美丽和奇迹。
这本书不仅提高了我的技术认知,还激发了我对艺术和创造力的热情。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这种跨界的思维,努力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黑客与画家》经典语录读书笔记摘抄分享

《黑客与画家》经典语录读书笔记摘抄分享《黑客与画家》本书是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 的文集,主要介绍黑客即优秀程序员的爱好和动机,讨论黑客成长、黑客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编程语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对计算机时代感兴趣的人的一些话题。
书中的内容不但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本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还会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迫使读者独立思考。
1、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2、以前创业很昂贵,你不得不找到投资人才能创业。
而现在,唯一的门槛就是勇气。
3、没有什么比一个错误的前提更容易产生大量待解决的问题了。
4、你把整个程序想清楚的时间点,应该在编写代码的同时,而不是在编写代码之前,这与作家、画家和建筑师的做法完全一样。
5、黑客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的程序学会编程,不是看它们的执行结果,而是看它们的源代码。
6、你不能盼望先有一个完美的规格设计,然后再动手编程,这样想是不现实的。
7、你有一辆手动变速的汽车,你把它开上山,有时不得不松开离合器,防止汽车熄火。
同样,暂时放手有时也能防止热情熄火。
8、软件开发需要合作,但是不要“合”过头。
正确的合作方法是将项目分割成严格定义的模块,每个模块由一个人明确负责。
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经过精心设计,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文档说明写得像编程语言规范那样清晰。
大部分的代码都有明确的负责人,而且只有一个。
9、程序写出来是给人看的,附带能在机器上运行。
10、最先在你头脑中跳出来的想法,往往就是最困扰你、很可能为真的想法。
11、不能说的话。
找出这些不能说的话是为了少犯错、是很好的脑力训练有助于做出优秀的作品、懂得如何避开这些毫无意义永不休止的争论才有时间做正事。
(1)判断言论的真伪。
触怒他人的言论是那些可能会有人相信的言论。
(2)关注异端邪说。
异端邪说是指那些不一定正确但是极富争议的言论。
(3)将现代观念与不同时代的古代观念diff一下。
(4)寻找那些一本正经的卫道者,看看他们到底在捍卫着什么。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书中对创业的描绘让我印象深刻。格雷厄姆认为,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勇于追求自己梦想和价值的表现。他提到:“创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是为了解决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问题。”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创业的真正含义。
格雷厄姆强调了创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勇于追求自己梦想和价值的表现。他提到:“创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是为了解决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问题。”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创业的真正含义。
在书中,格雷厄姆还分享了他对编程的看法。他认为,编程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他提到:“编程就像写作,就像绘画,就像音乐,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一观点让我对编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行业。
书中对编程的看法也让我眼前一亮。格雷厄姆将编程比作写作、绘画和音乐,认为它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这一观点让我对编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行业。
然而,书中对失败和挫折的论述却让我感触良多。格雷厄姆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尝试的勇气。他引用了一句名言:“失败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格雷厄姆对创新的看法。他认为创新就是找到一种新的组合,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源于我们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重新组合和思考。这种观点激发了我对创新的渴望,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尝试新的组合。
同时,我也对格雷厄姆对创业的看法产生了共鸣。他将创业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梦想和价值的表现。这种观点让我对创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客与画家》读书笔记1.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在美国,中学的学生几乎都只想着怎么让自己受欢迎,那些“书呆子”则是不受欢迎的,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是真的书呆子。
书呆子一般来说都比其他人更加聪明。
有时,书呆子也想让自己受欢迎,但由于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不会整天只想着怎么受欢迎,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不受欢迎。
一群人的虐待比一个人的虐待要残酷的多。
成年人不知道孩子们内部发生的事。
2.黑客与画家“计算机科学”这个词是不存在的。
黑客有时因为“计算机科学”这个词而搞不懂自己到底该做什么。
黑客其实并不需要懂太多理论。
“编程语言是用来帮助思考程序的,而不是用来表达你已经想好的程序。
”大多数黑客是通过实践来学习编程的。
黑客需要有灵感。
开发软件需要合作,但又不能“合”得过头。
黑客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3.不能说的话不管在哪个年代,有一件事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祸从口出”。
不认同社会时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观点,这会让历史倒退。
找出不能说的话的方法:(1)判断言论的真伪。
(2)关注“异端邪说”。
(3)将当代观念与不同时期的古代观念对比一下,或者在当代将我们的观念与其他文化的观念对比一下。
(4)寻找那些一本正经的卫道者,看看他们到底在捍卫什么。
(5)观察禁忌是如何产生的,某种道德观念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被其他人接受的。
想要做出优秀的作品,你需要一个什么问题都能思考的大脑。
科学家就是要自找麻烦。
知道了哪些是不能说的话之后,“守口如瓶,笑脸相迎。
”如果自己就是潮水中的一部分,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远保持质疑。
4.良好的习惯不服从管教是黑客之所以成为优秀程序员的原因之一。
对于适当的不服从管教,保持宽容不会有太大的坏处。
黑客非常在乎公民自由,因为这对他们至关重要。
黑客是最能体现出美国精神的人群。
正是那些不服从管教的人,才是财富与力量的源泉。
5.另一条路部分软件将从桌面转移至服务器上,这是无法避免的。
现在的计算机所处的时代,让很多普通用户被迫学习一些没必要的东西。
而将软件转移至服务器将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总是选择最省事的做法。
互联网软件的优势:(1)用户方便使用。
(2)bug少并且易修复。
(3)适合团队协作性工作。
(4)数据更安全。
(5)不太容易感染病毒。
(6)用户没有太大压力。
互联网软件是一座代码之城,几乎所有软件硬件都在自己手里。
互联网软件带来了软件发布方式的改变。
对大多数软件公司来说,客户支持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而Viaweb不是这样。
能够即时发布软件,对开发者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开发软件的人数越来越少,效率将呈指数增长,这是一个逆向的《人月神话》。
互联网软件能够让你前所未有地了解用户行为。
“订报纸模式”是互联网软件天然的收费模式。
互联网软件适用于个人和小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大公司。
桌面软件迫使用户变成系统管理员,互联网软件则是迫使程序员变成系统管理员。
6.如何创造财富致富最好的办法就是创业。
在高技术领域,工作效率越高,额外报酬就越高。
创业公司无法改变创造财富的法则,它们只是代表了财富创造曲线远端的一点。
创业致富还需要有运气。
财富与金钱并不是同义词。
财富是最基本的东西,金钱只是专业化的副产品。
大多数情况下,世界上可供交换的财富不是一个恒定的量。
目前还存在的最大的手艺工人群体就是程序员,他们坐在电脑前就能创造财富。
工作就是在一个组织中,与许多人共同合作,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
一个非常努力工作的员工要比一般的员工创造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财富。
要致富,需要两样东西: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如CEO,电影明星,基金经理,运动员。
小团体里面的人的贡献容易测量,创业公司通过发明新技术盈利,可具备可放大性。
创业是有一些潜规则的。
自己的财产有了保证,那些想致富的人就会愿意去创造财富。
7.关注贫富分化当人们非常想把某件事做好的时候,有些人会做的比其他人好得多,赚钱也是如此。
有三个原因似的我们对赚钱另眼相看:(1)我们从小被误导对财富的看法。
(2)历史上积累财富的方式大多名声不好。
(3)担心收入差距拉大将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贫富分化的加剧未必就一定是坏事,甚至在有些国家可能是错误的。
8.防止垃圾邮件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写出能从内容上识别出垃圾邮件的软件,那么他们就无法逃脱了。
“如果你与奴隶比赛,你也会变成一个奴隶”,为了识别垃圾邮件的每一个特征,你不得不钻进发送者的脑袋。
9.设计者的品味把品味说成个人偏好可以有效地杜绝争论,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优秀设计的原则:(1)好设计是简单设计。
(2)好设计是永不过时的设计。
(3)好设计是解决主要问题的设计。
(4)好设计是启发性设计。
(5)好设计通常是有点趣味性的设计。
(6)好设计是艰苦的设计。
(7)好设计是看似容易的设计。
(8)好设计是对称的设计。
(9)好设计是模仿大自然的设计。
(10)好设计是一种再设计。
(11)好设计是能够复制的设计。
(12)好设计常常是奇特的设计。
(13)好设计是成批出现的。
(14)好设计常常是大胆的设计。
10.编程语言解析计算机有一张操作命令清单,这些操作命令的总和就是计算机的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让每个命令换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名字。
编程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代码越多,就越难避免bug,也越难发现它们。
高级语言让你能够使用更强大的命令开发程序,高级语言还使得程序更具有可移植性。
开放源码使你对软件有更大的控制权。
绝大多数程序员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使用高级语言编程。
语言之间确实有差别,但是很难确定地说哪一种语言是最好的。
允许你做某事的语言肯定不差于强迫你做某事的语言。
现在好像每隔一段日子就能听到一种新出现的语言。
11.一百年后的编程语言编程语言就像生物物种一样,存在一个进化的脉络,许许多多分支最终都会成为进化的死胡同。
找出一百年后的编程语言的原因:这样对当前的编程最有利。
任何一种编程语言都可以分成两大组成部分:基本运算符的集合和除运算符以外的其他部分。
一种语言的内核设计得越小越干净,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就越有可能存在于进化的主干上。
编程语言进化缓慢的原因在于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技术。
效率低下的软件不等于很烂的软件。
应用程序使用多层形式开发是一种很强大的技巧。
除了某些特定的应用软件,一百年后,并行计算不会很流行。
我们的两个观点:(1)一百年后的编程语言在理论上今天就能设计出来;(2)如果今天真能设计出这样一种语言,很可能现在就适合编程,并且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
12.拒绝平庸选择使用哪一种技术的时候,你不能考虑别人的做法,只能考虑什么样的技术能最好地完成工作。
语言的抽象性是一条连续曲线,从最强大的语言一直到最底层的机器语言,每一种语言的能力都有差异。
编程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会使得大多数使用它的人满足于现状.13.书呆子的复仇软件业有一场永不停息的战斗,书生气的开发者与官僚主义的经理之间总是发生冲突。
认为所有语言都一样的看法的缺点是自欺欺人,但是优点是可以使许多事情变得简单。
变成语言发展的两大方向:数学和硬件结构。
使用一种不常见的语言会出现的问题:你的程序可能无法很好地与使用其他语言写的程序协同工作;你可能找不到很多函数库;你可能不容易雇到程序员。
使用“自上而下”的编程方法能让你写出更短的程序。
技术本来就应该是尖端的。
14.梦寐以求的编程语言优秀的语言不一定会被市场接受,很可能无人使用,因为语言的流行不取决于他本身。
大多数人选择某一种编程语言,是因为听说其他人使用这种语言。
一种语言必须是某一个流行的计算机系统的脚本语言,才会变得流行。
编程语言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
编程语言需要一个好的实现。
编程语言需要一本介绍它的书。
编程语言应该有在线文档。
编程语言需要简洁。
编程语言必须能够帮助自己做到想做的事。
编程语言必须善于完成黑客想要完成的各种任务。
编程语言应该有强大的函数库。
编程语言生成的代码应该有较快的运行速度。
编程语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15.设计与研究设计与研究的区别看来就在于,前者追求“好”,后者追求“新”。
大多数优秀设计都是这样产生的,它们关注用户,并且以用户为中心。
低估用户一般来说总是会让设计师出错。
编程是以人为本的。
为了做出优秀的设计,你必须贴近用户,始终寸步不离,永远站在用户的角度调整自己的构想。
士气是设计的关键因素。
设计意味着做出符合人类特点和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