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柯尔文手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柯尔文手势》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柯尔文手势》
助学生理解首调
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 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 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够运用恰当的手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
一起学 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
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 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 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 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 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 予以视觉化,形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 课件
1
“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 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 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 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 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 势”。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 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 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 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 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 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 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尝试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 学唱简单的音阶;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 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 了。
4
柯 尔 文 手 势
5

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是指将歌曲的旋律以调式为基础,用音阶的名称来唱名,而不是用度数或半音来计算。

这种唱名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容易地记住旋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高和音程的关系。

2. 柯尔文手势:柯尔文手势是一种用手势来表示音高和音程关系的方法。

它最早源自以色列和埃及的手语,后来被英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约翰·柯尔文引入音乐课堂,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3. 节奏读法:节奏读法是指通过记忆节奏元素的小名来读节奏。

这种读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符的时值和节奏,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4. 符干字母记谱法:符干字母记谱法是指用符号来表示音高和节奏的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高和节奏,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音乐教学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柯尔文手势》课件02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柯尔文手势》课件02
尝试着用手形的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 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 了。
柯 尔 文 手 势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11:55:43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32021/10/132021/10/1310/13/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32021/10/13October 1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32021/10/132021/10/132021/10/13
基本作用
“柯尔文手势”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 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 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 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够运用恰当的手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起学 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
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 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 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 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 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 予以视觉化,形象。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 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 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 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 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 势”。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 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 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 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 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 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 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柯尔文手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
手势图
音乐记忆训练

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的配合,与学生 做即兴的轮唱练习:教师即兴地慢唱旋律, 并伴随着手势,学生在教师歌唱两拍后模 仿,做二声部轮唱,锻炼音乐记忆。
二声部训练

使用手势进行二声部训练。教师用两 只手的手势表示不同声部音高,调整音准、 训练听觉,使学生学会互相倾听、配合。 或者是选择学生二声部歌唱中困难的片断 单独进行练习。练习时不看谱、不使用钢 琴,只是按照教师的手势歌唱。
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 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 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 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手势借助 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 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 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 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试析“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合理运用

试析“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合理运用

门关起来;LA是一座小山峰;SI是指向天空,后面跟着高音DO。

”我们还可用歌曲《哆来咪》的旋律来演唱此儿歌。

低年级的孩子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在直观、形象、有趣的手势游戏中,学生边做手势边玩边唱,每一个手势都能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东西相对应。

“柯尔文手势”和音乐语言的完美结合,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眼明手快,“柯尔文手势”教学提高学生音准初学音乐的小学生识谱能力差、音准也差,利用“柯尔文手势”在空间表示位置和运动方向,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识别音级关系。

笔者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音准,确定音高位置。

首先,在钢琴键盘上教会学生认识半音与全音,让学生知道7个基本音中MI、FA和SI、DO是半音关系,其他相邻的两个音节是全音关系。

FA 和SI是孩子们比较不容易唱准的两个音。

在听辨这两个音时,笔者会告诉学生FA的手势是“你真棒的手势倒过来,大拇指朝下”,表示唱FA的时候音高要靠近MI;而SI这个音的手势是“食指指向天空”,也就是唱SI时音高要靠近上面的高音DO。

唱准了FA和SI,其他的音就容易多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反复听辨首调音节从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这样慢慢过渡到四度、五度……教师也可用手势表示出一个短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做内心听觉的训练。

这样层层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音准,又让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有趣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快乐。

三、多声部卡农训练,“柯尔文手势”教学培养学生建立声部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的配合,与学生做即兴的卡农(轮唱)练习:教师即兴地慢唱旋律,并伴随着手势,学生在教师歌唱两拍后模仿,做二声部卡农,锻炼音乐记忆。

有了二声部卡农的基础,教师还可选一些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曲子做多声部卡农训练。

如《小星星》,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边唱边做手势先唱一个小节,第二组在第一组唱第二小节的时候起唱第一小节,第三组在第二组唱第二小节的时候起唱第一小节。

浅谈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31-2023年第33期(总第373期)美育将柯尔文手势应用于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音乐教育中“一对一”的教育模式,使音乐教育更有趣,使学生快速融入音乐课堂,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拥有独特的学习体验。

因此,本文对柯尔文手势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柯尔文手势的重要性和策略。

一、柯尔文手势概述19世纪70年代,约翰·柯尔文创立了柯尔文手势,其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柯尔文手势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表达不同的唱名,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柯尔文手势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教师还可以近距离地使用柯尔文手势指导学生发声,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教师通过柯尔文手势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柯尔文手势的重要性(一)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柯尔文手势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满足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特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纪较小,音乐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认知水平还不够高。

小学生可以在钢琴伴奏下学习歌曲的声音高度,但如果没有教师的伴奏,他们就可能会失去音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可以在音乐课上实现听力训练,使学生有效理解音的高低关系,减少学生对钢琴的依赖。

此外,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在学习柯尔文手势的过程中,积极性也会非常高,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必须运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教育方法,改进音乐教育模式。

(二)强化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艺术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音乐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直接根据教材内容教授歌曲,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因此,教师有必要寻找更具创新性和更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知识 柯尔文手势

知识  柯尔文手势

知识柯尔文手势【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听辨声音上下和音色的特点。

2.能够准确运用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

【教学重点】能根本分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上下和音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记忆柯尔文手势,认识七个音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音的上下,那么在音乐世界中,用什么来表示音的上下呢?〔二〕音乐小活动1.复习感受音的上下〔1〕教师分别播放牛和羊、老虎和猫的声音。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比拟它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2〕请学生分别模仿这两组声音。

〔3〕请学生试着列举出几组动物声音上下比照的例子,并模仿出来。

2.在乐器的音响中感受音的上下教师语:动物的叫声有上下,我们音乐王国中乐器的声音也有上下之分。

例如:〔1〕大号和小号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上下,用声音模仿。

〔2〕大提琴和小提琴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上下,用声音模仿。

3.建立音的上下概念〔1〕教师分别用钢琴弹奏高音区、低音区各一个音。

教师聆听要求:请学生说一说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2〕教师总结:我们把听起来比拟尖细、轻巧的音叫做高音。

听起来比拟粗重的音叫做低音。

〔三〕认识柯尔文手势〔1〕分步认识柯尔文手势教师语言:请你看这个手势,这个手势代表着1〔do〕这个音。

依次介绍2 3 4 5 6 7 i。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局部,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上下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上下关系表达出来。

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2〕学生随教师边做边学习音符和手势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声音的世界真神奇,上下不同、音色不同的神奇声音,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真有趣。

今天,我们了解了用“高〞、“低〞来分辨声音的音色特点。

还学习了一种柯尔文手势,认识了七个音符。

柯尔文手势课件pptx

柯尔文手势课件pptx
柯尔文手势课件pptx
目录
• 柯尔文手势简介 • 柯尔文手势基础知识 • 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育中的推广与实践 • 柯尔文手势与其他音乐教学方法的比较研
究 • 总结与展望
01 柯尔文手势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柯尔文手势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 ,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首创。
成功案例二
某音乐教师将柯尔文手势与游戏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 学习和掌握柯尔文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示
柯尔文手势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实践。教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将柯尔文手势与课堂教 学、游戏等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对未来音乐教育的期待和建议
01
02
03
加强实践教学
希望未来的音乐教育能够 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让学 员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 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创新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强化跨学科融合
建议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 科进行融合,如舞蹈、戏 剧等,以丰富学员们的艺 术体验和表现力。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2
柯尔文手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了柯尔文手势的定义、作用以及在音乐教学 中的应用。
柯尔文手势的实践操作
详细讲解了柯尔文手势的操作方法,包括手势的 形状、高低位置、运动方式等。
3
柯尔文手势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柯尔文手势在不同音乐作 品中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视唱教学法
用“音阶手势”给音高定位“音阶手势”是由匈牙利音乐教育家约翰·朽尔文首创的,后来成为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

这种教学方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音高化成有实际高度的“音阶手势”,并让学生在具体视唱曲中,把旋律线化成手掌的实际位置高低。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唱单个音时结合音阶手势;唱do时,手势稳重以示主音,手势的起点在腰部,提示学生在发d0音时它的韵母是O的形,所以手势半握拳成O形,以提示学生发音;唱fa 时,大拇指向下,它表明唱fa的感觉要向mi靠拢;唱si时,用食指do音,它表明si的不稳定性,体现出si到do的半音关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