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系统之间的换算关系

合集下载

海拔高程换算

海拔高程换算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废黄河零点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763(米)[南海]废黄河零点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161(米)废黄河零点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0.19(米)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高程换算

高程换算

吴淞与废黄河、黄海、八五基准点的关系:
1、吴淞=废黄河+1.763m;
2、吴淞=黄海+1.924m;
3、吴淞=八五基准+1.953m。

一、吴淞零点和吴淞高程系: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

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

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
(W.H.Z)。

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

民国11年(1922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用吴淞高程系。

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

2: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基面差。

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总局主持的1957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

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米),
又有吴淞高程(46.0647米),两者之差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低1.629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3: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各种高程的换算关系

各种高程的换算关系

港口水利工程高程、水位关系转换56黄海高程基准和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国家85高程基准其实也是黄海高程基准,只不过老的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新的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新的比旧的低0.029m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56黄海高程基准:+0.00085高程基准(最新的黄海高程):56高程基准-0.029吴淞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1.688珠江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0.586我国目前通用的高程基准是:85高程基准一直没搞清楚56黄海高程基准和85高程基准的关系!总算搞明白了!还不明白的看一下吧!标高/绝对标高/高度/建筑标高/结构标高绝对标高:相对对海平面的高度,海平面的标高规定为0,在以上的为正值,以下的为负值,相平的为0,也叫海拔高度,高程相对标高:对于一个地区,通常市政国土部门会测量出某个特定的、固定的点的绝对标高,其他的测点相对于绝对标高的高度,其上为正,下为负;建筑标高: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差别在于装修,通常情况下,施工放线会在结构高度上作出而不是装修高度,一些地区经常忽略掉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差别。

以上的量单位只能是米(m)高度,值具体的、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只能为正或者0,不能为负数,单位是毫米(mm)在生产建设和手工计算习惯意识里,标高;是在建筑房屋时所用的一个术语,一般都是建筑第一层地面是0点,在建筑方线时以这一平面为基点,向下或向上算高度!高程;通俗地讲,就是某一水平面或一点,与相对照的海平面平均高度的高差,其高程即海拔为多少米,称为水准点。

广州地区各高程系统关系

广州地区各高程系统关系

广州地区各高程系统换算关系
(广东水准原点高程)
[1] 1985国家高程基准H=5.744m
[2]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H=5.586m
[3] 珠江基面高程系H=5.000m
[4] 珠江统一基准面(沿河基面)高程系H=110.000m(现已不采用)
[5] 广州城建高程系H=10.000m
各高程系统之间的换算关系:
[1] 广州城建高程= 1985国家高程基准+4.256米
[2] 广州城建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4.414米
[3] 广州城建高程=珠江基面高程系+5.000米
[4] 1985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0.158米
[5] 1985国家高程基准=珠江基面高程系+0.744米
[6]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珠江基面高程系+0.586米
(注:以上各个高程系统之间的换算关系仅限于广州地区使用。

)。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

我国常用的高程系统(2012-04-15 16:31:57)转载▼分类:测天量地标签:教育Array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国家基准高程

国家基准高程

国家基准高程
国家基准高程,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统一规定的测量高程的起始参考面。

这个起始参考面被称为高程基准面,它通常是以大地水准面作为起算面的,因为大地体是与整个地球最为接近的体形。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高程系统,例如1956年的黄海高程系统等。

但是从1985年开始,中国采用了新的国家高程基准,该基准于1987年5月启用。

新启用的高程基准是根据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确定的,被称作“1985国家高程基准”,标志着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国家高程基准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高程系统,例如吴淞高程系统和珠江高程系统等。

他们各自都有特定的起算原点和计算方法。

此外,各高程系统之间是可以相互换算的。

例如,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与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

85高程与56高程

85高程与56高程

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56黄海高程基准和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国家85高程基准其实也是黄海高程基准,只不过老的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新的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新的比旧的低0.029m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56黄海高程基准:+0.00085高程基准(最新的黄海高程):56高程基准-0.029 宁波-1.066 ??吴淞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1.688珠江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0.586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广州高程= 1985国家高程系+ 4.26(米)广州高程=黄海高程系+ 4.41(米)广州高程=珠江高程基准+ 5.00(米)我国目前通用的高程基准是:85高程基准高程系统的换算是令人困扰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个高程系统,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往往都有所区别。

可以查到的资料相当匮乏。

先收集整理如下。

(1) 波罗的海高程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 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3) 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海拔高程换算

海拔高程换算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废黄河零点高程”=吴淞高程基准—1.763 (米)[南海]废黄河零点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 0.161 (米)废黄河零点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 0.19 (米)1956年黄海高程”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0.029 (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淞高程基准—1.688 (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 0.586 (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 (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淞高程基准—1.717 (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 0.557 (米)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 1956年黄海高程”、“ 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淞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 . “ 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 —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 1956年黄海高程” =“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 0.029 (米)“ 1956年黄海高程”=吴淞高程基准”—1.688 (米)“ 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 + 0.586 (米)2 . “ 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 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 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