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种病原不同,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乙型、丙型及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护理问题/关键点1 活动无耐力2 营养失调(低蛋白血症)3 感染4 黄疸5 肝性脑病6 出血7肝肾综合征8 发热9 干扰素药物反应10 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生命体征、体重、营养状况2神志状态3生活习惯(饮酒、吸烟等)4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经济情况5基础疾病史及过去史6起病的缓急,有无明显的原因及诱因7皮肤粘膜情况:有无肝病面容、皮肤黄染、双下肢及双身水肿8有无出血情况: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9腹部体征:有无腹隆、腹胀、腹痛10胃纳,尿色、尿量及大便性状11流行病学资料11.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患者;乙型、丙型和丁型:急性、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11.2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消化道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体液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其他传播)11.3易感人群:甲型肝炎: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年人;乙型肝炎:新生儿普遍易感,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普遍易感12实验室检查:CBC、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肝炎病毒标记物、HBV-DNA 等持续评估1生命体征及营养状况2神志水平:有无肝性脑病2.1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2.2计算力及扑翼样震颤2.3肝性脑病分期(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3心理状况4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主要取决于肝炎的临床类型4.1急性肝炎:4.1.1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和戊型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乙型、丙型、丁型多起病缓慢,常见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纳差、厌油、黄疸及肝功异常4.1.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多见,整个病程无黄疸,仅少数可转为黄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4.2慢性肝炎:症状迁延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个月4.2.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有症状但生化指标仅有1~2项轻度异常4.2.2中度:病情严重程度介于轻、重度之间4.2.3重度: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及明显肝功能异常4.3重型肝炎: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占全部病例的0.2%~0.5%,病死率可高达80%~90%4.3.1临床表现4.3.1.1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4.3.1.2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4.3.1.3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腹胀或腹水4.3.1.4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4.1.3.5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烦躁不安,嗜睡等4.1.3.6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4.3.2分类4.3.2.1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肝脏明显缩小、肝臭等4.3.2.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重型肝炎表现者,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候者,称为腹水型4.3.2.3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携带史者病史4.4淤胆型肝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2~4个月或更长时间,主要表现为:4.4.1黄疸具有“三分离”的特征:黄疸深,但消化道症状轻;ALT升高不明显;PTA下降不明显4.4.2黄疸具有“梗阻性”特征:在黄疸加深的同时,伴全身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ALP、r-GT和胆固醇显著升高,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明显减少或消失5全身皮肤是否完整,有无出血点、皮疹、黄染6凝血功能低下者严密关注有无出血情况7尿量、腹围及全身水肿情况,使用利尿剂患者评估有无副作用8尿色及大便颜色、性状、次数9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肝炎病毒标记物、HBV-DNA、血氨、B超、CT等10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干预措施1体位与活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重型性肝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利于肝细胞修复。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1. 隔离措施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感染。
此外,病房应保持清洁和通风,避免患者与其他人接触。
2. 完全休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疲劳和体力消耗的症状,因此给予充分的休息十分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床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护士和家人应该鼓励患者坚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
3. 营养支持由于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护士和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摄入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4. 控制疼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随着肝区疼痛和不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轻度疼痛。
对于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液体管理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体重、血压、尿量和心率。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补液治疗,防止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6. 监测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凝血功能和肝功能代谢。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家人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来观察病情发展。
7. 心理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传染病护理病毒性肝炎护理

饮食: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02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病毒定量等指标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05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4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
02
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活动,避免劳累。
03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04
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5
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06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01
02
03
04
05
06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经验分享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1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
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生活环境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技巧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毒性肝炎。
06
监测病情: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了解病情变化
慢性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行血液、体液隔离。
2、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肝功能好转后可适当活动。
3、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但要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
酒。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5、注意观察黄疸变化、有无并发症及出血倾向、肝性脑病前驱症状,若出现时
注意加强安全防护,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肝性脑病。
6、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
避免搔抓,
以防感染。
7、严格消毒隔离,患者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8、患者日常用品单独使用,定期消毒。
9、给患者抽血及注射时,应每人一针、一巾、一条止血带。
操作前后做好手卫
生。
10、重症患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1、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眼部护理等。
12、如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深慢、瞳孔不等大等脑水肿、脑疝症状时,
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
13、注意观察患者大便颜色及形状,并做记录。
及时送检各种化验标本。
14、发热者执行发热护理常规。
15、意识障碍者执行意识障碍护理常规。
16、大量腹水患者每日监测体重,协助取舒适体位给予低盐【1.5g~2.0g/d】或
无盐饮食。
17、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学第六版》
拟定:林**芬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一、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瘙痒、皮下有无瘀斑、牙龈有无出血,如使用利尿剂患者还需注意体重的变化,通过观察上述表现了解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水的变化。
2.注意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如腹围、腹壁静脉有无曲张、移动性浊音情况、肠鸣音等,了解有无腹水及腹膜炎等临床体征。
3.注意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了解有无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特别是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有无电解质的紊乱。
4.观察患者的神志及言行表现,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楚,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早期发现肝性脑病,早治疗机预防,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肝性脑病早期多数表现为性格和行为及异常,应注意观察。
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慢性肝炎活动期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要控制活动。
肝功能基本正常后,可适当增加活动,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
2.饮食护理:1)急性肝炎: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进食量太少,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食欲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2)慢性肝炎:能量摄入:卧床或休息者:84~105kJ/(kg.d),中度活动者(上班):126~147kJ/(kg.d);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 1.5~2.0g/(kg.d);碳水化合物300~400 g/d;脂肪以耐受为限,多选用植物油,约50~60 g/d;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按肝硬化、肝性脑病的饮食原则处理。
4)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戒烟和禁饮酒及含酒精饮料。
3心理护理:因肝炎传染性强,病人易产生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应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并发症的护理1)肝性脑病:绝对卧床,专人守护。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课件

适量蛋白质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瘦肉、蛋、奶 等,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低脂肪食物为主, 避免脂肪肝的发生。
营养搭配
1 2
均衡搭配
食物种类多样化,搭配合理,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适量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
适量水分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 载量等相关指标的检测。
保持联系
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以便医生进行个体化指导。
ABCD
及时就诊
如有不适症状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调整治 疗方案。
注意观察
留意病情变化,如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症状加重或持续不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团体干预
02
组织患者参加团体活动,如交流会、讲座等,促进患者之间的
交流和支持。
家庭干预
03
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教育和指导,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和
理解,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05
病毒性肝炎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适量热量
为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应保证摄入充足 的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丰富维生素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水源。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 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防止疾病传播。
控制策略
加强监测
建立健全肝炎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并处理疫情。
健康教育
开展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的经过,有无类似病例接触史,既往有无肝炎病史、有无接受注射、输血、使用血制品、职业暴露、并用注射针头史等。
2、评估患者现有症状和体征,如有无乏力、畏食、恶心、黄疸、皮肤瘙痒、肝大伴压痛、腹胀、腹水、性格行为改变等。
3、了解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病原学检测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日常活动、耐受水平及日常生活的自理程度。
5、了解患者乙肝疫苗主动疫苗接种情况,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甲型、戊型肝炎患者按消化道隔离,隔离期为自发病日起30天。
乙肝、丙肝、丁肝按血液—体液隔离。
2、急性肝炎早期绝对卧床休息至黄疸减轻、症状好转及肝功能改善后方可轻微活动1~2小时/日,以不感觉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慢性肝炎采取动静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休息,或是以不疲劳为度。
重症肝炎绝对卧床休息。
3、急性肝炎予以易消化、清淡、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但应保证足够的热量。
慢性肝炎给予高蛋白饮食,维持标准体重,勿超重;重症肝炎给予适量蛋白质、髙糖、低脂、低盐、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出现肝性脑病前兆则予以低蛋白饮食。
有腹水者,给予低钠饮食,按医嘱记录尿量,控制入水量。
4、遵医嘱给予保护肝脏、降低转氨酶、抗病毒、免疫调节、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治疗,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应用胸腺素可能出现低热、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应用干扰素可能出现“流感样症候群”如发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用量大及时间长,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还可能出现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停药后自然恢复。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重型肝炎发生。
一旦出现起病后10日内黄疸继续加深,肝迅速缩小,出血倾向、肝臭、腹水、急性肾衰竭、肝性脑病等表现,提示发生急性重症肝炎。
6、尽早发现肝性脑病并积极治疗。
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日夜倒错、谵妄等,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肌张力增高、椎体束损害体征、脑水肿、脑疝等。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家属教育
指导家属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包括饮食、休息、用药等方面 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疾病的传播等。
医护人员沟通技巧与患者信任建立
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应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 倾听、安慰、鼓励等,以增强患者对 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等。
药物副作用观察和应对策略部署
监测生命体征
应对策略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针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如减量或停药、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如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建议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定期到医院随访,以便 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直 接接触食物和餐具。
04
运动护理措施
适宜运动项目推荐和锻炼计划制定
适宜运动项目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包括运动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运动过程中注意事项和风险防范措施
注意事项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疲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
02
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与干预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绪、态度等方面 的心理状态。
针对性干预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放松 训练等,以缓解患者的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问题∕关键点
1、营养失调
2、活动无耐力
3、出血
4、腹水
5、肝性脑病
6、焦虑
二、概念: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三、护理评估
1、评估皮肤、巩膜有无黄染,黄染程度、皮肤瘙痒程度等。
2、评估出血倾向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倾向,黑便、柏油样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征象。
3、评估排泄物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
4、评估神志观察有无性格情绪、精神意识的改变,以及有无嗜睡,烦躁、昏迷等肝性脑病的发生。
5、评估患者营养情况,观察饮食每周测体重,维持在病前水平或略增加。
四、护理措施
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
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五、健康教育
1、讲解该病传播途径及隔离防护要求。
2、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戒酒。
4、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5、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炎应坚持复诊,一般肝功正常后三个月内每半个月进行肝功复查,三个月后每一个月复查一次,半年后每年两次。
如出现下列情况须及时就诊: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腹部不适等。
六、并发症观察1、重症肝炎并发肝性脑病者,应密切注意血压、呼吸及瞳孔的变化,若血压偏高、眼结膜水肿、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脑水肿或脑疝的危险,应立即进行抢救。
恢复期可适当看书或在室内活动,以不感到劳累为宜。
2、出血,严密注意有无消化道、皮下、牙龈、鼻腔等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