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优质课公开课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7课《虞美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虞美人的认识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和象征意义。
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虞美人的特点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虞美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虞美人的生长过程和花型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对虞美人的基本认识。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将虞美人的特点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将所学的虞美人特点表现出来。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虞美人生长过程花型特点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虞美人的生长过程。
答案:虞美人从种子发芽,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开出美丽的花朵,然后结出果实,种子成熟。
2. 请学生举例说明虞美人的花型特点。
答案:虞美人的花型呈漏斗状,有五个花瓣,花瓣边缘有锯齿状,花色鲜艳,有红、粉、白等多种颜色。
3. 请学生谈谈虞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虞美人象征着美丽、坚强和勇敢,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和坚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虞美人的生长过程、花型特点和象征意义,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概括和创作能力。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虞美人》李煜 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所具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 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 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 存安全感的需要。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 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李煜《相见欢》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时光消逝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亡国之恨 恨
虚写:雕栏玉砌 朱颜已改
下片
发问:愁思如水 愁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指 什么?“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 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 逐渐破灭。
明确:时光流逝、生命消逝、美梦难再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 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 “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 吗?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
着找一找。
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
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 “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
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 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
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
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 着找一找。
自主翻译
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往事知多少。
砌:台阶。
《虞美人》公开课课件(2024版)

发问:愁思如水 愁
“应犹在” 故国凄凉 悲
人事非
物是人非 恨
“向东流”
愁
四、品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 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 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 体指什么?
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 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 煜工书法,善绘画,精 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 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 高。李煜在中国词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 为“千古词帝”。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 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 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 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 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 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 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 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 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
(人生无常)
情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 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 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不变的 物是人 “外物”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永恒的 “春花秋 月年”年到来 的“东风”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 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 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如何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种 植与养护的技巧。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虞美人的基本介绍、文化内涵探讨以及种 植与养护技巧讲解。每个部分都将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进行。
时间表
本课程计划用时45分钟,其中前15分钟用于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中间15分钟用于深入探讨虞美人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最后15分钟用于讲 解种植与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诗词鉴赏
02
选取与虞美人相关的经典诗词,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美学理念
03
探讨虞美人所体现的美学理念,如自然美、意境美等,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类似课程推荐与比较
《中国花卉文化》
介绍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与《虞美人优质课》相 互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答、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
0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视觉效果好
04 课件的视觉设计应美观大方,色
彩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和排版易
于阅读。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质量高
互动评价
学生的作品应体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深 入理解和扎实掌握,表现出较高的创 意和水平。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 步。
《园林艺术赏析》
通过赏析中外经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与《虞美人优质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虞美人的诗 词魅力。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花卉文化、诗词鉴赏等方面的书籍,加深对虞美 人的了解。
参观实地景点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课题:诗词欣赏——XXX《虞美人》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把握重点字词,疏通诗词大意,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从XXX 身上看古代多情帝王之成败,明白不可玩物丧志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XXX和XXX的爱情悲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诗词欣赏。
二、朗诵环节1)听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
2)指导学生齐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三、欣赏诗词引入:请问同学们,哪一句是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他感情的句子?学生回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XXX为什么有着无限悲愁。
1)今昔对比春花秋月”——“往事”在“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春花秋月为美好事物,但XXX为何追问它“何时了”?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明确“春花秋月”提醒XXX被囚禁于此的日子永无终结。
接着,我们探讨XXX回忆的“往事”中,可能会有哪些事?明确帝王生活、享乐生活、开城投降、破家亡的痛苦。
过渡:XXX期望春花秋月了结,然而,时间有没有终结呢?学生回答:没有。
过渡:小楼上夜里吹来的一阵东风告诉他,又一年春天来了。
这个“又”字,告诉XXX“春花秋月”并没有如他所愿。
小楼”——“故国”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找出诗歌意象,明确小楼、东风、故国、明月的含义。
故国是指坐拥南唐的君王,小楼是指囚禁于小楼之上的阶下囚。
如此“天上人间”的变化,让XXX不堪回首故国。
雕栏玉砌”——“XXX改”通过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XXX改。
”与《长恨歌》中的“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进行对比,明确玄宗亲眼所见,再回故国,而XXX凭栏远望,只是想象。
最后,我们可以从中明白“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XXX的诗词,感受他的悲愁,同时也明白了古代多情帝王之成败,不可玩物丧志的道理。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拓展延伸教材资源
02
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丰富教学内
容,拓宽学生视野。
探讨教材资源的创新应用
03
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续写、评论等,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6
多媒体资源运用技巧展示
2024/2/3
精选多媒体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资源。
10
03 学生特点分析及 应对策略
2024/2/3
11
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分析
学生年龄段
本课程面向的是初中生,年龄在 12-15岁之间。
认知水平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 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对于抽
象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学习风格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
注意事项
在分层分类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
04 资源整合与利用 方案
2024/2/315教材资源挖掘及拓展延伸途径探讨
2024/2/3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01
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活跃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见 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24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部分内容难度偏大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来说,部分内容理解起 来有一定困难。建议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差异化教学。
2024/2/3
学生参与度不均
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但 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 高。建议通过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全 体学生的参与度。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课程目标与要求01知识目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掌握《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0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学习他高超的抒情手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法0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词中意境的感悟。
讨论法0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0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文本解读与赏析词句解析对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把握情感基调。
《虞美人》的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煜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为学生理解词意做铺垫。
主题思想阐述阐述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之痛。
《虞美人》文本解读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分析词中运用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以及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情感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在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比喻、象征等,以及这些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情感内涵阐释阐释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愁苦、悲愤、失落等,以及这些情感与作者身世的联系。
简要概括《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艺术特色概述分析《虞美人》的审美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
下一页
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
“只是朱颜改”的“改”。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 (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 (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继续
下一页
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 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 物。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 —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油然而生。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继续
下一页
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 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 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 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继续
鉴赏名句
下一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这是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提示:①修辞手法;②表达方式
继续
继续
下一页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 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 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 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继续
下一页
思考:作者运用前面的三种艺 术手法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 情?
愁
继续
下一页
为什么而愁?
下一页
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 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 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 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 —— 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
继续
下一页
典型意象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 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下一页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 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 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 “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 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 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继续பைடு நூலகம்
下一页
典型意象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 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 含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 ——怀念亲友
下一页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 出了愁思的绵长。
继续 下一页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 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的力度。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 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后 期 词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 作 代 浪淘沙 李煜 表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继续
下一页
赏析手法
下一页
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 术手法?
下一页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往事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为阶 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 辱蒙羞
朱颜改
宇 宙 永 恒 不 变
人 生 短 暂 无 常
继续
下一页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明月,雕栏玉砌 • 虚写:往事,故国,朱颜 •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李 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品味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