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治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加味三石汤,滋阴潜阳汤

合集下载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刘渡舟是明代医学家,在传统中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对于伤寒论的研究极为深入,总结了许多方剂,并将其编成了一首歌诀,以便于医生和学生记忆和应用。

以下是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的内容及其拓展:一、桂枝汤汤以桂枝为君,人参辅助调和。

麻黄散外,甘草调味去毒。

芍药厚土,生姜发表散寒。

加上大枣,四君合力定风。

桂枝汤是伤寒治疗中最基本的方剂之一。

它以桂枝为主要药物,具有温阳解表的作用。

人参能助桂枝温补阳气,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麻黄则能散寒解表,甘草则具有调味作用,并能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芍药具有厚土作用,能够调节脾胃功能,而生姜和大枣则有助于散寒祛湿。

二、葛根汤葛根解表去风寒,麻黄辣草散寒邪。

桂枝生姜温阳气,甘草调和降毒要。

芍药厚土养脾胃,大枣和枳壳治疗结。

葛根汤是一种温和的解表方剂,适用于阳气虚寒的伤寒病。

葛根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发热、寒战等症状。

麻黄和辣草具有散寒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

桂枝和生姜能够温阳散寒,甘草则具有调和作用。

芍药能够养护脾胃,大枣和枳壳则有助于治疗肠胃问题。

三、四逆汤四逆汤治寒痰干,麻黄杏仁金银花。

苦杏桔梗解痰瘀,炙甘草降逆邪。

薄荷生姜解表散,大枣附子救命奇。

四逆汤适用于寒痰干咳嗽的伤寒患者。

麻黄和杏仁能够散寒化痰,金银花则有清热解毒作用。

苦杏和桔梗能够解痰瘀,炙甘草则能够降逆邪。

薄荷和生姜能够解表散寒,大枣和附子则是救命奇药。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总结了几种经典的方剂,这些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歌诀的形式,方剂的应用和药物组合更容易被记忆和应用。

这一歌诀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刘渡舟教授刘渡舟教授(1917~2001),辽宁营口人。

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此编歌括是刘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

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

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笔者80年代跟随刘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究《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刘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

XX医案经典刘渡舟医案经典五苓散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其主要功能为健脾通阳,化气利水。

《医方集解》谓“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等。

现代临床医生运用五苓散治疗范围更广,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心脏病浮肿等,但较少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病证。

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郁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XX 某某,男,35 岁,工人,缘于1995年7月酷暑之日,于大汗之后淋冷水浴,随即又在空调房中酣睡。

当时甚觉凉快,醒后即感周身不适,说不出的难受,烦躁,口渴,心悸,自汗,且伴少腹拘急,小便涩滞灼热、淋沥不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工作需要,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出院。

后又回当地经用中、西药反复治疗,心悸、自汗症状时有缓解,然其心烦、尿频、小便灼热、少腹隐痛诸症不减,并在饮酒及劳累后加剧,且口干口苦,喜饮热饮,纳可,大便干结,睡眠尚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滑,1997年5月29日住省中医院,即辨证为膀胱湿热兼心气不足,治予清热利湿剂,拟八正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淡竹叶10g,生甘草10g,丹皮10g,生梔子1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0g,乌药10g,川楝子15g,生山楂20g。

nbsp; nbsp;服上药5剂后,患者少腹胀痛依旧,尿频灼热,小便涩滞感反而加剧,大便通畅,但肛门出现灼热感,且心烦,渴喜热饮,舌暗红、苔薄稍黄,脉沉缓。

考虑药不对症,当属辨证不确切。

故又细究病因:病人缘于酷暑大汗之际淋冷水浴,睡空调房而致病,病因当为寒湿郁闭皮毛,风寒外束,内射于肺,肺失宣肃,津液输布失常,气机郁阻故致郁证,改用五苓散,取其通阳化气利水之功。

处方:桂枝6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20g,生甘草6g,玉米须30g,白茅根15g,郁金10g,远志6g,石菖蒲6g。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辨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因为
肝阳上亢所致,所以治疗高血压应该以平肝降压为主。

天麻钩藤饮是一方常用于治疗高血
压肝阳上亢证的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的组成为:天麻、钩藤、石菖蒲、赤芍、桂枝、白芍、茯苓、川芎、木通、甘草。

该方剂具有平衡心脑血管、调节血压的功效。

其中,天麻、川芎、甘草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可舒缓血管张力,放松血管壁,降低血压;钩藤有平肝降压的作用,可调整肝功能,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石菖蒲、赤芍、桂枝具有活血化瘀、平肝降压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瘀血,帮助调节肝脏功能;茯苓、白芍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可缓解水肿、体重增加等高血压的症状;木通有通便、利尿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的代谢
物质的排泄,减少血液中的毒素积累。

在临床实践中,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该方剂
能够有效地调整血压,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减轻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高血压的症状。

同时,天麻钩藤饮还能够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减少心脑血
管意外发生的风险。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刘渡舟乌头汤,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药方剂,其疗效在历史上多有记载。

以下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来介绍刘渡舟乌头汤的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患者王某,男性,45岁,近期出现频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他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但症状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最终,他咨询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刘渡舟,希望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刘渡舟经过详细的询问和仔细的观察后,初步判断王某的症状可能与肝阳上亢、肝火炽盛有关。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他为王某进行了脉诊和舌诊。

根据脉象和舌苔颜色等观察结果,刘渡舟的诊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他认为王某的症状属于肝阳上亢,肝火炽盛的范畴。

为了治疗这一病症,刘渡舟决定采用传统的乌头汤进行治疗。

乌头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乌头、生姜、大枣、甘草等药材组成。

乌头具有降肝阳、平肝火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生姜和大枣能够调和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而甘草则有益气和中的作用。

刘渡舟根据王某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乌头汤的个体化调配。

他选择了适量的乌头,搭配生姜、大枣和甘草,制成了一剂乌头汤。

王某按照医嘱,每日服用一剂乌头汤,连续服用了十天。

经过十天的治疗,王某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和呕吐的频率也明显降低。

王某感到非常庆幸,他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病症的方法。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是一例典型的中医治疗案例。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脉诊和舌诊等诊断手段,刘渡舟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乌头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通过降肝阳、平肝火的作用,缓解肝阳上亢、肝火炽盛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同时,乌头汤还能够调和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对身体的恢复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乌头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和禁忌。

乌头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乌头汤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

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来说,治疗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该方案在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的组成和药理作用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是由杞菊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饮合并而成的,是中医药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物。

杞菊地黄丸的主要成分有枸杞子、菊花、知母、山药、大黄等,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而天麻钩藤饮的主要成分有天麻、钩藤、黄柏、生地黄、山药等,具有平肝熄风,滋阴养血的功效。

合并使用后,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1. 较好的降压效果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等症状,经过治疗后,这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压也得到了稳定。

2. 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通过滋阴养血,平肝熄风的药物组合,可以有效地调理体内的阴阳,改善患者的体质。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患者往往会感到疲乏无力、失眠健忘等症状,经过治疗后,这些症状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临床案例分析患者王某,男,60岁,高血压患者10年。

近期出现头晕耳鸣、口干口渴、失眠健忘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治疗,采用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连续一个疗程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血压也从原来的160/100mmHg稳定到140/90mmHg。

四、总结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在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降压的目的。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而过去主要依赖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多为降压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但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且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

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针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一、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1. 杞菊地黄丸:主要由枸杞子、菊花、组合地黄等中草药组成。

具有养阴清热、明目安神的功效,对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可以起到滋阴清热的作用。

2. 天麻钩藤饮:主要由天麻、钩藤、菟丝子等中草药组成。

具有疏肝理气、益肝肾的功效,对于阳亢型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加味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滋阴清热、益肝肾、疏肝理气的功效,对于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1. 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可明显降压经过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研究表明,该药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在治疗一定时间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恢复到正常的血压范围。

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头痛、头晕、眩晕、心悸等症状,采用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后,这些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患者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减轻,心悸等心脏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患者整体感觉明显好转。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肝阳上亢,肾阴不足的病证,而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具有滋阴清热、益肝肾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明显改善,体质逐渐恢复平衡,对于稳定血压有着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项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天麻钩藤饮】【钩藤汤】

【天麻钩藤饮】【钩藤汤】

【天麻钩藤饮】【钩藤汤】《证治准绳》中的“钩藤汤”是中医中药里经典的降压搭档。

钩藤12克,牛膝15克,水煎服即可。

每日一剂。

一周为一个疗程。

功效:平肝熄风。

牛膝苦降,性善下行,有活血化瘀,补肝肾,引血下行之功;钩藤甘寒,功专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二药合用,以清热平肝为主,牛膝活血,引血下行为要,清上引下,肝肾同治,共奏平肝熄风之功。

临床应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目眩,头胀头痛,半身不遂等症。

钩藤味甘,性微寒,归肝经和心经,能清热平肝和息风止痉。

对于高血压而言,有很多患者属于肝阳上亢,肝气逆乱而致。

钩藤在这里起的作用就是清肝,降肝火。

牛膝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根茎形似牛膝而得名。

味甘苦酸,性平。

主归肝、肾经。

功效为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特别是独具引血下行的作用,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

牛膝性平,味苦酸,归肝经和肾经,属于典型的苦降之品。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血下行,让上逆的气血重新归于平静,同时还兼有活血之效。

川牛膝与怀牛膝之分。

两者均能活血祛瘀,引火(血 )下行,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

但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通利关节;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钩藤和牛膝搭配,对于肝阳上亢所致高血压、头痛、眩晕等,都有治疗作用。

为什么说此方降压比较安全?原因是其中起主要降压作用的钩藤,是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来实现降压的。

同时,它还可以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

这种降压是比较平稳的,降压曲线呈平稳的斜坡状。

钩藤配牛膝,乃是高血压患者日常治疗、保养的一个好方法。

钩藤、牛膝配伍应用主治脑血管痉挛、高血压。

临床证型属于肝阳上亢症见: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烦闷失眠,半身麻木等表现,均宜使用。

必须指出:钩藤应后下15分左右,煎煮10多分钟效果最佳。

麻钩藤饮组成:明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石决明(先煎)18克,山栀、黄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渡舟治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加味三石汤,滋阴潜阳汤
平肝潜阳法
肝体阴而用阳,若肝体不足,肝用有余,肝阳升动莫制,气血上逆,直冒巅顶,神明被扰,则头痛眩晕,或抽掣而痛,两侧为重,伴见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等。

治宜平肝潜阳,刘老常用天麻钩藤饮治之。

组成:
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山栀9g,黄芩9g,川牛膝12g,夜交藤9g,朱茯神9g,杜仲9g,桑寄生9g,益母草9g。

刘老有时亦用加味三石汤:
灵磁石12g,代赭石9g,石决明9g(可用珍珠母代替),菊花9g,夏枯草9g,枸杞子9g,生地9g,川芎6g,天麻5g。

用药加减:
舌苔白滑者去生地;
苔黄咽干者加黄芩;
失眠者加酸枣仁;
两足发飘者加牛膝、桑寄生。

若病程迁延日久,肝阴不足,阴不潜阳,阳亢于上。

症见:头目眩晕,或者头目胀痛,满面潮红,耳鸣,目涩,口渴,心烦少寐,下肢无力,脉弦滑或洪大,舌红少苔等。

刘老则用滋阴潜阳汤治之:
石决明30g,珍珠母30g,生牡蛎15g,生龙骨15g,龟板10g,白芍10g,生地10g,丹皮10g,玄参10g,牛膝10g,益母草15g。

11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