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公开课)

合集下载

(完整版)《虞美人》公开课优秀课件

(完整版)《虞美人》公开课优秀课件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 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
一个被囚禁以的亡国之君, 要忍受无尽乐的屈辱,一 年意延何一味续时度 着 罢 才的 这 了 是春 种 尽,景 写 哀花 屈 头这秋 辱 呢样月 生的?只 活日可是 的子见 绝望悲苦之情极。
第17页,共37页。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
第5页,共37页。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
3分钟
春花秋月何时 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第6页,共37页。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 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 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第7页,共37页。
生命的绝响——
虞美人
——李煜
第8页,共37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把抽 象感情形象化”等艺 术手法。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 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 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的 真挚情感。
第9页,共37页。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第34页,共37页。
一乱 深月
般 滋
, 是


如 钩

味离不锁。言 在愁断清寂独 心,, 寞上
相 见 欢
头别理秋梧西
。是还。桐楼

第35页,共37页。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楼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虞美人》公开课优秀课件

《虞美人》公开课优秀课件
-----缪塞
生命的绝响——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把抽
象感情形象化”等艺 术手法。
2、探求作者的情 感世界,进一步体会 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 作品中的真挚情感。
初析课文:
《虞美人》请同学们 按以往要求以“参与 者”身份还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 并初步完成诗歌的鉴 赏。
10分钟
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

美景当前,谁
秋 月 何
人不爱,但作 者为何偏偏诘

问苍天“何时

了”呢?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 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
好 但 之 屈 花的一 秋君辱事个月,,物被只要一以乐景写联囚是忍年系禁意受一在的味无度一亡着尽的起国这的春, 种屈辱生哀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情的日子何时
才是尽头呢?可见绝 望悲苦之极。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
“往事” 具 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
精神层面上 的欢乐、尊严、 自由,甚至生存 的安全感等.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实(现实)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故 “又东风”表现了作
国 小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楼
堪 回
昨 夜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 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 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赏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 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3、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 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王昭君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理解《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研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王昭君《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 课堂活动准备,如讨论问题、小组活动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向学生介绍王昭君以及她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分析诗歌- 分发王昭君的《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探索创作背景- 讲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心境、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学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 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5. 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的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诗歌作品和诗人,进一步扩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王昭君《虞美人》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虞美人》-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虞美人》-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而“又” 则说明时光飞逝, 人生命在一点一滴 流逝, 复国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7/14
“不变”又是什么? 本词中,“变”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 风”“应犹在”专写事 物不变,
“知多少”“不堪 回首”“朱颜改”专写 人生无常。
分两条线索写物是 人非。
8/14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8、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 句子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9、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 反衬 出人生无常句子是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12/14
• 10、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 象,并传出物是人非无限怅恨慨叹句子是
• 11、李煜雕《栏虞玉美砌人应》犹一在词, 只中是用朱比颜喻改、夸大、
春花秋月何时了
10/14
•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 楼空物是人非情景。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 写出了这么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雕__栏__玉__砌__应__犹__在,_只__是__朱__颜__改___ ”,由此勾起作者 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2/14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 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3/14
有些人说: “最漂亮 诗歌是最绝望诗歌,有些 不朽篇章是纯粹眼泪。” 思索这句话意味,结合本 词内容进行了解。
4/14
“春花秋月”是美好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 14.李煜《虞美人》把抽象感情形象化,写愁 多与绵绵不停句子是: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2024年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带特殊条款)

2024年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带特殊条款)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带特殊条款)教案《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虞美人》的文学价值。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通过对《虞美人》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李煜生平简介2.《虞美人》诗歌解析3.诗歌意境与艺术特色4.课堂互动与讨论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李煜生平简介讲述李煜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其文学成就,为学习《虞美人》做好铺垫。

3.《虞美人》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讲述《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诗歌结构分析:讲解诗歌的起承转合,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结构。

4.诗歌意境与艺术特色(1)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虞美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艺术特色探讨: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韵律等。

5.课堂互动与讨论(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虞美人》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虞美人》的主要特点。

6.课后作业(1)背诵《虞美人》(2)撰写《虞美人》鉴赏短文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李煜及其文学成就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虞美人》诗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虞美人》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一首著名词作。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课件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课件

以歌赠你,愿你不再垂泪伤怀
华章感唱,当堂成诵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只 是 朱 颜 改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往 事 知 多 少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虞 美 人
—— 李 煜
李煜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 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 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 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 “问”在情理之中。
以乐景写哀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字好在哪里?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 过了一年。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 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 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 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 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知识回顾: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 1、解字义 • 2、绘画面 • 3、答手法 • 4、抒情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一句中哪个字好?
“改”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宇宙永恒不变 对比 物是人非之痛 往事 故国 朱颜 人生短暂无常
合作探究
• 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 么要追问它们“何时了”? •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 好在哪里? •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一句中哪个字好?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李煜有哪些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 追问它“何时了”?
请联系作者身世,结合这首词, 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很难写出饱含血泪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互学 质疑解难
问: 词中哪个字可以 概括全文的感情?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 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思考 )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 有什么深刻含义?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无 限 江 山 ,
梦 里 不 知 身 是 客 ,
帘 罗 外 衾 雨 不 潺 耐 潺 五 , 更 春 寒 意 。 阑 。
浪 淘 沙
虞美人 魂归江南---祭李煜
梧桐寂寞秋风舞, 竟惹群芳妒。 问君何以恁风华? 却道重生不入帝王家。 远来巷外蹄声寂, 可是离别意? 莫知归去几多欢, 一路放歌纵酒过江南。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
一,此调原为唐教坊(中国古
代宫廷音乐机构)曲,初咏项羽
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 壶水》等。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春花秋月/何时 1.把握节奏 : 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2.找出韵脚: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了、少、风、
中、在、改、 愁、流 3.重 读 4.读出感情
雕栏玉砌
朱颜改
人 生 短 暂 无 常

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 泪,发自内心,词人 追惜年华、感慨人事 变迁、哀叹命运,抒 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 故国之思。
“最美丽的诗泪。”
——(法) 缪塞
拓展赏析
别 时 流 容 水 易 落 。 见 花 时 春 天 去难 上 也。 人 , 间 独 自 莫一 凭晌 栏贪 ,欢 。
• 1、背诵课文。 • 2、在李煜的词作中,浸染着这种泣 血之愁的词作还有很多,请就你最喜 欢的一首试加赏析。(参考篇目《相见
欢》《长相思》《乌夜啼 》《清平乐 》《浪 淘沙》)
谢谢
学以致用 鉴赏诗歌
请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去探寻 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实景 春花秋月 故国之思 虚写 往事知多少 亡国之恨 实景 小楼又东风 虚写 故国月明中 愁 虚写 雕栏玉砌 虚写 朱颜改 结句 几多愁——春水向东流
情虚 景实 交相 融济
宇 宙 永 恒 不 变
春花秋月
往事知多少
东风明月
不堪回首
低沉、凄凉
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只 是 朱 颜 改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往 事 知 多 少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虞 美 人
—— 李 煜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时光一年一年溜过,往往
复复到何时才是人生的尽头?人生短暂,多少的
往事还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昨晚,东风又吹进
小楼,在月光下,实在不忍去回想我那失去的 家国! 往日宫中那些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应 该依旧在那里,只是如今人事已变,面目全非 。我真不知道往后还有多少悲愁?多少悲愁, 恰如满江的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虞 美 人
李 煜
绝代词人 薄命君王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
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于 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 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 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 以降宋为界,前期作品大 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 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 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 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 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 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