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2雨说教案(无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雨说教学目标1.体会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白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意象,把握木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 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追溯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屮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乂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3.识记字音、字形田圃(pd) 禁锢(jin gu) 留滞(zhi) 喑(yin)哑(yd) 披蓑(suO)戴笠(li) 襁(qifing)褓(bdo)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

雨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画和作家情感的慢慢展现。
3.能够有情感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刻画和歌颂,领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育学生酷爱生活、酷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用喜悦、轻巧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明白得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伙儿还记得唐朝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美好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它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词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期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咱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探讨新知:1.指定一名学生朗诵,请其他学生正音。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名学生有情感地朗诵,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3.朗诵指导: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诵全诗,并认真体味诗中的意境。
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咱们营造了一种如何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二、精读细品,深切赏析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刻画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刻画(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小孩们游玩的脚印清楚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水池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适当的修辞成份,并试探诗人寄与“雨”如何的内涵。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雨说》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雨说》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1.2.2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小组讨论。
1.2.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雨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2.1.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1.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小组讨论。
2.1.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2.2 教学方法2.2.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果。
2.2.2 分析与讨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3 写作练习:采用个性化写作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3.1.2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等方面。
3.2 教学反馈3.2.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回答,指导学生的错误答案。
3.2.2 作文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修改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课文文本:《雨说》的文本材料。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关注,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美。
【教法设计】:诵读感悟【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学】1、查找搜集关于诗人郑愁予的相关资料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资料。
2、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句子。
3、朗读课文第一遍——读准,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出来。
第二遍——读通,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语调。
第三遍——读明,结合每个小节的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诗歌内容: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惑?整理在下面。
【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
当花开时,有人惊喜“满园春色关不住”,有人却伤心“感时花溅泪”。
当细雨飘起时,有人赞叹,“好雨知时节”,有人销魂“清明时节雨纷纷”,那么,经过严寒的冬天,度过春寒料峭的二月、三月,这时的大地对雨有怎样的感情呢?师诵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如果你是田圃、牧场或者鱼塘、小溪等等,或者你是大地上的人,这时,你想对雨说点什么?从田圃、牧场的倾诉中,我感受到大家内心强烈的渴望之情,真是群情尽望春啊。
雨听到了大家的心声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雨说》,它的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的郑愁予。
三、自主学习——读雨、听雨、悟雨、说雨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雨说了什么?为什么说?为什么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诵读课文,结合导学提纲上的问题,用你刚才扮演的那个形象的耳朵、眼睛,去聆听雨的诉说,探寻雨的足迹,感受雨的使命。
1、诵读课文2、赏雨、听雨。
找寻、圈划文中“雨的话、雨的行踪”等信息,思考:雨的使命是什么?它怀着怎样的情感而来?3、悟雨、诉请。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 2 课《雨说》教课方案《雨说》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着重朗诵,感悟诗歌的内容,捕获诗歌的意象,领悟诗歌的感情。
2.经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课安排:1课时。
学生准备:1.收集描述“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诵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绘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如何的内涵。
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境界,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觉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展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
1951 年开始发布作品, 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深造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于 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小孩的成长。
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小孩”,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小孩说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一)配乐朗诵,理清思路《雨说》清爽灵巧,建议以轻松高兴、优美抒怀的音乐做铺垫。
介绍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 One Day In Spring 》《春日》《E ar Melody 》《大地的旋律》)《 Melody of Hope 》(《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以前大地的盼望到春雨悄悄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愿,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而后试试把九行诗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类方式来掌握这首诗的脉络。
(二)感觉诗情,品尝雨韵先整体感悟,后要点打破。
利用朗诵和议论的方式进行感觉和品尝。
1.频频朗诵,整体感知(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归纳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022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语文

2022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语文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今天我们讲雨就下雨(笑)。
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亦是一种自然景观。
每当天下雨时,文人们便把自己的情思、意趣寄托于雨滴,朦胧的春雨、滂沱的夏雨、绵长的秋雨……各种各样的雨态最容易使文人墨客触景生情。
所以杜甫说“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意思便是说雨催生了诗歌的诞生。
纵览中国文学的诗文,雨在他们的笔下都具有了别样的意味。
那么,大家能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写“雨”的诗句呢?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这是什么时候的雨?生:春天。
师:非常好。
再想想诗中还有什么样的雨?生:上学期才学过的,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
”师:不错。
想想能让诗人身世浮沉的雨应该是哪种模样的雨?第1页生:疾风骤雨吧。
师:对,在这首诗里雨寄托着的是对国破家碎的浓浓心酸。
还有么?生:还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师:这又是何时之雨?生:秋雨。
师:李商隐写秋雨是为了什么?生:抒发对妻子的思念。
师:大家说得很好。
其实在每个诗人墨客笔下,每个季节之雨都有各自内心的涵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写雨的现代诗,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化身为了一名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雨滴成为了她探访大地的殷切脚步。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聆听一下“雨”的诉说……郑愁予,谁了解他,介绍给大伙听听生: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军人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5岁开始写作,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诗既有李商隐的第2页婉约,又有李白的豪放,多描写旅人的心情,故又称浪子诗人,其中的《错误》被喻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请同学们看课题,探究(听朗读磁带,让学生思考问题)师板书:思考(1)全诗写的什么雨?2)对这样的雨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雨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雨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影,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音调,雨说,我来了……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雨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雨说》教案一、思想主旨雨在是温顺亲切的爱的使者,她渐渐沥沥、绵绵密密,殷勤探访大地每一个角落,既滋润万物,又滋润孩子们的心肠,让孩子们读出了大胆,读出了期望,读出了快乐。
二、结构特点作品以“雨说,我来了”作为每一个部分的开头,雨来的时间,雨来的目的,雨来的去向,雨来的效应……一一写得眉目分明,结构整齐而富有韵律美。
三、对本诗副标题的知道这首诗有一个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透过这个副标题,我们就可看出诗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为了表达儿童在春雨到来之际的欢悦、欣喜之情。
副标题起了一个揭示主旨的作用,给了读者一把解读这首诗歌深入含义的钥匙,使人在观赏这首诗时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掌控诗歌的深入内涵。
四、拟人化的手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人化”。
把雨写成了有情有义的,生动形象而又表意丰富的爱的使者。
全诗充满着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充满着轻快、欢乐、清新的气味。
五、朗诵教学建议学好诗歌,重要条件是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深入品味诗歌所创设的优美的意境,掌控其深入的思想内涵。
要做到正确的朗诵,应当掌控好诗歌的停顿,掌控诗歌的节奏,还要注意诗歌的重音及押韵的特点。
《雨说》这首诗,一韵到底,节奏明快,腔调轻松,清新自然,朗诵时应注意体会。
教学设计示例一、明确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读成诵,体会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知道。
二、整体感知《雨说》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运用生动的笔触,让我们感遭到久违的春雨所带来的欢乐幸福与甘甜。
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有如一阵清新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雨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雨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写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重点)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重点)3.通过联想、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进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其作品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而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解题《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枕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四、字词田圃(pǔ)禁锢(jìn)( gù)留滞(zhì)喑哑(yīn)( yǎ)襁褓(qiǎng)( bǎo)五、有感情地朗读诗人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初读小结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四、探讨问题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评点要求:
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写作思路。
2、教师提供诗歌朗诵录音(幻灯片展示)。
其成名作《错误》
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理解文意。
认真按要求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学生总结
结合课文
理解文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结合课后题一、二思考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外作业
背诵全诗。
教学札记
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华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请学生以“雨”的身份对诗歌内容进行复述并评议。然后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
5、巩固练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分组练习
认真聆听
合作学习
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法及教具
朗读法感悟法想象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特别是一些难忘的时刻和事件,总是和它们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回忆增添了无限的浪漫。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主备人
陆品品
用案人
授课时间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2、雨说(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结合手边的资料查找并了解有关郑愁予的文学常识。
3、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