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实验整理
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重点总结高中选修四化学课程,是高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初接触到大学化学课程的基础。
高中选修四化学课程内容较多,难度也逐渐加大,因此学生需要充分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
以下是对高中选修四化学知识的重点总结。
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高中选修四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应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定义,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平衡化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化学平衡,以及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分布。
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如何使用化学反应中的平衡常数Kc,以及如何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
学生还需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应用库伦定律和梅贝定律的实际应用。
3.酸碱化学酸碱化学是高中选修四化学中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酸碱,酸碱反应和酸碱化学指数pH。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酸碱中的化学计量问题,并且理解弱酸和弱碱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选修四化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原理和红ox反应的应用。
他们还需要知道如何使用电极电位,如何进行阴极还原和阳极氧化,以及如何将这些应用于电解和化学发电机设计。
5.高分子化学最后一个知识点是高分子化学,这是高中选修四化学中较新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有机合成和高分子聚合原理。
他们还需要知道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合成新分子的方法。
他们还需要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这包括塑料材料和纤维材料以及其他高分子。
总体来说,高中选修四化学课程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为了获得良好的成绩,学生需要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并掌握实现这些知识的技能和技巧。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选修四化学的知识点和重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实验分析与教学建议——《实验化学》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做 此实验 时应 注意 以下几 点 :
题 的发现 和探索 , 体现 学科 的应用 价值 ; 题 3侧 课
重激 发学生 创造 性 思 维 和 实践 的灵 感 与兴 趣 , 体 现创新 的乐 趣 。设 置 实验 5个 , 拓展 实 验 9个 , 实
践活 动 1 。本 文就本 单元部 分化 学实 验进行 分 个 析 , 提 出相 关教 学建 议供参 考 。 并
①试 管 中的液 体 应 等量 , 支 试 管 不 能相 互 两
接 触 。准备 的烧 杯不 应 小 于 2 0 L, 5 m 以保 证试 管
所 盛液体 的部 分能完 全浸 没在 冰水混 合物 中 。 ②甘 油溶 液 的浓 度 为 5 左右 较 适 合 。可用 %
2 实 验 步 骤
( ) 1 比较 水 和 水 溶 液 的 凝 固 点
①密 度 : 天平 分 别 称 出单 质 金 属 和合 金 的 用 质 量 , 分别记 为 M单 和 M合 。取一 支盛 有一 定 并 质 金 体 积水 的量 筒 , 的体 积 为 V ; 单 质 金 属放 入 水 1将 量筒中, 此时 水 的 体积 为 , 算 单 质金 属 的体 计
甄
人教 版 中 学新 课 程选 修 模 块 高 化 实 验 分 析 与教 学 建 议
— —
《 验 化 学》 四单元 研 究 型 实验 实 第
指 导 : 彩 霞 白福 秦 何
口 王 寿 红 贾 晓春 李 情义 王 钦 忠
北 京教 育学院 化学 实验教 学研 究工作 室 10 4 0 04 研究 型实验是 《 验 化 学》 实 的最 后 一个 单 元 , 分为 3个 课 题 。课 题 1侧 重 物质 物 理 、 化学 性 质 的研 究 , 现学科 特点 ; 体 课题 2侧 重生活 中相关 问 冷 却 。6— mi , 时取 出 , 察 现 象 , 一 动 7 n后 同 观 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放热与吸热反应的几种类型: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二、△ H 的计算方法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15 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 1mol 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
如:H(g)+I(g)→H-I(g)+297KJ即 H-I 键的键能为 297kJ/mol,也可以理解为破坏 1mol H-I 键需要吸收 297KJ的热量。
化学反应的发生可以看成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
(单位:kJ/mol)键能键能键能H-H 436 Cl-Cl 243 H-Cl 432S=S 255 H-S 339 C-F 427C-Cl 330 C-I 218 H-F 565C-O 347 H-O 464 Si—Si 176Si—O 460 O=O 497(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 CCl4的稳定性(填“大于”或“小于”)CF4的稳定性。
(2)结合表中数据和热化学方程式 H2(g)+Cl2(g)=2HCl(g) H=-QKJ/ mol;通过计算确定热化学方程式中 Q 的值为②请写出晶体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的热化学方程式:三、物质稳定性的比较: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高越稳定已知 25℃、101KPa下,4Al(s)+3O2(g)=2Al2O3(s)H=-2834.9KJ/mol4Al(s)+2O3(g)=2Al2O3(s) H=-3119.1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O2比 O3能量低,由 O2转变为 O3为放热反 B.O2比 O3能量高,由 O2转变为 O3为吸热反应C.O3比 O2稳定,由 O2转变为 O3为放热反 D.O2比 O3稳定,由 O2转变为 O3为吸热反应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s)+O2(g)==CO2(g);△H=+393.5kJ/molB、2SO+O2==2SO3;△ H= —196.6kJ/molC、H2(g)+1/2O2(g)==H2O(l);△H=—285.8kJ/molD、2H2(g)+O2(g)==2HO(l);△H= —571.6KJ五、反应热△H 大小的比较:根据以下 3 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O(l) △H=Q2 kJ/mol2H 2S(g)+O2(g)=2S (s)+2HO(g) △H=Q3 kJ/mol 判断 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 Q1>Q2>Q3 B. Q1>Q3>Q2C. Q3>Q2>Q1 D. Q2>Q1>Q3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H1 C.2A ( g ) + B ( g ) = 2C (△l )H3B. 2A ( g ) + B ( g ) = 2C (g△H)2 D. 2A ( l ) + B ( l ) = 2C ( l△)H4六、中和热与燃烧热的定义:由:①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H (aq)+OH(aq)=H2O(l) ΔH=- 57.3 kJ/mol可知:()A.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B.稀硫酸与 Ba(OH)2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C.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D.稀醋酸与稀 NaOH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热量七、 n mol 可燃物放出的热量 =n 乘以它的燃烧热已知 H2(g)、C2H4(g)和 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 -285.8 kJ·mol-1、-1411.0 kJ·mol-1和-1366.8 kJ mol-1,则由等质量的各物质放出的热量比()A .4.8:1.5:1B. 1:3.2:1.5 C. 3.2:5:1D.1.5:1:2八、能源探究问题: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3)原理:(负氧正还)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
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
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负极(Zn ):Zn -2e =Zn 2+ (氧化)正极(Cu ):2H ++2e =H 2↑(还原)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 ②满足所有守衡总反应是:Zn+2H +=Zn 2++H 2↑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思考: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保证锌铜原电池原理不变,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 C 、Fe 、 Sn 、 Pb 、 Ag 、 Pt 、 Au 等)判断是否构成原电池,写出原电池原理。
(1)镁铝/硫酸;铝碳/氢氧化钠;锌碳/硝酸银;铁铜在硫酸中短路;锌铜/水;锌铁/乙醇;硅碳/氢氧化钠(2)[锌铜/硫酸(无导线);碳碳/氢氧化钠] 若一个碳棒产生气体11.2升,另一个产生气体5.6升,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并求锌片溶解了多少克?设原硫酸的浓度是1mol/L,体积为3L,求此时氢离子浓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

(2)在阴极,由于 H+ 容易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 H2 .
使H2O 电离向右移动,因此阴极 OH- 浓度增大, PH 增大 。 阴极方程式:2H+ + 2e- = H2 。
电解
总化学方程式:2NaCl 2H2O Cl 2 H2 2;NaOH
总离子方程式: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 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 极
试一试
练习:以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 极反应及电解总反应式。
AgNO3溶液
阳极:4OH--4e-=2H2O+O2↑
阴极:4Ag++4e-=4Ag 总反应式:4Ag++2H2O通==电4Ag +O2↑+4H+
二、电解规律:用惰性电极(金、铂和石墨)电解时
总反应:2Cl-+2H2O电=解Cl2↑+H2↑+2OH-
(2)CuSO4溶液:
OH-在哪一极产生?
阳阴极极::42OCHu-2-+ 4+e4-e=-=2H22COu+O2↑ (4H2O
4H++4OH-)
总反应式:2Cu2++2H2O电=解2Cu+O2↑+4H+
H+应该在哪一极产生?
电解池与原电池有哪些异同
②电极: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④形成闭合回路。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小结:
①电极反应: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氧)
②离子流向: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 向阳极(异性相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要点精讲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酸碱中和
科学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
第十二周
科学探究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科学探究沉淀的生成
实验3-3沉淀的溶解
实验3-4沉淀的转化之氯化银
实验3-5沉淀的转化之氢氧化铁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实验4-1原电池组装实验
第十四周
第三节电解池
实验4-2氯化铜溶液的电解
第十五周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实验4-3铁的吸氧腐蚀实验
第十五周
二,学生实验
第二周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第十三周
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选修4实验整理
一,演示实验
章
节
实验名称
周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科学探究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第二周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2-1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第五周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2-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六周
实验2-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科学探究催化剂催化特点的考查
第三节化学平衡
实验2-5重铬酸钾溶液中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第七周
实验2-6硫氰化铁溶液中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实验2-7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3-1相同条件下强弱电解质反应速率的对比
第九周
实验3-2弱酸相对强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