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㈠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1. 合理布置巷道。

矿井主要巷道应布置在稳定的煤层或底板岩层中。

工作面进、回风巷道应根据矿山压力特点,布置在免压区内,尽量采用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

2. 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和断面尺寸以及支护方式。

对于锚杆支护巷道,应根据断面大小及巷道矿压显现程度,合理布置锚杆的间排距和规格尺寸。

3. 巷道支架(或支设的锚杆)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

巷道支架(或锚杆支护拱)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以抗衡围岩压力;巷道支架所能承受的变形量,应与巷道使用期间围岩可能的变形量相适应;尽可能做到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

并特别注意顶与帮的背严背实问题,杜绝支架与围岩间的空顶与空帮现象。

4. 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加强掘进迎头的临时支护。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格控制空顶距,对于防止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非常重要。

当掘进头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棚子应紧靠掘进头。

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在地质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区掘进巷道时要缩小棚距。

㈡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防采煤工作面应根据冒顶事故的类型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1. 局部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⑴靠近煤壁附近的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不论是炮采工作面还是综采工作面,靠煤壁附近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第一,及时支护新暴露顶帮;第二,严禁人员在无支护空顶区进行操作。

⑵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为预防工作面两端发生漏顶,可在机头机尾处各用四对一梁三柱的钢梁抬棚支护(即四对八梁支护),或采用端头液压支架支护,抬棚或支架随机头机尾的推移迈步及时前移;在工作面与巷道相连处,宜用一对抬棚,迈步前移,托住原巷道支架的棚梁。

此外,在工作面两端还可以采用十字铰接顶梁支护系统以防漏冒;⑶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预防措施此类冒顶事故大多发生在单体支柱工作面。

为此,主要措施有: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确定大岩块的位置及尺寸;在大岩块范围内用木垛等加强支护;当大岩块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长度超过一次放顶步距时,在大岩块的范围内要延长控顶距;待大岩块全部都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绞车回木支架。

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开采方式的预防措
05

露天开采
严格控制剥采比
保持剥采比在合理范 围内,避免因剥离量 过大导致山体失稳。
实行分层开采
根据山体的不同高度 和坡度,制定合理的 开采方案,分层进行
剥离和开采。
加强边坡监测
定期对边坡进行稳定 性监测,及时发现和 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做好排水措施
确保排水设施畅通, 防止因积水侵蚀导致 的山体滑坡和冒顶事
特殊地质条件
总结词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冒顶事故预防,应采取综合分析 、分区治理、加强监测等方式。
详细描述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如断层、节理发育等,冒顶事故 的发生概率更高。为预防此类事故,需要采取综合分 析、分区治理和加强监测等措施。首先,要对地质条 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和应力分布情况,为 支护结构的设置提供依据。其次,要分区治理,针对 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和措施。此外, 加强监测也是必要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 患。
输送机等轻型设备
质量保证
确保输送机等轻型设备的 质量符合标准,避免因设 备本身的问题导致事故。
安全警示标志
在轻型设备周围设置明显 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操 作员和其他人员注意安全 事项。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对轻型设备进行检查 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 冒顶事故。
其他相关设备
安全防护装置
03 强化设备检查和维护
在开采前,应对所有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因设备故障 导致的冒顶事故。
开采过程中
01 加强现场监控
在开采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现场监控系统,对 顶板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 取应对措施。

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1. 引言1.1 煤矿掘进冒顶事故的危害性煤矿掘进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重大安全事故之一,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冒顶事故往往会导致矿井内部顶板坍塌,给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一旦发生冒顶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设施损坏,还会影响煤矿生产周期,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

煤矿掘进冒顶事故的危害性十分巨大,必须引起重视。

1.2 防范冒顶事故的重要性煤矿掘进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其危害性十分严重。

一旦发生冒顶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矿井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防范冒顶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防范冒顶事故能够保障矿工人身安全。

煤矿掘进作业是高风险的工作,一旦发生冒顶事故,矿工身处险境,可能会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

通过加强对冒顶事故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矿工的伤亡率,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防范冒顶事故对于保障矿井生产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发生冒顶事故,不仅会影响矿工的生产积极性,还会导致生产中断,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冒顶事故的防范工作,可以提高矿井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防范冒顶事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对冒顶事故的防范工作,才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的安全,保障矿井的生产正常运转。

希望矿业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稳定。

2. 正文2.1 煤矿掘进冒顶事故常见原因煤矿掘进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重大安全事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煤层地质条件不稳定。

煤矿掘进过程中,如果遇到煤岩层产煤结构不良、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就容易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第二,工程措施不到位。

有些煤矿在采煤过程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加固工作,或者支护措施不够严密牢固,都可能造成煤层冒顶。

采掘工艺不当。

有些煤矿在采煤作业中,过于急躁或者选用了不适合的采掘方法,造成煤岩体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加剧了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

预防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预防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一)、预防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1、严禁空顶作业。

必需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的规定准时移架控顶,支架升平升紧,前梁接顶严密。

2、风、胶带运输巷超前及上端头顶板维护时,支设支柱必需严格根据先支后回的原则进展,严禁提前摘掉支柱。

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需马上更换。

3、回采过程中若顶板破裂时,应削减支架的降架高度,严格执行带压移架、超前移架的方法。

距离采煤机左滚筒3m准时收回伸缩梁,采煤机割过煤壁后,距离有右滚筒2~3m准时追机移架,准时掌握顶板。

4、在经过顶板破裂段时,必需降低采煤机的速度,削减对顶板的采动的影响,并准时移架支护。

5、若遇到顶板垮落高度大于300mm时必需停机,根据作业规程中冒顶处理措施准时处理。

顶板掌握好后,方可正常回采。

6、加强顶板治理,确保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进量100mm/m。

保证泵站的压力必需为30MPa,加强液压支架的修理和治理,以有效掌握顶板。

7、加强工程质量治理,确保工作面煤壁和支架都保持直线,防止局部压力集中造成冒顶。

8、泵站压力必需根据作业规程的要求执行,到达30MPa,保证支架的初撑力。

9、必需准时维护支架,常常检查支架上的螺栓、阀组和其他附件,假如有松动必需准时拧紧。

10、必需准时调整支架的、架间距,保证架间距匀称,防止架间间隙过大,空顶时间过长造成冒顶。

11、工作面必需备有肯定数量的单体支柱、枕木、金属网和小杆等支护材料。

12、严格掌握工作面采高,严禁超高开采,对歪架、挤架、倒架等现象必需准时处理。

13、依据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矿压统计资料,搞好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加强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以及前期预报工作,并实行相应的措施,搞好顶板治理。

二)、处理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1)如工作面发生冒顶,首先向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汇报。

2)认真观看冒顶区四周的状况,组织人员预备好足够的木料和工具.当班班长指派专人负责观看顶板,煤帮的变化状况。

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措施

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措施
02
临时支护可以采用木板、木杆、竹竿等材料,对顶 板进行支撑和固定。
03
临时支护应设置专人监护,随时观察顶板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及时进行永久支护
01
在确保危险区域人员安全撤离后,应及时进行永久支护,对冒 顶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02
永久支护可以采用锚杆、钢梁、混凝土等材料,根据实际情况
强化支护措施
根据采场围岩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木支护、 钢筋混凝土支护等。
加强支护质量监测,定期检查支护结构是否有损坏、变形, 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
及时处理采空区
采空区应及时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充填、崩落等方法,降低采空区顶板岩石的悬 空高度。
采空区处理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 安全。
加强地质勘察工作
详细了解矿区地质构造、岩性、岩层 厚度及分布、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 为采场布置和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定期进行地质勘察,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的地质灾害,预防因地质条件变 化引起的冒顶事故。
合理布置采场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规划采场布 局,避免在不稳定区域进行开采。
采场布置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 ,避免上下层矿体同时开采,以降低 地压活动强度。
地质条件变化
岩层结构变化
在采矿过程中,岩层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顶板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
地下水活动
地下水对岩层的作用可能导致顶板软化、松动,增加冒顶的风险。
采场管理不当
采场布置不合理
采场布置不当可能导致顶板暴露面积过大,增加冒顶的风险。
采场作业不规范
采场作业不规范可能导致顶板破坏、松动,引发冒顶事故。
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预防冒顶的措施

预防冒顶的措施

预防冒顶的措施煤矿冒顶是矿井生产中的一种重大安全事故,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可能导致工人重伤或死亡。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介绍了几种预防冒顶的常见措施。

1. 在矿山开采前进行充分探测和评估在矿山开采前,应密切关注矿体的结构和岩层情况,进行充分的勘探和探测工作,以了解矿体形态、厚度、地形地貌、结构构造等信息,确定矿区内存在的地质构造,对可能发生冒顶的区段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估。

据此,制定合理、科学的开采方案和支护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冒顶的风险。

2. 加强采掘面支护采掘面支护是减小冒顶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采区支护系统的建设,提高采煤机质量,确保采掘合理,支护良好。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支护架、壁板的质量和强度,加固煤壁、煤柱以及采空区的支护,及时更换和补充支护材料,增强采煤机工作面切割力度,防止顶板突然破裂。

3. 调整采矿参数调整采矿参数也是减小冒顶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采矿方式,采取合适的采矿技术,尽可能地减轻采煤机的负荷,减少压力。

同时,合理调整采煤机的速度、提升速度、采煤深度等参数,遵守工作面的最大推进和采高标准,避免过度冲采和强行压制顶板。

4. 监测预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采煤机的工作状态和矿山地质变化。

利用工程地质雷达、声波监测系统、激光雷达等设备,对煤层进行重点监测,并实时收集、分析、研判数据。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采煤现场人员采取措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5. 高质量的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预防冒顶措施中同样重要的一环。

应对煤矿职工进行高质量的业务培训,让其熟悉工作面的工作条件和技术规范,掌握采煤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让职工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险时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应对措施。

结论冒顶事故对煤矿生产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冒顶事故一般的预防措施

冒顶事故一般的预防措施

冒顶事故一般的预防措施冒顶事故是指在矿井或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地质结构强度不足或超负荷作业等原因导致的上部岩土体突然失稳、倒塌或坍塌,使工作人员被压埋或受伤的事故。

为了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1.岩体稳定性评价:在地下工程前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包括地质勘探、岩体力学参数测试和分析、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等,以评估岩体的变形、破坏和滑移倾向。

2.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在地下工程设计和规划中,应考虑岩层的力学性质和地质构造特征,合理设置支护、疏通和排水设施,以确保工作面及时、有效地排除岩层的松散和渗水。

3.改进采矿工艺:采取合理、科学的采矿方法和工艺,避免采矿过程中出现超负荷、连续工作等情况,控制和减少岩体受力、变形和破坏的可能性。

减少露天采矿和爆破对周围岩层的影响。

4.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在地下工程中设置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包括地质构造、岩层变形、地应力变化和地下水位等的监测与预警。

及时掌握地质变化和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5.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强制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岩爆警戒与应对、支护设施的安装与维护、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

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工作场所的特点和潜在的安全风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定期维护和加强支护:加强工作面和通风巷的支护,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破损或失效的支护设施。

定期进行支护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保持支护设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7.培训和教育: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冒顶事故的识别和预防意识。

培养员工遵守安全规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应对事故的紧急逃生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8.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治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地下工程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到位。

9.经验交流和技术创新:开展经验交流和技术创新,吸取国内外类似事故的教训和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预防冒顶事故技术措施

预防冒顶事故技术措施

预防冒顶事故技术措施冒顶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或巷道顶板突然坍塌的情况,是煤矿事故中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

冒顶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非常严重,因此,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预防冒顶事故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技术措施来预防冒顶事故。

1. 强化煤层探测技术煤层探测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关键一环。

通过对煤层的探测,可以了解煤层的结构、岩性等特征,进而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

目前,采用先进的无线电波探测仪器、激光雷达等设备可以提高煤层探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因未知煤层情况导致的冒顶事故。

2. 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巷道支护是预防冒顶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巷道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煤层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钢拱架支护等。

此外,要合理设计巷道的截面形状,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巷道坍塌引发冒顶事故。

3. 采用综合支护技术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巷道的支护,可以采用综合支护技术。

综合支护技术包括了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拱架支护等多种支护手段的综合运用。

这些支护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效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

4. 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开采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引入智能感知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和风险,从而提高煤矿的安全性。

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巷道的变形、应力等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冒顶危险,自动控制技术则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支护。

5. 定期巡检与维护为确保煤矿巷道的安全运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工作十分重要。

巡检员应定期巡视巷道的支护状况,如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补或更换。

此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确保各种开采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从强化煤层探测技术、加强巷道支护工作、采用综合支护技术,到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以及定期巡检与维护,这些措施都能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83330
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 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掘进施工前,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敲击时,要有专人监护,人要站在安全的地方,用手镐或钢钎由轻而重地敲击顶板和两帮,如果有空声或嗡嗡声,要马上用长柄工具把悬空的石块、煤块撬下来。

敲的时候,如果发出清脆的声音,还要继续用手指紧贴顶板或两帮再用镐轻轻敲,如果手指感到有震动,说明顶板或两帮石块已经脱离了整体或破裂,有冒落的危险,就应立即将其撬下来,如撬不下来,必须采取临时支撑措施。

如果声音清脆又没有震动,说明顶板坚实。

2 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巷道支护采用架棚支护方式的巷道,必须使用拉杆或撑木,把棚子连成一个整体,防止棚子被推垮。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时,应缩小棚距。

拱形棚子卡缆必须使用设计规定的配套卡缆,其扭紧力矩不少于作业规程的规定,
施工地点要配备有扭矩指示器的扳手,班长要做到每班检查一次。

支架与顶帮之间空隙要按作业规程要求背实、刹紧,不得空帮、空顶、空肩窝。

锚杆、锚喷巷道,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失效锚杆要及时补打,锚杆的初锚力和锚固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每班都必须现场检测,并做好记录。

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监测抽查工作,以便对支护设计和工程质量作出评价,及时发现巷道支护的不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改进和加强锚杆支护,确保安全生产。

单孔长距离掘进,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巷道支护情况,发现隐患应撤出人员,及时加固修复后再掘进。

3 严禁空顶作业凡没有使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工作面应一律停止作业。

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放炮后前探梁必须及时移到迎头,然后将前探梁背实,使工人在前探梁等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4 遇地质条件变化时的安全技术措施当地质条件及围岩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支护形式时,必须先补报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审批后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支护方式。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其它地质条件时,应及时采
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冒顶。

一般在距断层5m 时要加密支架,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

断层带特别破碎时采取撞楔法通过。

有条件时,采用注浆固结或用压注树脂法固化破碎围岩。

5 防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严格按作业规程中爆破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钻眼、装药和放炮。

要合理布置炮眼,特别是掏槽眼的位置及角度要合适,装药量要合理。

临近或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应暂停放炮,采用风镐、手镐掘进,防止放炮崩歪、崩倒迎头支架。

崩歪、崩倒支架后,要及时扶正修复,修复工作必须从外向里逐架进行。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