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1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第讲-人员素质测评课件 (一)

人力资源管理第讲-人员素质测评课件 (一)

人力资源管理第讲-人员素质测评课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人员素质的测评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企业中,人员素质的测评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知道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从而进行合理的人才配置和激励政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第十讲的人员素质测评课件中,讲解了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员工的能力、特长、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客观、公正的检测,以便为企业提供有关员工素质的信息和依据。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性1. 能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为企业的人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2. 可以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3. 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市场占有率。

三、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1. 经历测试法:以员工的经历和经验评估其素质。

2. 能力测试法: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为基础,考核员工的能力。

3. 综合测试法:综合应聘者的笔试、面试、考察等多种测评方式,全面、客观地测试应聘者的素质。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步骤1. 确定测评的目的和内容。

2. 选择合适的测评方法和工具。

3. 设计合理的测评流程和程序。

4. 实施测评并收集有关数据。

5. 分析和解读测评结果,形成测评报告并反馈给相关人员。

6.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关的激励和发展计划。

五、人员素质测评的注意事项1. 测评结果应保密,避免泄露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 测评应公正、客观,不应存在人为干扰和主观评价。

3. 测评结果只是参考依据,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4. 员工应给予充分的知情权和机会去参与测评过程。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第十讲的人员素质测评课件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员素质测评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并了解到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素质测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素质和潜力,从而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和激励政策,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人员素质测评课第一章

人员素质测评课第一章
式和风格,以及其融合于团队的可能性。
2024/6/10
27
2、安 置
• “垃圾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 分工的精细化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不同要求,人—岗之间的 最佳匹配如何实现,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课题。通过人 事测评,可以对个体的兴趣、人格、能力、技能等多方面进 行分析,为人力资源的合理安置提供信息。
• 测评性质:客观测量(人事管理活动) • 测评内容:知识、技能、倾向、个性特征、发展潜力 • 测评目的:科学评价人员素质 • 测评技术: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 • 测评对象:组织各类人员
2024/6/10
8
பைடு நூலகம்
广义的测评包括主观性测评和客观性测评
• 主观性测评 • 个人面试 • 证明核查 • 简历评价
差异性:“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棵树上长不出 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表出性: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它总会通过一定的 形式表现出来。行为方式、行为过程与工作绩效是素质表现 的主要媒体与途径。
三、素质形成的决定因素
• 素质形成决定于两个基本因素——遗传和环境。
• 1.遗传是素质形成的生物学前提 •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前后代生理和心理上的相似性。个体素质是可
2024/6/10
26
1、招聘甄选
• “尽管可以教一只火鸡爬上树,但最好还是找一只松鼠。” • 人事甄选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如何预测候选人未来工作的
绩效,人事测评可以为预测应聘者将来的工作行为与绩效提供 科学依据: • 通过各种能力测验我们可以预测个体在将来胜任工作的可
能性(司机、厨师、飞行员); • 通过对个体的人格测量,我们可以预测个体将来工作的方
三、人事测评在HRM中的应用领域

人员素质测评名词解释

人员素质测评名词解释

人员素质测评名词解释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个人的能力、知识、技能、品德、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地了解个人的综合素质状况,为招聘、聘任、晋升、人才选用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工具。

人员素质测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 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品质,包括个人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人员素质是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基础,也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2. 测评:测评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人的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主要包括量化评测和定性评测两种方法。

量化评测是通过问卷调查、考试、观察等方式来对个人素质进行具体的数值化测量,定性评测则是通过专家评价、个人陈述、实际表现等方式对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评估。

3.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是对相关术语进行概念和含义的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包括智力、知识、技能、品德、态度等。

智力是指人的智力水平,包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问题解决能力等;知识是指人的学问储备和专业知识,包括学历、专业技能等;技能是指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技术、实践经验等;品德是指人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包括诚信、责任心等;态度是指人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包括积极性、自律性等。

通过人员素质测评,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人的综合素质,为组织选拔、使用和培养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同时,人员素质测评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个人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升个人素质和竞争力。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一 名词解释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一 名词解释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效度:一个测验在测量某项心理特征时所具有的正确程度。

2投射技术测验法:是一种用非结构任务作为刺激材料,通过对被测试者对有关材料的知觉和解释来分析,测定其个性品质倾向的测评方法。

3非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程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主试者可以根据被试者的具体情况以及面试的需要随机提出问题,根据被试者回答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彻底,多层次的了解。

4评价中心: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和人事领域较为特别的一种测评方法。

评价中心也是对各级管理人员适用的一种方法。

5测评:即测量和评定,测量是指以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测评,评定是以定性的方式对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进行鉴定和判定。

所以测评就是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测量和评定。

6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测评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7工作生活质量:组织中所有人员的参与感,工作满意感,和精神压力的状况。

8心里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通俗地说,心理测验就是借助心理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典型部分进行测验和描述的一种系统的心理测量程序。

9职务:重要性相当的一组职位的统称。

10心理素质: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倾向性的具体特征。

11数字反应能力: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

12职业生涯: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

13气质:一个人表现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它是在生理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4测评指标:也要测评要素,能反映测评对象的测评深度和广度的一系列质量检测点。

实质上是用人准则的具体化。

15结构化面试: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面试。

16素质测评:对各类人员的德,能,勤,绩,体等素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与评定。

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判断的过程,或者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片的过程。

人员素质测评1-3章练习题

人员素质测评1-3章练习题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

这反映了素质的()A.系统性B.稳定性C.基础性D.可塑性2.人的素质构成的独一无二的统一体,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这反映了素质的()A.稳定性B.差异性C.基础性D.综合性3.把被测评者的特征、行为同某种标准进行比较,以对其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工作绩效等方面做出鉴别和评定,这是素质测评的()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导向功能D.评定功能4.当组织发展出现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后退的现象时,采用一定的测评技术和方法对被测评者相应素质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出原因并及时反馈给被测评者,帮助被测评者设计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是素质测评的()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预测功能5.以了解员工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的人员素质测评是()A.鉴定性测评B.配置性测评C.开发性测评D.诊断性测评6.人员素质测评的预测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A.咨询作用B.促进与形成作用C.导向作用D.选拔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测评的功能包括()A.诊断功能B.评定功能C.预测功能D.激励功能E.导向功能2.按照测评的目的和用途可以把测评划分为()A.选拔性测评B.诊断性测评C.配置性测评D.鉴定性测评E.开发性测评3.鉴定性测评的特点是()A.准备性B.确定性C.概括性D.证明性E.可靠性4.配置型测评的特点是()A.针对性B.客观性C.严格性D.准备性5.人员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主要表现在()A.促进与形成作用B.激励与强化作用C.导向作用D.咨询作用E.调节与控制的作用三、判断正误并改正1.鉴定功能指采用一定的测评技术和方法对被测评者相应要素进行客观的评价,发现测评对象在哪些方面为优,哪些方面为良,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缺点,用来帮助被测评者作出相应的改进。

人员素质测评题库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题库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刷题库一、单选题(题数:88)1人格类型理论的创立者是( )。

(1.0分)A、霍兰德B、――帕森斯C、卡特尔D、威廉森正确答案:A2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 )。

(1.0分)A、弗洛姆B、弗洛伊德C、阿德勒D、荣格正确答案:B3代表的是日常活动中最广泛的是( ).(1.0分)A、典型绩效B、任务绩效C、内容绩效D、周边绩效正确答案:A4.16PF得以建立的人格理论基础是()。

(1.0分)A、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B、艾森克的人格理论C、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D、比奈的人格测验理论正确答案:A5将全体被评估人员的绩效从高到低进行依次排列的绩效评估方法是()。

(1.0分)A、关键事件法B、强制分布法C、配对比较法D、排序法正确答案:D6评价中心的特点不包括( )。

(1.0分)A、标准化B、静态性C、全面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B7准确、及时、安全、有效地拟制、传递、处理和管理公文,为机关公务提供适用信息的是( )。

(1.0分)A、管理游戏B、公文处理C、小组讨论D、角色扮演正确答案:B8最能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的的人力资源测评类型是()。

(1.0分)A、预测性测评B、选拔性测评C、配置性测评D、开发性测评正确答案:C9.EPQ得以建立的人格理论基础是()。

(1.0分)A、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B、比奈的人格测验理论C、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D森吉的人格理论正确答案:D10.对空间知觉、机械理解、动作敏捷性等进行的测验是()。

(1.0分)A、――机械能力测评B、书写能力测评C、创造能力测评D、操作能力测评正确答案:A11任务绩效更为关注的是工作( )。

(1.0分)A、结果B、过程C、态度D、行为正确答案:A12对如同装配线或流水线上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测验其适应能力的是( )。

(1.0分)A、书写能力测评B、机械能力测评c、操作能力测评D、创造能力测评正确答案:C13 通过学校和社会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的是( ).(1.0分)A、―环境适应能力B、流体智力C、晶体智力D、学习的能力正确答案:c14主试集中提出若干问题测试被试对拟应聘机构的了解程度,了解其求职动因、专业技术能力、知识水平等,属于面试的()。

《人员素质测评》课件

《人员素质测评》课件

详细描述
360度反馈通常包括多个评估者对员 工的评价,包括上级、下级、同事等 。这些评价者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 潜力进行评价,通常采用匿名的方式 进行反馈。360度反馈可以帮助员工 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潜力,发 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 进的建议和指导。
总结词
360度反馈具有多角度、客观性和匿 名性的优点,能够提供全面、客观的 评估结果。
心理测验具有客观性、标准化和量化等优点,能够提供相 对客观的评估结果。
详细描述
心理测验通常采用标准化的程序,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 性和准确性。同时,心理测验的评估结果通常以量化的形 式呈现,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总结词
心理测验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全 面、客观的评估结果,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能力 和潜力。
通过人员素质测评,企业可以对员工培训 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培训是否有效。
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制定绩效标准
通过人员素质测评,企业可以制定出符合岗 位要求的绩效标准。
评估员工绩效
通过人员素质测评,企业可以对员工的工作 绩效进行评估,为员工的晋升、奖励等提供 依据。
05
人员素质测评的挑战与展望
Chapter
详细描述
通过心理测验,组织可以对应聘者的智力、能力倾向、性 格特点、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评估 其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和组织的文化。
面试
总结词
面试是一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评估应聘者能力和素质的 方法。
详细描述
面试通常由一位或多位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提问和观察, 以了解其知识水平、技能、工作经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 信息。面试可以采用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或非结构 化面试等形式。

人员素质测评课后习题一

人员素质测评课后习题一

人员素质测评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面试形式包括一对一面试、小组面试、多轮面试和(C)?A.一对多面试B.群体面试C 远程面试D.压力面试2、认知测验可以按其具体的测验对象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_________测验。

( D )A.知识B.技能C.品德D.能力倾向3、.主考官往往因应聘人某一方面十分好或坏的表现而产生对应聘人的整体判断,导致录用误差,这种误差称为( A )A.第一印象效应B.近因效应C.戴明效应D.晕轮效应4、一般是指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能够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

( C )A.动作B.行为C.体态语D.情感5、.记忆的______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 B )A.完整性B.准确性C.公正性D.合理性多选1. 品德的四个主要特征(ABCD)A 品德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B 品德的内外统一性C 品德具有稳定性D 品德具有差异性2、人员测评所依赖的两个基本前提(AC)A 人的才差异B 环境的差异C、工作的差异性D 能力的差异3、人才测评报告可分为ABCDA.个人报告与整体报告B.单项报告与综合报告C.选拔报告与开发报告D.诊断报告4、进行心理测评的一般原理(ABC)A 差异性B 可测性C 结构性D 系统性5、传统人事测评不足的原因(ABCDE)A 收因效应B 晕轮误差C 近因误差D 暗示误差E 偏见误差1.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C )测评。

A.选拔性B.诊断性C.配置性D.开发性2.素质测评的(B )原则,即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A.公正性B.差异性C.准确性D.可比性3.记忆的(B )是指对某方面知识的再现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选择题1、素质表现出的持续性与一致性,总括为素质的稳定性。

2、个体的素质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3、素质的内在性特征,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4、素质表现的主要媒介与途径是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

---填P35、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部分。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心理健康素质是衡量一个具体人员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指标内容,在21世纪与未来社会的人员素质测评中居于重要地位。

6、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测评标准划分,有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测评。

晋升测评一般属常模参照性测评,人员录用与招聘也多属这种测评。

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主要属于效标参照性测评。

论述、小结与访谈等写实性测评,则属于无目标测评。

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有选拔性素质测评、诊断性素质测评、配置性素质测评、考核性素质测评与开发性素质测评。

7、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挂、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

开发性测评具有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等特点。

8、配置性素质测评,是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配置性素质测评与其他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等特点。

9、人员素质测评活动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把被测评者的个性行为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素质构成与成熟水平,这主要是指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

素质测评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多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表现为促进与形成作用;其次,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还表现出激励与强化的作用;再次,评定功能能正向发挥,还表现出导向作用10、三国与唐代时期人才选举中,才与智是首要标准1l、德是历代人员测评中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智仁勇艺礼乐是人员的六大优秀素质12、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构成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两个方面13、测评主要包括:日常言行、特定情境下的言行、工作绩效、生理因素及其特征、服饰等外在客观标志、五行阴阳等中介标志14、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一般都是以素质测评为基础,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是以德为重荐举与选举都是以察举为基础-15、科举即设科举人,开创之始以品德测评为主。

察举、九品中正、科举和世袭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

干部测评的标准概括起来说就是“德才兼备”16、同一组织系统或不同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不同职位位置指的是地位。

17、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从戏剧中借用的术语,它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的角色。

18、个体素质差异的存在是进行素质测评的前提。

认知理论与实践是人员素质测评可能性的基础。

优化管理和动态调控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方向。

19、素质测评的的基本模式是一种黑箱模式。

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绩效,是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

人员素质测评目前主要是用来招聘与选拔人才20、静态测评:即对被测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性。

动态测评:是从素质行程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素质测评。

21、测评内容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基础,测评目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主体,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实体。

22、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素质测评过程中,是充当一种等价物的作用,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

23、要素:工作活动中不便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

任务:是工作活动中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要素组合。

职责:是某人担负的一项或多项任务集合。

职位:是某一时间内个体所担负的一个或数个责任的集合。

职务:是重要性相当规模的一组职位的统称。

职业:是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同类工作群的统称。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24、问卷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一般适用于那些分析者不可能实际去做或直接观察困难的工作,如飞行员、建筑师。

25、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

胜任特征的应用起源于20实际50年代全脑模型是基于大脑优势的潜在职业素质原理建立的一种胜任特征模型。

全脑模型根据“大脑优势将人的素质分为四类:理智的本体,护卫的本体,感觉的本体,实验的本体(多选P150)洋葱模型(名P148):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库里于1983年提出的,它把胜任特征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面(单P148),最核心的层面是个性动机,向外是自我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处于最外层的是技能和知识。

26、心理测验起源于实验心理学中个别差异研究的需要。

1894年,卡特尔首先用各种测验测量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心理测验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萌芽期(1869-1904)、成熟期(1905-1915)、昌盛期(1916-1940)与完善发展时期(1 94 1年至今)。

(单P170-172)27、根据测验的具体对象,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有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心理测验。

人格测验按其具体的对象可以分为态度、兴趣与品德(包括性格)测验。

根据测验的质量要求,认知测验测评的是认知行为,而人格测验测验测评的是社会行为。

认知测验又可以按其具体的测验对象,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不同,每个人生活的具体时空不尽相同,造就了人们在品德行程上的差异性。

-----单P176 28,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作为诱出被测评者内心思想情感的一个手段。

29、投射技术根据其刺激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图形投射、语言投射、动作投射三种30、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内的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31、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评价,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个人的某种稳定的倾向性。

格雷夫斯认为人的价值观有七个等级:反应型、宗法式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价值主义型。

(单P192)态度的表现形式有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面;二为情感层面;三为行动倾向层面,三个层次具有一致性。

32、1917年美国M.R.叶克斯、推孟等人最先把智力测验应用于军队挑选士兵,并创造了团体测验(单)。

桑戴克认为智力有三种类型:社会智力(了解他人、和他人相处的能力;)、具体智力(了解事物和应用技术活科学的能力)、抽象智力(了解文字、应用文字与数学符号的能力)33、在人员测评中,能力性向测验的应用最为广泛,包括潜在能力与特殊能力的测评34、理解是人认识事务的联系和关系,进而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35、应用是运用知识概念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活动。

(单P205)3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映(单)。

记忆力的测评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回忆法,二是再认法。

37、面试与笔试、行动观察、情景模拟相比,它所依据的测评信息的来源与获得,具有表面性与短暂性。

外显的行为受制于内在的素质,具有某种特定性、稳定性与差异性。

(填P215)人的外显行为包括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在非语言行为中,包括体态行为、工作行为、生活行为、生理行为口38、在各种测评方式中,面试中的信息沟通渠道最多所有测评方式中,面试的信息量最大,利用率最高39、精神分析学说为面试提供了更充分的心理学依据。

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意识与无意识支配的。

(单P218)结构化面试,是目前公共部门与企业招聘人才实践中经常应用的一种素质测评方法40、典型的压力面试是事先给应试者造成一个紧张的气氛使被试一进门便位于“恐怖力气氛中,接着主试人穷追不舍地究问到底,不但闯得切中要害而且使被试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直至被试处于无法回答的地步。

41、收口式:这种提问方式只要求被视做是“是”“否”一个词或一个简单句的回答开口式:指所提出的问题被试不能只用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回答假设式:这种提问方式一般用于了解应试者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连串式:这种提问方式一般用于压力面试中压迫式:带有某种挑战性,其目的在于创造情境压力,以考察被试的应变能力与忍耐性引导式:用于征询应试的某些意向,需要或获得一些较为肯定的答案。

42、“问”、“听”、“观”是面试中的主试的三种基本功,其中,“观”是关键。

面试是一种对主试素质以来性比较强的测评形式(填P231)43、论述评价中心的主要特点;第一、情境模拟性公文处理的形式,按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背景模拟、公文类别处理模拟、处理过程模拟。

44、小组讨论中典型的形式是无角色讨论(填P254)45、主试对角色扮演中各种角色的评价应事先设计好表格一般评价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角色的把握性;第二,角色的行为表现;第三;角色的衣着、仪表与举止言谈是否符合角色即当时的情景要求;第四,其他内容46、面谈模拟是指一种特殊的情境模拟。

面谈模拟对于测评被试的口头交流技能、灵活性与应变能力、人际关系问题解决能力等非常有效。

47、书面案例分析:在这种形式中,先让被试看一些关于某个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材料,然后要求向高层领导提出一个分析报告。

(单P259)48、事实判断非常适合于测评被试搜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适合于测评被试如何从那些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全部信息的人那里获取信息,并最后把握事实的能力。

(单P259)49、经常用于素质测评的书面介绍有两种形式:14、申请表(填P 271)50、简答评价中心的情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相似性;第二,典型性;第三,逼真性;第四,主题性;第五,立意高,开口小,挖掘深,难度适当。

51、推荐信一般在高层职位的人员录用中较为常见。

52、写推荐信的人应满足四个条件:第一,他们对被推荐的人的情况非常熟悉或者有相当多的时间与机会观察被推荐者;第二,推荐人有能力对被荐者作出正确的评价;第三,推荐人愿意也敢于给出自己的直率意见:第四,推荐人有能力正确表达自己的推荐意见。

(多P271)53、申请表能否在素质测评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其形式与内容的设计(填或单P272)54、要提高履历表的测评作用,关键在于履历表项目的设计。

(单P274)55、工作取样法:就是通过被测者先完成一些实际工作的样本任务来测评其相关素质的一种方法。

工作取样法是根据“从母体抽取的子样,具有近似母体的性质”这一统计学思想建立起来的一种测评方法。

(单P278)56、效度:是指测评结果对所测素质反映的真实程度。

对这种真实性的考评常见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从内容性质方面分析其内容效度,二是从效标相关性方面分析其关联效度,三是从实证方面分析其结构效度。

57、关联效度:是指测评结果与某种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