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和概述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二郎山至草山岭新建二级公路项目。
本项目起点为二郎山,桩号为K0+000,终点为草山岭,桩号为K3+340.00,线路长度为3.3400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根据沿线村镇分布情况,结合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道和人行道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排水沟和灌溉沟之间应设置涵洞和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2)中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1米其中:车道宽度:233.50m硬路肩:231.5米土路肩:230.5米(2)线性元件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1500米纵坡:最大纵坡:6%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1200米(坡度为3%时)1000m(坡度为4%时)1800m(坡度为5%时)6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特征: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2000/14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1500/1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5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一级;(4)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水平穿越路线应尽可能笔直、正交。
当需要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度。
平交范围内的纵坡应设置为平坡。
条件有限时,纵坡不得大于3%。
所有平面交叉口均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警告标志、方向标志、限速标志等,主要交叉口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则本工程为二郎山至草山岭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1)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期交通量的需要。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Road survey and design"design specification作者姓名:郭哲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道桥06-2班_________学号:_8—指导教师:郝中营______________设计时间:2009年6月__________河南理工大学Henan Polytech nic Uni versity目录1 设计概述 (1)1.1 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1.5路线起讫点 (1)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2 设计参数 (3)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3)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3)2.3 控制要素 (3)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3)2.4.2 圆曲线最大半径 (4)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4)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4)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5)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5)2.6道路平面设计 (5)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6)2.7道路纵断面设计 (6)2.8道路横断面设计 (6)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8)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8)3.2图纸部分(附图) (8)致 (9)参考文献 (10)1 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根据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 设计总说明 (1)1.1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1.5路线起讫点 (1)2 道路参数 (2)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2)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2.3 控制要素 (2)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2)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3)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3)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3)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3)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4)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5)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5)2.6道路平面设计 (5)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5)2.7道路纵断面设计 (6)2.7.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6)2.7.2、最大纵坡 (6)2.7.3、最小纵坡 (6)2.7.4、坡长限制 (6)2.7.5、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7)2.7.6、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7)2.7.7、纵面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8)2.8道路横断面设计 (8)2.8.1行车视距 (8)- I -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8)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9)3 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10)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0)3.2图纸部分(附图)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设计方案1 设计总说明1.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及时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勘测设计原理的理解;学会正确运用标准和相关规范。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设计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1.2设计依据:1、课程设计任务书。
2、任务书规定的公路等级与等级相应的公路工程有关设计技术标准、规范。
以及其它相关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时应注意,参照的数据、结构、尺寸等必须与所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相结合或接近,不能生搬硬套。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The instruction booklet of the path survey curriculumdesigns目录1设计概述 (1)1.1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2)1.5路线起讫点 (2)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2道路参数 (2)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2)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2.3 控制要素 (3)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3)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4)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4)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4)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4)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5)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8)2.5.1 两方案概述 (8)2.5.2 两方案特点比较 (8)2.5.3 两方案比选结果 (8)2.6道路平面设计 (9)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9)2.7道路纵断面设计 (9)2.8道路横断面设计 (10)2.8.1行车视距 (10)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1)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10)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11)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1)3.2图纸部分(附图)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 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4)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6)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7)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8)4.4竖曲线设计 (8)五、横断面设计 (9)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9)5.2路肩设计 (10)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0)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1)六、总结 (11)参考文献 (12)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成版)

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的任务学生应该完成1560米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
3)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QD: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21400,31500),终点ZD:K2+853.112为所给地形图坐标(31517.802,22025.16931),全长2.853公里。
4)沿线地理情况该工程位于XX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
整个地形、地貌特征XX,地形起伏XX,最高海拔高为XX米,河谷海拔高为XX米,总体高差在XX 米左右。
5)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6)参考资料(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二、路线设计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3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2.028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6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2.1平曲线最小半径(米) 65平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米)25变坡点个数(个) 2最大纵坡(%) 2.5最短坡长(米) 36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5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5000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路线平面图 1:2500(2)路线纵断面图里程 1:2000 高程1:200(3)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4)逐桩坐标表(5)说明书3)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需要有专供课程设计的绘图教室,学生自备绘图笔、绘图纸等工具。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院别:班级:姓名:学号:目录第一章总说明书 ........................................................................................................................课程名称 (3)目的和要求 (3)线路起屹点 (3)技术标准 (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6)设计要点 (6)鹿邑概况 (6)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说明 (9)路线平面设计 (10)平面线要素设计 (10)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说明 (12)纵断面设计 (12)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说明 (17)横断面设计 (18)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18)第五章道路附属结构物设计 ....................................................................................................挡土墙设计 (21)涵洞设计 (23)参考文献 (25)第一章总说明书课题名称:许亳高速公路鹿邑段公路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3)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3)三、平面设计 (5)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5)3.2直线设计 (5)3.3曲线设计 (6)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8)四、纵断面设计 (9)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9)4.2纵坡及坡长设计 (9)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1)4.4竖曲线设计 (11)五、横断面设计 (13)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3)5.2路肩设计 (13)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4)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5)六、总结 (15)参考文献 (16)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3设计原始资料1、等高线地形图,比例为1:2000;2、起点坐标A(621061.1230,920590.8070),设计标高为1290.0000米;终点B坐标(622800.0000,920827.2074),设计标高为1272.0000米。
3、技术指标:执行《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规》平原区、三级公路标准,设计年限为15年。
路基宽8.5m,路面宽7.0m,路面横坡度ih=1.5%, 路肩横坡度ij=2.0%, 路堤边坡1:1.5, 路堑边坡1:1, 边沟采用底宽0.6m,深0.6m,边坡1:1的梯形形式。
4、道路等级的确定:技术指标表表1-1二、道路定线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多方案比选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指标3、重视与农业配合4、注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5、保证道路结构安全6、重视环境保护7、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收集资料2、初拟路线方案3、确定可比方案4、确定推荐方案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⑴主要工程技术指标根据选线的原则与方法选出了两个方案,方案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主要工程技术指标表表2-1具体经济指标对比表表2-2⑵定线方案一是沿村庄布线,联系各个村庄之间的,连接交通较好,填挖方相对较少,路线行进方向高差较小,易于纵断面布线,排水较方便,方便填与挖的调配,原路改建减小施工量,无过大山体,大多路线视距较好,有利于驾驶。
方案二为新建道路占用农田多,三次跨河,会造成设置过多的桥涵,工程造价成本比较高,从经济和农业等其他方面综合考虑不合理。
经过各方面考虑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对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确定方案一为理想方案。
三、平面设计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3、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段直线相连;4、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5、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6、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3.2直线设计(1)适宜采用直线的路段为了更好地与环境相协调、节约耕地和工程造价以及保证必要的视距条件,通常情况下平面线形适宜采用直线的地段有: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②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③长大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④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⑤为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2)直线长度确定1、直线的最大长度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参照使用国外的经验值,根据德国的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为20V(V是设计速度,用km/h表示,20V相当于72s的行程)。
虽然地域不同、环境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地避免追求过长的直线指标。
2、直线的最小长度①对于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公路路线设计规》(JTGD20-2006)规定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
②对于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2V(以km/h计)为宜。
3.3曲线设计圆曲线能较好的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可以获得圆滑的线形。
在与地形、地物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宜尽量采用较大曲线半径,以优化线形和改善行车条件。
(1)圆曲线半径确定注意事项①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
②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③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2)缓和曲线的作用①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乘客感觉舒适;③为设置超高加宽提供过渡段;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
(3)缓和曲线要素计算1、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公式:①切线角β:β=L/2ρ②移值P:P=LS2/(24R)③切线增值q:q=LS /2-LS3/(240R2)图3-1缓和曲线要素2、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Th=(R+P)tan(α/2)+pL h =(α-2βo)ΠR/180+2LSEh=(R+P)sec(α/2)-RJ h =2Th-Lh3、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H=JD-ThHY=ZH+LSQZ=ZH+Lh/2YH=HZ-LSHZ=ZH+Lh =YH+LsJD=QZ+Jh/2(校核)图3-2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图3-3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1、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由设计曲线要素表得:JD1桩号:K0+242.129路线转角:α右=6°21′0″总切线长:Th=74.931m曲线总长:Lh=149.747m外距:Eh=1.500m缓和曲线长度:Ls=50.00校正数:Jh =2Th-Lh=0.115m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H=JD-Th=K0+242.129-74.931=KO+167.198HY=ZH+LS= KO+167.198+50.00=KO+217.198QZ=ZH+Lh/2=KO+167.198+74.874=KO+242.072YH=HZ-LS =HY+(Lh-2LS)=KO+217.198+149.747-2*50.00=KO+266.945HZ=ZH+Lh =YH+LS= KO+266.945+50.00=KO+316.945JD=QZ+Jh/2=KO+242.072+0.115/2=KO+242.129(校核无误)四、纵断面设计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等);2、纵坡应均匀平顺;3、设计标高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综考虑;4、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并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5、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6、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4.2纵坡及坡长设计⑴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在山岭重丘区,它直接影响着路线的长短、线形的好坏、道路使用的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输成本等。
《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对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见下表:最大纵坡标准值表表4-1⑵最小纵坡挖方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良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
各级公路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小于0.3%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⑶坡长限制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的桩号之差,即水平距离。
坡长限制主要是对陡坡的最大坡长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
1、最大坡长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
最低容许速度V2对应的纵坡为不限长度最大纵坡I2,所以当坡度大于I2时,其纵坡长度需要加以限制。
各级公路纵坡最大坡长表4-2最小坡长通常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为宜,《公路路线设计规》规定各级公路纵坡的最小坡长如下表所示:各级公路纵坡最小坡长表4-3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基本要求①平包竖;②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匀;③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4.4竖曲线设计⑴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要求①缓和冲击②行程时间不过短③满足视距的要求⑵竖曲线要素计算图4-1竖曲线要素示意图由纵坡及竖曲线表计算第二个变坡点要素:桩号KO+243.040高程/m 1287.802纵坡/% i1=-0.905i2=-0.569半径/m R=35800①计算竖曲线要素:ω=i2-i1=-0.569%-(-0.905%)=0.336%,凹型竖曲线;曲线长:L=Rω=35800*0.336%=120.288m切线长:T=L/2=120.288/2=60.144m外距:E=T2/(2R)=60.1442/2/35800=0.0505m②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桩号=(KO+243.040)- 60.144=KO+182.896竖曲线终点桩号= (KO+243.040)+ 60.144=KO+303.184五、横断面设计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⑴设计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
⑵设计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等的需要,尽可能少占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