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合集下载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为此小编在此对《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欢迎大家阅读!《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翠翠形象产生的背景翠翠的形象是由“绒线铺里的小女孩”、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翠翠的形象绝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作者经过项链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个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从文同伴赵开明的女儿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眼前这个“小翠”使沈从文想起十七年前与好友赵开明走进绒线铺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样,似乎把作者带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

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

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

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

在理事面前,谁人不敢惆怅?《边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泸溪县城绒线铺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体。

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无华、勤劳、乐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夫人张兆和使翠翠的灵魂得到升华,达到了与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张兆和是沈从文在中国公学讲学时所教的一个女学生。

时年十八,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在学生中是公认的校花。

因肤色微黑,沈从文后来称之为“黑凤”。

“黑凤”的身影从此费尽了沈从文大脑的屏幕,而且愈来愈鲜明,愈来愈深入,再也无从抹去,最终成为作者的终生伴侣。

所以翠翠形象是集“绒线铺里的小女孩”的天真骄傲,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善良、“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的眉毛与沉静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复杂合体。

二、翠翠的出身背景翠翠的出身具有传奇性,是其父母纯洁爱情的结晶。

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小说,全书描写了一个发生在边疆小城的爱情故事。


翠是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淳朴、忠诚、善良、美丽的女孩。

翠翠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眼睛像是一汪幽深的泉水,宁静而深邃,有
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令人过目难忘。

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浮躁,宛如清水,温和而持久。


的嗓音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让人听了感到舒适而愉悦。

她的美丽并不是外表美,更是内
心的美德,她的纯真善良令周围的人不禁为之倾倒。

翠翠是一个典型的小女孩形象,看似天真无邪且脆弱,其实内心非常坚强。

她与男友
双贵的爱情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她从未放弃。

当双贵在外面漂泊时,翠翠选择留在故
乡守望,她是一个克制自我的女孩,能够自己承受痛苦,却不愿失去自己珍爱的人。

她是
一个无私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后面,为自己所爱的人,家庭、村庄付出一切。

总之,在小说中,翠翠以其美丽外表和崇高品德,展现出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女孩形象。

她的勇敢、坚强、忠诚成为了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虽然是一个小女孩,但她内心
的成熟却成为了书中最终展现的最强大的力量。

她或许不具有世俗的女性所具备的繁华,
但她拥有超越这种表面的品质,愿意为所爱之人奉献自己的一生,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于小
说的人物塑造,也具有着高度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执着的追求。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简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边城》里的翠翠,真的是个很特别的姑娘,简直就是那种你一见面就觉得特别亲切的人。

她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周围的环境就像是画儿一样,青山绿水,潺潺的流水声伴着她的日常。

想想那种场景,哇,感觉就像回到了童年,充满了简单快乐的气息。

翠翠的形象就像那山间的一缕清风,既纯真又充满生机,真让人心里一暖。

1. 翠翠的性格1.1 纯真无邪首先,翠翠真的是个纯真的女孩。

她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眼中总是闪烁着无邪的光芒。

无论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还是在小河边捉小鱼,她的笑声都是那么悦耳,像银铃一样清脆。

大家都说她是“天真烂漫”,可我觉得这不是一句空话,是真的可以从她的眼神和笑容中看出来的。

看她在溪边洗衣服,偶尔抬头,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那种感觉,哎呀,真是美得让人心动。

1.2 坚韧勇敢不过,翠翠并不是那种软弱的姑娘。

她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表现得特别勇敢。

比如,她的外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翠翠从不抱怨。

相反,她总是默默承担起照顾外公的责任,真的是很让人敬佩。

想想那些日子,翠翠每天都要忙前忙后,却从不觉得累,心里总是想着要让外公过得好些。

这种坚韧的性格,真的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力量。

2. 翠翠的爱情2.1 青涩爱情说到爱情,翠翠的感情经历也是相当让人揪心的。

她喜欢上了一个叫天保的男孩,那个时候的爱情真是青涩得很。

她的脸红心跳,那种羞涩的样子简直可爱到不行。

她一会儿偷偷瞄天保,一会儿又害羞得低下头,像只小鹿一样,惹得大家都想逗她。

这样的情感真的很真实,就像我们每个人年轻时都会经历的那种懵懂爱情,让人心里甜甜的。

2.2 复杂的情感纠葛但爱情的路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随着故事的发展,翠翠的爱情生活开始变得复杂。

她发现自己处在天保和另一个男孩之间的纠葛中,这时候,她的心里肯定五味杂陈。

心中那个甜蜜的梦被现实打破,真的是让人心疼。

她不想伤害任何人,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选择,这种矛盾的心理,谁能不感同身受呢?3. 翠翠的成长3.1 从天真到成熟随着故事的发展,翠翠也在逐渐成长。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边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位于西北边疆的荒凉小镇及其周围人物的故事。

小说中,女主角翠翠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美女,她的形象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下面就让我们来对翠翠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翠翠的外貌特征首先,翠翠的外貌是非常出色的。

她“长着一张特别好看的脸”,“一双弯弯的眉毛会随着她的笑声上扬”。

作者通过少女荡秋千的场景展现了翠翠的美丽,“一张洁白的脸几乎贴到了藤椅上,只留下了两片脸颊上轮廓清晰的红晕。

她发丝在风中飘舞,却从未掩盖住她那纤细优美的颈项。

” 这些描写让人对翠翠心生好感,她的美丽无疑是塑造她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

翠翠的家庭背景及生活经历其次,翠翠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也非常丰富多样。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城里的商人,家中养了许多仆人。

但在父亲去世后,母亲独立支撑家庭,过着勉强维持生计的日子,这让翠翠领悟到了生活的残酷。

此外,翠翠还有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经历,被强行订婚并嫁给了一个不爱她、酗酒成性的丈夫,最终在丈夫死后又过上了独居养蚕的生活。

这些经历让翠翠内心深处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翠翠的性格特点最后,翠翠的个性也非常鲜明。

虽然她是个美人,但她与传统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不同,她并不像是一个孤芳自赏、墨守成规的人。

相反,她勇敢、坚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当许多人认为她与高峰不可能在一起时,她仍然不懈努力,不断挽留高峰,最终也赢得了高峰的心。

此外,她还不畏权贵、敢于批判社会不公的现象。

当地官员张爷爷无理打压村民利益时,翠翠不惧强权,毅然站出来为村民发声,虽然最终这些举动带来了她不幸的结局。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勇敢无畏的性格让她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结语总体来讲,翠翠是个充满魅力、丰富多彩的人物。

她不仅有着出色的外貌,并且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沉浮,因此内心也是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此外,她还有着坚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这些个性特征加上所遭遇到的人生经历都让翠翠成为了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翠翠是作为重要人物出现的。

翠翠是一个极具个性、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她自由独立、博爱自恋、聪明俏皮、风情万种,塑造出了一个独特而优美的形象。

首先,翠翠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有着清秀的面容和婀娜的身材。

她的美貌吸引了许多男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白草,他因为爱上翠翠而成为了她的恋人。

翠翠的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形象生动、鲜明。

其次,翠翠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女性,她在边城的山村里过着自由的生活。

她不爱安于一处,喜欢到处走动,如果没有外部的压力,她是不会委身于任何一个男人的。

她对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规划,不愿意被社会的规范所束缚。

这种自由的态度使得翠翠的形象非常迷人,也表现了沈从文在小说里反抗家庭、社会伦理的精神。

翠翠还是一个无私、善良的女性,她受到山村的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因为她总是把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心思都用在为别人服务上。

翠翠在山村里开设了一家小小的书屋,为山下和山上的人们提供知识和阅读的机会。

她总是关心、照顾别人,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尊重,这也让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崇高的形象。

最后,翠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

她与白草互动时的对话十分生动、有趣,充满了智慧。

她也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处理周遭的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虽然在男性文化的社会中,被视为弱者,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与男子的交往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翠翠是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女性形象,在小说《边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的形象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试图表达的那种现代女性的形象,翠翠的形象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和反向塑造,符合了当时文学对于新女性形象需求的追求。

她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也是《边城》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更是引人注目。

她既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个鲜明的个体。

本文将从她的外貌、性格以及成长经历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

首先,从外貌上看,翠翠是一个美丽而又娇小的女孩。

她拥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玲珑的身材,十分讨人喜欢。

她的外貌特点与大自然的山水景色相得益彰,使得她更加与众不同。

在小说的描写中,翠翠时常穿着朴素而整洁的服装,这进一步凸显了她的清纯和纯洁。

她的外貌让读者对她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喜爱之情。

其次,翠翠的性格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是一个善良、聪明、乖巧的女孩。

她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着温暖和关怀。

无论是对待她的父亲还是对待村民们,她都尽力去帮助和照顾他们。

在与久里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她展现出她的勇敢和坚韧。

尽管她和久里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展成恋爱关系,但她对久里的关心和体贴却使得她在久里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翠翠的性格给人一种温暖、舒心的感觉,也使得读者对她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

最后,翠翠的成长经历是塑造她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乡村边陲的山区。

这个特殊的环境给予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

与村里其他女孩不同,翠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愿意仅仅过着平凡的日子。

她不畏惧困难,她的内心勇敢地向前迈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通过对翠翠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强、乐观且充满活力的少女形象。

她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人的善良使得她成功地克服了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她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女性形象。

总的来说,翠翠这个人物形象在《边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的外貌、性格和成长经历都在不同程度上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勇敢、美丽、聪明的女孩形象。

通过她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长和坚持,她在小说中的形象也有助于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塑造了翠翠这个形象,通过她的塑造展示了一个乡村女子的悲剧命运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翠翠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乡村女孩,即使在这个贫困偏远的边疆村庄中,她也是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女子。

小说描写了她的身姿高挑,五官秀丽,皮肤白净,具有东方女性的典型美态。

她的性格也是开朗、天真活泼的,喜欢与人交往,乐于助人。

她的形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她如一朵在风中摇曳的花朵,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翠翠的美丽与她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翠翠的父亲死于一次事故,母亲也得了精神病,全家的负担都落在了她一个年轻女子的肩上。

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她为了生计只能放弃上学,替人家做长工。

面对压抑的生活,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是村里的“小太阳”,给人们带来阳光和希望。

她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面对困难时从不气馁,总是积极向上。

在小说中,翠翠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爱上了乡村小学教师田春,两人的感情一开始是纯洁美好的。

命运的无情让这段感情受到了挑战。

为了照顾家庭,翠翠不得不嫁给了富商二爷杨百万,而田春也因为受到迫害而被迫离开边城。

翠翠虽然嫁给了富商,但她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一直思念着田春,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执着从未改变。

她的命运就像被困在了边城的一只飞鸟,无法自由展翅飞翔。

通过对翠翠形象的塑造,沈从文展现了他对于边疆生活的热爱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翠翠的形象展现了边疆女子的坚韧和勇气,她在困境中永不屈服,始终保持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她也代表了那些生活在贫困乡村的女性,她们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保持着一颗善良乐观的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这种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让人们对于边疆生活和女性命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边境农村为背景,描写了翠翠这个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勇敢、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翠翠勇敢坚强。

小说中,翠翠年幼失去父母,被大山收养,她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努力生活,并坚持自己的梦想。

她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幸,一直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翠翠在和辛辰相遇后,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为了爱情,不惧艰难困苦,勇敢地与辛辰一起去当兵,面对战争与边境的危险。

她的勇敢、坚强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激励和鼓舞。

翠翠独立自主。

翠翠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

她不愿意被束缚和控制,她渴望自由和独立。

即使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翠翠也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不愿接受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对待爱情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她的独立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翠翠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

翠翠虽然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却拥有着聪明智慧的头脑。

她善于观察,能够洞察人心,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生活的出路。

她和辛辰一起在边境生活时,帮助他们度过了许多困难和危险。

她还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

她的聪明智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翠翠是一个勇敢、坚强、独立、聪明的女性形象。

她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一种女性的力量和智慧,给予了读者很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她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也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也可以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翠翠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强大和独立,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正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摘要:沈从文一生追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

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作者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关键词:边城;形象;人生作者简介:王鹏,男,本科学历,西安市碑林区优秀教师;魏敏,女,大专学历,西安市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百家争鸣,群星灿烂。

来自湘西边地的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作品在中国的文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大旗,形成了“沈从文传统”,对后来的湖南乡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树起了一面大旗。

他一生追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

其中,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作者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的爱情形式的寄托。

这种亦真亦幻的桃源风情给人以更多的启示,而文中的翠翠则是我们参悟沈从文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

一、回顾作者生平沈从文一生经历坎坷,多难多灾。

综观其坎坷经历和关于这些经历的大量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纯真、自然、独立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原则,表现完美、和谐,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性美,则是他一生执著的追求。

他以“乡下人”特有的固执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对人生从深处关照”,用“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宗教’”。

对理想人生和生命的顶礼膜拜,使他的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怀旧情绪与“东方式的沉着和平静”。

张兆和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八个字来概括他的创作和为人。

完成于1934年的《边城》是其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构建其文学湘西世界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一首诗,纯洁真挚、悱恻动人;它是一幅画,宁静素雅、扣人心弦。

这部作品以翠翠与傩送纯洁、含蓄、深沉的爱情发展为中心线索,展示了湘西边地古老淳朴的社会生活画面,描绘了一幅幅浓淡相宜、清新雅致的山水图,是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风俗画,揭示出存在于劳动人民之中的人情美、性格美、心灵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之情,对理想人生、理想爱情和自然人性的追求。

二、宠儿--翠翠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倾注了“爱”与“美”而着意塑造的湘西少女的优美形象,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大自然给了她美丽、健康的外表,平静、淡然、柔和的性格,纯真、善良的心灵。

她生活在如诗如画的自然中。

这种无尘无杂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翠翠健康的外形,使其集大自然的精华灵秀于一身,犹如一泓清泉,保持着透明和纯净。

“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

”翠翠像一株稚嫩的幼苗,根植于阳光明丽、草木葱茏的沃土中,像一朵素洁的鲜花绽放于郁郁青山之间,潺潺绿水之边。

湘西山川的秀丽景色滋润着她,陶冶着她,使她浑身弥漫着纯真之美。

1.翠翠的生活翠翠的生活虽简单却是快乐的。

“有时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这种充满童趣的快乐一直伴随着翠翠成长。

翠翠是大自然的宠儿,她与自然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她的名字取自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爷爷给她取名翠翠。

自然给了翠翠美,同时又教会了她思考。

翠翠是遗腹子,生活在离群索居的渡口边的茅屋里,只能与爷爷相依为命。

渡船、黄狗和周围的青山绿水是她的伙伴。

单纯、宁静的生活环境使她养成了内向、沉静、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的独特个性。

她从不把心事说与别人,甚至爷爷也不能进入她的心灵。

总是“静静地攀着那条缆绳,让日子在平静中度过”。

翠翠身上这种具有传统女性之美--静美,恰恰是平静的生活在她身上的折射,也是桃源式的社会环境在她身上的反映。

同时,这种平静的生活让翠翠的心里弥漫着寂寞与淡淡的忧伤:“一切总永远这么静寂,所有的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中度过。

”我们常会看到她一个人独自坐在空寂无人的渡船上发呆;或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颗星凝眸;或独自唱忧伤的歌;或黄昏来时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翠翠的忧愁寂寞,其实也是作者心境在作品中的反映,沈从文深知理想的人生形式只能在理想之中,现实中的这种人性美正日渐泯灭,因此他流露出沉郁、隐痛与悲愁。

自然的平淡、宁静沉淀在翠翠身上形成她性格的决然相反的两个方面:既纯真、开朗,又含蓄、坚忍。

性格的矛盾使读者眼中的翠翠的形象更真实。

2.翠翠的爱情年轻的翠翠是天真烂漫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青春的觉醒,爱情开始悄悄地在纯洁的心中萌芽。

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遇事总是禁不住脸红。

有时祖父问她在想什么,她回答说“翠翠不想什么”。

作者敏锐地发觉了少女这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细致微妙的爱的渴求和心理上的变化。

此时的翠翠对爱情似懂非懂,却又极敏感,她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一种情感需要,却不知需要什么。

翠翠的所思、所感、所求并非虚无缥缈、毫无现实依托的。

在小镇初遇傩送,因误会骂了他,这种事“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傩送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不知不觉的扎了根,这可以理解为翠翠朦胧地意识到了爱情的到来。

由于内心沉默的性格,她不向别人倾诉,只能化作一种美好的幻想与期待,在平静、单纯的心灵田野里埋下一粒爱情的种子。

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又碰到傩送,他那句“河里有鱼,吃了你”总时时回响在翠翠的耳畔,并伴随着莫名其妙的甜蜜,表面上虽不搭理别人的玩笑,心里却希望与傩送相见。

当听说傩送在下游六百里的清浪滩时,就问爷爷的船是不是在下青浪滩。

此时,翠翠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正如所有的初恋女孩一样,初尝爱情滋味的甜美,小小的心灵总是充满美好的希冀。

爱情是甜美的。

在一个仲夏的月夜,傩送的歌声,在翠翠心中激起美妙的感受、幻觉和遐想: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这时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这表面上写梦,实际上却是写翠翠对现实生活中爱情的感受,反映了翠翠真实的内心世界。

在翠翠的感情中,爱情确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可以托起她“各处飘着”!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这就是传递爱情的歌声在一个纯真少女充溢着爱情的心中所唤起的美好感受。

为了维护这美丽的爱情,山野中长大、一身野气的翠翠选择了抗争:她毫不迟疑地拒绝了天保的“车路”求婚,毅然接受傩送的“马路”求爱,并唱傩歌,为自己的爱情祈福。

然而,命运一次又一次地向她挑战:天保因得不到翠翠的爱,愤而驾船下驶,不幸溺亡,这深深地伤害了船总父子;傩送为了爱情,躲避家庭逼婚,远奔异乡;爷爷因不堪精神的重压,在雷雨之夜,溘然长逝,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未让翠翠倒下,却使她更加成熟,她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里,在众人的帮助下为爷爷料理了后事,拒绝了船总让她搬到他家去住的好意,继承起祖父的事业:摆船渡人。

她坚定地守候着心中的真爱,尽管“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可翠翠却对爱情充满了执著的、不渝的希望,因为他“也许‘明天’就回来!”作者以精细的笔锋揭示出她性格中的坚韧和对爱情的忠贞。

当翠翠悲伤却不屈地守着祖父的孤坟,独自摆渡,一往情深地等待傩送的归来时,白塔下绿水旁伫立远望的身影展现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

作者笔下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中显得分外娇艳灿烂,而她爱情的波折和无望的等待则在整体上成了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

至于翠翠的未来如何,作者用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使我们在读完全文之后,有一个为翠翠--作者的理想人性的化身--祝福的机会。

(因为翠翠身上有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影子,联系沈从文在《边城》中的审美寄托及其自身好事多磨的情感经历,我们不妨把这个结尾理解为沈从文对自己的理想人性的化身--翠翠的--含蓄的祝福。

)同时,小说最后一句对故事悲剧性的淡化处理,也正暗合了作者原始的创作意图:“要用一种温和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牧歌……”⑨作者通过对坚贞、执著、真诚的理想爱情的赞美,巧妙而深刻地鞭挞了被工业文明异化、扭曲了的虚妄的爱情。

三、真情、真语通过《边城》,沈从文向我们展示了湘西边地--他理想中的桃源--的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性的美好。

这种美是一种陶渊明式的寄托,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状态下的生命形式和理想人性的向往和由衷的赞美。

读者能从这“梦”与“真”构成的作品中接触到另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得到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而翠翠恰是我们参悟沈从文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

她是美丽的、自由的女神,是自然的女儿,我们用李白的诗为她做一个美丽的花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参考文献:[1]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5.[2]刘洪涛.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朱光潜,张兆和.我所认识的沈从文[M].长沙:岳麓书社,1986.[4]王保生.沈从文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作者单位:①西安工业大学附中 710021;②西安工业大学附小 710021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uicui in Bian ChengWANG Peng WEI MinAbstract: Shen Congwen pursues perfect, harmonious and free humanity in his life. Cuicui in novel Bian Cheng is the embodiment of love and beauty, and the entrustment of ideal life form and ideal love form.Key words: Bian Cheng; image; li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