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150803)

合集下载

不动产存量房地数据整合建库及成果应用

不动产存量房地数据整合建库及成果应用

不动产存量房地数据整合建库及成果应用摘要:随着国家对土地和房产统一登记的全面推进,如果将2016称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一年,2017年度是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的一年,是真实数据的整合。

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是为了落实和完善“四个统一”中的信息平台统一,为不动产信息平台的正常且高效的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存量房地:数据整合:成果应用引言《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103号)中明确要求,数据整合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各地要按照“完整、一致、规范”的原则,以不动产登记簿为核心,以宗地(宗海)为基础,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数据整合和数据库建设,形成具有一致空间引用、正确数据关联和完整历史信息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等原因,将具有相关关系住房与土地分开登记。

房产和土地登记数据具有多源异构、标准不同、规模多、信息水平低的特点,致使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遇到诸多问题。

如何有效快速地完成房产和土地存量数据整合,提高工作效率,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1.加快完成房地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汇交工作1.1落实数据整合任务。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清理和整合土地、房屋、林地等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建立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的数据分层及属性标准等要求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库。

根据土地登记资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分类整理、循序渐进、有序推进的原则进行整合工作,优先完成已经形成数字化成果的房地登记信息整合。

稳步推进尚未形成数字化成果的房地登记信息整合,有计划地推进房地产与林权、承包经营权等数据整合、数据集成。

今年年内必须完成已经形成数字化成果的房地登记数据的整合工作并汇交至国土资源部。

1.2严把数据整合要求。

房地产登记数据的核心是建立房屋登记信息与土地登记信息的关系,并为每个房地产单元做好落宗落幢的工作。

地方注册机构应承担数据整合工作的主要职责,不能简单地将集成工作转移到技术单位,并将其推到一边。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指南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指南

附件2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指南落实《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建成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必须将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登记信息系统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实现各级登记信息实时接入信息平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实时互通共享。

为了加快推进信息平台接入进程,确保2017年底前实现全国覆盖,急需全国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系统上线运行、网络联调、接入测试等系列工作,实现批量接入。

为规范、高效地开展接入工作,特制订信息平台接入指南。

一、国家级信息平台接入条件(一)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平稳支撑日常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实现证书发新停旧,并能够生成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的不动产登记数据。

(二)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在日常业务办理的登簿环节能够自动生成业务报文,业务报文内容和格式符合《不动产登记文案大全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技术规范》要求。

(三)与国家级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符合网络安全相关要求。

针对地方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运行的不同网络环境,国家级信息平台提供国土资源业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三种网络接入渠道。

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的地方,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必须与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同时应加强各终端机联网的日常监测,确保每一台终端机不与外网连接和随意交换数据。

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或互联网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的地方,部将在中心端部署单向光闸确保信息安全。

(四)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的地方需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接入前置机,部署不动产登记统一接入系统。

前置机技术指标最低要求:CPU i5两核;内存>=8GB;硬盘>=400GB;操作系统:centos6.5。

二、国家级信息平台接入方式为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满足地方不同建设模式下信息平台接入需求,国家级信息平台提供了多种接入方式并行的运行模式,保障各级日常登记数据实时纳入信息平台。

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HF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即将开展,为了尽快实现HF不动产统一登记,HF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拟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动产登记簿册样式》等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二、建设内容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及管理建设、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两部分。

其中:1)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基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对已有的城镇地籍数据、土地登记、房产登记等数据进行更新整理,建成房土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通过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数据检查、数据入库、数据库管理、地图制图、服务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2)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不动产登记平台主要实现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的定制,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实现无缝对接,实时调用相关的图形及调查表属性数据,进行不动产统一的登记发证,并生成表、证、卡、薄等成果。

不动产登记平台具体内容包括:➢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实现国土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房屋使用权等权籍调查管理。

➢不动产登记审批系统实现国土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房屋使用权等的网上审批。

审批过程中提供权属状态分析、调图审批等智能辅助审批功能。

➢不动产登记薄证管理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薄证的自动生成、查询、真伪验证等。

➢不动产登记信息分析系统对不动产权登记信息提供分类统计和信息查询服务,方便领导全面了解辖区不动产登记情况。

如按不动产权类型分别统计首次登记、变更登记等的宗数;不动产权抵押登记统计,包括抵押总数、金额等;不动产权查封登记统计,包括查封宗数、解查封宗数等。

➢不动产登记移动协同工作系统移动办公系统一方面可以降低领导外出对业务办理进度的影响,提高全局整体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充分梳理、整合系统数据资源并不断重新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为领导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包括以管理对象为视角的结果数据展现,让终端设备成为领导的办公包,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

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重点建立县市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发证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在自治区、 地州、智县慧市小区三云级服务的平互台联整体互解通决方,案强智化慧小自区治云服区务不平动台整产体登解决记方的案动智慧态小监区云管服和务查平台询整,体解为决政方案 府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并为不动产管理的综合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研发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信息统一接入系统,实现与国土资源部不动 产登记统一接入系统的对接,保证全区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及时、 准确报送至部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库中,实现国家级的不动产登记 动态监管查询。
建设模式
建设模式: 全区原则上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用“省级集中,地州市集中,县市独立建设”三种模 式。即区级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成后,可以提供地州市,县(市)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国 土资源业务专网开展本地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查询统计和共享服务;有条件的地州市,可根据本级 的业务管理需求,在统一标准规范基础上建设地州市级平台,可以提供县(市)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通 过国土智资慧小源区业云务服务专平网台整开体展解本决方地案不智慧动小产区登云服记务业平台务整办体理解决、方查案智询慧统小计区云和服共务平享台服整务体解;决县方案市独立建设的重点是做 好发证系统和权籍调查系统,实现数据的纵向一致和横向互联共享。将登记数据通过自治区或地州市 共享系统统一接入到区级平台,由区级平台统一将数据接入到国家级平台。
登记依据
登记簿册
登记机构
数据整合:县市级整合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登记数据,形成统一的不 不动产登记“四统一” 动产数据库。
系统建设:区级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包括不动产权籍调查系统、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发证信息管理系统、不动产 登记信息共享系统、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分析统计、不动产登记信息

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HF 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即将开展,为了尽快实现 HF 不动产统一登记,HF 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拟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动产登记簿册样式》等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二、建设内容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及管理建设、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两部分。

其中:1)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基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对已有的城镇地籍数据、土地登记、房产登记等数据进行更新整理,建成房土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通过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数据检查、数据入库、数据库管理、地图制图、服务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2) 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不动产登记平台主要实现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的定制,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实现无缝对接,实时调用相关的图形及调查表属性数据,进行不动产统一的登记发证,并生成表、证、卡、薄等成果。

不动产登记平台具体内容包括:? 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实现国土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房屋使用权等权籍调查管理。

? 不动产登记审批系统实现国土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房屋使用权等的网上审批。

审批过程中提供权属状态分析、调图审批等智能辅助审批功能。

? 不动产登记薄证管理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薄证的自动生成、查询、真伪验证等。

? 不动产登记信息分析系统对不动产权登记信息提供分类统计和信息查询服务,方便领导全面了解辖区不动产登记情况。

如按不动产权类型分别统计首次登记、变更登记等的宗数;不动产权抵押登记统计,包括抵押总数、金额等;不动产权查封登记统计,包括查封宗数、解查封宗数等。

? 不动产登记移动协同工作系统移动办公系统一方面可以降低领导外出对业务办理进度的影响,提高全局整体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充分梳理、整合系统数据资源并不断重新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为领导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包括以管理对象为视角的结果数据展现,让终端设备成为领导的办公包,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硬整体解决策划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硬整体解决策划方案

县级平台不动产登记信息治理系统平台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安徽安必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项目概述 (4)2. 项目需求 (5)3. 整体解决方案 (7)4. Oracle RAC for LINUX实施方案 (9)4.1简介94.2配置方案104.3基础操作124.4设置144.5安装oracle 10g集群服务软件324.6安装Oracle 10g数据库软件364.7创建TNS 监听器进程384.8创建oracle集群数据库394.9测试集群424.10启动和停止集群445. Oracle RMAN实施方案 (46)5.1简介475.2目标数据库操纵文件与恢复目录485.3配置恢复目录495.4启动RMAN505.5在非归档模式下备份525.6增量备份565.7恢复586. 存储区域网络(SAN)架构 (61)1.项目概述2013年国家决定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通过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治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促进不动产登记信息更加完备、准确、可靠。

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爱护群众合法权益。

不动产登记信息治理基础平台是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各项制度和信息查询的基础。

通过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治理基础平台,整合和汇合覆盖全省、标准统一、内容完整、动态更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同时连接至国家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审批、交易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并提供依法信息查询,有效保障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全面实施,减轻群众负担,爱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

通过招标书要求,本次利辛县国土资源局对不动产登记硬件系统进行招标,为满足软件部署要求,本次要紧招标有数据库服务器2台、应用服务器2台,前置服务器2台、备份服务器1台及光纤存储1台,本次项目招标完成后,要紧配置合软件公司进行实施部署,达到利辛县国土资源局对不动产登记软件平台发证要求。

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方案一、建立背景HF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即将开展,为了尽快实现HF不动产统一登记,HF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拟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细那么?、?不动产登记簿册款式?等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立。

二、建立内容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详细建立内容包括: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及管理建立、不动产登记平台建立两局部。

其中:1)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立基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标准?等标准标准,对已有的城镇地籍数据、土地登记、房产登记等数据进展更新整理,建成房土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通过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数据检查、数据入库、数据库管理、地图制图、效劳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2)不动产登记平台建立不动产登记平台主要实现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的定制,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实现无缝对接,实时调用相关的图形及调查表属性数据,进展不动产统一的登记发证,并生成表、证、卡、薄等成果。

不动产登记平台详细内容包括:➢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实现国土建立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立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房屋使用权等权籍调查管理。

➢不动产登记审批系统实现国土建立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立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房屋使用权等的网上审批。

审批过程中提供权属状态分析、调图审批等智能辅助审批功能。

➢不动产登记薄证管理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薄证的自动生成、查询、真伪验证等。

➢不动产登记信息分析系统对不动产权登记信息提供分类统计和信息查询效劳,方便指导全面理解辖区不动产登记情况。

如按不动产权类型分别统计首次登记、变更登记等的宗数;不动产权抵押登记统计,包括抵押总数、金额等;不动产权查封登记统计,包括查封宗数、解查封宗数等。

➢不动产登记挪动协同工作系统挪动办公系统一方面可以降低指导外出对业务办理进度的影响,进步全局整体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充分梳理、整合系统数据资源并不断重新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为指导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效劳,包括以管理对象为视角的结果数据展现,让终端设备成为指导的办公包,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内容描述 (3)1.1 编写目的 (3)1.2 背景与意义 (4)二、需求分析 (6)2.1 不动产登记现状 (7)2.2 信息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9)2.3 性能需求 (10)2.4 安全性需求 (11)三、平台架构设计 (12)3.1 总体架构 (13)3.2 前端展示层 (15)3.3 应用服务层 (16)3.4 数据访问层 (17)3.5 数据存储层 (19)四、数据库设计 (20)4.1 数据库选择 (21)4.2 数据表设计 (22)4.3 索引设计 (24)4.4 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的选择 (25)五、功能模块开发 (26)5.1 用户管理模块 (27)5.2 不动产信息管理模块 (28)5.3 登记审核模块 (30)5.4 数据统计与分析模块 (31)5.5 报表生成与导出模块 (33)六、平台集成与测试 (33)6.1 集成需求分析 (35)6.2 集成技术方案 (36)6.3 测试计划与方案 (37)七、平台部署与运维 (39)7.1 部署环境要求 (40)7.2 部署流程 (42)7.3 运维监控 (43)八、安全管理与备份恢复 (44)8.1 安全策略 (45)8.2 数据备份策略 (46)8.3 恢复方案 (47)九、培训与推广 (49)9.1 培训内容 (50)9.2 培训方式 (51)9.3 推广策略 (52)十、总结与展望 (53)10.1 项目成果 (54)10.2 后续工作展望 (56)一、内容描述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安全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保障交易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并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服务需求。

该平台将整合现有不动产登记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不动产登记全过程进行电子化处理,提高登记效率和准确性。

平台还将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便于相关部门依法查询、利用不动产登记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加强组织领导...................................................................................................................... 46 (二)落实建设资金...................................................................................................................... 47 (三)明确安全责任...................................................................................................................... 47 (四)强化督促指导..............பைடு நூலகம்....................................................................................................... 47 (五)争取理解支持...................................................................................................................... 47 附件 1:《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 ................................................................................ 48 附件 2:《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 105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覆盖全国,对于全面履行不动产统 一登记职责,促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完备、准确、可靠,保障不动产交 易安全,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各级不动产登记机 构的共同任务。
为了统筹推进各级系统开发与数据库建设、网络互联等各项工 作,确保各级联动、协调配合、相互衔接,建成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 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依据《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有关规定和信 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4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2013 年 11 月 20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整合不动 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 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 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由国务院颁布并于 2015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 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 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各级不动产登 记机构的登记信息应当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确 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5
一、基本定位与目标任务 (一)基本定位
根据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的总体要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 基础平台是不动产登记各项制度落实和信息共享查询的基础。建立不 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 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服 务,有利于方便群众办证,提高办证效率,消除“信息孤岛”,促进 不动产登记信息更加完备、准确、可靠,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保 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附件
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总体方案
1
2
目录
一、基本定位与目标任务 ................................................................................................................. 6 (一)基本定位................................................................................................................................ 6 (二)总体目标................................................................................................................................ 8 (三)主要任务................................................................................................................................ 8 二、总体思路与建设原则 ................................................................................................................. 9 (一)总体思路................................................................................................................................ 9 (二)建设原则.............................................................................................................................. 10 三、总体框架 ................................................................................................................................... 11 (一)信息平台总体构成.............................................................................................................. 11 (二)国家级平台组成.................................................................................................................. 15 (三)省、市级平台组成.............................................................................................................. 23 (四)国家级平台技术架构.......................................................................................................... 23 (五)省、市级平台技术架构...................................................................................................... 25 四、信息平台运行和应用 ............................................................................................................... 26 (一)信息平台部署...................................................................................................................... 26 (二)网络连接.............................................................................................................................. 29 (三)登记应用模式...................................................................................................................... 30 (四)信息共享与查询服务模式.................................................................................................. 32 五、工作部署 ................................................................................................................................... 35 (一)主要工作内容...................................................................................................................... 35 (二)职责分工.............................................................................................................................. 39 六、进度安排 ................................................................................................................................... 43 (一)2015 年工作安排................................................................................................................. 43 (二)2016 年工作安排................................................................................................................. 45 (三)2017 年工作安排................................................................................................................. 46 七、保障措施 ...................................................................................................................................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