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并购会计处理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反向购买”会计处理案例:构成业务

“反向购买”会计处理案例:构成业务【例】A上市公司于2017年9月30日通过定向增发本企业普通股对B企业进行合并,取得B企业100%的股权。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A公司及B企业在合并前简化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
其他资料如下:(1)A公司普通股在2017年9月30日公允价值20元,B企业每股40元。
A、B每股普通股面值均为1元。
A公司每2股换B企业1股。
A公司共发行1200万股普通股以取得B企业全部600万股普通股。
(2)2017年9月30日,A公司除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较账面价值高3000万元外,其他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3)A公司与B企业在合并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表1 A公司和B企业合并前资产负债表简表单位:万元A公司、B企业及股东发行前后股权关系的变化见图7-1。
第一步:确定合并成本(B企业角度)1、增发后B企业原股东乙持有A公司股权比例 1200/(1000+1200)=54.55%2、假定B企业发行本企业普通股在合并后主体享有同样的股权比例即54.55%则B企业应发行普通股股数=600/54.55%-600=500(万股)企业合并成本=模拟发行数量*公允价值=500*40=20000(万元)第二步:(B企业)企业合并成本在(A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分配企业合并成本 20 000A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流动资产 2 000非流动资产 17 000(公允价值)流动负债(800)非流动负债(200)商誉 2 000(倒挤)第三步:A公司、B企业单体报表的会计处理A公司单体报表:发行普通股1200万股: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24 000(1200*20)贷:股本 1 2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2 800 (分录1)A公司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3000万单体报表不需要会计处理。
B企业单体报表:借:实收资本-乙 600贷:实收资本-A公司 600 (分录2)股东乙方:原采用成本法核算(对B),现对B不再拥有股权;对A达到控制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反向会计购买开题报告

会计与经济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发展,会计也要随之发展,反向购买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国内第一个反向购买的案例开始,类似案例不断涌现,反向购买作为企业合并的一种,可以说是合并中的创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反向购买已成为企业上市中越来越重要的方法,但是相关的制度规定尚未完善,实务中没有相关规定来规范这一方法,给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作为为经济服务的会计,当出现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必须要仔细研究,找出合适的办法,尽可能的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
现代会计在我国起步跟发展都次于国际,但就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我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很大的努力,加入WTO之后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也加大了力度调整,做到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体现了中国特色。反向购买的研究重点是分析以前发生过的案例,找出其中的不完善之处,分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国外已存在的方法加以利用,找出能得到国际认可又必须适合我国的最佳处理方法。所以研究反向购买的意义就是为了找出合适的处理方法,规范其运用,为经济建设打下基础。
(一பைடு நூலகம்理论背景
反向收购,作为一种商业运作,属于公司收购合并的范畴,为许多公司在资本市场顺利上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2007年开始,国内许多证券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实现了借壳上市,通过的方式为换股合并、资产注入、收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后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等,从此反向收购成为了国内市场相当重要的一种上市途径。
二.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参与并购各方在个别报表中进行的会计处理,二是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其中,合并报表是上市公司业绩计算的主要载体,也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所以笔者将以绿地集团的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为重点进行分析。
ST亚华反向购买并购案例分析

h
15
chapter 3 反向购买的优势
*ST亚华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和重 大资产重组,最终成功实现借壳和反向 购买,是房地产公司借壳上市大潮中一 个成功的典范,对中国企业上市有很大 的借鉴意义。
h
16
在此简要谈谈企业采用反向购买借 壳上市相对于IPO方式上市的三点优势:
(1)放低了上市门槛 (2)降低了上市成本 (3)上市成功率更高
国际上对反向购买定义的界定以及会 计处理历来已久,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规 定则相对滞后,随着我国会计实践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反向购买的界定和会计处 理将会逐步走向成熟,而这一新的运作模 式也会在逐步的规范下为企业的股权改制、 实现上市融资提供有益的推动力。
h
19
h
20
h
17
直接上市与反向收购的比较
•
费用
IPO直接上市 Reverse Merger反收购 $1,000,000以上 $500,000-$700,000
时间 一年以上
3-6个月
成功率 没有成功保证 有成功保证
融资 立即融到资金, 可二次发行融资私募、 但上市机会低 并购方便
h
18
chapter 4 反向购买的总结
h
12
(2)公司的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利安达事务所出具的《备考审核报 告》显示,公司流动资产占公司总资产 比例由45.6%上升到89%,偿债能力、持 续经营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h
13
(3)发展前景被看好
鉴于本次交易所注入房地产业务资产 的净利润水平位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业前列,市场对 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当看好,如国泰君 安证券就对其股票增持并作出了重点推 荐的评级。
并购财务分析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技术升级和市场份额提升的重要手段。
并购活动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财务风险和挑战。
因此,对并购进行财务分析,评估其经济效益和风险,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日益活跃,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
然而,并购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估值不合理、整合难度大等问题,导致部分并购案例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财务损失。
为了提高并购成功率,降低财务风险,有必要对并购进行深入财务分析。
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并购财务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1. 研究内容(1)并购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并购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指标体系(3)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4)并购财务绩效的评估(5)并购整合的财务影响分析2. 研究目标(1)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框架。
(2)提出一套有效的并购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3)为我国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并购风险。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并购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3)实证分析法: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
2. 技术路线(1)收集和整理并购相关文献,构建并购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
(2)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并购财务风险和绩效。
(3)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提出政策建议。
四、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1)查阅文献,了解并购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
(2)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1)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并购财务分析。
(2)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高级财务会计案例分析-T集团反收购

(1) 消除美国投资者顾虑,并利用避税岛政策,实现合理避税。
(2) 为规避国内政策监控,简化上市程序,以避开国内对海外上市的限简单,成本较低,所需时间少。
势
分
析
(3) 从以上分析来看,T集团选择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及选择美国
Strategika公司作为反向收购的目标都很有优势,能为集团反向收购上
高财案例分析报告
T集团借助反向收购登陆美国股票市场
2020/10/11
分析框架
1 案例简介 2 第一阶段分析 3 第二阶段分析 4 第三阶段分析
1 案2例第简一介阶3段第分二4析阶第段三分阶析段分析
T集团借助反向收购登录美国股票市场
2003年9月9日,T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反向 收购的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NASDAQ)的 OTCBB(电子柜台交易市场)成功借壳上市,并在 2004年1月6日由收购前每股0.03美元上涨至每股最高 价12.50美元,涨幅约达400倍。股票市值较上市前公 司净资产增长27倍,再创中国民营企业登录美国股票 市场的魔方境界。实际上,T集团国际化理念由来已久, 早在1997年T集团就开始为国际化道路做铺垫。
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监管越来越严格、证券市场的逐渐完善以及投资者的日益成 熟,单纯以投机获利为目的的买壳上市的操作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人们也将更加理性地看待壳资源,买壳上市的运作的理念和方式 也将会有很大的改变。买壳上市的收购方应当符合更高的要求, 具备更强的实力,买壳上市将作为企业战略性重组的一个技术性 环节,成为构建产业发展版图的一个平台和工具。
“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跨界并购成为国内外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9 年,在我国资本市场“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下,反并购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攻击并购”,上市公司反并购更加具有操作制高点,有利于控制优质资源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的实践和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其对公司和市场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制定反并购策略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反并购的相关概念与理念(2)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的实践和现状(3)上市公司反并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4)上市公司反并购对公司和市场的影响(5)上市公司反并购相关策略和建议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学术文献、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梳理和分析“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的实践和现状;(2)实证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案例,分析其反并购实践模式,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专家访谈法:邀请企业高管、学者和做市商等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在反并购中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以及对反并购策略的建议和看法。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预期成果(1)全面准确地总结和描述“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反并购的实践和现状;(2)深入剖析上市公司反并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全面评估上市公司反并购对公司和市场的影响;(4)提出有效的反并购策略和建议,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2、意义(1)丰富和深化反并购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内容;(2)促进上市公司反并购规范化和稳健发展;(3)提高公司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4)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
反向并购会计处理——以A公司与S公司合并案为例

确 认 收 购 模 式 ,协议收购或收购壳公司定向增发股 份 。三 是 确 认 是 否 构 成 业 务 ,当反向购买构成业务 时 即 可 采 用 购 买 法 ;当 购 买 不 构 成 业 务 时 ,需要采 用权益性交易的准则。四是确认合并成本和商誉。 五是编制合并报表。
二 、反向并购的会计处理分析
( 一 )案例背景 随 着 医 学 与 生 物 技 术 的 发 展 ,“精 准 医 疗 ”方案 逐 渐 成 熟 。基 因 测 序 技 术 作 为 “精 准 医 疗 ”方案的 重 要 技 术 基 础 ,引 起 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健 康 意 识 逐 渐 提 升 和 创 投 资 本 的 支 持 ,基因测序行业 迎 来 了 蓬 勃 发 展 的 机 会 ,许多基因测序公司通过上 市进军资本市场便成为最优选择。 由于我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募股( IPO )固有限制, 反 向 并 购 对 于 上 市 融 资 需 求 迫 切 的 企 业 来 说 ,是助 推其上市融资的简便途径。A 公司为尽早登陆资本 市场,谋求先发优势、掌 握 主 动 权 ,最 终 通 过 借 壳 (反 向 并 购 )方式曲线上市,实现战略目标。 ( 二 )案例简介
【关 键 词 】反 向 并 购 收 购 模 式 会 计 处 理
反 向 并 购 作 为 特 殊 的 企 业 并 购 方 式 ,因其自有 的高 效 、流程简单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关注t 但因反向收购在认定和处理方面和正向并购存在差 异 ,而且我国会计准则在相关细则方面也存在模糊 性 ,不 利 于反向并购交易的正常开展。本 文 以 A 公 司反向并购S 公司为案例,对反向并购的认定、合并 成本与商誉的确认和合并报表的编制等进行探索。
1. 并购方 A 公 司 于 2 0 1 1 年 在 上 海 成 立 ,是提供医疗诊断 方案的生物技术公司。经营业务涵盖基因检测服务、 设 备 试 剂 销 售 、基 因 诊 疗 与 健 康 咨 询 等 领 域 ,经过 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基因测序龙头企业之一。 2. 被并方 S 公 司 于 1994年 成 立 ,经营业务包括工业机械 零 配 件 的 研 发 、生 产 与 销 售 和 技 术 咨 询 服 务 等 领 域 。 其 1998年 于 A 股 上 市 ,总 股 本 6 0 0 0 万股。 受 全 球 经 济 低 迷 、传 统 制 造 业 增 长 减 缓 及 政 府 节 能 减 排 政 策 等 多 因 素 影 响 ,S 公司作为行业下 游 的 零 部 件 制 造 商 ,业 绩 受 到 严 重 影 响 ,盈利也呈 现 逐 年 下 降 的 态 势 ,如 表 (2 ) 所 示 ,其 2 0 1 5 年 、 2 0 1 6 年 与 2 0 1 7 年 净 利 润 为 688.75万 元 、-1301.57 万 元 和 -398.39万 元 ,企 业 经 营 不 善 、创新能力受限、 运 营 管 理 落 后 ,发 展 存 在 阻 力 。
并购财务分析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并购活动在推动企业成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并购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对并购进行财务分析,评估其经济效益和风险,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并购财务分析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并购决策支持体系,提高并购成功率,降低并购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 研究目的(1)了解并购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分析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3)评估并购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依据。
(4)探讨并购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2. 研究内容(1)并购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 企业并购概述- 并购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并购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2)并购财务分析方法- 市场法- 收益法- 成本法- 资产法- 负债法(3)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估值风险- 融资风险- 法律风险- 文化整合风险- 经营风险(4)并购经济效益评估- 并购成本与收益分析- 并购整合效益分析- 并购长期经济效益分析(5)并购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 并购财务分析软件介绍- 并购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并购财务分析的文献资料,了解并购财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分析其财务风险和经济效益。
(3)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并购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优缺点。
(4)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并购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并购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2. 技术路线(1)收集并购财务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并购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并购财务风险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会计学
反向并购会计处理的案例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经济危机后,以《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为基础的证券监管体系将证券发行纳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但同时也使小企业发行和上市的成本与时间增加,导致买壳上市现象的产生。
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渴望获得证券市场的资金支持。
为避开传统IPO方式上市的高门槛,一些企业采取了反向并购的方式间接上市。
20世纪90年代晚期,适逢互联网泡沫,公司希望上市的速度加快,IPO这种传统上市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反向并购开始成为上市的主流。
IPO正常上市的难度和代价加大,这使得反向并购在中小型公司的眼里更具吸引力。
然而同时,这段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有关壳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影响了壳资源市场的声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它们在持续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瓶颈,如融资困难;急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
建立股份制并在国际金融中心交易其股份,是解决上述瓶颈的可行且有效的途径,而对部分企业来说,IPO上市难度太大,采用反向并购的方法借壳上市成了众多企业上市的选择。
但是同时也要面对反向并购处理难,实务处理中存在问题多等问题。
选题意义:
目前我国反向并购的会计处理判断,处理方法,规章制度等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反向并购存在很多漏洞,而采用反向并购上市的企业有增长的趋势,所以从借壳上市的角度找出反向并购中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是很迫切需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通过阐述反向并购实际案例的会计处理分析,结合国内外历史案例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现存反向并购制度,对反向并购条件的判断,合并对象,合并成本,合并分录等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反向并购目前的处理方法,分析目前反向并购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
的原因,提出改善的建议并验证,完善反向并购会计处理制度。
1反向并购的背景介绍
1.1反向并购的的出现
1.2反向并购在国外的发展
1.3反向并购在国内的发展
1.4反省并购的利弊
1.5目前反向并购制度的介绍
2反向并购会计处理的制度
2.1国内现行的会计准则对反向并购会计处理的规定
2.2介绍国外会计准则对反向并购会计处理的规定
3反向并购案例的介绍
3.1河北冀东集团借壳*ST唐陶上市案例的介绍
3.2依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案例进行会计处理
3.2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4结合以往国内外案例会计处理的研究分析与XX案例进行比较
4.1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上市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
4.2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案例的分析归纳
4.3 海尔借壳上市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
4.4以上典型案例与河北冀东集团借壳*ST唐陶上市案例的比较
5总结以上案例存在的缺陷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良建议
5.1对案例分析得出的某些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5.1.1分析某某问题产生的原因
5.1.2提出改善或解决问题的建议
6总结全文并分析自己提出建议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分析反向并购会计处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2正对反向并购会计处理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改善或解决的建议。
3完善反向并购会计处理制度。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
通过宁大图书馆的书刊杂志和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大量的文献以及最新的信息资讯,为论文撰写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
2、咨询。
向论文导师、会计系教师进行相应的咨询,获得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指导,为本文的攥写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
3、案例分析法。
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找出本文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改进的方面。
4,比较法。
进行不同案例的会计处理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
技术路线:
文献的收集。
通过宁大图书馆借阅,CNKI,维普咨询,知网等期刊查找。
文献的研究。
寻找案例。
依据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案例分析及会计处理方法分析。
结合以往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或缺陷。
完善反向并购规章制度。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一)启动阶段(2010年11月14日前):确定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论文题目,师生双向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前期工作。
(二)开题阶段(2010年12月6前):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组织开题论证和初期检查工作。
(三)实施阶段(2011年5月8日前):
2011年2月前: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并完成外文文
献翻译。
2011年3月前:初步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完善。
2011年4月前:多次修改完善论文,论文定稿。
(四)答辩阶段(2011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一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
(五)答辩阶段(2011年6月5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二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
(六)评价阶段(2011年6月17日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总结、评估和评优、材料归档。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卢阿青.借壳上市[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邱永红.企业境外借壳上市的实证分析与法律规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9(2).
[3]赵东安.海外并购、反向收购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J]. 对外经贸实务, 2003(08):31-33.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海外上市指南[J].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1).
[5]毛晓东.浅析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J].经济师,2005(1):198.
[6]陈颖峥,苏宁.企业买壳上市研究[J].价值工程,2006(7):50-52.
[7]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合并会计准则[S].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07.
[8]李明.对A股市场券商借壳上市会计处理的考察与思考:[J].财会研究,2008(15).
[9]黄毅杰.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并购:反向收购的会计处理[J].经济导报,2009(33):20-21.
[10]沈晓华.借壳上市的并购成本收益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 (3):173.
[11]张晨.企业借壳上市的会计合并方法比较[J]. 现代商业,2010(8):227-229.
[12]张庆龙. 反向并购:非IPO型公司上市的捷径[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01).
[1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508-512.
[14]Case of AXM Being Listed and Financing in U.S. OTCBB by Reverse Merger [J].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2005(10): 48-50.
[15]David N. Feldman, Steven Dresner. Reverse Mergers: Taking a Company Public Without an IPO[M].USA: Bloomberg,2006.
[16] Baker C Richard; Biondi Yuri. Disharmony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etting: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accounting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s [J].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2010(2):1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