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灯光
【精选课堂】11 《灯光》精品教案

11.灯光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充分感受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本文作者,学习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具体分析,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我感悟的综合水平。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抓住主要线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方法。
3.深入探究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一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由具体事物而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郝副营长舍身引路的壮举,感受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课朗读录音,作者简介的录音,天安门广场迷人的夜景的图片投影。
一板书课文题目,激发兴趣1.板书:灯光王愿坚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革命战斗英雄的感人故事。
可是为什么课文题目叫《灯光》呢?这个战斗故事跟“灯光”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解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作者。
2.了解作者。
(播放录音)王愿坚(1929~1991),山东人,当代作家。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
3.投影天安门广场迷人夜景的图片。
11、《灯光》课堂练习答案

• 精彩挑战: • 一、 • 1、热爱、蔚蓝。 • 2、千里迢迢、完璧归赵 • 3、思索、思考 • 4、用意是让台湾那位将军觉 得和大陆的距离并不遥远, 大陆和台湾还是一家。
• 二、 • 敬爱的郝副营长,您的心愿 已经实现了,我们已经坐在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了! 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好好 学习,不辜负你们的希望, 苦练报效祖国的本领。我们 一定会牢记你们的丰功伟绩 的!
一、 宏伟的建筑 深深的回忆 可怕的战争 茂密的树林
二、 亲爱的战友 宏伟的建筑 深深的回忆 激烈的战斗 著名的英雄
轻轻地划着 深深地陷入 紧紧地包围 默默地沉思 焦急地望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 •举 •端 •提
四、 •灯照耀着广场。 •精神鼓舞了我。
• 五、 • 第一次是游人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 灯光时说的,他想到了自己的幸福 生活; • 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夕看到 一本书封面上的电灯图时说的,他 想到了电灯的光明; •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夕憧憬 美好未来时说的,他想到了未来的 幸福生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灯光》笔记
一、生字生词
应掌握的生字包括:郝、霄、役、龄、挽、悼、卜、勋、倾、诺、惠等;应掌握的生词包括:豫皖苏、围歼战、歼灭战、电文、暴露、沉着、准确、憧憬等。
二、重点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突然,一个红灯顷刻间疚愧地熄灭了,湿风雪随着黄昏的地平线消失了。
3.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感动了,流下了第一滴热泪。
4.交通沟里的路很窄,即使肩膀擦着肩膀走过,也别想抓住死者的手送别他。
5.在我们这个部队里,“胡子”也就像革命战士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
三、段落划分
本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1-2):描述了作者对灯光的感受和回忆,点明了题目。
2.第二部分(3-11):描述了作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中,用生命去换取胜利的经历。
3.第三部分(12-13):表达了作者对战友的怀念和感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中,用生命去换取胜利的经历,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和感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同时,通过赞美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强调了革命传统的重要性和传承的价值。
11《灯光课件》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 课件简介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师素养与能力 • 教学效果评估
目录
01
课件简介
课件内容概述
01
02
03
课件主题
灯光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 应用
内容结构
介绍灯光设计的基本原则 、技巧和实际案例
主要知识点
总结评价
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和剖析,帮 助学生理解灯光在场景中的作用
和效果。
任务驱动法
布置实际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 灯光效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
创新思维。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 此的见解和经验,促进交流与合
教师需要关注学术前沿,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 知识体系。
跨学科整合能力
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提供全 面的学习体验。
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 案。
课堂管理能力
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策略运用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评价与反思
学生评价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见,不断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行评价
邀请同行专家对教学进行评估,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
自我反思
教师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
11.《灯光.》

灯光6
郝副营长为了下一代的上幸福生活, 英勇献身。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 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灯光7
阅读提示
作者对郝副营长深深的怀念。
阅读提示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 可能想到了什么?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 在电灯下 ,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 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 郝副营长的痛惜。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 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他的献身的精神多么 伟大,他的无私的品德多么高尚!
3.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
3.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
4.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提示
1.找到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体会其含义?
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a.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 到光明,感到温暖。 b.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 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 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 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d.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 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 火光冲进了围墙,顿时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e.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 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 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f.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 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灯光》

王愿坚是当代著 名的作家。1945年 参加八路军。在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当过随军记者, 解放后创作了不少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 部电影的编剧就有 他一个。
听同学读课文,思考问题:
1、想一想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 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 地方是写往事的?
晋代有个叫车胤的人家里很 穷,晚上学习点不起油灯,他就 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用萤火 虫的尾部萤光来照明;和他同时 代的一个名为孙康的人,冬天借 着雪反射的光看书,这就是“囊 萤映雪”的典故。西汉的匡衡也 是家里穷点不起油灯,在自己家 的墙壁上凿个小洞。让隔壁的灯 光透过来一些,晚上读书,这个 典故叫“凿壁偷光”。
憧憬 阻击
深深的回忆 微弱的亮光 璀璨的华灯 茂密的沙柳林 黑魆魆的围墙 千钧一发的时刻 猛烈的阻击 轻轻地划着火柴 默默地沉思 聚精会神地读书 深情地说
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回忆呢? 一句话:
“多好啊!”
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 这句话,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 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 会想些什么?
形近字组词:
皖( )——烷( ) 膝( )——漆( )
憧( )——幢( ) 歼( )——纤( )
吊( )——呆( ) 倚( )——骑( )
钮( )——扭( )
近义词:
宏伟( ) 茂密( ) 憧憬( )
震天动地(
反义词:
) 千钧一发(
)
茂密(
) 微弱(
) 温暖())源自聚精会神() 震天动地(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 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不顾自身 安危,点燃了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 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而他因被火光暴露英勇牺牲了的事,歌 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灯光(说课 稿)人教版

11.《灯光》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1)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11课《灯光》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 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 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 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 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 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 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主要作品有《灯光》《党费》《粮 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 《普通劳动者》《支队政委》《后代》 《妈妈》《赶队》《珍贵的纪念品》 《草》,电影剧本《闪闪的红 星》……
王愿坚
读读记记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 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háo )、工 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 通壕。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憧憬:向往。 黑魆(xū)魆:形容黑暗。 整编师:整编师实际上就是军。是 把一军压缩成一个师。
“多好啊!”
谁说 的?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பைடு நூலகம்
在什么情况下 说的?
有什么含义呢? 由衷的赞叹,引起作 者对往事的回忆
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 下看书深感羡慕 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游人
郝副 营长
欣赏美丽景 色时
看到书上的 一幅插图时
与“我”谈话 时
郝副 营长
主• 要 写 法
本文歌颂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歌颂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 勇献身的精神,说明了我们今天的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更加 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理解“灯光”的深刻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果小学
•
王愿坚(1929—1991)当 代作家,解放战争期间,在 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 任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 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 《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 到长征路上采访。主要作品 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 的故事》《七根火柴》《普 通劳动者》《足迹》《路标》 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 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学习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 文围绕“灯光”主要写了一 件什么事?作者是怎样想起 这件往事的?
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 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 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 是写往事?
文章结构:
第一段(1-2)由天安门广场的 灯光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灯光的回忆。 第二段(3-11)一件值得回忆的 往事,即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段(12)作者面对天安门前 璀璨的灯光,又缅怀起这位烈士。
探讨:
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 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画出有关语句 。你体会到了什么?
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过上有电灯的幸福 生活不惜牺牲自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 易 。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 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事物
看(灯)
听(“多好啊”) 联想 往事 事物 想(战友)
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什么?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 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 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 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 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他在憧憬什么呢?
精读往事部分: 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 笔勾画出来。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 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 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我”为什么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心 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 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 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次, 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广场上,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多好啊!”他自言自语。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 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 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 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