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后遗症效方补阳还五汤合天麻钩藤饮:生黄芪,当归,川芎,桃仁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补阳还五汤英文名称:buyang huanwu decoction定义:出《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方。
组成: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
水煎服。
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
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方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组成黄芪生,四两[125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解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编辑本段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引发多种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如下:
一、补阳还五汤的临床价值
1.1 补阳还五汤可以提升体内阳气,并温暖脑血管:根据中医理论,阳气的充盛与否
对维护脏腑功能有重要影响。
补阳还五汤中的各味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具有温热的特性,可以增强体内阳气,进而改善脑血管的血液循环,提高缺血缺氧区域的血液供应。
1.2 对脑中风后遗症的神经恢复有积极作用:脑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言
语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等。
补阳还五汤中的各种药物,如黄耆、当归等,具有补血活血的
作用,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改善脑功能障碍。
1.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后遗症的症状,提高肢体活动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补阳还五
汤是中药制剂,相对于西药治疗,其副作用较少,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更加安全可靠。
2.2 缓解脑中风后遗症的症状: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对症
缓解症状。
例如针灸治疗可以缓解偏瘫患者的肢体无力及痉挛症状,改善言语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较高。
补阳还五汤可以补充阳气,
改善脑血液循环,并促进神经的恢复。
针灸治疗通过调节体内气血流动,缓解脑中风后遗
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
医生合理选择药物和穴位,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脑血栓后遗症

海” 。“ 肾主骨生髓 , 于脑” “ 通 , 肾不生则 髓不 能满 ” 等
lg O 。随证 加 减 : 压 高 加 钩藤 1 g 夏 枯 草 1g 罗 布 血 5, 5,
麻 1 g 决 明子 1 g 血压低 加人 参 2 g 麦冬 1 g 五 味 5, 5; 0, 5, 子 lg O 。脉压 差大加南 五加 皮 , 味子 1 g 人 参 2 g 五 0, 0,
麦 冬 1 g 天麻 2 g 罗布麻 1 g 面神 经麻 痹 加 白附 子 5, 0, 5; l g 炙僵 蚕 1 g O, 5 。上肢 不用加 羌活 1 g 桑枝 1 g 桂枝 5, 5, 1 g 生姜 黄 l g 下肢 不 用加 牛膝 1 g 木 瓜 1 g 独 活 5, O; 5, 5, 1 g 狗脊 2 g 肾 虚 加 熟 地 黄 4 g 生 地 黄 2 g 山 药 5, 0; 0, 0, 2 g 山茱萸 2 g 茯 苓 1 g 牡 丹皮 1g 泽 泻 1 g 夜 尿 0, 0, 5, 5, 5; 多加熟地 黄 4 g 山药 2 g 山茱 萸 2 g 茯 苓 1 g 牡 丹 0, 0, 0, 5, 皮 1 g 泽泻 1 g 锁 阳 1g 巴戟天 1 g 鹿 角胶 lg 5, 5, 5, 0, O。 遗尿 加加 益智仁 1 g 桑螵 蛸 1 g 乌药 1 g 5, 5, 5。
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方药组成:生黄芪20g,当归尾、赤芍各6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g、脾胃虚寒加桂枝9g,良姜、吴芋、香附各6g,胃阴不足加北沙参、麦冬各12g,生地15g,玉竹10g,疼痛重者加醋元胡15g,川楝子12g,炒白芍25g。
脾胃论曰“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理机制,治则补气祛淤为主,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补气行血,兼健脾益气祛淤之功,佐以活血化淤药味,加大行气活血之力,从而达到气行淤散,升降浮沉的脾胃生理机能得以恢复,溃疡愈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消化等溃疡有明显抗复发作用。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阴虚为本,燥实为标,阴虚则津不载气,燥热则克伐正气,久之则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不畅,缓慢涩滞而成淤血,即气虚浊留,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血少则血液粘稠不畅亦可成淤,即阴虚血滞,津液失于敷布,加重病情,产生并发症,加味补阳还五汤,降血脂、降血粘、降血糖、减少并发症产生,明显改善血液粘稠度,缓解诸症。
2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方药组成:黄芪120g,赤芍、归尾、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2g,地龙10g,头晕重者加天麻10g、蔓荆子15g、菊花15g,血压偏高者加黄芩24g、夏枯草15g、泽泻15g,睡眠不佳者加炒枣仁30g、丹参30g、加威灵仙15g、通行十二经。临床表现多为旋转性眩晕,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听力下降。视觉症状多见,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或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大脑症状多见剧烈头痛,跳痛或炸裂样痛多大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本病常伴有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眩晕,主要病理为淤阻脉络,气血不通,气虚则血淤。本类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血粘高导致血淤,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逐淤通络改善血液粘滞度,恢复血液动力,血管壁弹性,加速血流速度,从而疗效显著。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组成:黄芪90-12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全蝎15克,天麻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
服法:水煎2次混合,分4次服
功用:益气养血,祛风止痉,化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
组方依据: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梗塞等。
中风后遗症,是指脑血管病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遗留下肢体偏废,失语,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精神呆滞等一些列功能障碍性症状。
中医认为发病以气虚血瘀多见。
病因为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或饮食不节,痰浊内壅,或素体阳亢,阴津亏虚,或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外侵而发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理修复过程缓慢,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遗留后遗症。
治宜补气养血,化瘀通络。
药用大剂量黄芪以大补元气,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首先必须行气,然后才能活血化瘀;配以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血,活血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地龙,全蝎,天麻清热止痉,搜风通络;桂枝温阳化气,通络散痹;甘草解毒和药。
诸药互相配合,可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加减:言语障碍者,加菖蒲,郁金以开窍益智;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防风以祛风止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大黄以润肠通便。
体会:补阳还五汤是一剂补气活血通络的有效方剂,出自我们唐山王清任老前辈的《医林改错》,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病。
在该方的基础上添加熄风止痉,温经通络之品,意在有利于患者肢体,语言的早日康复。
本方久服缓治,则疗效显著。
另外配合针灸按摩,会事半功倍。
脑梗塞后遗症(续命汤合补阳还五汤)

脑梗塞后遗症(续命汤合补阳还五汤)2019-02-11 15:46李xx,男,59岁首诊2018-04-19主诉:右上肢不利4月余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于羽毛球比赛后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利,于北医三院就诊,经MRA检查诊断为脑梗塞(左颈动脉夹层血栓脱落导致),予动脉溶栓治疗,右下肢肌力和语言功能恢复,仍遗留右上肢动不利,精细动作不能,如写字、用筷子,此后一直进行针灸和神经康复治疗,效果不佳。
刻下:右臂上举不利,右手晨僵,活动后改善,右手发麻不能握笔、切菜、解扣子、握筷子、给绳子打结。
纳可,眠佳,二便调。
查右上肢肌力近端V-级,远端级,无法完全张开五指,也不能握拳,右手浮肿,且皮温高于左手。
Bp 140/84mmgh现服药:波立维,立普妥既往体健。
舌淡苔薄白,裂纹,脉细弦。
辨证:气血两虚,风寒外袭,中风之“中经络”治法:益气养血,祛风逐痹与续命汤合补阳还五汤生麻黄15g、党参30g、桂枝15g、杏仁15g、炙甘草10g、生姜15g、川芎15g、生石膏80g,当归15g、生黄芪100g、赤芍30g、乌梢蛇30g、制马钱子0.6g (分冲)、大枣 15g、黄芩15g、防风15g、防已15g、制附子10g一日一剂2018-05-17用药四周,功能明显改善,握拳程度增加,可逐步完全伸直手指,手臂上举开始时迟缓,稍活动后可上举,可以握笔写字、可切菜、能协助给绳子打结,但不能解扣子、握筷子,手麻、肿胀消失,口干。
舌苔薄腻裂纹,质地偏暗,脉沉细。
BP125/80mmgh原方加,金钱白花蛇1条(打粉冲服),山萸肉30g,白蒺藜15g,改炙甘草15g、生黄芪180g。
2018-10-11患者同事来就诊,说已经恢复工作。
讨论:患者,中年男性,疑似动脉夹层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经溶栓治疗下肢及语言功能恢复,而上肢功能仍不能完全恢复,3个月康复治疗效果不显,至今己4个月。
史老辨证气血两虚、风寒外袭,与续命汤、补阳还五汤复方合治,肢体功能明显改善。
补阳还五汤治脑血栓后遗症效果甚佳

补阳还五汤治脑血栓后遗症效果甚佳
时间:2018-12-14 10:40:29
配方及用法:黄芪120克,当归、川芎、丹参、赤芍各20克,桃仁、红花各15克,地龙、牛膝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剩余药渣加水煎熬后还可以烫洗患侧肢体,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方解:药方中黄芪补气,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活血补血行血,桃仁、红花破血散淤,地龙、牛膝疏通经络,强筋健骨。
诸药合之,组成一剂气血双补、疏通经络的良方,对脑血栓引起的偏瘫、痴呆等后遗症效果甚佳。
荐方人:山东省东平县梯门卫生院王淑云。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因虚致瘀”之证。
原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
多年来,笔者临证以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包括中风后遗症在内的诸多疾病,均获良效,举例如下:1 盗汗案例1:患者,男,65岁,2008年11月7日就诊。
主诉:夜间偏身汗出二年余,侧卧时不受压肢体侧汗出,凡洗澡日、或半夜起床日则汗出甚多,平卧或将双脚伸出于被衾外时无汗出,无其它不适。
舌偏红,舌下络脉淤曲,苔中黄腻,脉细滑。
辨为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治以益气活血,兼养心安神;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2g,地龙12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9g,川芎15g,远志6g,石菖蒲12g,茯苓12g,麦冬12g,丹参15g,酸枣仁20g,大枣10g,甘草9g,糯稻根30g,7剂。
11月 17日二诊:夜间汗出减少2/5,舌偏红,苔黄腻变薄,脉细滑。
原方去地龙,加煅牡蛎30g,五味子9g,7剂。
12月1日三诊:夜间基本无汗。
按:盗汗多见于阴虚火旺、心血不足,但本例舌下络脉瘀曲,为血瘀之象。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提到“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也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淤汤。
”又因汗出分布不均,为气血运行欠畅,补阳还五汤较血府逐瘀汤更适合病机。
从洗澡、半夜起床、双脚伸于被外可影响盗汗程度来看,患者有一定的心神不宁征象,所以配合使用归脾汤。
事实证明二方合用效果颇佳。
2 顽固性头痛案例2:患者,女,67岁,2004年11月2日初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后遗症效方补阳还五汤合天麻钩藤饮:生黄芪,当归,
川芎,桃仁
脑血管后遗症效方
补阳还五汤合天麻钩藤饮:
生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杜仲,桑寄生,川牛膝,黄芩,夜交藤,茯神,益母草,桑枝。
这是《乡村医学杂志》上的一首方子,临床主治:无论何种脑血管疾病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进一步发展到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阴虚阳亢。
也就是说各种中风后遗症均可以应用。
临证可以简单加减。
如血压不高,去掉黄芩和栀子;口眼蜗斜,加牵正散;言语不清,加菖蒲与远志;舌苔腻,加二陈汤等。
治疗脑血管意外所形成的半身不遂偏瘫,经验是治疗得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