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评课稿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评课稿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评课稿1. 引言《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是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旨在通过地球仪的使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经纬网,并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评课稿将对该教材进行评价和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2. 教材分析2.1 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经纬网在地球上的标示和作用。
通过地球仪的操作和引导,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如何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区域。
2.2 教材特点•实用性强:地球仪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使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理概念,并培养地理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知识系统性强:教材从地球仪的构造开始,逐渐介绍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地球位置和区域分布的初步认识。
3. 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和标示方法;•理解经纬度的作用和意义。
3.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地球仪查找和确定特定位置的经纬度;•能够根据经纬度确定特定位置的地理区域。
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学习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和标示方法。
4.2 教学难点•理解经纬度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根据经纬度确定特定位置的地理区域。
5. 教学方法和策略5.1 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展示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操控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查找和确定特定位置的经纬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5.2 教学策略•提问策略:通过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相关问题。
•讨论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理解和应用。
6. 教学过程6.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与地理相关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6.2 学习内容呈现讲解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操作,查找和确定特定位置的经纬度。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使用地图》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使用地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地图》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出现在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础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用途,学会使用地图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地图。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技巧,如何从地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指示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示范如何使用地图: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
4.学生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地图阅读实践。
5.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地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图的种类和用途1.自然地图2.社会经济地图–人口分布图如何使用地图1.阅读地图的技巧–了解图例和注记–掌握比例尺和方向–学会寻找地理位置2.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地图要素–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地图种类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件教学设计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 高度差相等。 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起伏比较大(或坡度 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起伏比较小 (或坡度较缓).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 突出为山脊
男生女生比赛:男生队从B到O,女 生队从A到O,哪组会快速到达?
A
o
B
你能画出这个地形剖面图
?
男生女生比赛:男生队从B到O,女 生队从A到O,哪组会快速到达?
A
o
B
你能画出这个地形剖面图
?
NO3:确定路线
路线:
设计理由: 注意事项:
2011年12月,温 州首条国家级大 罗山登山健身步 道建成。据图3 回答10—12题: 1.大罗山步行道 入口繁多,主要 分布在瑶溪、塘 下、茶山、仙岩 、天河等地,从 地理 方位来判 断 A.瑶溪位于仙岩 的东北方 B.茶山位于天河 的东南方 C.仙岩位于塘下 的西南方 D.天河位于瑶溪 的西北方
猜谜
高山不见一寸土,
平地不见半亩田,
五湖四海没有水,
世界各国在眼前。
猜谜
高山不见一寸土,
平地不见半亩田,
五湖四海没有水,
世界各国在眼前。
谜底:地图
男生女生比赛:男生队从B到O,女 生队从A到O,哪组会快速到达?
A
o
B
男生女生比赛:男生队从B到O,女 生队从A到O,哪组会快速到达?
A
o
B
?
这些闭合的曲线在地图上代表着什么
鞍 部
两山峰之间的低处 为鞍部
山 脊
山 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 突出为山谷(山谷处
初中地理教案:从地图上读取信息的技巧

初中地理教案:从地图上读取信息的技巧地图是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具,通过地图可以方便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等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地图上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综合运用多种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图上信息的分类为了更好地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我们需要先了解地图上信息的分类。
一张地图通常包含三种信息:地图要素、图例和注记。
1、地图要素:地图要素是反映地理现象和要素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图形、线条、颜色、符号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如山川、水系、城市、道路等。
2、图例:图例是地图上所用符号和颜色的说明,是帮助地图使用者理解各种地图要素含义和信息的重要辅助工具。
3、注记:注记是地图上用文字标注的内容,包括地名、风景名胜、河流名称等。
二、地图上信息的获取技巧了解地图上信息的分类后,需要掌握获取信息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技巧:1、看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反映地图上显示范围和比例的关系。
常见的比例尺有分数比例尺、图幅比例尺和比例尺尺度条。
比例尺越小,地图就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大,则地图要素越少。
因此,在阅读地图时,要先看清楚比例尺。
2、看地图的图例图例是帮助地图使用者理解各种地图要素含义的辅助工具。
它包括用于表示地图要素的各种符号和颜色的说明,每种符号和颜色代表什么含义等。
在看地图时,要结合图例去理解地图中各种要素的含义和关系。
3、看地图的地形地形是个很不错的线索,它能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特征。
对于山区、平原、高原等地形,他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也会对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看地图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自然地理特征。
4、看地图的路线和交通路线和交通是另一种可以获取信息的技巧。
通过路线和交通的走向,可以了解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方向和行程。
同时,道路的宽度和形状也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交通状况。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刘家窖乡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 刘家窖乡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
• 1949年以前非农业用地主要沿河流 1949年以前非农业用地主要沿河流 两岸。 两岸。 • 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仍是沿河流 1985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仍是沿河流 两岸向东西两侧发展。 两岸向东西两侧发展。 • 1985年新修铁路之后,非农业用地 1985年新修铁路之后 年新修铁路之后, 主要沿铁路两侧分布, 主要沿铁路两侧分布,农业用地的 面积在不断缩小。 面积在不断缩小。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Βιβλιοθήκη 信息>>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2、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3、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哪幅地图? 、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哪幅地图?
• 一日游 : • 西湖(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岳坟、 西湖(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岳坟、 )、岳坟 玉泉、灵隐寺(飞来峰) 玉泉、灵隐寺(飞来峰) • 两日游: 两日游: • 第一天:西湖(三潭印月、平湖秋月、 第一天:西湖(三潭印月、平湖秋月、 小瀛洲)、雷峰塔;第二天:岳坟、 )、雷峰塔 小瀛洲)、雷峰塔;第二天:岳坟、玉 泉、灵隐寺(飞来峰)、虎跑、六和塔 灵隐寺(飞来峰)、虎跑、 )、虎跑
二、巧用地图
1、情景探究一:
1、张京为了设计旅游路线,找来了《中国交通图》,大家想 、张京为了设计旅游路线,找来了《中国交通图》 一想他首先应该做些什么? 一想他首先应该做些什么? 2、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会经过哪些大城市? 、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会经过哪些大城市? 3、如果旅游时间为 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 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
地图说课稿

情景一: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哈尔滨到杭 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一些地 图,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杭州市交通图等。他应该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哈尔滨
杭州
情景二: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搞一次登山比 赛活动,活动地点选在郊区。每个小队都拿到一幅这个 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登顶方案。
情景三:郭莉莉准备到台州天台山风景区游玩 两天。利用这张地图,他怎样安排,才能在比较短 的时间内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
提示: 1 、找到进入风景区 的入口?你准备从 哪儿进择哪个 地点住宿? 3 、大致确定出第一 天和第二天分别要 游览的景区。
;
/ 石器时代私服
教学重难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 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 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学法:资料收集法、合作式学习法
学生展示导入课文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联系情境再次设问
归纳总结综合评比
延伸教材拓展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
大)
(比例尺
小)
xrg92yua
不怎么喜欢马这种生物了,它们真是只会带来争端……愚蠢至极。”那种事情为什么要怪马啊?不应该怨人吗?虽然慕容凌娢 很不理解百蝶的思维,但她实在不敢插话了。“那次,我终于赶上了他,因为他在那个干燥炎热而又黄沙漫天的地区呆了很长 时间。等我赶过去时,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亲眼所看到的事情。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野心勃勃,一心只想称霸的人,没想到 他居然也会被一个女人给迷住。不得不说,那个女人漂亮而又妩媚,而且十分聪明。我自以为藏的很隐蔽,居然被她发现了。 她说,她很喜欢我的毛色,纯净而又洁白,所以就将我留在了她的宫殿。”“这就是后来会遇见茉莉的根本原因啊……”慕容 凌娢惊呆了,如果这是真的,百蝶算是神助攻还是电灯泡呢?“我表面上受着十分优厚的待遇,实际上是被软禁了。去哪里都 有人跟着,完全失去了自由。没过多久,他再次离开了,我多次想要逃走,却都没有成功。再后来,我听闻了他的死讯,好像 是死于谋杀。接着,有人代替他来接管这里,没想到这个女人竟然用老办法,再次蛊惑了新的当权者。我从未想过,当初他对 她立下的海誓山盟,她为他所说的甜言蜜语,竟是如此的脆弱,好像从未存在过一般。”“这梗还真是简单粗暴……”慕容凌 娢有点怀疑人生,莫非百蝶就是喜欢当电灯泡吗?(古风一言)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第089章 你猜 完了完了,韩哲轩在一旁看着,紧张的握住了拳,按照百蝶的个性,怎么会让别人如此放肆的挑衅。这酒,不会有问题 吧……“这位姑娘。”韩哲轩漫不经心的伸出折扇,恰好挡住了百蝶递过来的酒杯。面对着百蝶凌厉的目光,韩哲轩笑道, “请问这是什么酒?”“西域的葡萄酒,有什么问题吗?”百蝶眨眨眼,瞬间变得十分无辜,又往韩辰耀身旁靠了靠,完全是 受了欺负的感觉。“倒也没什么。”韩哲轩张开折扇,脸上带着尴尬的笑意。“只是觉得色泽和香味比较特别。”听了韩哲轩 的话,韩辰耀也警觉起来,手中的酒杯停在了嘴边。“确实是西域珍藏的葡萄酒啊~”百蝶直接侧身过去,喝了一口酒杯里的 酒,又以一个恰到好处的姿势抬头对韩辰耀笑着说道,“醉影楼的东西,殿下大可放心。”百蝶都做到这种地步了,就算韩哲 轩说她是妖,百毒不侵,又有谁会信!韩辰耀果然还是将酒一饮而尽了,在他饮酒之时,韩皓泽也悄然举杯,掩盖了那极其罕 见微微上扬的唇角。“我听说醉影楼里有个叫白绫的歌伎。”韩辰耀放下酒杯,露出一抹颇具玩味的笑容。“是。”百蝶满心 疑惑,他怎么会听说过慕容凌娢?“她现在可曾在醉影楼?”“在。”百蝶已经感觉到慕容凌娢的气息,就在醉影楼没错。可 是她着实想不通韩辰耀为什么会放着头牌
【教案】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授课内容《地图的阅读》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授课内容新授课授课时间45分钟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课标解读行为条件为“运用地图”通过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辨别”“识别”行为动词要求到达知识的了解程度。
内容拆分:一方面利用比例尺转化测算距离;另一方面通过图例获取信息,认识空间分布。
教材分析教材体系本节内容位于初中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内容。
教材结构教材内容呈现总分结构,总说地图的概念:分说地图的三要素:方向、图例、比例尺。
学情分析地理兴趣初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地图作为一种可以展示广阔世界的工具,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地图。
地理知识初一学生在学习地图阅读之前,可能对地理知识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理空间的概念、地理要素的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
地理能力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细节。
但在观察地图时,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有针对性的观察能力,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目标1.通过地理资料,认识不同的地图类型,理解地图概念。
2.利用各种地图,学会辨别方向、准确识别图例。
3.通过不同比例尺地图比较,理解比例尺的特点以及量算距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图的三要素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转换、比较、测算距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地理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今天这节课,大家准备寻宝,大家作为探险家准备好了嘛?学生跟随教师的提问,思考展示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讲授环节一:准备点什么?【教师提问】大家在探险前,要准备什么呢?【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展示PPT内容:指南针、地图、衣物等(过渡)那大家知道什么是地图?怎么使用地图?【教师展示】展示PPT中各种地图类型,地图类型:地形图、行政区划图、降水分布图等形式各样的地图。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坡。 多条等高线重叠的 地方;加上符号 表示。
2、地形图的解读
B、地形的识别
E
300 A C 250 200 150 100 50
D
250 B
G
F
解读2:图中A-G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 哪处可能发育河流?
低
D C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250
B高
山脊
山顶
(3)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谷 山脊之间低洼的部 分,等高线向海拔 高处突出。
三、学看地形图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相对低洼的部分, 呈马鞍形。
三、学看地形图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1000米 500米
1500米
乙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海平面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切口
300
200 100 0
等高距
100米
300
200 100 0 等高线(米)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1. 判断坡度陡缓:
山
坡陡的 地方
400
300
坡缓的 200 地方
100
400 300
200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评课稿
初中部社政组韩平
今天和组内的同事一起听了姚继梅老师执教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课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给人总体的印象是整节课脉络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如高山流水,老师在台上讲课时神采飞扬,严谨亦师,在学生中间辅导时亲切亦友,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或听或讲或说,无不参与其中。
细细品来,总结出这节课有以下诺干亮点:
首先,这节课通过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通过各种手段了落实了重点和难点。
其实课堂上的热闹并不能完全说明一节课是否上的成功,真正成功的课不仅要学生参与其中,还要把教学目标完成,把重难点落实了,学生掌握了,这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姚老师的这节课展示给大家的就是这样的一节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标准课。
其次,这节课的导入是用“2013年1月27日,温州3名驴友在乐清爬山,由于不熟悉地形,野外生存经验不足,一人不小心从山崖摔落。
”和“2013年6月23日驴友一行8人穿越温州苍南县莒溪大峡谷,随后在崎岖的山路上,14岁的小驴友小温在峡谷中失踪。
”这两条新闻导入新课,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理由有两点,一是社政课本身是一门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新闻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二是引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可以更快的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第三,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双剑齐下,消灭教学任务。
姚老师在整节课过程中,复习了旧知“地图的语言”,又穿插了一些精心挑选过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新知,这样做正迎合了社政课由开卷考试转变为闭卷考试的需要。
第四,姚老师很注意和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成,在整堂课中先后出示了五张图片和二个视频,并适时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发现新知,让学生来总结规律,真正把学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到了实处,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板书的设计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第六,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可见姚老师在备课时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这样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
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当然,亮点不止于此,评课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每个人的观点不同,看到的亮点也是不同的。
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纵观这节课也存在一二个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个是视频的选择,课堂上播放了一个关于相对高度计算的视频,在视频当中提出了用自身的海拔减去相对基准面的海拔等于相对该基准面的海拔的算法,感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说法有点深奥,其实完全可以用更简单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出计算方法;另一个关于笔记的书写速度问题,初一的学生反应速度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达到快速记笔记的层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老师应该更注意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