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简介

合集下载

湄潭的五年变化800字

湄潭的五年变化800字

湄潭的五年变化800字
湄潭是一个美丽的小镇,坐落在湖南省郴州市的北部。

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过去的五年里,湄潭发生了许多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湄潭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喧。

城市道路修建得更加宽敞平整,交通更加便利。

新建了许多公共设施,如公园、体育场和购物中心,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便利。

此外,城市的供水、供电和供暖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湄潭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周围的景观区域得到了保护和修缮,绿地面积增加,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市政府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保护。

湄潭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城市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许多旅游景点得到了修缮和提升。

城市的酒店、餐饮和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湄潭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展览、演出和比赛层出不穷,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等文化设施也得到了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文化服务。

总的来说,湄潭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湄潭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湄潭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2011—2030湄潭县城市规划简介

2011—2030湄潭县城市规划简介

2011—2030湄潭县县城总体规划年简介总体发展目标中国优质茶生产交易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生态旅游目的地贵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遵义东部片区中心城市分项发展目标富强湄潭——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的区域中心生态湄潭——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山水茶城和谐湄潭——保障有力、服务完善的宜居城市发展战略:文化引领战略;城乡互促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协调战略。

总则规划期限:规划期:2011-2030年,共20年。

其中:近期:2011—2015年,5年;中期:2016—2020年,5年;远期:2021—2030年,10年。

规划层次及范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湄潭县行政辖区范围,即湄潭所辖9镇(湄江镇、黄家坝镇、永兴镇、复兴镇、马山镇、鱼泉镇、高台镇、茅坪镇、兴隆镇)6乡(西河乡、洗马乡、新南乡、石莲乡、抄乐乡、天城乡)的范围,总面积为186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路网骨架等,规划范围:将湄江镇老城区及黄家坝镇区两部分包括在内,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为东抵湄潭老城区,西以团山堡、枫林坎、柏香林等自然山体为界,南及黄家坝镇新庄村,北达鱼泉镇偏岩塘,面积约为62.25平方公里。

规划区规划区是指县城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根据中心城区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并考虑规划管理的便利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远景发展的可能,划定湄潭县县城规划区包括湄江镇、黄家坝镇、天城乡、鱼泉镇、永兴镇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587.3平方公里。

三、产业发展规划第一产业: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和技术,大力发展茶叶、优质大米、油菜等经济作物,促进传统农业向都现代生态农业转型。

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茶叶加工、优质米加工、油料加工、医药加工、酿酒加工等绿色产品加工为主体,优化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遵义市湄潭西部茶海景区导游词

遵义市湄潭西部茶海景区导游词

遵义市湄潭西部茶海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游的导游,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湄潭西部茶海景区。

湄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境内,是全国五大茶叶重点生产
县之一。

全县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辖17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
地肥沃、生态良好,是贵州第一大茶叶生产基地。

西部茶海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湄潭县城东部的
西部茶海镇境内,距县城仅4公里,离遵义市仅70公里。

景区
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

西部茶海景区由茶海大峡谷、湄江公园、茶博园三部分组成。

整个景区是一个以茶为主题的复合型生态旅
游区。

2005年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西部茶海景区是以茶叶为主题的复合型生态旅游区,具有深
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融茶文化、山山水水、民族风情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 1 —1 —。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茶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开始。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在茶学界被称为茶文化的朝圣地。

建国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分成了“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业科研所”两个部分,开发出了有名的“湄江翠片”和“湄潭红碎茶”,载入了《中国名茶志》,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代名茶。

它是贵州省农垦系统规模最大、出口茶最多,全国8个重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的省属国营大型茶场,是贵州茶业的领军企业。

它的主要产品有名茶“湄江翠片”,出口“红碎茶”和内销“炒(烘)青绿茶”、“工夫红茶”等,产品远销美、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红碎茶二号”连续4年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目前,湄潭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等称号。

自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开始领垦打鼓坡555.59亩茶园起,全县已有32.5万亩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10左右,拥有1000吨加工厂2座,年产各类茶叶近1000吨,年创汇70多万美元,年利税200万元。

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湄潭的茶文化、发展和壮大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湄潭的茶文化的发展方法(一)重视民族茶文化的弘扬,培养荼文化人才。

收集整理现有的茶文化,挖掘埋藏的民族茶文化,编辑一些茶书,让爱茶的人看:编辑一些茶事,引导不爱茶的人来了解茶;编辑一些茶诗,让茶友们喝茶时吟诗作赋;编辑一些茶歌,让我们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把它唱响,向世人宣传,提升加强贵州茶文化的文化底蕴。

通过正规的茶专业学校教育,培养大批的茶人,研究茶的特性、改善茶的品质、提升茶的内涵,来发展茶、宣传茶。

我的家乡——湄潭

我的家乡——湄潭

青 山 脚 下 湖 畔 人 家
红晶晶的“红籽”
熟透啦的“无花果”
清脆李
蜜桃
这就是所谓的 “万亩茶园”
新农村建设
湄潭县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茶业,酒 业等等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些生态环 保的产业,同时也带动湄潭县的旅游 的发展。
在近几年当中,通过湄潭县人民 的辛勤劳动,湄潭县的茶业有了很大 的发展,使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其中的新农村建设中就能很好的体现 出来,农民们都盖起了新的大楼,
湄 潭 翠 芽
湄 窖 酒
新农村建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采 茶 村 姑
哇塞!!这么壮观的茶 浪!!!
茶 山 上 的 山 路 十 八 弯 哦 ! !
云里,雾里,好似仙界里! 这就是云贵高原特有的气候, 披在山头上薄薄的雾水就好 像是刚沐浴后的少女,多么 美丽动人啊!!
绿油油的茶叶,你心动了 吧!!!!看,多么有活力 啊!是旺盛的生命的展示, 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就像 我们湄潭人们一样,对未来 有着无限的追求!
湄潭风景优美,佳境胜地天然成趣,誉为"璀 璨的高原明珠"。当年浙大师生为此感慨:杭 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湄潭文化厚重,有长 征文化、浙大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 以及漫画艺术等。
湄潭简介
湄潭风景优美,佳境胜地天然成趣,誉为"璀璨的 高原明珠"。当年浙大师生为此感慨:杭州天然美,湄 潭亦天然。湄潭文化厚重,有长征文化、浙大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以及漫画艺术等。 湄潭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素有“烟县、酒乡、 茶城、粮仓”之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农村改革实 验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油料基 地县”、“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全国商品瘦肉 型猪基地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 粮油高新示范县”。“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的成果, 多次被写进中央、省委文件,为中央、省委的农村工 业工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贵州湄潭旅游景点大全

贵州湄潭旅游景点大全

贵州湄潭旅游景点大全
1. 湄潭风景区:这是湄潭县内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中包括清潭瀑布、仙瀑洞、龙潭寺等。

2. 湄南风景区:位于湄潭县城南部,是一个集山水风光和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有清波湖、龙潭山、吊脚楼等景点。

3. 凉风峡景区:这是一个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景点的大型旅游区。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有壶口瀑布、九峰山、千古松等。

4. 湄江风景区:这是贵州省内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两岸的景色壮观迷人。

有滑石鱼洞、金鱼洞等景点。

5. 竹海景区:位于湄潭县境内,是一个以茶海、竹海、风景名胜为特色的旅游区。

有竹海飘雪、竹海摩天轮等景点。

6. 湄江大洞景区:这是一个集峡谷奇观、水上娱乐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景区。

有湄江大峡谷、天堂湾、山地泡温泉等景点。

7. 大岩山景区:位于湄潭县城的北部,是一个以山岳风光和古代遗址闻名的旅游景点。

有大岩山古镇、寨子村等景点。

8. 贵州农业博览园:这是一个展示贵州农业文化和农业科技成果的园区。

有农业科技馆、植物园、农田体验区等。

9. 湄潭县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展示了湄潭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收藏。

以上是一些比较知名的贵州湄潭旅游景点,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隐藏的小众景点等待探索。

湄潭县中小学教师教案

湄潭县中小学教师教案

湄潭县中小学教师教案第一章:湄潭县地理与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湄潭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掌握湄潭县的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3. 了解湄潭县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特色美食。

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与面积:介绍湄潭县的地理位置,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遵义市东南部,东经107°15'~107°45',北纬27°20'~28°12'之间,总面积1544.5平方公里。

2. 人口与农作物:介绍湄潭县的人口数量,以及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

3. 特色产业与旅游资源:介绍湄潭县的特产,如茶叶、柑橘、中药材等,以及旅游资源,如温泉、溶洞、红色教育基地等。

4. 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介绍湄潭县的历史文化,如红色文化、龙灯舞、苗族银饰等,以及传统习俗,如苗年节、侗族鼓楼文化等。

5. 特色美食:介绍湄潭县的特色美食,如酸汤鱼、腊肉、豆花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湄潭县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湄潭县的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

3.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湄潭县的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

4. 邀请当地老人或文化工作者,讲述湄潭县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5.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湄潭县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第二章:湄潭县茶叶产业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湄潭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掌握湄潭县茶叶品种、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

3. 了解湄潭县茶叶文化,如茶道、茶艺等。

教学内容:1. 茶叶产业发展历程:介绍湄潭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历程,如明朝时期的茶马古道,清朝时期的茶叶种植和贸易等。

2. 茶叶品种与制作工艺:介绍湄潭县的茶叶品种,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以及制作工艺,如杀青、揉捻、烘干等。

3. 茶叶品质特点:介绍湄潭县茶叶的品质特点,如色泽、香气、口感等。

遵义湄潭旅游景点有哪些

遵义湄潭旅游景点有哪些

遵义湄潭旅游景点有哪些
遵义湄潭县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境内有许多优美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景点:
1. 黄腾峡景区: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壮丽的峡谷、奇特的地质景观和清澈的溪水,是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 湄潭黔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有奇特的地质构造、奇峰、怪石,以及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3. 茅坪古镇: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镇,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址,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4. 湄潭县千佛洞: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圣地,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壁画艺术,吸引了许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

5. 湄江风景区:湄江是湄潭县的重要水域,沿江两岸分布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可以进行漂流、观光船游等水上活动。

6. 碧岩登山风景区:是湄潭县的一处自然保护区,有山峦、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适合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

除了以上景点,还有一些山水风光秀丽的自然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可以游览,如羊公山、纳雍江、观音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湄潭简介
材料来源———湄潭县政府门户网站
湄潭,位于贵州省北部,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辖9镇6乡、132个村(居、社区)。

地域呈南北狭长,东西宽25.5公里,南北长96.5公里,平均海拔972米,县城海拔910米,森林覆盖率达60.08%。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无霜期284天,年平均气温14.9℃,年均降雨量1141毫米。

湄潭交通便利,县城距遵义市区70公里,距省会贵阳200余公里,326国道和204省道交汇县城,是黔北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全县已形成“二横、二纵、二连线”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100%的乡镇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县城到达最远的乡镇所在地仅需1.5小时。

正在施工的杭瑞高速公路(思遵段)、沿江渡港口和规划建设的黔北高速、昭黔铁路,将使湄潭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快速融入遵义半小时经济圈。

15个乡镇的数字电视已与市、县联网,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县。

2009年实现了“户户通电”目标。

1997年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009年顺利完成“两基”“国检”任务;2011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2.6%,高考录取率达90.4%。

湄潭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县,在历史长河里积淀了红军长征文化、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和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

湄潭是红军、文军和茶军“三军”交汇地:红军长征时期,罗炳辉将军率红九军团进驻湄潭,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火种;抗战期间,竺可桢校长率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李政道等大批学界泰斗在此潜心科研教学,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求是精神”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茶乡儿女;1939年民国中央农林部在湄潭设立桐茶实验场(即现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和湄潭茶场的前身),一代茶叶大师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等云集湄潭,创造了茶叶科技和茶文化研究的辉煌成就,推开了中国现当代茶业发展的第一扇大门。

湄潭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县,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以盛产优质茶叶、粮油、烤烟、辣椒、中药材、畜产品等闻名遐迩,素有“烟县、酒乡、茶城、粮仓”之称,先后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授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粮油高新科技示范区”、“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湄潭是“贵州茶业第一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6.5余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8.5万亩;2011年茶叶总产量1.44万吨,产值11.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16.4亿元。

所产“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湄江翠片”、“遵义毛峰”、“兰馨雀舌”等品牌茶叶享誉全国;“湄潭翠芽”在“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评比中高居榜首,获得“贵州三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殊荣,品牌价值达9.03亿元。

湄潭相继被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授予“中国茶叶产业政府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
称号,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茶叶)定点交易市场——贵州·湄潭西南茶城是黔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占地面积345亩的“中国茶城”正在加紧建设。

湄潭“茅贡”牌优质大米2003—2007年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湄潭年产优质烟叶16万担左右,是上海烟草集团“中华”牌、“熊猫”牌香烟重要的原料生产基地。

高效“稻鱼共生系统”示范项目青田田鱼标准化养殖面积2.5万亩,并被国家在西部地区推广。

湄窖酒于1988年获得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唯一白酒金奖,固态发酵“茶香酒”工艺获国家发明创造专利,香飘神州。

湄潭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的同时,积极推进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工业化进程。

2005年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贵州省乡镇企业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和“贵州省茶叶科技示范园区”。

2009年成功升级为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8.76平方公里,成为遵义市七大重点园区之一;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一类工业园区。

现有入园企业52家,其中投产28家,2011年实现产值24亿元、工业增加值8.7亿元。

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9家、国家级3家、全国百强茶叶企业3家。

湄潭山川秀丽、生态良好,佳境胜地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美誉。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国家AAA级景区“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茶海生态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核桃坝—龙凤风情茶庄”,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的“中国茶海”,省级风景名胜区“湄江山水画廊”、“十里桃花江”,国内最大的天生桥群和喀斯特博览园“百面水风景区”,具有极高医疗矿泉水价值的温泉等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教之旅、红色之旅正蓬勃发展,“中国茶海·休闲湄潭”旅游品牌日益彰显魅力。

2011年累计接待游客5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7亿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激情满怀、开拓奋进,紧紧围绕“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的主基调,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四大战略”,着力打造文明、高效、开放、平安、清洁、花园“六大湄潭”。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2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2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41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3.72亿元和25.94亿元,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增比进位突破”、“创业创新创优”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素,把群众利益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目标,团结带领勤劳智慧的茶乡人民,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中国茶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