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中学语文

13、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

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文/一竿烟雨有改动)11.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4分)

1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4分)

14.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5.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1. (4分)主要描写了“中秋晚餐、小孩趣事、父辈闲情、同品月饼”四个场景,表达对养育了我的乡土和勤劳朴实父辈的崇敬。(四个场景共2分,每个0.5分;答出“乡土、勤劳朴实父辈”1分,“崇敬”1分)12.(4分)点题及引出下文对中秋月夜的描写。(每个要点2分) 13. (4分)从“天渐渐黑下来”、“月亮出来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高空”、“夜已深沉”看出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是顺叙。(摘录时间完整,2分;答出“顺叙”,2分) 14. (4分)该句勾画出一幅田园生活图景,运用引用修辞方法点明谈话的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答出“田园生活图景”, 2分;修辞手法及作用,2分。) 15.(4分)这希望是丰收,是快乐(优美宁静),是幸福,是小孩的健康成长,是亲人阖家欢乐。(意对即可)

14、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17.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分)18.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分)

运用了顺序,作用:

19.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番号。(3分)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20.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6分)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

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3分)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3分)

21.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4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填番号),理由是:

参考答案

17.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1分)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或: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2分)

18.插叙(2分)作用:(1)由眼前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2)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之情(3)为后文对竹的遐想(遐思、赞美)作铺垫(埋下伏笔)(只要答到任意两点,即可给2分)

19.C A B(填对一个给1分,共3分)

20.(1)从给人精神的愉悦(精神享受,心灵的慰藉)(1分),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2分)(意近即可)(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意近即可,2分)

21.示例:(1)选A(1分),理由: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2分),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前后照应。(1分)(2)选B(1分),理由: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分),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答到任一点即可,2分)

15、小提琴的力量

(澳)布里奇斯

①每天黄昏,我都会带着小提琴去尤莉金斯湖畔的公园散步,在如血的夕阳中拉一曲《圣母颂》。我喜欢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声中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让琴声把我带入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

②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别墅。刚刚一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我太熟悉了,是我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一个12岁左右的少年正站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里面好像塞了些东西,我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看来他是个贼。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逃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我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

替。我问道:“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吗?我是他的保姆,前两天我听他说有一个住在乡下的外甥要来,一定是你了,你和他长得真像啊!”

③听见我的话,少年起先一愣,但很快就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来看他吧。”我点点头,问那位少年:“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我很穷,买不起。”少年回答。“那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我语气平缓地说。少年似乎不相信小提琴是一位保姆的,他疑惑地望了我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临出客厅时,他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我在悉尼大剧院演奏的巨幅彩照,于是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保姆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④那天黄昏,我破例没有去公园散步,妻子下班回来后发现了这一反常现象,忍不住问道:“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说得对。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失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看见妻子并不明白我说的话,我就将当天中午的遭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愿意听一个故事吗?”妻子迷惑不解地点了点头。

⑤少年时,我整天和一帮坏小子混在一起。有天下午,我爬进一幢公寓的某户人家,因为我见这户人家的主人驾车出去了,这对我来说,正是偷盗的好时机。然而,当我潜入卧室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女孩半躺在床上,我一下子怔在那里。那位女孩看见我,非常惊恐,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微笑着问我:“你是找五楼的麦克劳德先生吗?”我机械地点头。“这是四楼,你走错了。”女孩的笑容甜甜的。我正要溜出门。那位女孩又说:“你能陪我坐一会儿吗?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天。”我竟然坐了下来。

⑥那天下午,我和那位女孩聊得非常开心。准备告辞时,她给我拉了一曲《希芭女王的舞蹈》。看见我喜欢听,她又索性将那把阿马提小提琴送给了我。就在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公寓,无意中回头看时,我发现那幢公寓楼竟然只有四层,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居住在五楼的麦克劳德先生!那位女孩早知道我是一个小偷,她之所以善待我,是想体面地维护我的自尊!后来我再去找那位女孩,她的父亲悲伤地告诉我,患骨癌的她已经病逝了。我在墓园里见到了她青色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一首小诗,有一句是:“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

⑦妻子泪流满面,她激动地说;“亲爱的,我是多么感激那位让你成长为优秀小提琴演奏家的女孩啊!”

⑧三年后,在一次高中生的音乐竞技中,我担任决赛评委。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我一直觉得他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后,梅里特拿着一个小提琴匣子跑到我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我摇摇头,“您曾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他热泪盈

眶地说,“那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以为我彻底完蛋了,但是您让我重拾自尊,让我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⑨梅里特含泪打开琴匣,我一眼就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紧紧搂住了我,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原来他就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我的眼睛湿润了,仿佛又听见那位女孩凄美的小提琴曲,但她也许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她的纯真和善良曾经是怎样拨动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让他们重树生命的信念!

16、标题“小提琴的力量”概括了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小提琴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7、文章第③段划横线句子“我确信那位少年已明白是怎么回事”中的“明白是怎么回事”具体指少年明白了什么事?(4分)

18、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19、文章用较大篇幅插入了“我”少年时代的一次行窃经历,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20、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参考答案:

16、(4分)“我”在优美的琴声中编织美丽的梦想,它把“我”带入田园诗般纯净恬淡的生活中去,它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分)它拯救两个迷失少年的灵魂,让他们重拾自尊,重燃生活的希望,最终走向成功。(2分)

17、(4分)那位少年明白了眼前的人就是主人,(1分)主人已经识破自己的偷窃行径,(1分)主人用善意的谎言体面地维护了少年的自尊,(1分)琴是主人的心爱之物,送琴是为了给少年以鼓励。(1分)

18、(4分)巧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吸引力;(2分)引出下文,勾起“我”对少年时代不寻常经历的回忆。(2分)

19、(4分)解答妻子心中的疑惑;(1分)揭示出我宽容地对待眼前这位迷途少年的原因;(1分)突出小提琴对“我”人生的重大影响,它让我的灵魂得到净化,使患病女孩的宽容与

爱心得以传承;(1分)表达对患病女孩的感激、崇敬、怀念之情。(1分)

20、(4分)小女孩虽然离世了,但她的纯真和善良感动了两个迷途少年,拯救了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表达了对小女孩的崇敬与怀念;(2分)小女孩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从而揭示了小提琴神奇力量的真正源泉是宽容与爱心,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

16、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

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

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

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

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

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

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

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8.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

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6分)

答:

10.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6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3分)

答: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答:

11.《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答:

参考答案:

8.(4分)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9.(6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一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10.(5分)

(1)(2分)(能准确分析所选词语表达的内容给1分,能品析出它的表达效果给1分。可选择“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交会”等词语进行品析,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

(2)(3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1分)。(语意相近即可)

11.(3分)(任选一个角度谈均可。观点明确且源于文本计1分,阐释合理计2分)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

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17、《乡土情结》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

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

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

.....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文章有改动)

24.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4分)

25.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悲欢离合的家史、。(4分) 26.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

27.“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

28.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4分)

29.央视“新闻联播”近日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4分)

参考答案:(20分)

24.中国传统文化中,思乡情结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须扣住“思乡情浓”含义,2分)引出下文。(2分)

25.家乡的山水草木 (2分)邻里乡亲的友情 (2分)

26.(1)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2分

(2)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2分,如再答上“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也可)

27.这句话用比喻、排比的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境况,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2分)

28.为了强化这种情感的永恒、深刻、不易化解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29.舍小家为大家,情系大爱,支持建设,具有朴素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8、又是一年粽飘香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

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

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12. 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答:

13.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4分)

答:

14.在作者的记忆力,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4分) 答:

15.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仿写:

12.(共4分)

因为它是作者对故乡端午节温馨美好的记忆;是母亲辛勤劳动的成果;带着母亲对孩子的温情;是用最新鲜的粽叶和自家种糯米制成;味道香美。(第一点必答,1分;其余任答三点,一点1分,意对即可。)

13. (共4分)

这是衬托(烘托)的写法。以超市粽子虽好,但缺少一份天然玉温情,来突出母亲包的粽子非同一般的美好。(写法2分,简析2分,意对即可)

14.(共4分)

在阳光下下包粽子的母亲,动作熟练,神情专注、温情洋溢,美丽如画。(动作熟练,神情专注、温情洋溢,1点1分)

15.(共4分)比喻恰当,语意连贯2分;情感健康1分;句式相同1分

仿写示例:“六一”的喜悦像一首动人的歌谣,轻轻萦绕在我的心间。我仿佛一只翻飞的小鸟儿,在欢声笑语的校园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