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讲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doc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大革命失败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北京政府,同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新旧军阀的对立。
2.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政治上,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派)、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汉派)、西山会议派(沪派);军事上,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各有武装,派系斗争十分激烈。
3.宁汉两派在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1928年初,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4.1928年4月国民政府北伐,讨伐奉系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出兵阻止,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渡河,继续北伐。
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5.日本侵略者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
新疆和热河的地方军阀已分别于同年夏天宣布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1.1928年8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10月,国民党中央颁布训政纲领。
通过训政,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了国民大会,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所谓训政实质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独裁专制。
2.为巩固独裁统治,蒋介石采取以下手段强化国家机器:①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作为维护统治的支柱。
②组织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组织。
③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3.1927年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达百万人以上,其中包括陈延年、彭湃、蔡和森和邓演达等。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为蒋介石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与加强

(2)赣南土地革命与《兴国县土地法》的制定
(3)闽西土地革命的开展 (4)二七会议与赣西南土地革命和发展 (5)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三)红军反围剿战争和 左倾错误的发展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主要思想: ▲批评了城市中心论,认为城市中心论者主张‚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 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 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 的大革命‛。这是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情。 ▲ 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必然结果‛。 ▲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 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进一步阐述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指出:‚必须这样,才能 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 统 治 阶级 以甚 大 的困 难 , 动 摇其 基础 而 促进 其内 部 的分 解 。 也 必须 这 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 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毛泽东这些论述反映出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基本上提出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理论。
(5)其它各地武装起义
►1927年9、l0月,彭湃领导的海丰、陆丰农民起义 ►10月,杨善集、冯白驹等领导的广东琼崖武装起义,同月, 唐澍、谢子长等领导的陕西清涧起义 ► 11月,吴光浩、潘忠汝、戴克敏等领导的湖北黄安、麻城起 义 ► 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江西弋阳、横峰起义 ►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领导的湘南起义 ► 3月,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领导的洪湖、湘鄂边武装起 义 ►同月,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的闽西农民起义 ► 4月,刘志丹、谢子长、唐澍领导的陕西渭南、华县起义 ► 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的湖南平江起义等。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课件

成立意义
01
02
03
国家统一
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 家在形式上的统一,结束 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现代化进程
国民政府的成立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 国家的发展步伐。
国际地位提升
国民政府的成立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为后来在 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 了基础。
02
国民政府前期统治政策
外交政策
对日政策
国际政治形势
帝国主义势力
01
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仍有较大影响,他们通过经济、军事等手
段干涉中国内政,试图维护在华利益。
国际联盟
02
国民政府前期,国际联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的国家主权,
但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矛盾。
苏联对中国的影响
03
苏联在国民政府前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提供经济
、军事援助等方式支持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国民政府前期,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 占据较大比重。
土地制度
当时实行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则以租佃 形式耕种。
农业生产方式
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效率较低。
工业经济
工业基础
国民政府前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较 小。
工业结构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思想自由的争议。
03
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形势
国内政治形势
军阀割据
国民政府前期,中国仍处于军阀 割据状态,大小军阀势力各自为 政,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 安。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在国民政府前期迅速崛 起,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垄断 国家经济命脉,导致贫富差距扩 大,社会矛盾加剧。
高中历史:1.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案(旧人教版高一下)

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1.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统治及其政权性质。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归纳史实的能力,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2.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状况。
思想德育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教材中的关于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军阀混战、“训政纲领”、经济政策和措施沙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清其政策和措施的实质,认识其反动政权的本质。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国民政府的性质,国民党的“训政纲领”难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本节是下册书的第一节,又是阅读教材,教学时准备采用以下办法:根据教材设计8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用心爱心专心教学要点(板书设计)第一节国民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政府前期的统治用心爱心专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自1924年国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大革命的洪流在全国兴起。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大革命取得哪些成果,最大的成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这就是我们本学期要继续学习的问题。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课题,并用括号注明该时期起止年代:1927年8月—1937年7日)引言分析请大家阅读引言,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存在着几对矛盾?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革命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
当时中国政局极为混乱,既有新旧军阀的矛盾,又有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新军阀之间的矛盾,还有国共之间的矛盾斗争。
2015第四讲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1930年6年 -- 9月)
“暴动、暴动、再暴动!”
“进攻,进攻,勇敢地向中心城 市进攻!”
“猛烈的扩大,猛烈的扩大,再
来一个猛烈的扩大!” 李立三 (1899-1967)
1930年8月红三军团两次攻打长沙时的宣传标语
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1931年1月—1935年1月)
上海中国农民银行
统一货币,改革币制
废两改元:
1933年3月10日,南京国民 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 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 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 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 得再用银两。原定以银两 收付者,以银两7钱1分5厘 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以银币 收付。持有银两者,可由 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 在中央、中国、交通3银行 兑换银币。
王正廷(1882~1961)
1928年6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 长,主持与美、英、法、德等 12个国家订立“新关税条约”
3、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 推行新的产业政策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1)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
金融政策:整 顿金融,设立 国家银行,统 一货币,改革 币制。
1928年11月1日, 在上海成立中央银 行。它具有经理国 库、发行货币、经 营债券等权限。
第四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 社会的性质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新道路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中 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第四讲-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农业方面的措施
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管理农业经济和农政的政府机 构,成立农业试验所,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 普及。加强水利行政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开展大河大湖的整治工作。 还在一些地区开展“二五”减租,以减轻佃农负 担;推行农村信用合作,以缓解农村资金私短缺 的局面。 这些措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Nhomakorabea 中原大战
张学良通电拥蒋
3.国民党的“训政”
1928年10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训政纲领》。 26日,又宣称目前军政时期已经结束,训政时期已 经开始。 中华 民国 训政 时期 约法
所谓“训政”,依照 孙中山的设计,由政 府派出经过训练、考 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 筹备地方自治,并对 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 承担义务的训练。凡 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 实行自治,就可以结 束训政,开始宪政时 期。
这种制度下所谓“训政”,实际上就是国 民党的专制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外交
对苏联的政策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
南京政府对苏联采取敌视政策
1927年底,与苏联断交,1928年2月,国民党停止 联俄政策。 1929年7月,张学良武力接管了中东铁路。8月11 日,苏联军队开进满洲里和绥芬河,东北军战败。 张学良被迫与苏联签订了《伯力协定》,双方恢 复到冲突以前的状态。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国民党领导下所实现的中国统一,是在各 军阀集团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蒋介石 为首的中央军,与分别以冯玉祥、张学良、 阎锡山、李宗仁为首的西北军、奉军、晋 军、桂系军事集团政治关系的稳定与否, 就成为影响国内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派系斗争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国 内政治的最大特点
近代史 国民政府的前期统治

宋子文提出货币改革
币制改革
2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 革。主要内容是: ①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银行所 发行的钞票定位法币 ②规定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均用 法币,不再行使现金 ③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
④规定法币不予兑现,实行外汇本位。
经济改革的政策
•盐税
•统税
•关税
整顿税务
控制金融
•建立银
行
•形成垄 断
法币政策
改革币制
开展国民 大生产运动
•发展资本工业 •鼓励民族工业
币制改革 历史背景:白银风潮
这是30年代初,上海码头正准备装运银锭到国外的图画。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操纵白银市场,刺激 银本位制国家的购买力,用高价在国外购买白银。引起世界银价上涨。致使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仅1934年7月至10月,便外流2亿元以上。白银的大量外 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中国的财政金融和国民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过渡页
前期统治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和影响
政治上
特点
形成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地位
利
•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巩固了蒋介石为首的一党专制政权 •中国人民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灾难更 加深重 •中国革命的阻力加大,中国人民革命的 任务更加艰巨。
弊
意义和影响
军事上
特点
国民党内新军阀混战 •蒋介石同其他三大派系军阀达到新平衡 •消除了三大军阀联合东北张学良对南京 中央政府的威胁 •通过新建立的平衡为完成中国的统一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连年内战,军费增加 •民族工商业受到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 重
2.南京国民政府又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4)

【教材补充】“工农武装割据”: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土地 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道路。
革 的命 土根 地据 分地 配农 证民
获 得
▲
三、红军长征 (一)原因: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王 明
李 德 ( 德 国 )
(二)军会师 1936会宁 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1935遵义 长征转折点 1934瑞金 长征出发点
遵义会议 1)时间:1935.1 2)内容:①②③ 3)意义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三)意义
1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2沿途播下革命种子 3鼓舞了广大群众 4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 部,在关乎中国命运的理论中有 一部分总是牵扯进苏联的国家利 益,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 发。……长征后与共产国际失联 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 当时中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思考。 ——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
特点: 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③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代表: 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逐步萎缩)
宋蒋 氏家 姐天 妹下 孔陈 家家 财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统一军政的努力
• 1、宁汉合流 • 2、二次北伐 • 3、中原大战
• 国民党对奉系军阀的战争刚一结束,蒋冯 阎桂四派之间的矛盾立即尖锐起来,围绕 着地盘分配和军队“编遣”问题展开激烈 的争夺。
编遣会议前的中国六大军权
沈阳 张学良
太原 阎锡山
南京 蒋介石
武汉 李宗仁
开封 冯玉祥
广州 李济深
国民党训政开始后,把“裁兵” 作为“为整军理财之第一要务。”当 时,全国形成了6个军权中心:南京中 央,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开封中心, 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太原中心,阎 锡山,第三集团军;武汉中心,李宗 仁,第四集团军;广州中心,李济深, 第八路军,与武汉中心接近,二李辖 两广,两湖等地区;沈阳中心,张学 良,东北边防军,辖东北三省。每一 中心拥有大量军队,除南京中央政府 外,其余中心(沈阳除外)均设政治 分会,代行中央政府的职权。各中心 不但以军治民,而且以军治党及以军 分党,形成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 面。
• 这时国民党的各派,如西山会议派、桂系、汪精卫、蒋 介石等,不断争斗,各派之间分分合合,到1928年1月9 日,蒋介石在南京通电复职,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重新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并决定进行第二次北 伐,统一中国。
一、统一军政的努力
•全会后,蒋介石把何应钦掌握的军队 编为第一集团军,自兼总司令;将冯、阎、李的军队 分别编为第二、三、四集团军,三人分任总司令。蒋 冯阎桂四派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再度进行北伐,展开 同奉系军阀的战争。
• 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中有影响的人物胡汉民、张 静江、蔡元培、吴稚晖等亦纷纷离宁赴沪,南京方 面的实权便主要落在桂系手中。但这样一来,促进 了宁汉的合流,因桂系本有联汉攻奉之意。8月下旬 和9月上旬,武汉的谭延闿、孙科和汪精卫、陈公博 先后到达南京。汪陈以国民党中央的“正统”自居, 主张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解决宁汉纠纷问题。但他们 的主张没有得到宁方的响应。汉方的谭延闿、孙科 也不再听命于汪。在此形势下,汪只得自认“防共 过迟”,表示要“自劾下野”、“听候处分” 。孙 科提出成立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职权的建议,得到 宁、汉、沪(西山会议派)三方的赞同。特委会于9 月15日成立。17日,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 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 完成。
• 由于被蒋收买的桂军一部在前方倒戈,桂军仓皇 后退,在鄂中鄂西一带被包围、收编。到四月桂 军完全失败。6月初,桂系的三个主要人物李宗仁、 白崇禧、黄绍竑通电下野。战后蒋的势力伸入两 湖。
冯 玉 祥
• 1927年底,蒋介石与冯玉祥拜帖结为兄弟,云 “安危共仗,贫苦同尝,海枯石烂,生死不渝。” 然而,不久两人因利益分配发生冲突。蒋桂战争刚 结束,蒋冯战争就在酝酿。冯本来答应同桂系联合 反蒋,但在蒋桂兵力相等、胜负未定的时候,他采 取陈兵以待、观望战局的态度。桂系败后,蒋冯两 军的对抗便紧张起来。冯集中兵力,令其部下通电 讨蒋。5月,冯正在积极备战的时候,他的部下韩 复榘、石友三等被蒋收买,叛冯投蒋,给冯一个沉 重的打击。蒋为击败冯的西北军,拉拢山西阎锡山, 任命他为全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蒋阎勾结之后, 西北军陷于孤立,11月底,西北军退回陕西,闭关 自守。蒋冯战争结束。
• 冯玉祥在“七一五”前后几次发出劝和通电,主张通 过会议解决宁汉纠纷。 “七一五”后,宁汉两方在 反共问题上已经没有分歧,渐有妥协的趋势。7月24 日,武汉的汪精卫,谭延闿、唐生智、孙科等回电冯 玉祥,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 8月8日,蒋介石、李宗仁、胡汉民等通电表示,欢迎 武汉重要分子到南京“柄政”。
•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突然宣告下野。其原因,一 是武汉的汪精卫、唐生智等力主“倒蒋”,而且声浪 很大;二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与蒋貌合神离;三 是蒋亲自指挥的津浦线上的战事打了败仗,并且受到 日本出兵山东的干涉。蒋感到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 于是采取了暂避锋芒、观望形势、乘机再起的策略, 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
• 1928年6月1日,北伐军向北京和天津发起全面进攻, 张作霖退出北京,安国军撤往山海关、锦州一线。4 日,张作霖乘专车返回沈阳时,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 军炸死,称为“皇姑屯事件”。南京政府占领直隶后, 改称为河北省,北京改称北平。在此前后,新疆、热 河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 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宣布停战。12月29日,又通电 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废弃了北洋军阀 的五色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东北 易帜增强了蒋介石的实力,抵制了日本的侵吞东北的阴 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是爱国的进步举动。 30日,南京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 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北伐战争结束。
第四讲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一、统一军政的努力
• 1、宁汉合流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中国有三个政权互相对峙,分 别是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奉鲁军阀在北京 组织的安国军政府。
• 北京安国军政府与武汉、南京两个国民政府对抗的同 时,这两个国民政府之间也在对立和争斗之中。武汉 方面组织了东征军,集中江西,准备讨蒋;南京方面 也派出军队与之相拒。
• 当桂系、冯玉祥等反蒋先后失败后,晋系 军阀阎锡山得到各地实力派的支持,形成 了反蒋联盟,他们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 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 良为副总司令,共同讨蒋。1930年5月11日, 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双方在鲁西豫东开 始大规模接触,中原大战爆发。
编遣会议的流产
1929年1月1日编遣会议在南京召开。蒋、冯、阎、李 等48人出席。编遣会议基本实现了蒋的“人裁已不裁”的 基本意图,但编遣方案遭到冯、阎、李的一致抵制,计划 流产。
• 1929年3月,首先爆发蒋桂战争。战前,蒋桂间的 斗争一直在进行。蒋为了制桂,设计把同桂系站 在一起的李济深诱至南京加以软禁,另命陈铭枢、 陈济棠统治广东。同时暗送军火给湖南省主席鲁 涤平,唆使鲁反桂。桂系便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 义将鲁免职,并进攻长沙。3月25日,南京政府下 令讨桂,蒋桂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