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翠翠形象论文

合集下载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1. 引言1.1 介绍《边城》和翠翠的背景《边城》是金庸先生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山村疏离、爱恨纷乱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而闻名。

其中的女主角翠翠,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她的形象丰满饱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翠翠是一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却又身世坎坷的女子。

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勇气的人物,同时也有着脆弱和温柔的一面。

在小说中,翠翠的形象既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勇敢,又表现出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翠翠的背景是一个虐待的家庭环境和一个充满着爱恨的情感世界。

她在家庭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她的坚强和果敢让她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显得更加勇敢和坚定。

翠翠的性格和命运与《边城》中的其他人物都息息相关,她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2 翠翠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描写旧时代边陲小城的风土人情为主线,通过描写翠翠这一角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翠翠作为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承载着重要的情感和情节,她的存在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中,翠翠是一个既纯真又复杂、既灵动又顽强的女子。

她的出场往往能引发剧情的转折点,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纠葛和情感纠葛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翠翠的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交织在一起,为小说增添了无尽的戏剧性。

翠翠的命运和转变是整个故事的一个亮点,她从一个纯真无邪的少女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的遭遇和成长过程令人感慨万分。

翠翠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也深远而复杂,她不仅代表着纯真和美好,也承载着生活的苦难和挣扎。

翠翠在《边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令读者印象深刻,更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读者通过翠翠这一角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沈从文先生对人性、生活和命运的思考,也能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在文学传统中,翠翠这样一个形象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毕业论文-试论《边城》中翠翠的纯情

毕业论文-试论《边城》中翠翠的纯情

毕业论文-试论《边城》中翠翠的纯情篇一: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灿如春华,皎如秋月――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绪论 (3)(一)作品研究现状概述 (3)(二)个人研究视角及意义 (4)二、翠翠形象分析 (4)(一)翠翠的人物形象 (4)1. 理想社会孕育出的人性代表 (5)2. 祖父为人处世对其潜移默化 (5)(二)与废名《竹林的故事》中三姑娘的对比 (6)1. 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2. 真诚、善良的人际关系与为人处世的方式 (6)3. 成长过程中少女心理 (7)4. 人物形象承载着作者的美好期望 (8)(三)翠翠的爱情成长过程 (8)1. 爱情萌生阶段 (8)2. 爱情觉悟阶段 (9)3. 爱情执着阶段 (9)(四)翠翠与现代女性爱情观的对比 (10)1. 现代女性缺乏对爱情的坚守 (10)2. 现代女性对待爱情更加自我 (10)三、作者的写作成因 (11)(一)凸显浮躁社会的真爱 (11)(二)寄寓作者内心美好 (12)四、翠翠形象的研究意义 (12)(一)翠翠形象的意义 (12)1. 深刻批判传统汉族婚姻观念 (12)2. 寄托个人美好理想 (13)(二)翠翠对现代婚姻的启示 (13)1.对婚姻负责 (13)2.珍惜眼前所有 (14)结束语 (15)致谢 (15)参考文献 (16)摘要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不止是一位天真善良、聪慧孝顺的乡村女孩,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大自然的女儿。

翠翠这个湘西小镇里与以渡船为生的爷爷相依为命的善良少女,与爷爷长期生活在山水间的偏远小镇上,由于其所处的自然淳朴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造就了翠翠善解人意的性格。

她的乖巧与活泼,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她的可爱与美丽,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结果,她不仅是外表美的代表,更是人性美的化身。

关键词边城;翠翠形象;人性美一、绪论(一)作品研究现状概述近年来,国内对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翠翠形象的和谐意蕴与翠翠形象与丽萨或林黛玉等其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描绘的翠翠形象是读者心中深刻的印象。

翠翠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她的坚韧和柔情,是对那个时代女性的一种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将从翠翠的思想、性格和命运三方面来探讨她在小说中的形象。

翠翠是一个拥有独特思想的女性形象。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的命运往往是受到男人的摆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

但翠翠却不屈服于这种旧有的观念,她有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在翠翠的心中,她追求自由和平等,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

她甚至对婚姻的态度十分悲观,认为婚姻是一种奴役,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受制于人。

她的这种思想,与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她的坚定与独立。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独特思想,使得她成为了小说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崇尚自由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翠翠对自由有着深刻的追求。

她渴望远离封建的束缚,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她甚至愿意用生命来守护自己的自由,为此她愿意面对生死的考验。

她是一个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屈从于命运的女性形象,她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她眼中,自由是快乐的源泉,她不愿意为了得到一份安稳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自由。

她的这种坚持和追求,使她成为了小说中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翠翠遭遇了许多坎坷困苦,面对着种种艰难险阻,她从未低下过头,也从未放弃过追求。

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无法动摇的坚韧和毅力,这让她在逆境中咬牙坚持,不屈不挠。

就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她曾经在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她曾在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生活,绝不低头。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的坚忍和勇气,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翠翠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女性形象。

她对婚姻持悲观态度,却又对爱情充满期待;她追求自由,又为家庭坚守。

她有叛逆的一面,又有坚韧不拔的可爱之处。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依山傍水的茶峒小山城里生活着一对祖孙,他们相依为命,爷爷善良朴实,孙女天真无邪。

这个与都市隔绝的地方,仍保持着原始初民的生活形态,这里是三省的交界处,但没冲突、战争,仿佛是一个理想的王国,理想的王国孕育出了美好的人们。

翠翠能够说是湘西山川灵气孕育的灵秀之女,浑身上下,从里至外都散发着健康、活泼、秀美、青春的气息,绝无人工雕琢,矫揉造作之嫌。

凡读过《边城》的人都不能不对她留有深刻的印象,都不能不被她身上所体现的真、善、美深深吸引。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不同于鲁迅笔下目光呆滞麻木的祥林嫂;也不像曹禺笔下性格分裂、爱恨交织的繁漪;更不像丁玲笔下性格张扬追求自我的莎菲女士。

翠翠没有复杂的思想,没有过激的语言,心中只有爱,她是湘西世界人性美的显现,是真、善、美的理想化身。

从小“在风吹日晒里成长着,皮肤晒得黑黑的,给予了自然的生气,目光流连于青山绿水,一对明眸恰似明镜。

人乖,如山头小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动气。

每每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注意她时,她会用善良的眼睛瞅着生人,时刻提防,当明白人无心机后,就又到水边玩耍去了。

”可见她毫无心机、纯洁善良,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

翠翠是作者真、善、美的理想化身:恬静、温柔、纯净,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

祖父从小把她养大,所以对祖父有着很深切的感激与爱。

每到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翠翠同祖父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

有时翠翠与黄狗都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

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中度过,对爱情翠翠也有着朦胧的憧憬。

当她逐步长大成熟遇到爱情时,表现出了顺乎自然的状态。

她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痴痴的渴望,到在爱中犹豫无助,最后深深地明白。

对其爱的悲欢离合作者通过三个阶段抒写,体现出了人性中的美丽、虔诚。

翠翠是十四五岁的山村姑娘,随着岁月的增长,青春的觉醒,萌发了一颗爱情的心。

她对爱情既是期待又是懵懂的,当她看到新娘子的花轿时表现出的兴奋时,作者写到“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是小牛,是羊群,新娘子的花轿子,翠翠必争着做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划来。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边境农村为背景,描写了翠翠这个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勇敢、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翠翠勇敢坚强。

小说中,翠翠年幼失去父母,被大山收养,她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努力生活,并坚持自己的梦想。

她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幸,一直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翠翠在和辛辰相遇后,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为了爱情,不惧艰难困苦,勇敢地与辛辰一起去当兵,面对战争与边境的危险。

她的勇敢、坚强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激励和鼓舞。

翠翠独立自主。

翠翠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追求。

她不愿意被束缚和控制,她渴望自由和独立。

即使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翠翠也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不愿接受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对待爱情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

她的独立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翠翠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

翠翠虽然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却拥有着聪明智慧的头脑。

她善于观察,能够洞察人心,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生活的出路。

她和辛辰一起在边境生活时,帮助他们度过了许多困难和危险。

她还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

她的聪明智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翠翠是一个勇敢、坚强、独立、聪明的女性形象。

她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一种女性的力量和智慧,给予了读者很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她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也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也可以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翠翠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强大和独立,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正能量。

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定稿)

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定稿)

论文题目试论《边城》中翠翠的人性美[内容提要]:《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美”的化身,她有着天生丽质和环境孕育的人性美。

一个近乎完美的她在一场爱情风暴中严重受挫,究其原因,人为使然。

翠翠凄楚的人生与她美善的人性极不和谐,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湘西小城茶峒的旖旎风光为背景,编织了一个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翠翠犹如一尊用“人性美”为原材料雕塑成的女神,她的全身上下都是湘西人美与善的镏金。

她是湘西山水和苗族文化孕育的精灵,她是“美”的化身。

翠翠的“美”首先表现在她外表的美质上。

十五六岁的翠翠娇妍美艳,是一个人见人夸,人见人爱的窈窕淑女。

她长得水灵灵的,似一朵吐新芽的水仙,没有受到淤泥的浸染;又如一朵出清水的芙蓉,没有任何人为的雕饰。

对于翠翠的美貌,小说是这样描写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

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

”“打火把的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天保大老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

翠翠太娇了。

”二老傩送说:“伯伯,你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

”“翠翠辫子上扎了白线。

”借助这此描绘,在我们的脑海中会闪现出一个脸色红润,皮肤黝黑而略显粗糙;眉毛细长,眼睛大圆而目光灼灼;乌黑的辫子粗长像飞扬的流苏飘逸于腰间的翠翠。

翠翠的“黑”是风日的杰作,“红”是娇嫩的标志,一“长”一“大”是天作的组合,“眸子”是水的灵光。

翠翠的美可以说是浑然天成,完全没有现代女性的“粉饰”,其天然的成分可谓是赛西施胜貂蝉啊!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边城》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翠翠可谓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她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让男主角绿豆有所依托和追逐,更是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命运的无奈。

翠翠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

小说开头,翠翠被描写为“睁大了澄凉的眼,生着好看的脸”。

她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外表上,更体现在她散发出来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上。

翠翠在小说中表现出慧心灵巧的一面,她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绿豆一起处理庄事,帮助绿豆解决困难。

翠翠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子。

尽管她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里,面临着极其艰辛的生活境遇,但翠翠却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她从小就以默默无闻、富有智慧地承受着命运的安排,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她逐渐成熟起来,能够独立地处理庄事和生活琐事。

尽管翠翠拥有如此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她却不得不面对命运的无奈。

她与绿豆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负担的压力而无法在一起。

她被迫嫁给了富家子协铁成,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

她在婚后的日子里,经历了各种磨难和痛苦,最终她的身体和心灵都垮掉了。

在小说的最后阶段,翠翠的形象更是成为了一个无法得到幸福的代名词。

她悲伤地封了一生,病重来临的时候,绿豆为了见到她最后一面,骑着马,却以延旷无环的状态到达,这个时候翠翠已经在病榻上静静地去世了。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是一个美丽聪明、坚忍不拔但命运无奈的女性形象。

她的美丽和智慧吸引了绿豆,并为他提供了精神的支持和指引。

她最终没有能够摆脱封建礼教和家族的桎梏,也没有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她的病逝象征着她一生的艰辛与不幸。

她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封建社会下女性命运的思考。

论文论《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论文论《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论《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目录摘要 (1)第一章关于翠翠的背景 (3)第一节翠翠形象产生的背景 (3)第二节翠翠的出身背景 (3)第二章翠翠的人物形象刻画 (4)第一节翠翠的人物形象 (4)第二节在悲剧中刻画人物形象 (4)第三章影响翠翠性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4)第二节社会文化因素 (4)参考文献 (5)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国湖南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风土人情,借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的天真无邪、自然善良、娇气完全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浪漫优美情窦初开第一章关于翠翠的背景第一节翠翠形象产生的背景翠翠的形象是由”绒线铺里的小女孩”、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 "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翠翠的形象绝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作者经过项链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个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从文同伴赵开明的女儿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眼前这个”小翠”使沈从文想起十七年前与好友赵开明走进绒线铺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样,似乎把作者带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

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

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

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

在理事面前,谁人不敢惆怅?《边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泸溪县城绒线铺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体。

青崂山“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无华、勤劳、乐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夫人张兆和使翠翠的灵魂得到升华,达到了与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边城》中翠翠形象
【摘要】读过《边城》的人都知道,它是沈从文先生的一篇杰作,作品将湘西人生状态书写到极致。

作品从美丽的“边城”自然景色描写入手,然后再描写一群普通善良人物,由此表现出作者理想中的人性之美。

尤其是对翠翠形象的塑造,倾注了作者对“爱”与“美”的向往。

下面就我粗浅的理解对翠翠形象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边城翠翠形象
翠翠的出生及名字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性。

翠翠的出生具有传奇性,她是其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果。

她的母亲即老船夫的女儿与茶峒的一位军人热恋并且怀孕,军人既不能违背船夫女儿的意愿与之远走高飞,又不能回军队有损军队的名誉,便服毒以身殉情,船夫女儿疼爱腹中胎儿,待生下翠翠后去饮溪边冷水致死,以追随情人而去。

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的名字来源于满山翠竹之颜色,既应和了自然,又蕴涵了作者的思想。

被父母遗留在世上的翠翠,在祖父的精心呵护下,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丽日哺育下,奇迹般地长成大人。

她眉目清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和几分娇气。

她是人的至性——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

她是“作者沈从文理想的人性,优美的人生形式的集中体现,是人性美的极致”。

一、翠翠诚实善良、尊老助人
翠翠和祖父二人在湘西茶峒那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

幼小的翠翠,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环境里,耳
濡目染,从爷爷那里继承了勤劳、善良、淡泊这些美德并发扬下去。

她勤劳,随时替祖父分担劳累和忧愁。

有时遇上有人过渡,翠翠会不让祖父起身,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

爷爷生病,翠翠会煎药给爷爷喝。

她一切都很在行,从不误事。

她和祖父一样,不贪钱财,有时过渡人硬塞钱给她,她即便追多远也要把钱还上;她善良,随时替人着想,和祖父一样,会在渡口为往来的人们准备烟和茶。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能这样想和做,真是难能可贵,对照起当今那些生活条件富裕,事事依靠父母代劳的“小公主”们看来,真是天壤之别。

由此可以看出翠翠的诚实善良、尊老助人等好品性来自于心灵深处,而不是流于表面。

二、翠翠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最能表现翠翠内心深处“美”的还是关于她的爱情故事。

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都爱着翠翠,而翠翠却只心有傩送。

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到城里去看划龙船比赛,偶遇傩送,傩送邀请她到家里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了侮辱,就轻声地骂傩送:“悖时砍脑壳的!”傩送不但不烦她,还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

这件事“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那种朦胧的爱意就这样在翠翠的心中萌发起来,这是翠翠对爱情的萌生阶段。

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她人长大了,傩送一直在她心里隐现、鼓荡。

听说傩送在六百里外的“青浪滩”,她恍惚如梦地问爷爷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表明她内心深处
已将自己和傩送连在一起了。

只是她把这种爱深埋于心,没有轻易表露出来,表示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这是翠翠对爱情的觉悟阶段。

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盯着自己看,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地拉着那条横缆”,既不轻浮又不撒野,表现出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

没想到她在爱上傩送之后,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她。

她对天保的托媒求亲,出于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心里老想着傩送。

然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当傩送与天保都发现自己爱着翠翠时,哥哥天保就主动退让,乘船离家出走,不料却途中失事,不幸淹死;傩送深深地爱着翠翠却得不到她的理会,家中又逼迫他能够和有一座新碾坊作陪嫁的王团总的女儿结婚,于是赌气之下就离开了茶峒;爷爷因种种打击在暴风雨袭击的夜晚悄然离世。

如此种种挫折,翠翠痛苦悲伤但没有倒下,她仍然象爷爷那样坚守摆渡的岗位,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苦苦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是翠翠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阶段。

三、对翠翠形象的塑造作者倾注了同情与讴歌的激情
翠翠从一降临到人间就失去了父母亲的疼爱,虽然爷爷待她挺好,但是与父母亲对她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然后长大成人,自己虽然遇上心中的偶像,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她与自己心爱的人未有圆满美好的结局。

虽然命运对翠翠是如此的不公平,但是她依然那样坚强、勇敢。

她能够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
抗争。

在爷爷死后,虽然无依无靠,船总起好心接她到船总家住,也决定让她做傩送的媳妇,可是傩送又不在家,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她却没有答应,而婉言谢绝船总的好意,准备接受种种磨难而等待傩送归来,表现她勇敢接受不幸命运的挑战,对爱情的忠贞专一,同时也反映出苗汉两种婚姻观念的对立,作者借此对汉族传统婚姻观念表示深恶痛绝。

总之,作者通过对翠翠的精心描绘,一个天真无邪、温柔善良、懂得人情、富有民间女子的那种内向的文静与腼腆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充分流露出作者理想化的色彩,从而体现了作者沈从文长期不懈的对美和善的人性的探求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