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第四章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7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特异

平面构成7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特异

(二)特异构成的形式
1.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 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视觉焦点。
2.大小的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 作些变异的对比。但应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变异要 适中,不要对比太悬殊或太接近。
3.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的色 彩,以打破单调感。
特异来自于重复骨格,它同近似的方法一样, 都是为了打破重复的单调感,只是采用的方法 不同。近似是每个形都变化,但变化的程度不 大,特异是大部分形不变,只是少部分进行变 化,但变化的程度很大。重复完全一致的同一 性难免单调,而对比强烈的相异性又过于刺激, 调和介于重复与对比间中庸的形式美,是一种 统一中求变化,变异的目的就是使变化中保持 个性的原则,特异的调和美在于构成中大部分 遵循重复的原则,而小部分发生变化。
4.方向的特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是有秩序的排列,在方 向上一致,只有个别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 异效果。
5.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有一处造成不同 的异设计时要注意特异的数量在整个 构图中的比例要适当,不能过多,因为特 异是在大部分有规律的基础上出现少量的 变化,如果变得太多,就会把有规律的那 一部分破坏掉,特异的特点也就消失了。 在一般特异的构成中,大都采用一两项视 觉形象的特异即可。
(四)特异构成在设计上的应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海报就是采用色彩特异构成的作品
具有特异构成特点的图形设计
一些具有特异构成特点的设计作品
特异构成学生作品
特异构成学生作品
特异构成学生作品
特异构成学生作品
特异构成学生作品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形态的秩序组合
特异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平面构成  第四章

图4-6 混合基本形的组合
图4-7 混合基本形的组合
2. 间隙空间 所谓间隙空间,是指基本形之间围合所造成的空间形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负形”或“虚形”。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分离组合间隙与环状组合间隙。 分离组合间隙,顾名思义就是基本形两两相离,其中空间所形成的间隙形式。因 为没有围合,所以间隙空间无外轮廓,外形不明确,具有延展性(图4-8)。
正形、负形以及形与形的组合关系应多尝试。但排列一定不是单纯的元素罗列,而是有 意识地加以组合、配置、构成。 二、基本形群化的构成形式 基本形群化的方法有很多,如对称、平衡、平移、反映、旋转、扩大、错位、回旋 等,但其形式可分为三大类(图4-20、图4-21)。
图4-20 基本形的群化
图4-21 基本形的群化
图4-13 形的差叠
(5)透叠 5 面与面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效果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图4-14)。
图4-14 形的透叠
(6)联合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联合的形象常 处于同一空间平面,而其色彩与肌理必须保持一致(图4-15)。
图4-15 形的联合
(7)减缺 面与面覆叠时,前面的形象并不画出来,只出现后面的减缺形象。减缺可使原有 形象变为另一新的形象(图4-16)。
图4-16 形的减缺
(8)重合(重叠) 面与面完全重叠,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绝对的重复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 重合与覆叠、透叠、联合、减缺之间有相似之处,只是相重合的面积不同而已(图 4-17)。
图4-17 形的重合
第二节
基本形的群化
在实际设计中,面对限定的空间和各种类型的元素,要想有一个出色的表现 效果,就需要在这个限定的空间中,组织多个元素的基本形式,运用规律性的方 法,形成设计图面。也就是说,当有了特定的基本形时,还要有各种有秩序的变 化形式,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图4-18)。

平面构成8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空间构成

平面构成8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空间构成

(二)空间分类 1.自然的空间。 自然空间是现实中 的真实空间。在平 面设计中即使其形 象是抽象化的,但 因形与形、形与空 间的关系是合乎现 实逻辑的,故亦可 以表现出自然的空 间。
2.暧昧的空间。 所谓暧昧的空间,即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空间, 属于非真实的空间。一般暧昧的空间中总是有两 个以上的视点。由于视点的变动,形象的空间关 系或凹或凸,就会交替发生变化。视此为凸,则 彼便为凹,反之亦然。
6.矛盾图形。 矛盾图形也称为无理图形,在二 次元平面上是能够表现的,但在 三次元的空间中是难以实现的。 矛盾图形是有意创造一种造型上 的矛盾性,形成特殊的立体效果。 矛盾图形的表现形式:物体有两 种透视现象,两种空间感同时并 存。物体有前后远近的反转变化。 把正常物体结构特意地交叉换位, 形成结构上的矛盾性。
3.矛盾的空间。 矛盾的空间不是模棱两可,而是两者互不相让,形 成极为强烈的空间冲突。这是矛盾空间不同于暧昧 空间之所在。我们在构成中所谈到的矛盾空间是指 在平面空间中可以画出,而在真实的三度空间中却 不能做出的画面。矛盾空间是图形反转现象的一种 延伸,使平面造型中利用错视,表现客观世界中无 法存在的空间,形成无法真实模拟的立体感。矛盾 空间的最主要的手法就是改变形体透视中的前后空 间,将透视线重新衔接,形成新的幻想空间。这种 空间初看合理,细看则感到毫无道理。矛盾的空间 就是这样产生的。然而这些矛盾空间又是在这些 “无理”中表现出“合理”,使人从中得到艺术的 享受。
美国当代街头立体艺术家Julian Beever用粉笔在哥本哈根等城市 的街头绘制了许多看起来非常逼真且具有幻象的作品,将立体图 像在二维平具有幻觉空间的作品, 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埃舍尔的具有矛盾空间概念的作品
埃舍尔却善于利用人们的视象和心 理上的差误与错觉,造成“空间变 异”的幻象。他精于建筑与数学, 常常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改 变了正常的透视结构,创造出十分 有趣而又耐人寻思的画面。埃舍尔 利用矛盾图形的原理表现了很多建 筑类矛盾空间的作品,如《手举有 映像的球体》 、《观望塔》、 《循环瀑布》 、《瀑布》、《无 限阶梯》、《观景楼》、《静物与 街道》。

平面构成(完整版)

平面构成(完整版)

平面构成一、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形式美的法则一、对称1、对称: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二、平衡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

三、对比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四、和谐(1)、广义解释: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所感觉和意识的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五、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

调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

六、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

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

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

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

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

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

平面构成第四章 2 - 密集、肌理、空间

平面构成第四章 2 - 密集、肌理、空间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7. 密集构成
• (2) 密集构成的表现方法

在密集构成设计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
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
散。
• ① 向点密集:以点为中心的密集构成,在设计中
将一个或几个概念性的点置于构图中,基本形在 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向这个点密集,愈近愈密。
的快感。
• (1)触觉肌理:指通过手触摸材料而引起的视 觉感受。包括物体表面的光滑和粗糙、凹凸或 平整、坚硬或柔软以及有无弹性等。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8. 肌理构成
• 2. 肌理的感知形式

观察肌理,有助于形态的认知、理解、表
现与再创造,有助于深刻地认知形式语言的意
义与作用。它促使人们用视觉或心灵去体验、

3. 密集主要突出基本形排列的动向和疏密,而基本形本身只是从属。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7. 密集构成
• (2) 密集构成的表现方法

在密集构成设计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
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
散。
• ① 向点密集:以点为中心的密集构成,在设计中
将一个或几个概念性的点置于构图中,基本形在 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向这个点密集,愈近愈密。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8. 肌理构成
• 1. 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的表面纹理,“肌”
指肌肤,“理”即纹理。是物体具有的
表面特征,也可以说是物体的质感。但
凡人类能够感知的物质,就都存在各自
的肌理。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
着迥异的信息。

第四章 平面构成基本骨骼

第四章 平面构成基本骨骼

整齐的骨骼效果
骨骼常常出现在重复构成中。 一般来说,整齐的骨骼会使人感觉到有秩,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的骨骼 更会使人感觉到美的韵律和节奏感。
骨骼的分类

骨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骼。 规律性骨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如重复骨骼、渐变骨骼、发 射骨骼 非规律性骨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 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 和自由性骼和非规律性骨骼
平面构成骨骼平面构成骨骼渐变平面构成骨骼重复图平面构成基本型平面构成基本法则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骨骼构成平面骨骼平面设计骨骼
第四章

平 面 构 成 的 骨 骼
骨骼就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是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地进行排列而 画出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 。
(基本格式大体有: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 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一骨骼的概念,性质,作用..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

..骨骼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

..骨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骨骼单位靠骨骼线界定。

..骨骼线的移动和变化产生新的骨骼。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二骨骼的分类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

如重复骨格、渐变骨格、放射骨格。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二骨骼的分类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重复骨格..重复骨骼在一定的框架内,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等距离划分出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重复骨格多为正方形单位空间,因对重复构成有利,可以较多的组合成新的形态;且正方形骨骼单位所承纳的基本形状是最多的。

..重复骨骼是所有骨骼中最基本的一种。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重复骨格欣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渐变骨格..渐变骨骼在一定的框架内,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划分单位面积的水平、垂直线所组成的网格。

..渐变骨骼一般可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博那基数列、调合数列来划分的。

..渐变骨骼的变化不能太大,相互变化的形与形之间,只允许一定量的变化,而且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变化过大,失去了形与形之间的联系而变成突变。

..渐变骨骼在平面构成中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渐变骨格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渐变骨格欣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骨骼放射骨格..放射骨骼是由一个发射中心点向外发射或者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运行的骨格。

..放射骨格也可用渐变骨格的原理进行。

..放射骨骼由中心点有渐变变化的发射能给人以强有力的吸引力和较好的视觉效果。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包括形状、线条、颜色、空间、重叠等,它们是视觉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影响着设计作品的风格、结构和表达
效果。

形状是一种抽象的视觉表达形式,它可以表现为矩形、圆形、三角形
等实体形状,也可以表现为实体形状的抽象形式,如水滴、旋风等。

形状
的运用可以为设计作品增添不同层次的厚度和不同的层次的视觉空间。

线条是视觉表现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使空间变得活跃,并可以引导
视线的流动。

它可以创造空间感,也可以构筑设计作品的主体构成,如文字、标识等。

颜色可以提升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它可以突出设计作品的主要视
觉元素,可以创造更多的形象和视觉冲击力,也可以将设计元素组合成一
个整体,以及用来表达设计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空间是一种虚拟的视觉元素,它可以创造出宽敞错落的空间感,从而
影响视觉上的表现。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线条、构造和形状来创造空间感,建立空间层次,表达不同的情绪、主题和效果。

重叠是一种优雅的表达手法,它可以让视觉元素变得起源,可以建立
视觉空间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1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
平面构成第四章 图4-2 形与形及背景的关系
一、基本形的概念 平面构成多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 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为基本形。基 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根据一定的构成 原则对其进行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所需的 构成效果。基本形可以由一个点、一条线、 一个面等形象来构成,也可以通过对这些 形象进行分离、组合等不同的组织关系构 成。通常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组成 画面,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在用 基本形构成画面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形体 聚成一团的形态,或出现由基本形所包围 的间隙空间等现象。对基本形的设计要充 分考虑到在不同的组织关系内所形成的组 织后的效果,使基本形能随组合的不同而 产生丰富的变化。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 通常多使用几何形态(图4-3)。
(7)减缺 面与面覆叠时,前面的形象并不画出来,只出现后面的减缺形象。减缺可使原有
形象变为另一新的形象(图4-16)。
图4-16 形的减缺 平面构成第四章
(8)重合(重叠) 面与面完全重叠,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绝对的重复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
重合与覆叠、透叠、联合、减缺之间有相似之处,只是相重合的面积不同而已(图 4-17)。
图4-13 形的差叠
(5)透叠 面与面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效果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图4-14)。
图4-14 形的透叠 平面构成第四章
(6)联合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联合的形象常
处于同一空间平面,而其色彩与肌理必须保持一致(图4-15)。
图4-15 形的联合
图4-6 混合基本形的组合
平面构成第四章
图4-7 混合基本形的组合
2. 间隙空间 所谓间隙空间,是指基本形之间围合所造成的空间形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负形”或“虚形”。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分离组合间隙与环状组合间隙。 分离组合间隙,顾名思义就是基本形两两相离,其中空间所形成的间隙形式。因 为没有围合,所以间隙空间无外轮廓,外形不明确,具有延展性(图4-8)。
平面构成第四章
第一节 基本形概述
形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是在具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空间内,通过以轮廓线 作为划分图与底之间的界限来描绘的。世界万物皆有其形,任何复杂的形均可还原成 最基本的形——点、线、面。点、线、面则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最基本的形态要素,有 一定的形状、位置、面积、浓淡等特征,作为视觉元素,它们不同于几何学上所谈论 的点、线、面。点、线、面等要素在平面上占有空间则称之为“图”,而衬托图中点、 线、面形状的剩余平面则被称为“底”或“背景”,形与形及背景之间可形成分离、 接触、透叠、差叠等多种组合关系(图4-1、图4-2)。
图4-17 形的重合
平面构成第四章
第二节 基本形的群化
在实际设计中,面对限定的空间和各种类型的元素,要想有一个出色的表现 效果,就需要在这个限定的空间中,组织多个元素的基本形式,运用规律性的方 法,形成设计图面。也就是说,当有了特定的基本形时,还要有各种有秩序的变 化形式,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图4-18)。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第四章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的概念, 掌握基本形的组合形式及群化方法;了解平面构成中基本 形形成空间感的基本方式,掌握其构成的空间形式及矛盾 空间;掌握各种基本元素在拆解与重构中的结构和基本规 律,以及对构成形态的控制与表达。
重点难点
1.各种基本形的群化构成方法及表现形式。 2.基本形形成空间感的基本方法,以及矛盾空间的形 式设计与表现方法。 3.有序地分解设计基本元素,并通过创新重新构成。
图4-8 分离组合间隙 平面构成第四章
环状组合间隙,就是基本形连接而形成的中空间隙。这种空间负形整齐,且形体 轮廓清晰,具有完全的空间填充性(图4-9)。
图4-9 环状组合间隙 平面构成第四章
二、基本形的组合形式 在单元式造型中,一旦决定了某一种(或几种)基本形后,将它们组 合而成的形体的变化形态是无限的。然而,把基本形组合起来还是有章可 循的。 一般来说,形的组合方法有三种,即分离、连接和重叠,由此三种类 型可以再引申出不同的单元式造型方法。当两种以上的形相遇时通常可产 生八种形式: (1) 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 始终保持一定距离( 图4-10)。
图4-18 由基本形按照一定的变化形式构成的画面 平面构成第四章
一、基本形群化的概念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模一样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目的、方法加以群集,称之为基 本形群化。基本形群化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几何化的点、线、面)入手,进行形的重新 组合与排列,由于“形态融合”而产生新的“形”,所构之形相对独立,且极为简练、 有力而具符号性(图4-19)。
图4-10 形的分离
平构成第四章
(2)接触 面与面在互相靠近的情况下,其边缘线恰好相接(图4-11)。
图4-11 形的接触
(3)覆叠 面与面靠近时,接触更近一步,一个或一些形象覆盖于另一个或另一些形象之
上,产生或上或下、或前或后的空间关系(图4-12)。
图4-12 形的覆叠 平面构成第四章
(4)差叠 面与面交叠部分产生出一个新形象,其他不交叠部分消失(图4-13)。
图4-3 基本形设计
平面构成第四章
1. 形态融合 把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方法,有单一基本形的组合与混合基本形的组合两种。 单一基本形组合,因为其基本形相同,所以组合形式较为单纯,统一大于变化 (图4-4、图4-5)。
图4-4 单一基本形的组合
图4-5 单一基本形的组合
平面构成第四章
混合基本形的组合,是指不同形的混合方式。任意两形均可能融合,故可结合成 多种新的形体。这种组合形式较单一基本形组合变化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图4-6、图 4-7)。
图4-19 基本形的群化 平面构成第四章
基本形的群化有以下一些特点: (1)基本形宜少不宜多(一般2~5个),且外形不宜繁杂,构成之后也力求简练、 概括、醒目、不琐碎。 (2)基本形群化,一般均为将基本形围绕某个中心进行集中、有序排列,组成重复 的群化图形。基本形既可以进行平行及旋转对称排列,也可采取不对称的自由排列。基 本形的排列原则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