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依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加快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加快制定现代服务业标准。

标签:新常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引言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消费结构提升必然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随后,我国出台了有关家庭、养老、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的发展指导意见,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等,中央如此高密度发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着实体现了我國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现代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其发展水平将会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形成与提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并不能令人乐观,还存在许多弱点。

1、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常常发生政出多门的现象,而且部门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出现问题时各职能部门间相互推诿时有发生,多头管理最后变成了无人管理。另外,因受创新要素的影响,高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显得不够。在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作用下,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技术转化受到制约,从而这些智脑为企业提供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2、人才匮乏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际服务业大量转移进入中国,但我们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高端人才匮乏。而培养和储备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需要各服务业、政府和高等教育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

3、认识误区依旧存在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国内经济在平稳发展的同时也到了一个过渡期,即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当制定出适应于当前经济环境的战略目标,从而得以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有效的进行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发展策略和方向 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给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即使是经济放缓,我国经济增长和其他国家相比也是极为快速的,在这种相对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更稳固且健康,并且过去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所带来的利与弊,也可以通过增长放缓来看的更透彻,毕竟速度太快是看不清“景色”的。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也同样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机遇,虽然市场相较之过去有了巨大改变,但这些改变也代表着机遇的到来,企业应当正确的认识新常态,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把握经济新常态对企业的影响,加深对经济新常态的了解,掌握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调整和发展规律,谁能够先适应经济新常态,谁就能把握住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 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企业必须抛弃掉原本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如果依然死盯着过去的经验而不

去做改变的话,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企业想要发展,就必然要根据经济新常态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其调整重点应以市场需求为准。企业还应当时刻关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以做到深入了解经济新常态,再根据所了解的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与市场导向来确认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更温和的持续发展方式 相对于过去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来说,经济新常态是一种更为温和的持续发展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一直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进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这种爆炸式发展速度的一些弊端,如环境被严重污染;资源消耗过大甚至是浪费;产业结构出现失衡现象等等,在这种前提下,经济新常态这种放缓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巩固我国经济体制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提供了更温和、健康的增长方式,用增长来促进发展,又通过发展来促进增长。 二、市场需求调查必不可少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想要得到健康、稳健的持续性发展,市场需求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是离不开民众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因为经济爆炸式的发展,带动了各种各样企业的蓬勃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的要求也同样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以贴合民众的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发展的六大趋势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六大趋势。正确认识与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1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成为产业特征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呈现服务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企业中间投入成本达到70%左右,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近70%来自于第二产业,其中研发、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邮政等行业的中间需求较高。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比重在43%左右。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经营呈现服务化趋势。在工业品的附加值构成中,制造加工环节占比越来

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等服务占比越来越高。许多跨国公司制造商的主营业务、业务增值、管理模式、赢利来源均以服务为主,有两成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企业。 服务业制造化倾向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服务业加强向制造业的渗透。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反映出金融、物流、研发等服务部门,以制造业为主要市场,为制造业服务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是服务企业产业链逐步向制造业延伸。在价值链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服务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由于一些服务企业在价值链高端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业务,比如,研发企业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设计机构拥有自主创新设计、物流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等,这些企业为了寻求全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利用自身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建立起自己的制造工厂。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寻找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寻找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2015 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我国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基本稳定,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宏观经济总体面临下行压力,市场、环保对行业的制约将更加明显。我国钢铁工业将迎来‘深化内部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的‘全面推进年' 。”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在谈到2015 年钢铁行业的运行形势时指出。 生产增速回落钢价、投资下滑出口增加 2014 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国内需求增长趋缓的影响,钢铁行业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但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是钢铁产量增速明显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 年,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23 亿吨、7.12 亿吨和11.26 亿吨,同比分别增长0.9% 、0.5% 和4.5% ;平均日产粗钢225.4 万吨,虽然日产水平仍显偏高,但生产增速大幅回落。 二是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14 年,受钢材需求疲软、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钢材价格呈现不断下跌的态势。据钢协监测,截至2014 年12 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09 点,同比下降16.05 点,降幅为16.19% 。全年除了4 月份和10 月份价格略有回升外,其它各月均呈单边下行态势,且各月价格指数均低于上年同期,反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是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2014 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3 年同期下降3.8% ,其中黑色矿山投资同比增长2.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投资同比下降5.9% ,在上年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这说明国家严控新增产能项目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是钢材出口大幅增长。2014 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9378 万吨,同比增长50.5% ;累计进口钢材1443 万吨,同比增长 2.5% ;进口铁矿石9.33 亿吨,同比增长1 3.8% 。虽然出口数量增幅较大,但出口价格下降也较多,与2013 年同期相比,钢材出口平均价格下降11.5% ,进口价格上涨2.5% 。 行业效益好转不同企业分化 2014 年,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较为平稳,但整体经营形势较为严峻,企业间经营状况有所分化。 实现利税、实现利润同比均保持增长,亏损面和亏损额也出现下降。2014 年,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前10 名盈利占全部盈利额的60% ,其中有7 家企业实现利润保持增长;亏损前10 名的企业亏损额占全部亏损额的90% ,其中4 家企业由盈变亏、2 家企业同比增亏。钢铁企业间经营状况分化加剧。2014 年,会员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0.85% ,同比提高0.26 个百分点。屈秀丽指出:“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虽然同比有所上升,但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主营业务利润大幅增长是企业盈利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同时投

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1)

小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和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主要存在以下差距: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中国2004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一是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名,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排名仅列第八位,进口第七位。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我国服务贸易呈现逆差,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812亿美元,进口853亿美元,逆差41亿美元;三是中国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

不合理,新兴行业少,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严重阻碍了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 3.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但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 如下图所示:1996-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服务业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外经贸部负责,因而存在诸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容易出现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 5.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 现代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业贸易形式和市场结构,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加速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B to C④677家、B to B 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 to C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B2B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存在有各种不同B to B、B to C、C to C等商业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但整体来说呈现自发性、局部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整体规划性和统一的规范,有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前期),商业和交通、通信业领先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第三阶段,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教育事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业的平均水平。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使得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撰文指出,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而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能源原材料瓶颈可能被包含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所打破。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的趋势。许多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依托国际服务业基地,支持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议、评估、咨询、工程设计、广告等中介机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提高其质量。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依靠良好的服务口碑在消费者中树立了“优质服务”的形象,航空服务一度成为各行业在服务方面效仿和赶超的对象。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却不能与之相适应,导致各家航空公司的服务差错率都比较髙,旅客对服务差错的投诉也大幅增长。本文以“我国民航客舱服务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以服务质量理论、顾客满意度及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及其特性的深入分析,分析客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客舱服务质量的对策,从而提升客舱服务质量。最后对我国民航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在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并对我国民航业建立和运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民航业;客舱;服务质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ir transport services rely on good reputation and establish a "service" image among consumers. Aviation Services became the industry to follow and catch up in the service object. However, management of the foundation can not adapt with leading airlines service error rate is higher, passenger complaints about service error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is paper, "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passenger services and future trends " as the object of study, quality of service theory , such a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e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airlin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 the analysis cabin service process problems and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 on the basis of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cabin ,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abin .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se studies , in order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he airline QOS management theory ,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nd run the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Keywords: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abin; Quality of service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以下行业: (一)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系统集成、软件等信息内容服务业和数字平台、网络等信息工具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性产业。 (二)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业。 (三)现代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评估、仲裁、鉴定、认证等公证性中介服务业;会计、法律、保险等代理性中介服务业;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服务性中介服务业。 (四)现代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证券投资、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等现代金融产品;网上金融、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金融工具;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信用和金融安全体系等。 (五)现代休闲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度假、人居环境建设、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六)现代社区服务业。主要包括家政、物业等生活服务业,医疗、养老、贫困救济等社会保障服务业和户籍、卫生等社会管理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类似的阶段。 (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新常态下企业降本增效的途径和方法

新常态下企业降本增效的途径和方法-------学习熊董事长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体会2015年2月15日,银亿集团熊续强董事长在集团公司新春团拜会暨先进表彰大会上作了题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加强管理狠抓效益实现银亿集团在新常态下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总结了2014年度主要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布置了2015年度主要任务,提出了今年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了紧密围绕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结合国泰公司的年度目标任务,有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熊总的讲话精神变为我们的具体行动指南,熊总特别强调要加强成本控制,要实现对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成本有效控制,要大力精简富余人员,大幅压缩三项费用,根据我矿情况,我深刻体会到: 企业是我们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应把企业当家,事事为企业着想,时时刻刻精打细算,不断挖潜增效,节能降耗,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思想上我们应真正认识勤俭的重要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增强居家过日子的观念,学会为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有省一分是一分的节约意识,持之以恒,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并养成及时行动的好习惯,认真持续地把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当作增加企业效益的一种途径坚持下去。 勤俭是美德的一部分,节约是日常工作的常识,它不需要有强烈的决心,只是每天从手头的工作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

一度电,一缕纱,一张纸,一颗螺丝钉,从而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当前,做好节支降耗工作,就是讲大局,或许,面对这样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有诸多这样那样的实际情况。但是,面对企业利益,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才能闯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为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和不断增强的经营压力,更好地深度挖潜,降本增效,配合全矿各部门实现各项任务目标,宝华煤业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突出科学管理、突出增收创效、突出节约挖潜为重点,把全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降本增效,从我做起”上来,积极主动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一是宣传动员重实效。紧密结合形势任务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召开“降本增效”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迅速将此次活动的相关要求及时传达到位,分别组织召开了班子会、管理人员会、职工大会,层层宣传、逐级动员。教育引导职工统一思想、端正态度,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和“节约就是增效,浪费就是损耗”的理念,把形势向职工讲透,把问题摆在桌面,把家底向职工交清,把任务指标向职工亮明。通过宣传活动真正将活动精神宣贯到每一名员工,不断增强了职工成本意识、节约意识和效益意识,切实激发了职工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全矿职工群众中迅速掀起了“抓管理、练内功、降成本、保增长、促发展”活动热潮。 二是多措并举重实际。成立“降本增效”活动领导小组,按照矿及各部门制定的降本增效责任目标和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可控成本核心要素,配合各单位对一些关键性指标,降本增效中的“瓶颈”和“短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三)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原来主要依靠工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业发展是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新兴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征,对经济增长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服务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多个地方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四)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做好承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夯实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完善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鼓励“互联网+”“物流+”“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制造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对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发挥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的重要使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准确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必须认清的新形势。 工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处于合理区间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症结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消费方面,只有加快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等先进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转型,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支撑消费结构升级。投资方面,近年来工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点。出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业方面,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整个就业结构改善。 工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阵地,是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整体创新水平。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即“两个IT”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真正把工业发展动力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国工业才能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根本性转变。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工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对此要有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视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的内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在此期间的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全球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从时间上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要快于80年代,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年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从国家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其服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和动力源泉。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要小得多,但也都超过了50%以上,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全球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 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且在198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而在2000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达到了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经济新常态下汽车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汽车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由高速到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汽车市场出现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国内汽车市场已从中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汽车服务企业盈利日益下降,微小企业纷纷倒闭,要扭转当前局面,汽车服务企业面临转型。通过对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汽车服务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汽车服务企业需要更新转型理念、及时调整经营模式找到利润增长点。 标签:经济新常态;转型问题;策略研究 1汽车行业发展步入新常态 2014 年,我国首次提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着重指出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整个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基数的迅速扩大,作为中国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也呈现出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全国汽车产销数据如下: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是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3%和47%,总体的产销量在增长,产销增速比2014年分别下降4个和22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汽车总体产销量分别是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同比增长145%/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个百分点,国家政策推动消费者购买需求增长尤其是16升及以下购置税减半政策促进汽车销量增长比较大。虽然汽车产销量在逐年递增,但是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形势已经不如以前。由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另外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压力和交通拥堵压力等问题,部分大城市实施了限购、限行政策,同时还有铁路的高速发展和大量电动车、自行车作为补充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产业将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趋势,而且这种形势可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一直持续下去。汽车市场新常态下,中国汽车产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服务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2汽车服务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国内宏观经济对汽车服务企业的影响 如何把握汽车产业新常态,如何应对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态势,汽车服务企业应该对接下来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2015年国家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已经调低,2015 年GDP 增长为7%,2016年GDP 增长为67%,有专家预测2017 和2018年有可能确定65%的增长速度,所以整个国家经济减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常态,那么,汽车服务企业的经营策略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便于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态势。随着环境日益恶化和交通拥堵问题的突出,有利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也逐渐退出,一二线城市纷纷颁布限购、限号政策,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汽车产销量的发展速度。另外,随着能源危机和全球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汽油车和柴油车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节能与环保型汽车成为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因此,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用友公司服务与流通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刘海河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会相对逐渐下,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的比重相对上升。托夫勒也认为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以后,进入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信息社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服务业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统计,在2008年中国服务业的产值超过了12万亿元,中国的服务业的增值值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个和世界先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国内的服务业相对还比较落后,一个体现在绝对的规模上;另一方面体现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国内的服务业最近几年来占GDP 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在70%以上。即使是世界平均水平也是在60%。 也就是说,国内的服务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国家关于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希望服务业的增加值能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而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等。 服务行业特征,服务业我们总结以后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无形性。服务业的产品是以信息,或者是服务的方式提供的,不像制造业是有形产品,所以服务业的产品的交费和衡量标准也比较混乱,而且不同的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会不同。(不可存储、不可运输,交付与衡量标准比较复杂,包含更多主观因素,由于无形性,进而会产生波动性和异质性,不同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不一及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也会带来服务质量的波动)。 第二,即时性,就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所以需要离消费者最近,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这么快的原因。(像便利店、餐饮等)。 第三,劳动密集。不像制造业对能源、设备、材料等的依存度较低,主要是以人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管理,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服务业在转型中的升级与管控重点: 第一,模式创新。关于对新模式的支持,服务业业务模式创新非常快,比如华旗资讯为例,现在在大力发展门店,这里面有很多新的,可能是直营、联营,或者是加盟店等等各种模式。比如如家、分众传媒、阿里巴巴、盛大,这些都是依靠业务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公司快速的发展。所以新业务模式的管控能力、在新的业务模式下,企业自己的管控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模式创新中的第二点是体制改革,像过去的事业单位,现在已经逐渐往企业转型,在转型中对事业和企业并存的单位,他们的管理。比如广电、教育、体育、公用事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外包,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IBM、GE、物流外包,这些过去都是传统的制造业,现在他们逐渐把一些制造部门逐步剥离,大力发展服务部门,截至到现在为止比如以GE为例,他们的服务部门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制造部门的收入,占比达到了50%以上。模式创新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国家也提出了希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 第二,业务协同。现在的供应链越来越长,为了给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我们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企业内部前台业务的前端和后台管理的协同,以及内部资源的协同。通过这些协同,能够更加及时的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成本管控。这个刚才也提到,在服务业是一个人员劳动密集行业,设备成本、材料成本的相对占得比较低,人员成本相对占的比较高。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控使一个重点。因为服务产品不像制造产品,以合格产品的交付为计量的依据,服务产品的焦距更多的是依据合同,合同里面设定若干标准,所以它的收入和成本计量点和计量过程比较复杂。还有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易计量,相对绩效考核也就比较困难。这是服务业转型过程中管控的一个重点。 国内服务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英美国家80%的IT应用者来自服务业,国内服务与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每年以将近20%的速度在递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