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增加,文化娱乐产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探讨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发展现状1.1 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影视产业正逐渐崭露头角。

优秀影视作品的不断涌现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热情追捧。

同时,影视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如电影院线、影视制作公司等。

1.2 数字化的音乐产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数字化音乐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兴起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曝光机会,使得音乐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1.3 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传统的文化市场以出版、美术、舞台剧等形式为主,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文化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方式。

网络文学、小说改编剧等形式的文化内容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追捧,为文化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展趋势2.1 科技与文化融合未来,科技与文化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改变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用户体验。

例如,在游戏产业中,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文化品牌国际化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文化品牌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通过跨国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中国的文化品牌愈发活跃于国际舞台。

这也为中国文化娱乐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2.3 个性化与定制化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审美水平提升,个性化和定制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文化娱乐产业也不断推出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娱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4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化娱乐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旅游来感受和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这为文化娱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文化旅游的涵盖面越来越广泛,不仅局限于名胜古迹,也包括文化主题乐园、文化活动等。

国产电影音乐发展现状及发展浅析

国产电影音乐发展现状及发展浅析

关键词:国产电影音乐;发展现状;发展策略随着国产电影的快速发展,电影音乐也在快速发展,它既能表达电影的感情,也能提升电影的戏剧性,还能营造电影的氛围。

优秀的电影音乐既能促使观众领略电影的思想,也能促使观众领略电影的感情。

而每首电影音乐最初只是为了服务相应的电影,顺便服务众多观众。

一部优秀的电影之所以能够顺利亮相于荧幕,并深得各位观众认可,必须经过精心制作和各种审核,关于音乐的环节审核不亚于其他艺术作品的审核环节,因而,我国电影音乐正身处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发展阶段,在电影音乐的制作过程中,既要融会贯通中西音乐,又要有效融合古今音乐,促使混合型音乐发挥作用,并为突出电影效果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中国影视音乐的风格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电影音乐呈现各式各样,这些各有所异的民族歌曲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电影音乐越来越有特点,越来越能找到有章可循的规律,并以此发挥自身的作用,推动电影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也要逐渐发展,但发要遵循电影发展的需求,才能有效发挥电影音乐的作用,促使电影更上一层楼。

那么,国内电影音乐的风格具体表现为哪些特点呢?如下所示。

(一)科学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音乐开始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无论是创作力度,还是创作难度,不仅需要更优秀的演唱能力,也需要更加优质的声音。

不管是教音乐,还是学音乐,均在共同追求科学的电影音乐发声。

这就是: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口腔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掺入头腔共鸣;咬字发音的因素转换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字音融洽;声音色调明亮,声音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变化多样;音色甜、脆、圆、润、随;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学会使用混声实现上、下声区统一等技巧,从而使演唱者具备宽广的音域、较强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等。

(二)民族性随着国内电影音乐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既要汲取民间音乐的营养,又要吸收民间音乐的创作灵感,使其形成专业的电影音乐教育,不管在创作方面,还是在表演方面,均要以高水平的艺术水准为指导,既要建立民族电影音乐,又要发展民族电影音乐。

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

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

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影音乐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上,还体现在音乐元素的丰富性和跨界融合上。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 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中国电影音乐在近年来呈现出音乐风格多样化的趋势。

从传统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摇滚乐,乃至电子音乐、爵士乐等,各种音乐风格在中国电影音乐中都有所体现。

这种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听觉体验。

2. 音乐元素的丰富性中国电影音乐在元素的选择上也逐渐丰富起来。

除了传统的乐器和声乐元素外,还融入了自然声音、电子合成音、环境音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电影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 跨界融合的趋势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音乐也逐渐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不同风格的融合上,还体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人的合作上。

这种跨界融合为电影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1.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和音乐市场的日益成熟,电影音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制片方和导演更加注重电影音乐的独特性和创意性,这也促进了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和元素选择的丰富性。

2. 创作团队的专业化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音乐的创作团队也逐渐专业化。

专业的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音效设计师等成员的加入,使得电影音乐的创作更加精细和专业化,从而推动了音乐品质的提升和风格的多样化。

3. 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的进步也为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音频技术、计算机合成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创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这些技术也使得音乐元素的选择和融合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浅析中国音乐IP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的现状及优势

浅析中国音乐IP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的现状及优势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年第5期Popular Science 一、概念界定(一)IP 电影IP ,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即“知识产权”,是指生产者对其智力劳动过程中生产出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1]IP 的形式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游戏、歌曲等具体物象,或者一个符号、一句话等抽象物象。

目前业界将“可以进行二次传播、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具有版权的任何文化产品统称为IP 。

由此,将特定IP 经由投资者进行版权购买并开发而成的电影就是IP 电影。

我国IP 电影的开发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根据IP 的原媒介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小说IP 电影类,例如《盗墓笔记》;2、漫画IP 电影类,例如《快把我哥带走》;3、话剧IP 电影类,例如《驴得水》;4、动画片IP 电影类,例如《熊出没之过年》;5、音乐IP 电影类,例如《同桌的你》;6、综艺、真人秀IP 电影类,例如《向往的生活》;7、游戏IP 电影,例如《魔兽》;8、系列IP 电影。

例如“囧途”系列。

(二)音乐IP 电影音乐,往往凝聚着激荡人心的力量,跨越时间空间传递情感。

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商业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其作为一种特色IP 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音乐IP 与文学、漫画和游戏IP 一样,都具有高专注度、高影响力的特点,是可以进行二次传播的知识产权。

随着小说、漫画等电影改编中常见IP 的泛滥,部分电影人将目光投向了音乐这一IP ,由此音乐IP 电影诞生。

音乐IP 电影的开发通常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根据音乐作品文本本身的故事加以延续,电影与音乐的名称和叙述的内容一致或有着一致的方向,传达一致的情感;第二种是只借用一些高人气音乐IP 的名称,实际上采用与该音乐IP 无实质联系的既存剧本进行“挂羊头卖狗肉”式营销。

[2]音乐IP 电影有着完整的故事主线,丰满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更能展示出音乐IP 在电影延伸中的独特作用。

国产影片音效现状分析

国产影片音效现状分析

国产影片音效现状分析王东【摘要】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电影作品的质量。

观众在影院中欣赏电影时,应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本文从一些基本理论基础开始,从声音的制作及放映两个部分,分析了影响影片的整体声音响度的几个方面因素。

文章力求从电影产业整体结构的角度说明了不同生产环节间协调的必要性,试图找到一条途径,使观众能够在影院里欣赏到最佳声音效果。

【期刊名称】《现代电影技术》【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电影声音响度;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作者】王东【作者单位】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后期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46.7近年来我国的电影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前10个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电影票房达到80亿元以上,2010年年底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面对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电影产业在运营中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来自观众的各种投诉也在增加。

我们始终应该清醒地认识一点,那就是观众是电影的最终服务对象,电影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获得享受,观众的要求是我们最直接的方向指导,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种种意见当中,在声音方面,经常有观众观影时批评效果不好,诸如抱怨音量太大或太小、台词听不清楚等意见。

而且,从制作到放映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操作流程环节上的相互指责也日渐增多。

影院经营者批评制作部门有的影片声音制作得响度太大,不仅观众听感不适,有时还会造成设备损坏;而制作部门则批评一些影院在放映过程中经常随意调整设备音量,以致还音质量损失严重,甚至频繁出现声道分配错误等严重事故。

一时间怨声载道,不仅影响了电影产业的整体形象,似乎连声音制作部门和影院也成了相互攻击的对手。

出现这种局面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

比如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数字声取代模拟声的换代过程中,欧美等电影市场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

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国家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呢?响度由气压迅速变化的振幅 (声压)大小决定,还和频率有关。

电影《百鸟朝凤》_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困境

电影《百鸟朝凤》_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困境

电影《百鸟朝凤》_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困境电影《百鸟朝凤》: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困境电影《百鸟朝凤》是一部由袁和平执导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故事。

影片通过描绘一个农村民间的木器制作传统和木鱼制作传统的衰落和传承的过程,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以电影《百鸟朝凤》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的传承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传统音乐的传承困境在于年轻一代的缺乏兴趣。

在电影中,主人公莫言凡是农村的一个年轻人,因为对木艺感兴趣而选择了继承父辈的传统手艺。

然而,大多数年轻人更加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有所减退。

缺乏年轻一代的投入,使得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社会环境对传统音乐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音乐往往被边缘化和遗忘。

电影中的农村社区也面临着城市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社会环境的变迁导致了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音乐逐渐被社会忽视和遗弃。

此外,传统音乐的传承还面临着教育不足的问题。

在电影中,莫言凡的父亲曾认为传统音乐不值得传承,他认为这个传统已经过时,没什么用处。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承使得年轻一代缺乏对传统音乐的了解与学习。

除此之外,目前的教育体系往往更加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传统音乐的培养。

传承音乐需要在教育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解决传统音乐传承的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活动,提高传统音乐的知名度,激发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此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如电视、互联网等,扩大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音乐。

其次,应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增加传统音乐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接触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传统音乐学院或学校,致力于培养和传承传统音乐的专业人才。

中国文化消费现状及趋势报告

中国文化消费现状及趋势报告

中国文化消费现状及趋势报告一、背景介绍中国的文化消费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化消费由过去单纯的满足生活需求,转变为更加注重个性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文化消费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二、现状分析1.文化消费增长迅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文化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

其中,电影、音乐、艺术品市场增长最为明显。

人们对于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为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

2.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买音乐、电影、书籍等文化产品,也可以通过在线阅读和视频流媒体平台获取大量的文化内容。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文化的方式,加速了文化消费的升级。

3.娱乐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娱乐产业发展迅猛,包括电影、音乐、游戏等。

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电影票房收入不断刷新纪录。

音乐产业也在逐渐崛起,中外音乐人在中国市场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

游戏产业更是蓬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之一、这些娱乐产品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趋势展望1.高品质与个性化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他们对于文化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愿意为更加个性化和专业的文化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和欣赏。

这种高品质和个性化的追求将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一体化消费趋势明显。

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的文化产品,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的一体化消费。

人们喜欢在一次消费中获得多种文化体验,比如音乐会上品味美食、购买艺术品、聆听表演等。

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消费体验。

四、结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呈现出快速增长、个性化需求增加和多元化消费的趋势。

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摘要】中国电影歌曲是中国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影歌曲的历史演变,从早期模仿西方风格到独具民族特色的发展历程。

其次探讨了中国电影歌曲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接着分析了中国电影歌曲的风格特点,包括悠扬动人的旋律和情感真挚的表达。

然后讨论了中国电影歌曲的声乐表现,展示了声音和歌词的统一。

最后探讨了中国电影歌曲的音乐创作,揭示了创作者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技巧。

总结指出中国电影歌曲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贡献,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意义。

【关键词】中国电影歌曲、艺术特征、历史演变、文化内涵、风格特点、声乐表现、音乐创作、贡献、未来发展、国际舞台、地位1. 引言1.1 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中国电影歌曲是中国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电影情节提供了音乐背景,还能够通过歌词和旋律展现电影主题和情感。

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包括多方面的元素,如历史演变、文化内涵、风格特点、声乐表现和音乐创作。

通过对中国电影歌曲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电影音乐的演变历程,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不同风格特点的表现方式,欣赏声乐表现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探讨音乐创作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中国电影歌曲在电影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未来发展和国际地位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电影歌曲的艺术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2. 正文2.1 中国电影歌曲的历史演变中国电影歌曲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那时中国电影工业开始兴起,电影歌曲成为电影配乐的一部分。

早期的中国电影歌曲多为翻唱西方歌曲或民间歌曲,较少有原创作品。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歌曲的创作逐渐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知名的音乐人和作曲家。

1950年代至1970年代是中国电影歌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优秀的电影歌曲问世,不仅为电影增色添彩,也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分析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摄于1929年),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金焰、阮玲玉演唱),从此,音乐和中国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七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电影视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音效和语言一道,在电影的听觉表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可以用四个特点概括:创作群体专业化、创作风格多元化、制作手段数字化和对外交流国际化。

创作群体专业化
早期的电影音乐创作,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除了由电影音乐工作者配写主题歌及少量插曲外,大部分电影音乐都是引用现成的音乐作品或由民谣、小调改编、填词而成,旋律简洁,篇幅短小,形式单一;1935年,故事片《都市风光》由作曲家赵元任、黄自、贺绿汀共同作曲,成为我国第一部作曲影片,揭开了“创作型”电影音乐的序幕。

建国后,专业的电影作曲队伍和电影乐团成立,加速了音乐由编配为主向创作为主演变的进程,作曲家在深入生活,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同时,重视借鉴苏联电影音乐创作经验,使电影音乐在民族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和观众欣赏品位的不断提高,使电影音乐创作者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加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队伍中来,形成目前中国电影音乐独特的“学院派”现象:
一些作为后起之秀的年轻作曲家也开始在中国电影乐坛崭露头角:为陈凯歌导演的《和你在一起》配乐的赵麟(199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为俞钟导演的《我的兄弟姐妹》配乐的峦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黑豹”乐队主唱)等作曲家的加入,使得“学院派”创作群体呈现出老、中、青三结合的局面。

与前辈相比,年轻作曲家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上更为大胆和超前。

这无疑为中国电影音乐的繁荣和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

创作风格多元化
21世纪的中国电影音乐,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局面。

作曲家已不再单纯满足于把音乐作为电影的附属品去填补语言与音效的空白,而是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物、情节,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引经
据典,或洋为中用,或中西合璧,恰到好处地突出影片风格,参与揭示影片主题。

同时,音乐还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充满个性化色彩和生活气息。

特别是在制作、出版、发行渠道逐步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电影音乐专辑先于影片发行完全成为可能。

多元化的电影音乐满足了不同影片风格以及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需求,很多人因为看过电影而记住了电影音乐;还有一些观众则是因为听过了电影音乐而走进电影院去观赏影片。

别林斯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孕育的音乐博大精深,有自己的:根”和“魂”,当代电影音乐家中的有识之士,继承、弘扬并发展了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和声、配器等手段打破了民族音乐原有的单旋律线的局限,使其拥有了20世纪的音乐语言。

于是,我们看到了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古曲《满江红》作为结束,昭示着民族工业不辱使命的《首席执行官》;苍茫古朴、充满西部风情的《美丽的大脚》;还有诙谐幽默却让人沉思的农村题材影片《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制作手段数字化
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的新技术革命,进入7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让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9年6月,电影获得了数字新生:《星球大战一幽灵的威胁》在美国首次进行数字化商业放映,标志着电影从此迈入了数字时代。

在我国,一批敏感而时尚的导演在他们的电影《紧急迫降》、《冲天飞豹》、《横空出世》、《大战宁沪杭》等片的特技镜头中采用数字技术加强视听效果,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同样,在数字化进程的影响下,我国电影音乐的制作手段也有了根本的改变。

以往作曲家的创作大都依靠脑子想、嘴里唱、手上弹、谱上记的办法,一部电影音乐作品从构思到最终配置完成,全部人工操作,有专人录音,专人演奏,专人合成,制作过程复杂,制作周期较长。

作曲家的个人技术,参与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奏水平的高低,甚至录音时乐器的好坏都成为制约作品优劣的因素。

合作交流国际化
早在30年前,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随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这个概念成为了现实。

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在给我们原有的闭塞观念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各项产业向前发展。

加入WTO以后,中国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电影也不例外。

近年来,在“全球超市”思维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国际化
倾向变得越来越清晰。

很多中国导演、演员、摄影师勇敢地走向国际市场,、而国外的资金、明星、相关制作人员也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电影的投资领域和拍摄过程当中。

《大腕》、《冲出亚马逊》、《刮痧》、《紫日》等影片充分体现了这种国际化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和制作也改变了以往“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局面,在扩大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增进与国外同业者的相互了解,走出去,请进来,让音乐成为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的世界语言。

因此,只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创作道路,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让音乐反映悠久而灿烂的中国文化,同时在现实题材中贴近百姓生活。

那么,21世纪的中国电影音乐必将焕发新的光彩,为世界电影音乐发展史做出新的贡献,谱写新的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