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5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2 细菌

的巴氏消毒法;
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发现史
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 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 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 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 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 耐冷能力。
温度控制:60~80℃
结果:即杀死细菌又不破坏 食物风味
细菌的生殖
细
(A.1_)__D写_N_A出__下;列B.细结__构_胞_的_膜_名_;称C:._细__胞__壁__; D.__荚__膜___;E._细__胞__质__;F._鞭__毛____。 (2)图中A是没有成形的_细__胞__核__,
它是DNA集中的区域。
(3)图中__F__(填字母)能帮助细
菌在液体中游动。
圆 底 烧
细菌不是自然
瓶
发生的,只能
鹅
由原来存在的
颈
炉
细菌产生
烧
火
瓶
细菌的发现史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一年后 结论:细菌是由原 来已经存在的细菌 产生的
一天后
问题:为什么一年后巴斯德要把将鹅颈烧瓶的鹅颈敲 碎呢?
细菌的发现史 中 现代世无纪菌手手术术现现场场
细菌的发现史
• 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 发现了乳酸菌、酵
细菌的发现史
没错,草根逆 袭说的就是我
列文.虎克
放大275倍的显微镜
观察记录
细菌的发现史
单目显微镜
双目显微镜
细菌的发现史
电脑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细菌的形态
光学显微镜下细菌
电子显微镜下细菌 电子显微镜下+电脑模拟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才相当于一个小米粒那么大
细菌的形态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习题精选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B.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2.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D.细菌都冻死了3.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病毒增殖的结果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接合生殖5.在环境适宜的时候,细菌繁殖一次所用的时间是()A.2~3分钟 B.20~30分钟 C.2~3小时 D.2~3天6.图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C.螺旋菌、杆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7.我们要观察细菌,必须借助于()A.放大镜 B。
解剖镜 C。
低倍显微镜 D。
高倍显微镜8.下列生物不能产生孢子的是()A细菌 B。
酵母菌 C。
霉菌 D。
蘑菇9.细菌的特殊结构是()A细胞核 B细胞质 C荚膜、芽孢、鞭毛 D球状、杆状、螺旋状10.芽孢是指细菌的()A.分泌物 B。
休眠体 C。
后代 D。
生殖细胞11.下列生物中,营养方式是异养,呼吸方式是需氧呼吸的是()A.小麦 B。
痢疾杆菌C.乳酸细菌 D。
醋酸杆菌12.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A.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B.细菌可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C.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水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二、非选择题1.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它是集中的区域。
(2)F是,它使细菌能够。
(3)字母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4)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精品教案

细菌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一步学习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菌,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
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
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
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结构,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最后介绍细菌的生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3.尝试进行驳斥“自然发生说”的实验设计,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4.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5.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的结构。
(2)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原核生物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细菌的发现看不到?利用数据说明细菌的微小,指出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所以肉眼是看不到的。
人类是怎么发现这类生物的?总结学生的讨论、回答,介绍列文虎克的贡献。
引导讨论:细菌哪里来的?教师介绍有关细菌来源的两种观点。
由于观察到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等自然现象,19世纪前的人们广泛相信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
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细菌是从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中产生的,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繁殖而导致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以肉汤作为原材料设计实验驳斥“自然发生说”。
总结“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鹅颈烧瓶人类借助放大仪器发现了细菌。
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且举出例子证明。
尝试驳斥“自然发生说”。
数据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对微观生物的认识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分析推测能力,严谨的态度细菌的形态实验及“巴氏消毒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 5_4_2 细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够答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后大量繁殖。
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肉汤变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
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
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
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第四章第2节细菌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营养方式、繁殖方式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的形态多样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菌,降低学习难度。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搜集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的实例,分析细菌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细菌引起的疾病,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4.设计一项关于细菌的实验,探究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5.结合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探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新课内容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讲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对细菌有直观的认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形态多样性,加深对细菌的认识。
4.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通过实例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6.围绕细菌的有益和有害作用,开展一次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防治细菌,以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图文并茂,表达清晰,注意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
3.作业提交前,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4.作业完成后,进行同伴互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的奥秘。
2.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等特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细菌和真菌5

5、细菌之所以分布广泛,是因为:
A、细菌的个体__很___小__。 B、细菌是进行_分___裂__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 C、细菌的休眠体——__芽__孢___对不良环境有较
强的抵抗力,还可以四处飘散。
6、
将甲、乙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
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中,几天后,甲肉
细菌的发现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雨水和牙垢等物质,发现 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有的单个存在,有 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
列文·虎克(1632—1723) 自制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当年寄给英国皇家 学会的信中所附的图之一
1、显微镜的发明对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呢?
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使人 们深刻体会到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6、巴斯德的实验有何意义? 在巴斯德严格的实验面前自然发生说不攻自破。
7、从细菌的发现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 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1、大约10亿个细菌堆起来,才 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2、300个细菌竖着排列只有 普通的一张纸那样厚。
细菌形体微小,通常以微米(1um=1/1000mm)为测量单 位。肉眼的最小分辩率为0.2mm,因此,观察细菌的形态、 结构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B、列文•虎克 D、沃森
c 2、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A、细菌有细胞壁 B、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有细胞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在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时,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指导实验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观点辩论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2.生活实例:分享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日常生活案例,如发酵、食物变质等,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简短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和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点:通过PPT、动画等形式,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繁殖方式等基本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图片、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实验探究: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微生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微生物的知识内容,具体为第五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活条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共12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8.1021.8.1023:41:4923:41:49August 10,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下 午11时 41分49秒23:41:4921.8.10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11时41分49秒下午11时41分23:41:4921.8.1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蝇鹅膏菌
白毒鹅膏菌
此蘑菇极毒。中毒症状主要以 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2、霉菌
青霉的孢子
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显微镜下的青霉
1928年夏季的一天,弗莱明正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 葡萄球菌时,目光落到了一支被污染的培养皿上,一种绿色 霉菌已开始繁殖,而绿色霉菌的周围,原来生长的葡萄球菌 全部消失了。他把这一奇怪现象记录下来,并小心的将这种 霉菌培养起来。他推断,这种霉菌一定产生了某种具有强大 杀菌作用的物质。
毒蘑菇的鉴别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 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毒蘑菇能使银器变 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有的毒蘑菇有乳汁, 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 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 特征。
我国东北地区将此毒菌破碎
后拌入饭中用来毒死苍蝇,甚至 毒死老鼠及其它有害动物。
第三节 真 菌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大型真菌
竹 荪——真菌皇后
质地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 质和16种氨基酸,为食用菌之冠。清代,竹 荪是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山珍,被誉为 京果 之王 。
猴头——著名山珍
肉质洁白,柔软细嫩,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是 著名的“山珍”,历来是筵席上的名贵菜肴。我国山 珍海味的排列中,在上八珍里就列有猴头。据记载, 在清代猴头菌曾是进献给慈禧太后的贡品之一。过于 成熟的猴头菌黄色有苦味,故需浸洗后再食用。对胃 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人们几乎天天都在享受着酵母菌的好处。因为我们 每天吃的面包和馒头就是有酵母菌的参与制成的; 我们喝的啤酒,也离不开酵母菌的贡献,酵母菌是 人类实践中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微生物
单细胞霉菌——酵母菌
正在进பைடு நூலகம்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二、真菌的繁殖
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 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生长在面包上的曲霉
电镜下的曲霉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已知100余种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毒 物之一,其中尤以黄曲霉毒素B1产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 强。国内外均有因食用霉变食品引起人类中毒的报道。如1974年
印度西部曾发生一次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居民吃了发霉 (黄曲霉菌感染)的玉米后,有397人发生急性中毒肝炎,死亡 106人。实验表明,长期摄入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或短期摄入高浓 度后均可诱发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