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转移案例分析题(doc 21页)
金融资产转移的案例

金融资产转移的案例金融资产转移是指金融机构将其资产转让给其他机构或个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金融市场中是非常常见的,通过资产转移,金融机构可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降低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金融资产转移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银行将部分信贷资产转移给资产证券化公司的案例。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通常会有大量的信贷资产,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等。
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银行可以将部分信贷资产打包成证券,然后转让给资产证券化公司。
这样一来,银行可以获得一笔现金,同时也可以将信贷风险转移给其他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公司则可以通过证券化产品获得一定的收益,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其次,还有保险公司将部分风险资产转移给再保险公司的案例。
保险公司作为承担风险的机构,通常会面临着风险集中的问题。
为了降低风险,保险公司可以将部分风险资产转移给再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承担了一部分风险后,保险公司的风险得到了分散,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稳健性和盈利能力。
再保险公司则可以通过再保险业务获取一定的保费收入,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另外,还有企业将部分应收账款转移给保理公司的案例。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将部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来垫付资金。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及时获取资金,提高自身的资金利用效率,缓解资金压力。
保理公司则可以通过购买应收账款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也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来控制风险,实现双赢的局面。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资产转移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资产转移,金融机构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在进行资产转移时,金融机构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金融资产转移的概念,为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参考。
金融资产转移

根据转移的金融资产类型和转移方式,金融资产转移可以分为证券化、信托、资产证券化、基金等不同形式。
金融资产转移分类
定义与分类
1
金融资产转移的意义
2
3
通过将低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的证券,金融资产转移可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提高资本效率
通过将风险较高的资产转移给其他投资者,可以降低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
数字货币
绿色金融
市场变化的机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对金融资产转移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交易对手方。
市场趋势与影响因素
04
金融资产转移的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
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对冲策略来降低或规避转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对冲策略制定
选择具有相关性和足够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进行对冲操作,如期货、期权、互换等。
xx年xx月xx日
《金融资产转移》
CATALOGUE
目录
金融资产转移概述金融资产转移的交易机制金融资产转移的市场与参与者金融资产转移的风险管理金融资产转移的案例分析金融资产转移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金融资产转移概述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或个人将持有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贷款等)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风险权转移给其他实体,以获得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在金融资产转移中,对冲策略可降低转移方与受让方之间的价格波动风险。
03
金融资产转移的市场与参与者
定义与性质
金融资产转移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子集,涉及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和交易。这个市场通常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和其他可以交易的金融工具。
_金融资产转移(2)

第五节金融资产转移三、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一)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1.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会计处理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被转移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日的账面价值。
(2)因转移金融资产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情形)之和。
计算公式: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形成的损益=因转移收到的对价-所转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或损失)因转移收到的对价=因转移交易实际收到的价款+新获得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转移获得的服务资产的公允价值-新承担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因转移承担的服务负债的公允价值【例题】2×17年1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发行的10年期公司债券出售给丙公司,经协商出售价格为311万元人民币,2×16年12月31日该债券公允价值为310万元人民币。
该债券于2×16年1月1日发行,甲公司持有该债券时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面值(取得成本)为300万元人民币。
本例中,假设甲公司和丙公司在出售协议中约定,出售后该公司债券发生的所有损失均由丙公司自行承担,甲公司已将债券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丙公司,因此,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根据上述资料,首先应确定出售日该笔债券的账面价值。
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即2×16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310万元人民币,而且该债券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因此出售日该债券账面价值为310万元人民币。
其次,应确定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为10万元(310-300)人民币。
金融理财师(CFP)综合案例分析章节练习试卷2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金融理财师(CFP)综合案例分析章节练习试卷2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假设刘芳女士是你的理财客户,因为孩子将要出生,特向理财规划师咨询有关理财规划的情况,以下是刘芳女士家庭基本财务状况:一、案例成员四、理财规划目标1.短期目标:为宝宝出生做准备并规划教育金和为全家规划完善的保险计划;2.中期目标:实现家庭投资需求,保持家庭资产的快速积累;三年后购车,十年后换房,以提高生活质量;3.长期目标:准备充裕的养老金,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1.综合考虑,刘芳女士一家中存在的下列问题中应当首先解决()问题。
A.金融投资不足B.日常保留现金额度过大C.贷款还款方式选择不当D.风险管理支出不足正确答案:D2.下列有关刘芳女士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的诊断说法正确的有()。
Ⅰ.该家庭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Ⅱ.该家庭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Ⅲ.该家庭清偿债务的能力较强Ⅳ.该家庭清偿债务的能力较弱A.Ⅰ、ⅢB.Ⅱ、ⅢC.Ⅰ、ⅣD.Ⅱ、Ⅳ正确答案:B解析: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50000/1110000=13.5%,小于50%,因此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清偿比率=净资产/总资产=960000/1110000=86.49%,大于50%,说明家庭的偿债能力较强。
3.刘芳女士家庭的保费支出比率是()。
A.1.52%B.1.79%C.1.50%D.2.00%正确答案:A解析:保费支出比率=年保费支出/年收入=3000/(14000×12+30000)=1.52%。
4.刘芳家庭的理想应急准备金水平占实际准备金比率水平的比率为()。
A.40%B.60%C.100%D.200%正确答案:B解析:一般认为,家庭的现金、活期储蓄及货币市场基金类资产能满足3个月左右的支出即可提供足够的应急金,即李芳家理想的应急准备金为30000元,而李芳家现金与活期存款共50000元,可见该比率为30000/50000=60%。
高级会计师考题: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高级会计师考题: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高级会计师考题: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距离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已经不多,复习到这个时间点,高级跨级职称备考也将进入到巩固阶段,下面是店铺收集的高级会计师临考模拟试题,就跟随店铺一起去了解下吧。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考题亚细亚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13年发生了如下有关金融资产转移的交易或事项:(1)2×13年1月26日,亚细亚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出售持有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丁公司债券,所得价款为6 000万元。
出售时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5 900万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00万元。
亚细亚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金融资产,同时确认了投资收益300万元。
(2)为了处置账龄在5年以上、账面余额为5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的应收账款,亚细亚公司管理层2×13年3月31日制定了以下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供董事会决策。
方案1:将上述应收账款按照公允价值3 100万元出售给亚细亚公司的母公司的另一子公司(丙公司),不附追索权。
方案2:将上述应收账款委托某信托公司设立信托,由信托公司以该应收账款的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向社会公众发行年利率为3%、3年期的资产支持证券2 800万元,亚细亚公司享有或承担该应收账款的收益或风险。
(3)亚细亚公司鉴于资金比较紧张,于7月1日将应收票据4 000万元贴现给工商银行,取得贴现净额3 960万元。
该应收票据为5月1日收到的、期限为6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
亚细亚公司贴现时与工商银行约定,该贴现为附追索权的贴现。
亚细亚公司判断,与该应收票据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
(4)亚细亚公司于6月30日将其持有的甲上市公司股票出售给建设银行,取得价款8 000万元。
同时约定,亚细亚公司将于本年12月31日以当日市价回购甲公司股票。
亚细亚公司将甲公司股票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的账面价值为7 900万元,其中“成本”明细科目的账面余额为7 0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为900万元。
【考CPA的看过来】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docx

8 种转换【考CPA的看过来】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概念,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特指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并不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股权比例一般小于 20%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一般20%-50% ,成本法一般 50% 以上。
其次,三类资产的转换分为如下8 种情况: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2、金融资产转成本法(同一)3、金融资产转成本法(非同一)4、权益法转成本法(同一)5、权益法转成本法(非同一)6、权益法转金融资产7、成本法转权益法 8、成本法转金融资产接下来,一个一个详解准则规定和案例分析。
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第十四条: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例题: 2015 年 1 月 1 日,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 万股,每股 1 元,占股10% ;2015年 1 月 31 日,公允价值变为1.2 元 /股; 2015年2月5日,公允价值 1.5 元 /股,再次购入 2000 万股,耗资 3000万元,此后共占股30% ,构成重大影响,此时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16000 万元。
2015 年 1 月 1 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10 000 000贷:银行存款10 000 000 小编点评:如果有交易费用,要记入借方投资收益。
2015 年1月31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000 000小编点评:每月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金融资产转移的案例

金融资产转移的案例金融资产转移是指金融机构将自身持有的资产转移给其他机构或个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金融领域中十分常见,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规避风险、优化资产配置、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了解金融资产转移的实际操作和影响。
案例一:某银行持有大量信用卡贷款资产,由于风险集中度过高,银行决定将部分信用卡贷款资产转移给其他金融机构。
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银行成功将一部分信用卡贷款资产转移,从而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暴露。
同时,银行也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流动性,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案例二:一家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持有大量消费金融资产,但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资金周转困难。
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该公司选择将部分消费金融资产转移给大型金融机构。
通过转移,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了资金流动性,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敞口。
案例三:一家保险公司持有大量固定收益类资产,但由于市场变化,这些资产的收益率较低。
为了优化资产配置,保险公司决定将部分固定收益类资产转移给其他机构,同时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通过资产转移,保险公司成功提高了资产配置的效率,获得了更高的投资收益。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金融资产转移在实际操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规避风险、优化资产配置、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然而,金融资产转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金融机构在操作过程中谨慎评估和管理。
在进行金融资产转移时,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转移方案,并与合作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金融资产转移行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资产转移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行为,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和效益,谨慎评估和管理资产转移行为,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确保金融资产转移行为的合规和稳健。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金融资产转移21页word

第二十四章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金融资产转移第一节金融资产转移概述金融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比较重要的一类资产,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时会为满足资产流动性或风险管理等需要,将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转移给该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其他方。
《企业会计准则第23 号——金融资产转移》(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范了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因金融资产转移业务对企业带来的财务影响。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这里所指的金融资产,既包括单项金融资产,也包括一组类似的金融资产;既包括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也包括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整体。
根据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企业金融资产转移,包括下列两种情形:一、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企业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转移给另一方,意味着该项金融资产发生了全部或部分转移。
例如,企业将收取贷款本金的权利整体或部分地转让给另一方;或将收取贷款利息的权利整体或部分地转让给另一方;或将收取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权利整体或部分地转让给另一方;将收取应收款项的权利转让给另一方;等等,均属于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
二、将金融资产转移给另一方,但保留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权利,并承担将收取的现金流量支付给最终收款方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指企业收到转移的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其金额往往与该所转移的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相同。
在某些情况下,金融资产转移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机构(如服务机构等)代收现金流量的情况,这些代理机构不属于最终收款方。
例如,商业银行将附追索权或不附追索权的信贷资产出售给买方,同时受买方委托代收所售信贷资产本金和利息,并将收到的本金和利息及时交付买方。
这里的商业银行不属于最终收款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资产转移案例分析题(doc 21页)2011年度高级会计师考前辅导案例分析题第五章金融资产转移【案例分析题一】甲公司为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甲公司在编制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时,内审部门就2011年以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会计处理提出异议:(1)甲公司2011年5月1日将一项应收账款50000万元出售给某商业银行,取得款项49000万元,同时承诺对不超过该应收账款余额3%的信用损失提供担保。
出售之后,甲公司不再对该应收账款进行后续管理。
根据甲公司以往的经验,该类应收账款的损失率预计为5%。
假定甲公司为该应收账款提供担保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且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目应收账款,并将收到的价款49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50000万元之间的差额100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2)甲公司2011年7月1日,将某项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的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400万元)转让给某投资银行,转让价格为当日的公允价值1500万元;同时与该投资银行签订了应收账款的回购协议,以转让价格加上转让日至回购日期间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回购。
同日,该投资银行按协议支付了1500万元。
该应收账款2011年12月31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440万元。
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应收账款,并将收到的价款15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1600万元之间的差额10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3)甲公司2011年9月1日,将持有的乙公司发行的10年期公司债券出售给丙公司,经协商出售价格为330万元,2010年12月31日该债券公允价值为310万元。
该债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300万元,年利率6%(等于实际利率),每年末支付利息,甲公司将同日按面值购入的该债券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对于此业务,甲公司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价款33 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310万元之间的差额2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4)甲公司2011年11月1日将销售产品收到的面值为500万元、期限为6个月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
协议规定,在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时,甲公司负有向银行还款的责任。
甲公司实际收到480万元,款项已收入银行。
甲公司终止确认该应收票据,并将收到的价款48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500万元之间的差额2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还应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正确答案】:(1)甲公司出售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根据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正确的会计处理:通过对所转移金融资产提供财务担保方式继续涉入的财务担保金额,转移日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1500万元(50000×3%)。
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按照财务担保金额和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提供担保的取费)之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1700万元,差额12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正确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49000继续涉入资产1500营业外支出1200贷:应收账款50000继续涉入负债1700理由:根据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照固定价格将该金融资产回购的,表明风险报酬没有转移,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正确的会计处理:企业仍保留与所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能终止确认应收账款,应当继续确认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3)甲公司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不正确。
理由:根据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准则的规定,甲公司已将债券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丙公司,因此,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应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正确的会计处理: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形成的损益=收到的对价—所转移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或-)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或损失)=330-310+10=30(万元)。
正确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33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10投资收益2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贷:投资收益10理由:企业将应收票据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贴现,协议中规定,在贴现的应收债权到期,债务人未按期偿还时,申请贴现的企业负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款的责任,属于附追索权方式,申请贴现的企业应按照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正确的会计处理:企业仍保留与所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确认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480财务费用20贷:短期借款500【案例分析题二】正大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金融类上市公司。
正大公司在2011年度发生如下金融资产转移业务:(1)2011年1 月10 日,正大公司将持有的东华公司发行的5 年期公司债券出售给天华公司,同时签订了一项看涨期权合约【注:正大公司很可能会到期行权,将债券购回】,期权行权日为2011年12 月31 日,行权价为400 万元,正大公司支付期权费10 万元。
假定正大公司预计行权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500 万元。
(2)2011年3月10日,正大公司将其持有的一笔国债出售给天马公司,售价为200 万元,该债券年利率为3.5%。
同时,正大公司与天马公司签订了一项回购协议,协议规定 3 个月后由正大公司将该笔国债购回,回购价为202 万元。
2011年 6 月10 日,正大公司将该笔国债购回。
假定该笔国债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
(3)2011年7月31 日,正大公司将某项账面余额为5000万元的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200万元)转让给证券投资银行,转让价格为当日公允价值3750万元;同时与证券投资银行签订了应收账款的回购协议,双方约定5个月后正大公司有优先回购选择权,回购价为该应收账款的市场价格。
同日,证券投资银行按协议支付了3 750万元。
该应收账款2011年12月31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3 600万元。
(4)2011年8月1日,正大公司与中国银行上海支行签订一笔贷款转让协议,由正大公司将其本金为1000万元、年利率为10%、贷款期限为9年的组合贷款出售给中国银行上海支行,售价为1000万元。
双方约定,由正大公司为该笔贷款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为300万元,实际贷款损失超过担保金额的部分由中国银行上海支行承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逐一分析、判断正大公司上述金融资产转移的业务是否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理由:由于期权的行权价(400万元)小于行权日债券的公允价值(500万元),即正大公司在行权日很可能将重新购回该债券,因此,该看涨期权属于重大价内期权。
所以,在转让日,可以判定债券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尚未全部转移给天华公司,正大公司不应当终止确认该债券。
(2)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理由:由于此项出售属于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固定,因此可以判断,该笔国债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给天马公司,正大公司不应终止确认该笔国债。
(3)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理由:通过企业与购买方之间签订的协议,约定到期日企业再将该金融资产购回,回购价为到期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即,到期日该项金融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其减值损失由购买方承担,如果发生增值,收益由购买方享有】,因此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4)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理由:正大公司由于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该笔组合贷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也未放弃对其控制,而且因为贷款没有活跃的市场,中国银行上海支行不具备出售该笔贷款的“实际能力”,导致正大公司未放弃对该笔贷款的控制,所以,应当按照继续涉入该笔贷款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
【案例分析题三】甲公司系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011年公司有关金融资产转移业务的相关资料如下:(1)2011年2月1日,甲公司将应收乙公司应收账款出售给丙商业银行,取得银行存款2300万元。
合同约定,在丙银行不能从乙公司收到票款时,不得向甲公司追偿。
该应收账款是2011年1月1日向乙公司出售原材料而取得的,金额为234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2)2011年5月1日,甲公司将其一项金融资产出售给乙公司,取得出售价款500万元,同时与乙公司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照当日的公允价值再将该金融资产回购,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3)2011年6月1日,甲公司将其一项金融资产出售给丙公司,同时与丙公司签订了看跌期权合约,从合约条款判断,该看跌期权是一项重大价内期权,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项金融资产。
(4)2011年7月1日,甲公司将其信贷资产整体转移给戊信托机构,同时保证对戊信托公司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甲公司在处理时终止确认了该金融资产。
要求:分析、判断甲公司对事项(1)至(4)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事项(1)的会计处理正确。
理由:采用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应收款项,与应收账款所有权有关的风险与报酬已经转移,应当终止确认相关的应收债权。
事项(2)的会计处理正确。
理由: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买入方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结束时按照当日的公允价值将该金融资产回购的,与金融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与报酬已经转移,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事项(3)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在将金融出售的同时与丙公司签订了看跌期权合约【即:丙公司有权将该金融资产返售给甲公司】,从合约条款判断,该看跌期权是一项重大价内期权,【即丙公司很可能会到期行权返售给甲公司】,因此与金融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与报酬并未转移,所以,甲公司不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事项(4)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在将其信贷资产进行转移的同时对买方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全额补偿,这说明该金融资产相关的风险并没有全部转移,所以甲公司不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
【案例分析题四】鸿翔公司为一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
鸿翔公司2011年有关金融资产转移的处理如下:(1)2011年10月1日,鸿翔公司将持有的债券(鸿翔公司将其初始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给B公司,取得价款2500万元已于当日收存银行;同时与B公司签订协议,约定2011年12月31日按2524万元的价格回购该债券,该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为2400万元,假定截至2011年10月1日其公允价值一直未发生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