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明清进士录

明清进士录[清] 明代周氏进士名录(附籍贯)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周子谅二甲14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儒籍,授工部主事周潼三甲87名,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儒籍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周弼二甲79名,福建莆田县,官刑科给事中、迁御史。
周同生二甲97名,福建晋江县人, 京卫知事-周文通二甲102名,福建邵武县周原二甲107名,直隶太平府繁昌县人。
字彦广,辰州府推官、磁州同知'周丹三甲75名,浙江永嘉县周尚文三甲130名,广东香山县人,字质善,选龙岩丞,官至御史。
周从善三甲147名,江西吉水县人。
仙游知县周成三甲157名,陕西韩城县周宗起三甲177名,福建漳浦县人。
官大理寺丞周月华浙江松阳县! M)周宗义浙江东阳县补阙周同安福建晋江县?周同仁福建晋江县?.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1388)周思政三甲52名,浙江青田县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1394)周钧二甲25名,陕西乾州周铨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周绶三甲8名,浙江于潜县周恩三甲19名,浙江临海县周祖政三甲23名,广西柳城县洪武三十年丁丑科(1397)春榜周铎三甲7名,江西清江县建文二年庚辰科周铨二甲31名,直隶怀远县周述(榜眼)江西吉水县人,字崇述,号东墅,官至左庶子周孟简(探花)江西吉水县人,周述从弟,名伟,以字行。
授编修,在翰林二十年,始迁詹事府丞,出为襄王府长史。
孟简性情谦退不伐,生平无睚眦于人。
宣德五年(1430年)卒,年53。
有《竹磵集》、《翰林集》、《西垣诗集》。
周忱二甲10名,江西吉水县人,(1381~1453),字恂如.正统五年(1440),进工部左侍郎。
六年命兼理湖州、嘉兴二府税粮。
十四年迁户部尚书,后改工部。
景泰二年(1451)致仕。
周文二甲13名,浙江仁和县周佑二甲72名,直隶当涂县周文源三甲19名,浙江青田县周远三甲55名,浙江缙云县周益三甲71名,广东茂名县,官司常太寺博士周冕三甲120名,直隶繁昌县周楫三甲121名,河南杞县县周贵三甲190名,湖广大冶县周英三甲203名,江西建昌县周玉三甲253名,浙江山阴县周霖三甲267名,直隶上海县周尚义三甲299名,湖广石首县周英三甲312名,广东合浦县周文郁三甲362名,直隶长洲县永乐四年丙戌科(1406)周炜二甲4名,江西进贤县;周仲举二甲27名,江西吉水县周珏三甲37名,江西新喻县永乐九年辛卯科(1411)周宗保二甲10名,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周文襃二甲15名,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周健三甲26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乐十年壬辰科(1412)周常三甲27名,直隶凤阳府定远县永乐十三年乙未科(1415)周崇厚二甲62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军籍周敏学二甲86名,江西吉安府吉水人,礼科给事中周叔逵三甲8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周泰亨三甲60名,江西九江府彭泽县周英三甲62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彝三甲79名,湖广永州府道州永明人,官雷州、琼州知府周贵三甲112名,浙江处州府丽水县周安三甲246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庶吉士,工部侍郎.周济可三甲251名,浙江宁波府奉化县西坞镇庙后周永乐十六年戊戌科(1418)周叙二甲1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翰林院编修,仕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周懋昭二甲12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周礼二甲18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周得琳二甲34名,浙江处州府遂昌县周礼三甲71名,应天府句容县周铨三甲90名,江西广信府玉山县周鐩三甲115名,直隶苏州府长洲县周贤三甲128名,江西广信府上饶县永乐十九年辛丑科周升二甲21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周凤三甲33名,广西平乐府平乐县周弘三甲110名,福建上杭县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1424)周南巽二甲19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周宁三甲82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周益友二甲7名,直隶安庆府望江县正统元年丙辰科(1436)周旋(状元)浙江温州府永嘉县鹿城横渎周岙人,(1395-1454),字中规,号畏庵。
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山西乡试题名录

壬寅补⾏庚⼦⾟丑恩正并科⼭西乡试题名录庚⼦年(光绪廿六年,1900)⼭西乡试,因⼋国联军⼊侵,迟⾄壬寅年(光绪廿⼋年)开科,即补⾏庚⼦、⾟丑恩正并科。
本科中举⼀百四⼗名,依次为:1、王炳宸(翼城)、2、张端(平陆)、3、常赞春(榆次)、4、刘昌宜(平定)、5、段国垣(稷⼭)、6、蔡⽂焕(解州)、7、阎长霖(永济)、8、李精传(定襄)、9、狄楼海(猗⽒)、10、刘绵训(猗⽒)、11、刘肇⽂(宁武)、12、徐永信(五台)、13、戴丙午(永济)、14、罗可桓(介休)、15、刘⽂炳(徐沟)、16、刘⼠端(闻喜)、17、朱怀皋(翼城)、18、侯廷翰(平遥)、19、张籁(平陆)、20、李经邦(永济)、21、赵暐(临县)、22、张炳麟(定襄)、23、刘传经(解州)、24、常旭春(榆次) 、25、王念忱(榆次)、26、王荩⾂(浑源)、27、刘鉴古(应州)、28、周克恭(安⾢)、29、程廷遇(浑源)、30、姚仰煦(临晋)、31、孙晋升(解州)、32、王锦雯(翼城)、33、马继桢(榆次)、34、王⽂治(榆次)、35、张廷琇(五台)、36、齐赐荣(定襄)、37、赵鹤年(榆次)、38、李向南(临晋)、39、阎建紫(祁县)、40、杨攀桂(平定)、41、杨永昌(黎城)、42、柴晋芳(安⾢)、43、王忠厚(长治)、44、郭名世(平定)、45、王克宽(安⾢)、46、晋集杰(襄陵)、47、⾼步青(代州)、48、岳嵚(洪洞)、49、王浚源(襄陵)、50、赵⽆玷(临县)、51、张⽂杰(霍州)、52、张兰⽣(榆次)、53、董桂华(太平)、54、荆育瓒(猗⽒)、55、任焕(闻喜)、56、刘传经(夏县)、57、刘甲荣(太平)、58、李抡藻(赵城)、59、⿇席珍(浑源);60、贺椿寿(洪洞)、61、张凌汉(霍州)、62、卫寿恺(赵城)、63、刘懋赏(平鲁)、64、王世昌(解州)、65、王象暄(临晋)、66、王烘(河曲)、67、薛凤鸣(霍州)、68、姚德厚(浑源)、69、秦汝梅(永济)、70、杨楷(应州)、71、杨寿椿(介休)、72、王树声(灵⽯)、73、李登云(洪洞)、74、张铭西(平遥)、75、李吉⼈(黎城)、76、王观宸(长治)、77、续恩纶(崞县)、78、钮承恩(介休)、79、李锡槃(虞乡)、80、王景命(万泉)、81、刘怀珠(安⾢)、82、狄焕⽃(崞县)、83、宋廷侃(霍州)、84、皇甫振清(夏县)、85、钮承彬(介休)、86、张凤鸣(应州) 、87、杨际清(临县)、88、段⾬⽥(武乡)、89、刘健(代州)、90、刘安邠(清源)、91、张仁静(崞县)、92、王绍珍(临晋)、93、贾珍(平遥)、94、左治国(介休)、95、陈寿芝(宁乡)、96、鲁秉均(介休)、97、王兴(沁源)、98、张卓(崞县)、99、胡⾃荣(祁县)、100、刘玠(太原)、101、连笃敬(襄垣)、102、王九恩(保德)、104、陈安策(芮城)、105、马晋(怀仁)、106、薛登道(稷⼭)、107、燕肇奭(芮城)、108、王廷机(稷⼭)、109、刘师亮(襄陵)、110、张⽂明(荣河)、111、杨丕烈(清源)、112、解荣辂(万泉)、113、王彰善(浑源)、114、张⼦需(夏县)、115、⽜顺轩(永济)、116、柴豫芳(安⾢)、117、贾在中(夏县)、118、郭裕祯(洪洞)、119、常麟图(榆次)、120、梁允济(崞县)、121、郭际丰(繁峙)、122、李树墀(永济)、123、武元喜(辽州)、124、赵维垣(万泉)、125、姬步瀛(永济)、126、张友贤(垣曲)、127、康兰馨(榆次)、128、陈焕烈(夏县)、129、申隽英(潞安)、130、罗嘉藻(平遥)、131、赵登洲(崞县)、132、曹佐⽂(崞县)、133、李焕章(神池)、134、张⾦榜(永济)、135、岳宝树(介休)、136、崔岳(沁源)、137、阴国垣(沁源)、139、江应铨(黎城)、140、张凤鸣(浑源)。
章丘明清举人名录

章丘明清举人名录(一)明代举人名录01、郑钧:洪武三年(1370)庚午科举人,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进士。
02、王俊:洪武廿六年(1393)癸酉科举人,曾任广东宜伦县知县。
03、翟固:洪武廿六年(1393)癸酉科举人,曾任德州吏目。
04、徐恭信: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河南卫辉府同知。
05、孙奎: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北直隶浚县训导。
06、高升: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山西襄陵县教谕。
07、张端: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北直隶新乐县训导。
08、郭进:洪武廿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曾任山西岳阳县教谕。
09、耿直:建文二年(1399)己卯科举人,建文三年(1400)庚辰科进士。
10、袁通:建文二年(1399)己卯科举人,曾任山西太原府教授。
11、石盘: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北直隶饶阳县训导。
12、王纲: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山西阳曲县教谕。
13、李志: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训导。
14、郑良: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曾任淮府伴读。
15、韩瑜:永乐元年(1403)癸未科举人,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进士。
16、商勉: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山西石州训导。
17、张居珍: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福建按察司佥事。
18、李春: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潘府纪善。
19、李俭: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举人,曾任河南南阳县知县。
20、刘谅: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山西忻州同知。
21、黄容: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韩府长史。
22、赵奎: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曾任陕西华阴县教谕。
23、李琰: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科举人,不详。
24、刘玘: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曾任直隶顺德府教授。
25、王秦:永乐廿一年(1423)癸卯科举人,不详。
山西晋城陈廷敬清贫耐得始求官

山西晋城陈廷敬:清贫耐得始求官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人(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康熙字典》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陈廷敬为政清廉,《清史稿》给他以“清勤”的评价。
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
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陈廷敬还是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兼诗人。
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同时,陈廷敬还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
其中,《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陈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准。
陈廷敬入禁苑谢恩,康熙帝谕曰:“卿是极齐全的老大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
康熙皇帝亲作挽诗悼之,赐谥“文贞”。
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
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
清代科举及第简表

清代科举及第简表科考年代状元榜眼探花会元备注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傅以渐吕缵祖李奭棠李奭棠----探花四年丁亥科(1647)吕宫程芳朝蒋超李人龙----三甲201名六年己丑科(1649)刘子壮熊伯龙张天植左敬祖----二甲10名九年壬辰科(1652)邹忠倚张永祺沈荃张星瑞----二甲48名九年策试满洲进士壬辰科麻勒吉折库纳巴海麻勒吉----状元12年乙未科(1655)史大成戴王纶秦鉽(shì)秦鉽----探花12年策试满洲进士乙未科图尔宸贾勤索泰贾勤----榜眼15年戊戌科(1658)孙承恩孙一致吴国对张贞生----二甲65名16年己亥加科(1659)徐元文华亦祥叶方蔼朱锦---二甲67名徐元文(一作陆元文)华亦祥(一作鲍亦祥)18年辛丑科(1661)马世俊李仙根吴光陈常夏---三甲137名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严我斯李元振秦弘沈珩---二甲1名前二人均为顺治十八年辛丑科进士,本科补殿试六年丁未科(1667)缪彤张玉裁董讷黄礽绪---二甲39名九年庚戌科(1670)蔡启僔(zūn)孙在丰徐乾学宫梦仁该年会员为康熙十五年丙辰科二甲5名12年癸丑科(1673)韩菼王度心徐秉义韩菼----状元王度心后改名王鸿绪15年丙辰科(1676)彭定求胡会恩翁叔元彭定求----状元18年己未科(1679)归允肃孙卓茆荐馨马教思---二甲8名21年壬戌科(1682)蔡升元吴涵彭宁求金德嘉---三甲1名24年己丑科(1685)陆肯堂陈元龙黄梦麟陆肯堂----状元27年戊辰科(1688)沈廷文查嗣韩张豫章范光阳---二甲1名30年辛未科(1691)戴有祺吴昺(bǐng)黄叔琳张瑗---二甲5名33年甲戌科(1694)胡任舆顾图河顾悦履裴之仙---二甲4名36年丁丑科(1697)李蟠严虞惇姜宸英汪士竤---二甲1名康熙39年庚辰科(1700)汪绎季愈王露王露----探花该科状元为康熙36年丁丑科进士本科为补殿试42年癸未科(1703)王式丹赵晋钱名世王式丹----状元45年丙戌科(1706)王云锦吕葆中贾国维尚居易---三甲125名48年己丑科(1709)赵熊诏戴名世缪沅戴名世----榜眼51年壬辰科(1712)王世琛沈树本徐葆光卜俊民---二甲1名52年癸巳恩科(1713)王敬铭任兰枝魏廷珍孙见龙---二甲3名本科为圣祖六旬万寿恩科54年乙未科(1715)徐陶璋缪曰藻傅王露李锦---二甲8名57年戊戌科(1718)汪应铨张廷璐沈锡辂杨尔德---二甲35名60年辛丑科(1721)邓钟岳吴文焕程元章储大文---二甲38名雍正元年癸卯恩科(1723)于振戴瀚杨炳杨炳----探花本科为世宗登极恩科二年甲辰科(1724)陈惪华王安国汪德容王安国----榜眼惪(即:德)五年丁未科(1727)彭启丰邓启元马宏琦彭启丰----状元八年庚戌科(1730)周雨澍沈昌宇梁诗正沈昌宇----榜眼澍(上下结构shu)11年癸丑科(1733)陈倓田志勤沈文镐陈倓----状元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金德瑛黄孙懋秦蕙田赵青藜---二甲7名二年丁巳恩科(1737)于敏中林枝春任端书何其睿---二甲3名本科为高宗登极恩科四年己未科(1739)庄有恭涂逢震秦勇均轩辕诰---二甲31名七年壬戌科(1742)金甡(shēn)杨述曾汤大绅十年乙丑科(1745)钱维城庄存舆王际华蒋元益---二甲8名13年戊辰科(1748)梁国治陈柟汪廷屿郑忬---二甲8名16年辛未科(1751)吴鸿饶学曙周沣周沣----探花17年壬申恩科(1752)秦大士范棫(yù)士卢文弨(chāo)邵嗣宗---二甲10名本科为太后六旬万寿恩科19年甲戌科(1754)庄培因王鸣盛倪承宽胡绍鼎---二甲15名22年丁丑科(1757)蔡以台梅立本邹奕孝蔡以台----状元25年庚辰科(1760)毕沅诸重光王文治王中孚---二甲48名26年辛巳恩科(1761)王杰胡高望赵翼陈步瀛---二甲7名本科为太后七旬万寿恩科乾隆28年癸未科(1763)秦大成沈初韦谦恒孙效曾---二甲2名31年丙戌科(1766)张书勋姚颐刘跃云胡珊---二甲65名34年己丑科(1769)陈初哲徐天柱陈嗣龙徐烺---二甲7名36年辛卯恩科(1771)黄轩王增范衷邵晋涵---二甲30名本科为太后八旬万寿恩科37年壬辰科(1772)金榜孙辰东俞大猷孙辰东----榜眼40年乙未科(1775)吴锡龄汪镛沈清藻严福---二甲5名43年戊戌科(1778)戴衢亨蔡廷衡孙希旦缪祖培---三甲14名45年庚子恩科(1780)汪如洋江德量程昌期汪如洋----状元本科为高宗七旬万寿恩科46年辛丑科(1781)钱棨陈万青汪学金钱棨----状元钱棨连中三元49年甲辰科(1784)茹棻邵瑛邵玉清侯健融---二甲11名52年丁未科(1787)史致光孙星衍董教增顾钰---三甲3名54年己酉科(1789)胡长龄汪廷珍刘凤诰钱楷---二甲1名乾隆55年值清高宗八旬万寿,改为恩科,正科提前在本年举行55年庚戌恩科(1790)石韫玉洪亮吉王宗诚朱文翰---二甲15名58年癸丑科(1793)潘世恩陈云陈希曾吴贻咏---三甲27名60年乙卯恩科(1795)王以衔莫晋潘世璜王以鋙会元为嘉庆六年年辛酉恩科(1801)三甲103名;本科为高宗禅位仁宗之恩科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赵文楷汪守和帅承瀛袁櫆(kuí)---三甲13名四年己未科(1799)姚文田苏兆登王引之史致俨---二甲12名六年辛酉恩科(1801)顾皋刘彬士邹家燮马有章---三甲165名本科为高宗九旬万寿恩科七年壬戌科(1802)吴廷琛李宗昉朱士彦吴廷琛----状元十年乙丑科(1805)彭浚徐颋(tǐng)何凌汉胡敬---二甲22名13年戊辰科(1808)吴信中谢阶树石承藻刘嗣绾---二甲嘉庆14年己巳恩科(1809)洪莹(草头应为两个"火"字)缪金城张岳崧孔传纶---二甲14名本科位仁宗五旬万寿恩科16年辛未科(1811)蒋立镛吴毓英吴廷珍朱壬林---二甲49名吴毓英原名王毓吴19年甲戌科(1814)龙汝言祝庆蕃伍长华瞿溶---二甲2名22年丁丑科(1817)吴其濬(即:浚)凌泰封吴清鹏庞大奎---三甲14名24年己卯恩科(1819)陈沆杨九畹胡达源费庚吉---二甲28名本科为仁宗六旬万寿恩科25年庚辰科(1820)陈继昌许乃普陈銮陈继昌----状元陈继昌连中三元道光二年壬午恩科(1822)戴兰芬郑秉恬罗文俊吕龙光---二甲21名本科为清宣宗登极恩科三年癸未科(1823)林召棠王广荫周开麒杜受田---二甲1名六年丙戌科(1826)朱昌颐贾桢帅方蔚王庆元---二甲103名九年己丑科(1829)李振钧钱福昌朱兰刘有庆---三甲55名12年壬辰恩科(1832)吴钟骏朱凤标季芝昌马学易---三甲24名本科因清宣宗五旬万寿,改正科为恩科;正科推迟到下年举行13年癸巳科(1833)汪鸣相曹履泰蒋元溥许楣---二甲17名15年乙未科(1835)刘绎曹联桂乔晋芳张景星---二甲57名16年丙申恩科(1836)林鸿年何冠英苏敬衡夏子龄---二甲38名因太后六旬万寿,设恩科18年戊戌科(1838)钮福保金国均江国霖王振纲---二甲75名20年庚子科(1840)李承霖冯桂芳张百揆吴敬羲---二甲21名道光21年辛丑科值清宣宗六旬万寿,改为恩科,正科提前在本年举行21年辛丑恩科(1841)龙启瑞龚宝莲胡家玉蔡念慈---二甲5名24年甲辰科(1844)孙毓桂周学濬(即:浚)冯培元焦春宇---三甲9名25年乙巳恩科(1845)萧锦忠金鹤清吴福年蒋超伯---二甲79名本科为太后七旬万寿恩科27年丁未科(1847)张之万袁绩懋庞钟璐许彭寿---二甲30年庚戌科(1850)陆增祥许其光谢增邹石麟---二甲49名咸丰二年壬子恩科(1852)章鋆杨泗孙潘祖荫孙庆咸---二甲46名本科为清文宗登极恩科三年癸丑科(1853)孙如仅吴凤藻吕朝瑞吴凤藻----榜眼六年丙辰科(1856)翁同龢孙毓汶洪昌燕马元瑞---二甲47名九年己未科(1859)孙家鼐孙念祖李文田马传煦---二甲24名十年庚申恩科(1860)钟骏声林彭年欧阳保极徐致祥---二甲75名本科为文宗三旬万寿恩科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徐郙(fǔ)何金寿温忠翰李庆沅---三甲50名二年癸亥恩科(1863)翁曾源龚承钧张之洞黄体芳---二甲10名本科为清穆宗登极恩科四年乙丑科(1865)崇绮于建章杨霁廖鹤年---三甲143名七年戊辰科(1868)洪钧黄自在王文在蔡以瑺(cháng)---二甲60名十年辛未科(1871)梁燿枢高岳崧郁崑李联珠---三甲59名燿(即:耀;碑文作"耀"字)13年甲戌科(1874)陆润庠谭宗浚黄贻楫秦应逵---三甲58名谭宗浚原名谭懋安光绪二年丙子恩科(1876)曹鸿勋王赓榮(即:荣)冯文蔚陆殿鹏---三甲121名本科为清德宗登极恩科三年丁丑科(1877)王仁堪余联沅朱赓扬刘秉哲---三甲2名六年庚辰科(1880)黄思永曹贻孙谭鑫振吴树芬(一作棻)---二甲30名九年癸未科(1883)陈冕寿耆管廷献甯本瑜---二甲19名12年丙戌科(1886)赵以炯邹福保冯煦刘培---三甲33名15年己丑科(1889)张建勋李盛铎刘世安许叶芬---二甲10名16年庚寅恩科(1890)吴鲁文廷式吴荫培夏曾(一作增)佑---二甲87名本科为清德宗亲政恩科18年壬辰科(1892)刘福姚吴士鉴陈伯陶刘可毅(原名刘毓麟)---二甲46名20年甲午恩科(1894)张謇尹铭绶郑沅陶世凤---三甲140名本科为太后六旬万寿恩科光绪21年乙未科(1895)骆成骧喻长霖王龙文陈海梅---24年戊戌科(1898)三甲79名24年戊戌科(1898)夏同和夏寿田俞陛云陆曾(一作增)炜---二甲54名29年癸卯科(1903)王寿彭左霈杨兆麟周蕴良---二甲49名光绪27年辛丑值清德宗三旬万寿,原定改为恩科,正科则推迟一年于次年(壬寅)举行,但因北京贡院于庚子被毁,二科均暂停,至本年始合并补行30年甲辰恩科(1904)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谭延闿---二甲35名本科因太后七旬万寿,改正科为恩科。
章丘明清民国知县

章丘明清民国知县(县令,县长)名录(一)明代知县01、沈允恭:杭州人,洪武三年任,后升青州府同知。
02、刘显宗:衢州人,洪武十年任。
03、吴以辰:松江人,洪武三十三年任。
04、魏璟:无极县人,监生,宣德三年任。
05、田畴:山西交城县人,监生,宣德六年任。
06、张泽:天顺八年庙学记有载。
07、倪敬:天顺八年庙学记有载。
08、张庆:钧州人,举人,成化元年任。
09、李灿:咸宁人,举人,成化八年任。
10、陈垲:浙江人,进士,成化十一年任,后升苏州府同知。
11、翟能:河间府人,进士,成化十八年任,后升太仆寺丞。
12、韩福:陕西人,进士,成化廿一年任。
13、陆里:宜兴人,进士,弘治元年任。
曾创编《县志》。
14、高达:扶沟人,进士,弘治六年任。
15、白鸾:陕西人,进士,弘治十二年任。
16、刘文庄:真定人,进士弘治十二年任。
17、陈伯安:顺天府人,进士,弘治十三年任。
18、訾绶:大同朔州人,进士,弘治十五年任。
19、田畴:大名人,举人,正德二年任。
20、杨镃:涿州人,进士,正德三年任,后升宁海州知州。
21、吕秉彝:真定人,进士,正德四年任。
曾修《县志》。
22、张琥:江西人,进士,正德八年任,升刑部主事。
23、韩佶:怀宁卫人,举人,正德十二年任。
24、白麒:永平府人,进士,正德十五年任。
25、孙应奎:河南卫人,进士,正德十六年任,行取兵科给事中。
26、孙宥:河南新菜人,进士嘉靖四年任。
27、祝文冕:江西德兴人,进士嘉靖五年任。
28、张鹏翼:河南虞城人,进士嘉靖九年任。
曾修《县志》。
29、赵瀛:陕西三元县人,进士,嘉靖十年任。
30、吴应奎:浙江钱塘籍休宁人,进士,嘉靖十四年任。
31、刘凤池:陕西渭南人,进士,嘉靖十九年任。
32、昝如思:陕西三元县人,进士,嘉靖二十年任,行取监察御史。
33、赵介夫:直隶阜城人,进士,嘉靖廿一年任,升南康府通判。
34、陈东光:河南均州人,进士,嘉靖廿五年任,升大名府同知。
35、萧汝默:江南靖海人,进士,嘉靖廿七年任。
襄汾汾阳岭村举人张枚

襄汾汾阳岭村举人张枚汾城镇往南不远的汾阴山,或曰汾阳岭,明代时太平知县侯于鲁于此开荒募民,建清储镇,百姓又名渭侯庄以示纪念。
明代汾城进士王体复曾撰文《清储镇开荒田记》记载其事:肇工于万历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迄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就绪,堡既成,名之曰清储镇,人则称为渭侯庄。
据说此碑仍存村中。
至今,渭侯庄的门额仍镶嵌于汾阳岭村庄北大门。
清代村中出了一个举人张枚,参与过几次县志编纂,当过咸阳县知县,且有诗文传世。
他的好友西曹路进士王奂曾给他写过寿序、诗序和墓志,于是我们可以一览张氏家族的风采。
图自网络张枚,字卜公,号瞻麓,问政子。
天姿旷迈,自幼及长,孜孜诵习圣经贤传,诸子百家无不究览。
康熙乙卯领乡荐(考中举人),深为房考(亦称房官,明清时乡会试时分房阅卷的考官)山阴令吴长洲(山西山阴县令,苏州长洲人吴一蜚,时为同考官,后为吏部尚书)所赏识。
癸未会试,以王子方若为元,南中人士率喜扬诩(赞扬;吹捧)。
先生闻所传诵,曰:吾闱作亦大类此,独不得一录名,何耶?笑而置之。
出宰咸阳(任咸阳知县),意主便民,解官时拥道泣送,至塞路不得前。
既归,与友人王侍御(西曹路进士王奂曾,即其墓志撰文者)、臧太史(南膏腴进士臧尔心)辈结诗社。
王侍御谓其性情豪迈,诗致淡荡,在彭泽(陶渊明)、东坡之间。
著有《汾山偶掇》《卜公遗稿》行世。
(可以和墓志参看)西曹路进士王奂曾《旭华堂文集》卷十一.赵熟典刻印咸阳知县张卜公先生暨配吴孺人合葬墓志铭余不能诗而谬附诗人之列,则卜公先生之为也。
先生初令关中之咸阳,既解官而久不归。
余自阙下(皇宫,京城)被严旨(圣旨)入里门(王氏罢官事参看襄汾西曹路进士王奂曾事略),思得与先生商确平生,备陈得失,时留连杯酒以永朝夕,因妄为绝句以促之。
先生或有闻也,故既归,结社为诗,而以予附之。
嗟乎,今先生既下世矣,流水高山,风雅道微,邑中容复有探韵者,或亦有仿佛先生其人者耶?先生张姓,讳枚,字卜公。
自咸阳罢归,悲太先生(父亲)麓逸公之不逮(及)养,未得一就官舍也,故又号瞻麓。
自顺治到光绪年间,历任正定府知府

自顺治到光绪年间,历任正定府知府自顺治到光绪年间,正定府知府共118任清末本地为正定府(原为真定府,雍正元年改)。
辖有1个州、13个县。
即:晋州、正定县、获鹿县、井陉县、阜平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平山县、元氏县、赞皇县、无极县、藁城县、新乐县。
束鹿属保定府,深泽属定州,赵县、高邑属赵州。
正定府治所在正定。
其官署设知府1员,同知1员。
教授、训导、经历各1员。
县官署设置:知县1员、教谕、训导、典史各1员。
自顺治到光绪年间,正定府知府共118任。
历任知府简况见下表:表18-2-10公元纪年年号姓名官职籍贯备注1945 顺治二年刘洪谟知府1666 康熙五年胡预知府1671 康熙十年张皋谟知府1675 康熙十四年徐起霖知府江南通州1678 康熙十七年赵瑾知府奉天荫生1687 康熙二十六年马世思知府奉天荫生1688 康熙二十七年陈名瑶知府福建举人1701 康熙四十年黄志璋知府福建监生1702 康熙四十一年郭治知府山东进士1704 康熙四十三年刘中柱知府江苏扬州贡生1707 康熙四十六年祁国柱知府西安贡生1710 康熙四十九年张连登知府咸阳岁贡1712 康熙五十一年刘民瞻知府奉天官生1717 康熙五十六年卢锡晋知府单县进士1720 康熙五十九年张月知府湖广举人1721 康熙六十年黄文恒知府福建举人1723 雍正元年朱之连知府奉天监生1724 雍正二年陈时夏知府云南进士1726 雍正四年董华知府浙江贡生1729 雍正七年郑为龙知府文水进士1735 雍正十三年陈浩知府贵州普安州贡生1740 乾隆五年苏文柄知府山西岢岚州监生1742 乾隆七年王师知府山西临汾州进士1743 乾隆八年王德阶知府浙江会稽贡生1750 乾隆十五年王楷知府河南辉县进士1750 乾隆十五年富尼汉知府满州正红旗举人1753 乾隆十八年傅筠知府满州镶白旗进士1757 乾隆二十二年郑大进知府广东揭阳进士1765 乾隆三十年汪滨知府江西吉水贡生1765 乾隆三年夸口客知府满州正白旗生员1765 乾隆三十年单功擢知府山东高密1769 乾隆三十四年李文耀知府福建清流1770 乾隆三十五年宗英玉知府江苏吴县1770 乾隆三十五年兰第锡知府1770 乾隆三十五年张家琰知府江苏泰兴1771 乾隆三十六年秦学溥知府山西凤台举人1774 乾隆三十九年谢知府1775 乾隆四十年刘致中知府1775 乾隆四十年方立经知府湖北兴国州举人1775 乾隆四十年兴安知府满洲壤旗监生1779 乾隆四十四年黄检知府汉军壤黄旗1780 乾隆四十五年孙知府1780 乾隆四十五年朱澜知府1784 乾隆四十九年陈沐知府1785 乾隆五十年德谦知府蒙古壤白旗官学生1785 乾隆五十年朱澜知府1786 乾隆五十一年申允恭知府河南延津进士1786 乾隆五十一年郑制锦知府江苏溧水举人1788 乾隆五十三年涂日暄知府江西奉新进士1788 乾隆五十三年蔡封知府浙江桐乡进士1791 乾隆五十六年汪应绍知府1791 乾隆五十六年丘学敏知府浙江靳县举人1793 乾隆五十八年王汝璧知府四川铜梁进士1793 乾隆五十八年杨文知府山西宁武贡生1799 嘉庆四年李宗蕃知府山东惠民贡生1800 嘉庆五年朱应荣知府广西临桂举人1801 嘉庆六年景敏知府满洲正白旗贡生1803 嘉庆八年蒋耀祖知府河南嵩县举人1804 嘉庆九年裘增寿知府江西新建举人1805 嘉庆十年王观知府浙江钱塘举人1805 嘉庆十年沈长春知府浙江归安举人1805 嘉庆十年张体公知府山东金乡贡生1806 嘉庆十一年李师舒知府河南济源进士1806 嘉庆十一年王允中知府陕西长安进士1807 嘉庆十二年喻之知府1808 嘉庆十三年西隆阿知府满洲镶黄旗监生1809 嘉庆十四年李于培知府山东安丘进士1810 嘉庆十五年薜学诗知府江苏如皋监生1810 嘉庆十五年德克精阿知府满洲镶红旗监生1811 嘉庆十六年俞应世知府浙江会稽监生1811 嘉庆十六年薜学诗知府江苏如皋监生1812 嘉庆十七年任知府江苏宜兴进士1812 嘉庆十七年任衔蕙知府江苏萧县进士1817 嘉庆二十二年陶梁知府江苏长洲进士1821 道光元年钟禄知府满洲镶黄旗1821 道光元年陶梁知府江苏长洲进士1824 道光四年陈健知府浙江会稽临生1824 道光四年严炳知府浙江仁和1824 道光四年李象鹚知府湖南长沙进士1825 道光五年普俊知府满洲正黄旗监生1825 道光五年金诛知府山东历城进士1826 道光六年严炳知府浙江仁和1826 道光六年白明义知府承德进士1827 道光七年邵楠知府浙江山阴监生1828 道光八年张范东知府山东济阳进士1829 道光九年陈健知府浙江会稽监生1833 道光十三年周衡知府四川涪州举人1833 道光十三年戴凌之知府江苏上元举人1834 道光十四年陵费泉知府浙江桐乡副榜1835 道光十五年沈敦厚知府浙江归安监生1835 道光十五年那峨知府满洲正白旗进士1836 道光十六年邵楠知府浙江山阴监生1836 道光十六年沈涛知府浙江嘉兴举人1838 道光十八年周岱玲知府河南祥符举人1839 道光十九年仉警知府浙江山阴监生1840 道光二十年知府1842 道光二十二年锡麟知府蒙古镶黄旗监生1849 道光二十九年知府进士1841 道光二十一年窦荣昌知府安徽霍丘监生1842 道光二十二年王仲槐知府河南滑县进士1843 道光二十三年冯季增知府山西屯留监生1849 道光二十九年高树勋知府陕西故城进士1849 道光二十九年冯季曾知府山西屯留监生1851 咸丰元年宝麟知府满洲正蓝旗监生1853 咸丰三年纳齐馨知府满洲正黄旗1853 咸丰三年史策先知府湖北枣阳进士1856 咸丰六年徐塘知府浙江德清监生1860 咸丰十年丁学易知府安徽怀宁1860 咸丰十年徐塘知府浙江德清监生1861 咸丰十一年宋嵩庆知府山东胶州贡生1861 咸丰十一年徐塘知府浙江德清监生1866 同治五年王启曾知府山东蓬莱进士1869 同治八年张光藻知府安徽广德进士1870 同治九年刘秉琳知府湖北黄岗进士1871 同治十年濮庆孙知府浙江钱塘进士1871 同治十年刘秉琳知府湖北黄岗进士1875 光绪元年卢应楷知府1876 光绪二年恭钧知府1881 光绪七年吴焕来知府安徽泾县1882 光绪八年王立清知府湖北竹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清代山西举人一览表
山西在清代是一个举人辈出的地方,许多杰出的士子在这里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精英。
下面是一份清代山西举人的一览表,记录了一部分
山西举人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功绩和文化成就。
一、正德年间举人
1. 贾瑞:字文仲,山西临汾人,正德初年举人。
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
深厚的文化造诣而闻名于世。
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曾在
山西地区负责教育事务。
他的学说对当时的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 李吉:字红升,山西运城人,正德初年举人。
李吉是一位学识广博
的文学家,在经学、诗词、史学等方面皆有造诣。
他曾经研究多部经
史文献,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二、嘉靖年间举人
1. 王瑞:字文和,山西太原人,嘉靖中叶举人。
王瑞是一位杰出的政
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山西地区领导了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有效地维
护了山西的安全。
除此之外,王瑞还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他的诗作
被誉为经典之作。
2. 张庆:字元寿,山西晋城人,嘉靖中叶举人。
张庆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教育的理论,被誉为教育改革的先驱。
同时,他还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为山西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万历年间举人
1. 杨洪:字天泰,山西大同人,万历初年举人。
杨洪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诗文被认为是山西文学的瑰宝。
他还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提出了许多教育方法和理论,为山西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张满:字守泰,山西吕梁人,万历初年举人。
张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化造诣使他成为当时山西最受推崇的举人之一。
四、康熙年间举人
1. 范青:字元养,山西平遥人,康熙初年举人。
范青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作品《山西通志》被誉为山西历史地理研究的权威之作。
他还对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山西的经济学家。
2. 张昆:字守忠,山西忻州人,康熙中叶举人。
张昆是一位著名的诗
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文作品被认为是山西文学的瑰宝。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山西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被称为"诗中山西"。
以上只是清代山西举人的一小部分名单,他们的姓名和功绩只是冰山一角。
清代山西举人的辈出,彰显了山西作为文化名省的地位。
他们的杰出贡献不仅让山西的文化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整个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