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变通天麻钩藤饮(张学文方)

高血压——变通天麻钩藤饮(张学文方)

【组成】天麻10g,钩藤10g,磁石30g(先煎),菊花10g,川牛膝15g,地龙10g,川芎10g,生龙骨30g(先煎),草决明20g,杜仲12g,桑寄生15g,栀子10g,炒麦芽10g。

【功效主治】平肝息风,益肾活血。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头麻,耳鸣,腰酸,肢乏,烦躁易怒,手足肿胀,血压高,或睡眠不佳,脉弦数者。

【方解】此方为针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设。此类病人临床十分常见。镇肝熄风汤虽为常用,但其力甚猛,胃弱者不宜。天麻钩藤饮清肝安神虽优,平肝益肾活血之力不足。故变通此两方之义,结合现代中药研究成果而拟成此方。方中用天麻、磁石、生龙骨平肝阳之上亢,钩藤、菊花、栀子、草决明清泄肝热,重用草决明还可通便泄热,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地龙通经络而降血压,川芎、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炒麦芽健脾护胃,防止重镇药损伤胃气。全方具有清肝平肝、益肾活血、通络降压之功效。

【按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临床许多病证时常见发病机制,高血压病中尤其多见。我们临床观察到,此类病人多在中年以后,肝肾日衰时发病,其病主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但其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病过程,且多有肝气郁结,肾虚血瘀、便难络阻等因素综合作用而成。针对瘀血阻络、便干腑气不通、血脂高、动脉硬化等因素,故方中选用草决明、地龙、牛膝等品。据实验研究三药均有较平和的降血压作用,草决明还可降血脂,磁石、杜仲、桑寄生补肝肾之阴而性不滋腻,故可久服以收功。该方经数百人试用,证明疗效确著。当然由于体质因素差异,在具体应用时,应该结合病情轻重,体质强弱作相应的加减,以求方证更加贴切,取得更理想的疗效。

【方源】《疑难病证治》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2014-12-20 16:30:27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医方剂学七版) [组成]天麻(90g)钩藤(12g)生决明(18g)山栀黄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2.方论选录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若以高血压而论,本方所用之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安神,降压缓痛之功。” [临床报道]

高血压——变通天麻钩藤饮(张学文方)

高血压——变通天麻钩藤饮(张学文方) 【组成】天麻10g,钩藤10g,磁石30g(先煎),菊花10g,川牛膝15g,地龙10g,川芎10g,生龙骨30g(先煎),草决明20g,杜仲12g,桑寄生15g,栀子10g,炒麦芽10g。 【功效主治】平肝息风,益肾活血。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头麻,耳鸣,腰酸,肢乏,烦躁易怒,手足肿胀,血压高,或睡眠不佳,脉弦数者。 【方解】此方为针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设。此类病人临床十分常见。镇肝熄风汤虽为常用,但其力甚猛,胃弱者不宜。天麻钩藤饮清肝安神虽优,平肝益肾活血之力不足。故变通此两方之义,结合现代中药研究成果而拟成此方。方中用天麻、磁石、生龙骨平肝阳之上亢,钩藤、菊花、栀子、草决明清泄肝热,重用草决明还可通便泄热,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地龙通经络而降血压,川芎、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炒麦芽健脾护胃,防止重镇药损伤胃气。全方具有清肝平肝、益肾活血、通络降压之功效。 【按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临床许多病证时常见发病机制,高血压病中尤其多见。我们临床观察到,此类病人多在中年以后,肝肾日衰时发病,其病主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但其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病过程,且多有肝气郁结,肾虚血瘀、便难络阻等因素综合作用而成。针对瘀血阻络、便干腑气不通、血脂高、动脉硬化等因素,故方中选用草决明、地龙、牛膝等品。据实验研究三药均有较平和的降血压作用,草决明还可降血脂,磁石、杜仲、桑寄生补肝肾之阴而性不滋腻,故可久服以收功。该方经数百人试用,证明疗效确著。当然由于体质因素差异,在具体应用时,应该结合病情轻重,体质强弱作相应的加减,以求方证更加贴切,取得更理想的疗效。 【方源】《疑难病证治》

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精)

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金美 摘要:天麻及其活性成分在药理上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改善记忆、益智健脑等作用,本文就最近五年的天麻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天麻;活性成分;药理;研究 天麻为天麻属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为常用名贵中药。中医药认为天麻具有熄风定惊、镇静催眠、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延缓衰老、降压、抗惊厥、抗癫痫等药理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醛和天麻多糖等多种成分。 一、镇静催眠的作用 何芳雁等[1]对昭通天麻催眠作用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天麻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层部分及腺苷腹腔注射给药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入睡率,具有显著的催眠作用.其在腹腔注射高剂量(20g/kg的入睡率分别是100%和60%,其催眠的主要成分是腺苷。 齐丽娟等[2]研究了天麻对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天麻在低剂量时,可以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动物的入睡率;能缩短小鼠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说明天麻与巴比妥钠具有协同作用,天麻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杨蕾等[3]以含与不含镇静药、安神药对天麻钩藤饮进行拆分,以灌胃的方式给药,研究天麻钩藤饮全方和拆分组与阈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全方和去夜交藤、茯神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时间。且天麻钩藤饮去夜交藤、茯神后,具有与原方等效的镇静、催眠的作用。 陈鹏等[4]运用光电管发评价天麻醒脑胶囊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及对中枢兴奋药和抑制药的协同与拮抗作用。结果表明:2g/kg的天麻醒脑胶囊可明显延长小鼠

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1g/kg天麻醒脑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均与2g/kg的安神补心丸有相似。 二、神经保护作用 聂晶等[5]探讨了天麻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取大脑用红四氮唑染色后测定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生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 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 Na+-K+-ATP 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天麻素能改善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缩小梗死面积,降低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内 Na+- K+- ATP 酶和 SOD 的活性,降低 MDA 含量。从而说明天麻素是通过抗氧化损伤和改善能量代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2012年他们进一步研究了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他们认为天麻素能明显改善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减少细胞凋亡,降低胱天蛋白酶3(casepase-3mRNA的表达。并由此发挥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 护作用[6]。 王维扬等[7]进行了天麻素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实验研究,探究天麻素对治疗帕金森病 (PD 大鼠神经行为及对中脑被盖腹侧区酪氨酸羟化酶 (TH 阳性神经元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天麻素能明显改善PD 大鼠旋转行为,增加PD大鼠VTA区TH 的表达,对TH阳性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与左旋多巴两药有协同作用。 三、抗血小板聚集 郭营营等[8]以天麻乙酸乙酯层分离提取得到的B、C、D成分及天麻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比浊发测定4个成分抗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表明:天麻素在所测浓度下木有表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成分D表现了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成分B、C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浓度分别为0.2mg/ml、0.4mg/ml;其抑制率分别是97.12%、98.11%;其IC

中药高血压方剂

中药高血压方剂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组成】扁豆花15g,杜仲10g,枯黄芩10g,怀牛膝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玄参15g,苦参6g,云茯苓15g,菊花10g,金银花10g。【功效主治】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用于高血压。【方解】一般认为,高血压所致眩晕应从风、痰、瘀辨证,而陈老认为主要病机应是气血逆乱。《内经》明确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调经论》)此为气血逆乱之重证,相当于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阶段。一般病证主要是头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一派阴虚,故本证虚火居多,若从风痰瘀治,而用祛风化痰除瘀、重镇安神之品,是重伤其气血,徒耗其真阴。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逆乱,当以调气降气为主,故经言“气反则生,不反则死。”又便秘是高血压之大忌,地道不通则迫使气血上逆而加重病情,故治此证应时时注意二便通畅。根据以上认识,陈老提出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是高血压病的治疗大法。此方气味轻清上浮,既能养阴清热,又能导气血下行而平气血之逆乱。既能清利血热而消瘀,又可使欲动之内风消散于无形之中,俗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正是指此而言。又此方柔润多汁而不滋腻,既可通畅二便,又无恋邪碍脾之弊。凡高血压病,无论有无眩晕,陈老多用此方治疗。【加减】若便秘较重而邪气实者,加大黄10g;正气虚者,加当归10g,淡肉苁蓉10g。若内风欲动者,则加地龙10g,龙骨15g,牡蛎15g,每多良效。【按语】刘氏临证喜用此方,经观察,对三期高血压均有效,尤其是第三期高血压,此方与常规降压药合用,常可明显减轻症状,血压稳定下降,且可减少常规降压药的用量,诚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良方。【方源】刘书奎.陈真一老中医临证经验拾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2):21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组成】丹参30g,川芎15g,益母草30g,牛膝15g,桑寄生30g,泽泻15g,夏枯草30g,菊花15g,蝉蜕12g,草决明15g,珍珠母30g(先煎),木香10g。【功效主治】活血通脉,降压除眩。用于

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长期的高血压将会导致 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目前,针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主要是依赖 药物疗法,然而药物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一些天然的药物治疗。 在中医药中,有些药物组方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比如天麻钩藤饮和联合杞菊 地黄丸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中药的组方联合应用,评估其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可能的 机制。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中药的功效和配伍原理。天麻钩藤饮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复方,其中 包含天麻、钩藤、川芎、赤芍、地黄等多种中药成分。它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头痛、头晕、眩晕、癫痫等症状。而联合杞菊地黄丸则是一种治疗肝肾阴虚所致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的中药。 那么,将这两种中药进行组合使用,是否能够提高其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呢?针对这个 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80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他们年龄在40-70岁之间,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复诊,对患者的血压情况、心率、体重、心电图及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进行测定。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我们发现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组在血压下降方面有显著 的疗效。其中降压明显者共74例,占总病例的92.5%,其中有47例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内。而常规药物治疗组在降压方面的疗效相对较差,仅有56例血压下降,占总病例的70%。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组在改善心率、减轻头晕、眩晕、头痛等症状方面也有明显优 势。 我们还进行了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组在降低 血脂、改善血液粘稠度、减轻心脏负荷方面较常规药物治疗组有明显优势。 在神经内分泌检测方面,我们观察到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组对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和肾素等激素的调节作用较常规药物治疗组更加显著。这说明天麻钩藤饮联合杞 菊地黄丸组在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平衡血压有一定的优势。 综合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和杞菊地黄丸,可以显 著提高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神经内分泌状态。这为中医 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高血压用药心得(中医)

高血压用药心得(中医) 高血压的发生,其变动在肝,而根源在肾。肝肾互为影响,产生其它变化。如头晕、头痛、易怒、脉弦等、就属于肝的病变。本病大致分为肝阳上亢、肾阴不足二型。 肝阳上亢用药: 本型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性情暴躁,面红,口苦,睡眠不宁,脉弦而劲等。如肝阳化火,风阳妄动,可致突然昏倒、惊厥、抽搐。 天麻 甘,微温。入肝经。止头晕头痛,息风镇痉。《本草正义》:“盖天麻之质,厚重坚实,而明净光润,富于脂液。故能平静镇定,养液以息内风。古有定风草之名,能治虚风,岂同诳语?今恒以治血虚眩晕及儿童热痰风惊,皆有捷效。” 平肝止晕:天麻钩藤饮为治肝阳眩晕常用方剂。我认为肝阳其所以上亢,不仅因于阴虚,亦常伴有痰火,故变通其方:天麻、钩藤(后煎)地龙、半夏各8g。石决明、珍珠母各18g(均先煎),白芍、桑椹子各12g,黄芩6g,怀牛膝10g,水煎服。天麻、钩藤平肝,舒缓筋急;无痰不成眩,地龙、半夏寒温相济,止晕除痰;石决明、珍珠母介类潜阳;白芍、桑椹滋阴涵肝;黄芩清上浮之火;牛膝降上炎之火。 祛痰止痉:天麻既能息风、定惊、治痫,也能化痰,擅长治疗风痰上扰所致的颜面神经痉挛。眼睑、口角阵发跳动或喁斜。此证用药不宜重镇,重镇易致“面瘫”;亦不宜活血,活血每增跳动。须祛痰

息风以缓经脉挛急。我用天麻30g,白芍60g,甘草、川贝母各20g。研细,和匀,过80目筛,瓶收,每次6g,米汤或开水调服。1日3次。此为1周药量,服后。当初见成效。效则续服2〜3周。 治指麻:高血压患者,如觉大指、次指麻木。即为中风预兆。我于平肝潜阳益阴方中,必用天麻、地龙各9g。化痰通络,再针刺麻指指缝略出血珠,指头麻,只刺近端一缝;全麻则遍刺。约3〜5日,病情改善,指麻亦消除。 按:古谓天麻辛温,有人称其能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痹,我曾试用不应。罗天益云:“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非常符合临证实情。故应该明确:“天麻只治内风。” 钩藤 甘,微寒。入肝、心包经。清热,平肝,止痉,除眩晕。《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研末服,靖风火。前贤称:“纯用嫩勾,其功十倍。”钩藤药力在对生于梗上之双钩。故处方用名钩藤钩、净双钩。现在市售钩藤。藤梗多而钩少或无钩,故煎剂每次用至15g,也难显其药效。所以每遇肝风、心火相煽之眩晕、头痛,我必拣双钩者,每次10g以上。还须后煎,方能确保疗效。鉴于眩晕一症。每因情志变化、饮食不宜而复发。乃用纯钩藤钩10g,白芍30g,丹皮20g,合研细末。和匀,瓶收。每次5g,上下午各服1次,开水调下。其中钩藤钩轻清而凉,能泄火定风,白芍、丹皮清泄肝胆之阳亢。不但用之方便,且可防止复发。

名医名方千首--学中医书馆

名医名方千首--学中医书馆 内科:尿毒症——尿毒症方(谢海洲方)内科:高脂血症——决明子饮(张琪方)内科:糖尿病——降糖对药方(祝谌予方)内科: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清化复阴汤(廖金标方)内科:尪痹——补肾祛寒治尫汤(焦树德方)内科:尪痹——补肾强督治尫汤(焦树德方)内科:尪痹——补肾清热治尫汤(焦树德方)内科:寒湿痹痛——温经止痛散(杨介宾方)内科:类风湿关节炎——上中下通用痛风丸(岳美中方)内科:热痹——热痹经验方(吴树棠方)古今阳痿三十方感冒的辨证论治方内服外用治丹毒赵厚睿-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鲍艳举-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鲍艳举-五苓散加味治腰肌劳损案鲍艳举医案:㈣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眩晕案鲍艳举-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清峰-治不明原因发热案罗大伦博士:“平胃散”是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保护心脏简便佳方,三七西洋参粉大医张锡纯妙用鸡内金的故事邓铁涛--治疗冠心病内科:淋证——清热通淋汤(张子琳方)内科:肾病——龙芪鱼草汤(杨景柱方)内科:尿路感染——利湿通淋汤(臧堃堂方)内科:乳糜尿——乳糜尿经验方(张羹梅方)内科:慢性肾炎——戴氏经验方(戴希文方)内科:肾病综合征——清解肾康灵(曾章超方)内科:慢性肾功能不全——灌肠方(张琪方)内科:特发性水肿——开郁消胀汤(吕承全方)内科:阴水——消水肾愈汤(宋文耀方)内科:水肿——泄洪饮(陈潮祖方)胃病国家专利药方糖尿病偏方中暑验方则治结膜炎秘方(方首)治皮肤瘙痒症秘方(方首)内科:脂肪肝——蒲黄降脂汤(臧堃堂方)内科:脂肪肝——脂肪肝经验方(林鹤和方)内科:慢性肝病——新订鸡胵汤(葛仰山方)内科:胆病——利胆汤(俞尚德方)内科:胆病——清胆排石汤(臧堃堂方)内科:结石——软坚汤(孙一民方)内科:尿路结石——消坚排石汤(张琪方)保元强心汤名医名方----清解肾康灵名医名方---柴银石膏退热汤(治疗诸般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热)名医名方---补肾通脉汤(主治:足跟痛)名医名方---壮骨蠲痹汤(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名医名方---

每日一药——益母草

每日一药——益母草 益母草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肝、膀胱经。其基本功效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益母草苦泄散,主入血分,善活血调经,祛瘀通经,为妇产科要药,故名益母。治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可单用熬膏服,如《上海市药品标准上册》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亦可配当归、丹参、川芎、赤芍等药用,如《集验良方》益母丸: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或难产、胎死腹中,既可单味煎汤或熬膏服用,亦可配当归、川芎、乳香等药用,如《傅青主女科》送胞汤。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益母草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活血化瘀,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肿。可单用,亦可与白茅根、泽兰等同用。用于血热及瘀滞之血淋尿血,可与车前子、石韦、木通同用。 朱良春教授善用益母草利水消肿。朱老认为,用益母草利水消肿,必须用大剂量。曾验证:若每日用30~45g时,利尿作用尚不明显,用至60~120g时(儿童酌减),始见佳效。鉴于其具有活血、利水之双重作用,故对于水、血同病,或血瘀水阻所致之肿胀,堪称对之佳品。用于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与肝牌肾关系最为密切,乃气血水相因为患,其病位在肝,恒多“瘀积化水”之候。朱老治疗腹大如鼓、腹壁青筋显露之臌胀,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恒以益母草120g(煎汤代水煎药)加入辨证方药中,常可减缓胀势,消退腹水。 用于急、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系外感风邪水湿,或疮疡湿毒内攻等,致使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而成。益母草除能利水外,尚可清热解毒,《新修本草》载“能消恶毒疔肿、乳痈丹游等毒”,不失为治疗急性肾炎之要药。常用处方:益母草90g,泽兰叶、白槿花各15g,生甘草5g。风邪未罢,肺气不宣加生麻黄5g;内热较甚加生大黄5g,生黄柏10g:气血虚弱加当归10g,生黄芪15g至于慢性肾炎,则要从久病肾气亏虚,络脉瘀滞,以致气化不行,水湿潴留着眼,补肾、活血兼进,借以扩张肾脏血管,提高肾脏血流量和増强肾小管排泄功能。常在组方时选加益母草。

名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屡用屡效方

名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屡用屡效方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 【组成】扁豆花15g,杜仲10g,枯黄芩10g,怀牛膝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玄参15g,苦参6g,云茯苓15g,菊花10g,金银花10g。 【功效主治】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用于高血压。 【方解】一般认为,高血压所致眩晕应从风、痰、瘀辨证,而陈老认为主要病机应是气血逆乱。《内经》明确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调经论》)此为气血逆乱之重证,相当于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阶段。一般病证主要是头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一派阴虚,故本证虚火居多,若从风痰瘀治,而用祛风化痰除瘀、重镇安神之品,是重伤其气血,徒耗其真阴。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逆乱,当以调气降气为主,故经言“气反则生,不反则死。”又便秘是高血

压之大忌,地道不通则迫使气血上逆而加重病情,故治此证应时时注意二便通畅。根据以上认识,陈老提出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是高血压病的治疗大法。此方气味轻清上浮,既能养阴清热,又能导气血下行而平气血之逆乱。既能清利血热而消瘀,又可使欲动之内风消散于无形之中,俗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正是指此而言。又此方柔润多汁而不滋腻,既可通畅二便,又无恋邪碍脾之弊。凡高血压病,无论有无眩晕,陈老多用此方治疗。 【加减】若便秘较重而邪气实者,加大黄10g;正气虚者,加当归10g,淡肉苁蓉10g。若内风欲动者,则加地龙10g,龙骨15g,牡蛎15g,每多良效。 【按语】刘氏临证喜用此方,经观察,对三期高血压均有效,尤其是第三期高血压,此方与常规降压药合用,常可明显减轻症状,血压稳定下降,且可减少常规降压药的用量,诚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良方。 【方源】刘书奎.陈真一老中医临证经验拾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2):21 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 【组成】丹参30g,川芎15g,益母草30g,牛膝15g,桑寄生30g,泽泻15g,夏枯草30g,菊花15g,蝉蜕12g,草决明15g,珍珠母30g(先煎),木香10g。 【功效主治】活血通脉,降压除眩。用于高血压。 【方解】本方川芍、丹参、益母草有较强的通行血脉之力,可调整全身血脉的运行,祛除痕阻;配夏枯草、草决明、菊花、蝉蜕等清热平肝,主头脑眩晕胀痛;牛膝、桑寄生活血通脉;同时牛膝、泽泻可引血下行而降压;“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故在活血通

名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屡用屡效方

名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屡用屡效方 汉古经方 公众号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 【组成】扁豆花15g,杜仲10g,枯黄芩10g,怀牛膝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玄参15g,苦参6g,云茯苓15g,菊花10g,金银花10g。 【功效主治】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用于高血压。 【方解】一般认为,高血压所致眩晕应从风、痰、瘀辨证,而陈老认为主要病机应是气血逆乱。《内经》明确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调经论》)此为气血逆乱之重证,相当于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阶段。

一般病证主要是头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一派阴虚,故本证虚火居多,若从风痰瘀治,而用祛风化痰除瘀、重镇安神之品,是重伤其气血,徒耗其真阴。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逆乱,当以调气降气为主,故经言“气反则生,不反则死。”又便秘是高血压之大忌,地道不通则迫使气血上逆而加重病情,故治此证应时时注意二便通畅。根据以上认识,陈老提出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是高血压病的治疗大法。此方气味轻清上浮,既能养阴清热,又能导气血下行而平气血之逆乱。既能清利血热而消瘀,又可使欲动之内风消散于无形之中,俗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正是指此而言。又此方柔润多汁而不滋腻,既可通畅二便,又无恋邪碍脾之弊。凡高血压病,无论有无眩晕,陈老多用此方治疗。 【加减】若便秘较重而邪气实者,加大黄10g;正气虚者,加当归10g,淡肉苁蓉10g。若内风欲动者,则加地龙10g,龙骨15g,牡蛎15g,每多良效。 【按语】刘氏临证喜用此方,经观察,对三期高血压均有效,尤其是第三期高血压,此方与常规降压药合用,常可明显减轻症状,血压稳定下降,且可减少常规降压药的用量,诚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良方。 【方源】刘书奎.陈真一老中医临证经验拾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2):21 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 【组成】丹参30g,川芎15g,益母草30g,牛膝15g,桑寄

名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经方

名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经方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 【组成】扁豆花15g,杜仲10g,枯黄芩10g,怀牛膝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玄参15g,苦参6g,云茯苓15g,菊花10g,金银花10g。 【功效主治】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用于高血压。 【方解】一般认为,高血压所致眩晕应从风、痰、瘀辨证,而陈老认为主要病机应是气血逆乱。《内经》明确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调经论》)此为气血逆乱之重证,相当于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阶段。一般病证主要是头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一派阴虚,故本证虚火居多,若从风痰瘀治,而用祛风化痰除瘀、重镇安神之品,是重伤其气血,徒耗其真阴。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逆乱,当以调气降气为主,故经言“气反则生,不反则死。”又便秘是高血压之大忌,地道不通则迫使气血上逆而加重病情,故治此证应时时注意二便通畅。根据以上认识,陈老提出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是高

血压病的治疗大法。此方气味轻清上浮,既能养阴清热,又能导气血下行而平气血之逆乱。既能清利血热而消瘀,又可使欲动之内风消散于无形之中,俗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正是指此而言。又此方柔润多汁而不滋腻,既可通畅二便,又无恋邪碍脾之弊。凡高血压病,无论有无眩晕,陈老多用此方治疗。 【加减】若便秘较重而邪气实者,加大黄10g;正气虚者,加当归10g,淡肉苁蓉10g。若内风欲动者,则加地龙10g,龙骨15g,牡蛎15g,每多良效。 【按语】刘氏临证喜用此方,经观察,对三期高血压均有效,尤其是第三期高血压,此方与常规降压药合用,常可明显减轻症状,血压稳定下降,且可减少常规降压药的用量,诚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良方。 【方源】刘书奎.陈真一老中医临证经验拾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2):21 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 【组成】丹参30g,川芎15g,益母草30g,牛膝15g,桑寄生30g,泽泻15g,夏枯草30g,菊花15g,蝉蜕12g,草决明15g,珍珠母30g(先煎),木香10g。 【功效主治】活血通脉,降压除眩。用于高血压。 【方解】本方川芍、丹参、益母草有较强的通行血脉之力,可调整全身血脉的运行,祛除痕阻;配夏枯草、草决明、菊花、蝉蜕等清热平肝,主头脑眩晕胀痛;牛膝、桑寄生活血通脉;同时牛膝、泽泻可引血下行而降压;“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故在活血通脉药中佐以行气之木香;配珍珠母镇静安神。

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经验方,屡用屡效,值得珍藏!

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经验方,屡用屡效,值得珍藏!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 【组成】扁豆花15g,杜仲10g,枯黄芩10g,怀牛膝10g,白芍10g,生地黄15g,玄参15g,苦参6g,云茯苓15g,菊花10g,金银花10g。 【功效主治】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用于高血压。 【方解】一般认为,高血压所致眩晕应从风、痰、瘀辨证,而陈老认为主要病机应是气血逆乱。《内经》明确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调经论》)此为气血逆乱之重证,相当于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阶段。一般病证主要是头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一派阴虚,故本证虚火居多,若从风痰瘀治,而用祛风化痰除瘀、重镇安神之品,是重伤其气血,徒耗其真阴。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逆乱,当以调气降气为主,故经言“气反则生,不反则死。”又便秘是高血压之大忌,地道不通则迫使气血上逆而加重病情,故治此证应时时注意二便通畅。根据以上认识,陈老提出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是高血压病的治疗大法。此方气味轻清上浮,既能养阴清热,又能导气血下行而平气血之逆乱。既能清利血热而消瘀,又可使欲动之内风消散于无形之中,俗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正是指此而言。又

此方柔润多汁而不滋腻,既可通畅二便,又无恋邪碍脾之弊。凡高血压病,无论有无眩晕,陈老多用此方治疗。 【加减】若便秘较重而邪气实者,加大黄10g;正气虚者,加当归10g,淡肉苁蓉10g。若内风欲动者,则加地龙10g,龙骨15g,牡蛎15g,每多良效。 【按语】刘氏临证喜用此方,经观察,对三期高血压均有效,尤其是第三期高血压,此方与常规降压药合用,常可明显减轻症状,血压稳定下降,且可减少常规降压药的用量,诚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良方。 【方源】刘书奎.陈真一老中医临证经验拾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2):21 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 【组成】丹参30g,川芎15g,益母草30g,牛膝15g,桑寄生30g,泽泻15g,夏枯草30g,菊花15g,蝉蜕12g,草决明15g,珍珠母30g(先煎),木香10g。 【功效主治】活血通脉,降压除眩。用于高血压。 【方解】本方川芍、丹参、益母草有较强的通行血脉之力,可调整全身血脉的运行,祛除痕阻;配夏枯草、草决明、菊花、蝉蜕等清热平肝,主头脑眩晕胀痛;牛膝、桑寄生活血通脉;同时牛膝、泽泻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前言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第1章内科病证-- 1 感冒——柴卷甘露汤(章庆云方 2 流行性感冒——解热合剂(叶景华方) 3 外感发热——通天达地汤(吴廷扬方) 4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 5 风寒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朱良春方) 6 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 7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 8 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 9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10 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11 咳嗽——截咳2方(姜春华方)12 咳嗽——润肺止嗽汤(姚培发方)13 咳嗽——止咳方(王必舜方)14 咳喘——截喘方(姜春华方15 咳喘——消痰制咳汤(张海峰方16.顿咳——顿咳百龙汤(马莲湘方)17 肝咳——泻白2散加味(张琪方)18 胃酸反流性咳嗽——降逆止咳汤(赵棻方)19 慢性支气管炎——燥湿化痰汤(张忠国方)20.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化痰汤(张忠国方)21.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2.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23.哮喘——哮喘验方(姜春华方)24 哮喘——新加玉涎丹(姜春华方)25 寒哮——青龙三石汤加减(吕同杰方26.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27.虚哮——固摄纳气汤加减(吕同杰方)28 支气管哮喘——哮喘方(戴西湖方)29 咳嗽哮喘——咳喘方(叶漳深方30 预防哮喘复发——蠲哮汤(洪广祥方)31 哮喘缓解期——温阳护卫汤(洪广祥方)32.哮喘缓解期——固本培元粉(朱锡祺方)33 哮喘缓解期—冬病夏治哮喘方(王秀英方34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35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36 肺系感染——和解清化汤(黄吉赓方)37 肺脓肿——复方鱼桔汤(叶景华方)38 肺痨——保肺散(李聪甫方)39 肺结核——治痨方(章叔赓方)40 重症肺结核——二麻四仁汤(陈苏生方)41 冠心病——益心汤(颜德馨方)42 冠心病——益元通痹汤(周信有方)43 冠心病——益君汤(陈伯咸方)44 冠心病——宽胸通痹汤(张学文方)45 冠心病——三子二肉熟芎汤(茹十眉方)46 难治性心绞痛—

天麻钩藤饮

天麻(9克)、钩藤(12克)、生决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 《中医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天麻钩藤饮 - 病机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天麻钩藤饮—配伍特点 平肝熄风药配伍清热活血安神之品,以治标为主. 天麻钩藤饮—辩证要点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天麻钩藤饮—方剂功效 平肝降逆,镇静精神,降压缓痛。清热化痰,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临证加减 肝火盛,加龙胆草,夏枯草;脉弦而细,加生地黄、枸杞子。 天麻钩藤饮 - 方剂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抽搐,半身不遂。现用于高血压病,高血压脑病,脑溢血,高热惊厥,癫痫,美尼尔氏病,神经官能症等。头痛,晕眩,失眠.耳鸣眼花,震颤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脑震荡引起的眩晕、抽搐 《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朱茯苓。以安神安眠,

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之良剂。若以现代之高血压头痛而论,本方所用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精神,降压缓痛之功。 天麻钩藤石决明,桅杜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1] 本方证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以致头部疼痛,眩晕;肝阳偏亢,影响神志,故夜寐多梦,甚至失眠.治宜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不致偏亢,是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使药。 1。高血压病:袁某某,男性,43岁。主诉:经常头昏一年。体检:心尖搏动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上,A2亢进,无异常杂音,下肢浮肿。眼底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见左心室轻度扩大,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害。治疗前每日上午八九时测量血压,共测八次,其平均血压为154/105毫米汞柱,脉浮滑。给予本方一剂后,血压下降为130/80毫米汞柱。以后再服三周,其间平均血压为131/85毫米汞柱;自觉症状消失. 2。美尼尔氏病:徐某,女,39岁.初患眩晕证,经确诊为“美尼尔氏病”,经治疗稍有好转.本年六月十二日,病情突然加重。其证头晕目眩,耳鸣,两太阳穴部位疼痛,两眼视物昏花,斜视建筑物时则有旋转感,行路不稳,转弯时需十分谨慎,心悸,少寐,多梦,时口渴,尿黄,月经正常,血压150/100毫米汞柱。体型丰腴,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治宜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予天麻钩藤饮加熟地20g、枸杞20g.先后共服药十五剂,眩晕心悸,少寐多梦诸证悉除,病愈而恢复工作。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 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通常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也相当可观。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 治疗中常用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拮抗剂、ACEI、ARB等。单一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药物耐受性、副作用增加等问题,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 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中药与西药结合的治 疗方案,其旨在综合发挥中药的优势和西药的快速作用,在降压效果 和耐受性上有望得到提升。 通过对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 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为高血压患 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 病的疗效,评估其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控制以及心血管 事件发生率的影响。通过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旨在验证该 联合治疗方案在降压、改善心血管功能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高血 压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提供更多选择。此外,通过深入探讨药物联合治疗的机制和疗效,为 今后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血压病治疗的进 步和改善。 1.3 研究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随着现代 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 巨大的负担。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之一。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新疗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揭示其治疗机制,还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研究结果的积累和总结,有望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促进我国 高血压病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能 够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方案,为国民健康事业做 出更大的贡献。

国医大师治疗高血压的三首经方

国医大师治疗高血压的三首经方 名医治疗高血压的三首经方 高血压——降压方(陈真一方) 【组成】扁豆花,杜仲,枯黄芩,怀牛膝,白芍,生地黄,玄参,苦参,云茯苓,菊花,金银花。 【功效主治】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用于高血压。 【方解】一般认为,高血压所致眩晕应从风、痰、瘀辨证,而陈老认为主要病机应是气血逆乱。《内经》明确指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调经论》)此为气血逆乱之重证,相当于高血压危象甚至脑出血阶段。一般病证主要是头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一派阴虚,故本证虚火居多,若从风痰瘀治,而用祛风化痰除瘀、重镇安神之品,是重伤其气血,徒耗其真阴。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逆乱,当以调气降气为主,故经言“气反则生,不反则死。”又便秘是高血压之大忌,地道不通则迫使气血上逆而加重病情,故治此证应时时注意二便通畅。根据以上认识,陈老提出平气逆、清血热、利二便是高血压病的治疗大法。此方气味轻清上浮,既能养阴清热,又能导气血下行而平气血之逆乱。既能清利血热而消瘀,又可使欲动之内风消散于无形之中,俗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正是指此而言。又此方柔润多汁而不滋腻,既可通畅二便,又无恋邪碍脾之弊。凡高血压病,无论有无眩晕,陈老多用此方治疗。 【加减】若便秘较重而邪气实者,加大黄;正气虚者,加当归,淡肉苁蓉。若内风欲动者,则加地龙,龙骨,牡蛎,每多良效。 【按语】刘氏临证喜用此方,经观察,对三期高血压均有效,尤其是第三期高血压,此方与常规降压药合用,常可明显减轻症状,血压稳定下降,且可减少常规降压药的用量,诚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良方。 【方源】刘书奎.陈真一老中医临证经验拾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2):21 高血压——通脉降压汤(王多让方)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病的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喜欢“应酬”(餐馆)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导致的肥胖是高血压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战胜高血压病,首先需要、也必须要从改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做起。 一,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措施:(1)遗传因素。·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都有高血压病史者,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两倍多。高血压病为多基因遗传,其遗传程度受环境等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变化较大。 (2)肥胖与超重。 很多研究证明,体重与血压有明显的关系。超重及肥胖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高于体重正常者。目前认为体质指数(BMI)是一个较好的评价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当体重指数25kg/m2属体重过(超)重;BMI在25-29.9kg/m2之间为预胖(临界)型肥胖;体重指数>30kg/m2为肥胖。肥胖又分为三级:BMI在30—34.9kg/m2范围称为Ⅰ级肥胖;BMI在35-39.9kg /m2范围称为Ⅱ级肥胖;BMI≥40kg/m2为Ⅲ级肥胖。维持BMI在正常范围对抵抗疾病,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维持正常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造成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相对过剩,就是说由于能量摄入多

于消耗所引起。因此,增加体育活动,适当限食,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之一。 还有一些人体重并不太重,却大腹便便,形成腹部肥胖,就是俗称的橄榄形体型。这种体型的人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体态匀称者。 (3)盐摄入过多。 人们天天离不开的调味品,如食盐、酱油、黄酱、辣椒酱及咸菜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在体内分解为氯离子和纳离子。过多的钠进入机体,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同时,由于钠盐吸附水分,大量钠盐进入体同,在肾脏的保钠排钾功能作用下可导致水钠潴留。 调查发现,北方居民食盐摄入量平均高达13-17克/日,远远超过了WHO提出的6克/日的限量。因此,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食盐摄入量,对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极为重要。 以三口之家为例,食盐的消耗量应该控制在300-350克/月以下,酱油1~1.5瓶/月以下。由于咸菜、熟肉制品、豆制品等食物已经加入了较多的食盐,经常食用这些食品的人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消耗量。 (4)膳食结构不均衡。 近十年来,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物性食物、烹调油、鸡蛋的摄入量明显增加,而粗杂粮、豆类的摄入量明显降低,奶类的消耗量仍然很低。这种高热量、高脂肪、高钠、低钙、低钾的膳食结构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