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和临床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菌血症疾病有哪些诊断方法

菌血症疾病有哪些诊断方法

菌血症疾病有哪些诊断方法菌血症是指病原体进入血液并在体内繁殖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较高,易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因此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非常重要。

以下将介绍菌血症常用的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菌血症病人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全身感染的症状,且常伴随器官受损的体征如皮肤黏膜出血点、肝肿大、肾功能异常等。

这些症状和体征提示了可能存在的菌血症,但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确认。

2. 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最常用的方法。

收集临床症状明显、行为稳定的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以及时抑制大多数常规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如果培养结果显示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那么即可确定为菌血症。

3. 血象检查:血象检查可以提供一些间接的指标来诊断菌血症。

例如,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持续增高可能提示感染,而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可能提示病情加重。

此外,血小板计数也会下降,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

4.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CRP和PCT 是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常被产生的炎症标志物。

这些指标的升高可以帮助鉴别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且可以提供感染的程度和预后的参考。

5. 其他实验室检查:菌血症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肝肾等多个器官受损。

因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等有助于评估病情和预后。

此外,B型钠尿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等心肌标志物也可以检测,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菌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且症状不明显,因此诊断的迟延可能导致患者的预后恶化。

因此,对于高度怀疑存在菌血症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上述诊断方法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进行治疗,降低病情的风险。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检测方法如核酸检测技术和质谱分析等也逐渐应用于菌血症的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泰能®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亚胺培南内毒素释放最低,危害最小
抗菌药物 对照组
1/2*MIC
内毒素释放量 (μg/2ml)
诱导死亡率
0.2
0%
2*MIC
泰能®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敏感率(%)
多粘 菌素B
阿米 哌拉西林/ 美罗 卡星 他唑巴坦 培南
头孢 他啶
亚胺 培南
头孢 吡肟
左氧氟 沙星
庆大 头孢哌酮 霉素 /舒巴坦
泰能® 肖永红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52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泰2能4®
经验性治疗不等于随意用药!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泰能®
经验性治疗
• 最可能的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 某类(种)感染病原谱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 当地耐药情况 ✓ MDR危险因素 ✓ 既往耐药菌感染病史
• 临床病情
✓ 严重程度 ✓ 免疫状态 ✓ 用药限制因素(肝、肾功能)
• 循征医学证据
泰2能6®
起始充分治疗
不适当治疗 +治疗延误
治疗延误
不适当治疗
1999年-2003年在6所阿根廷医院76例VAP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泰能® Luna CM et al. Eur Respir J.2006; 27(1):158-164
初始充分治疗改善预后
起始充分治疗明显缩短患者 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N=5525株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保护患者安全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而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务人员的难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防控病原菌的传播和耐药性的扩散,有必要对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深入研究。

在我院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细菌性感染病例,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不同类型的病原菌。

这些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其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以便在临床治疗中更有效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通过对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制定更科学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本研究旨在对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减少因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不同病原菌在我院的流行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深入研究病原菌的耐药性机制和相关因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耐药性防控策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感染,降低医院内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临床实践和细菌耐药性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院感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研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传播以及提高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病原菌在我院的流行情况,为医院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对于耐药性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原菌对抗药物的能力,指导医生在用药上进行合理选择,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研究耐药性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也有助于深入探讨感染疾病的发展机理,为未来防控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菌血症病例护理分析

菌血症病例护理分析

菌血症病例护理分析菌血症是指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一种严重疾病。

本报告旨在分析菌血症病例的护理过程,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一、病例背景患者,男,50岁,因“发热、寒战、乏力”就诊。

查体:体温39.5℃,脉搏11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0/60mmHg。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8×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90%,C反应蛋白升高。

影像学检查:肺部感染。

诊断为菌血症,病原菌为大肠杆菌。

二、护理评估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色泽及温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感染灶处理:保持感染灶清洁,必要时给予局部伤口清创、引流等处理。

3.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 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患者免疫力。

5. 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及家属,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三、护理措施1. 抗感染治疗: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本例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每日2次。

2. 降温措施: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敷额等。

3. 补充血容量:给予静脉输液,维持有效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

4. 营养支持: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如能自主进食的患者,鼓励其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5. 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6. 并发症护理:警惕感染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四、护理效果评价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五、总结菌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全面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对本例菌血症患者的护理分析,我们总结出在护理菌血症患者时,应注重病情观察、感染灶处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苏冬梅;张波;黄燕;刘一;刘颖;任明霞;廖理菊【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of candidemia. 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microbiological data with candidemia in the Air Force Hospital of PL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Comparisons were made with regards to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between the dead and survival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42 cases selected, including 9 cases of C. albieans and 33 non-C. albicans cases. Th eir mean age was (53. 5 ± 26. 9) years, and the total in-hospital fatality was 54. 8% (23/42).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 score) , male, candida score, tracheal intubation or incision, liver disfunction,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d MOF were higher in the death group than in the survival group.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PACHE Ⅱ score (OR=1. 250, P=0. 047), and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OR=6. 643, P=0. 036)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Patients with age over 65 years old w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 albieans. C. tropical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aged less than 60 years (P<0. 05). ROC curves showed that candida score more than 2. 5, and APACHE Ⅱ score more than 16. 5 were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to predict the mortality,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 ( AUC) were 0. 760 and 0. 770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were medium. Conclusion The type of non-albicans species is mainly pathogen of candi-demia, and the patients have severe clinicalconditions and high mortality. In addition to APACHEⅡscore, candida score can also be used as an surrogate marker of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andidemia.%目的研究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空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病例,收集患者相应的临床及微生物资料,分组比较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组及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2例,白色念珠菌血症9例,非白色念珠菌血症33例,平均年龄(53.5±26.9岁),总住院死亡率为54.8%(23/42).死亡组男性、APACHEⅡ评分、念珠菌评分、合并气管插管或切开、肝功能损害、脓毒症及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均大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50,P=0.047]、脓毒症及休克[OR=6.643,P=0.036]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白色念珠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热带念珠菌血症多见于年龄≤60岁患者(P<0.05).ROC曲线表明念珠菌评分≥2.5、APACHEⅡ评分≥16.5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770,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结论念珠菌血症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病情重,病死率高,除APACHEⅡ评分外,念珠菌评分也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05【总页数】5页(P914-918)【关键词】念珠菌病;真菌血症;临床分析;念珠菌评分;预后【作者】苏冬梅;张波;黄燕;刘一;刘颖;任明霞;廖理菊【作者单位】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100142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在近几十年,念珠菌血症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尤其见于免疫抑制和危重症患者,预后不佳,病死率高[1-2]。

菌血症

菌血症

疾病概述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改变,上述反应并非感染所特有,亦可见于创伤、休克、胰腺炎等情况,其实质是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效应,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10%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统称为脓毒症。

其中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称菌血症。

当脓毒症合并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神志改变等),称脓毒综合征。

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常见为大肠杆菌、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常见为①金黄色葡萄球菌;②表皮葡萄球菌无芽孢厌氧菌常见为拟杆菌、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

真菌白念珠菌感染多见。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描述全身性感染不仅由于病原菌,还因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对机体的损害。

症状体征脓毒症主要表现为: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一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

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淤斑等。

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一般常可达(20~30)x109/L以上,或降低、左移、幼稚型增多,出现毒性颗粒;②可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尿中出现蛋白、血细胞、酮体等,代谢失衡和肝、肾受损征象;③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

如病情发展,感染未能控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急剧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乃至衰竭。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尚因感染致病菌种的不同,存在某些差别。

根据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可分为三大类型:1.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的毒素能使周围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血液感染指的就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并随血行播散的一种感染病症,属于全身性病变,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休克,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降低患者预后[1]。

目前,随着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患者自身抵抗力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感染概率。

目前,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重要方法,尽早给予血培养,尽早确诊病情,并对症治疗[2]。

基于此笔者统计分析该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到2020年3月在我院血培养阳性患者4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0例,女性234例;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为(48.67±4.25)岁。

1.2方法采集患者血液8~10mL,放入血培养瓶中送检,用BD公司9120血培养仪予以培养,利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结果2.1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7860例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感染474例,检出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菌345例(72.78%),革兰阳性菌127例(26.79%),真菌2例(0.42%)。

详见表1。

2.2病原菌药敏结果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度超高90%以上,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均敏感,详细数据见表2、3所示。

3讨论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普及,导致血液感染发生率不断升高,且细菌耐药率随之升高,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难度。

目前,血培养作为败血症、菌血症诊断的重要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3]。

在血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偏高,不能排除污染的可能,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采血消毒管理工作,以免出现血培养假阳性结果,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各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监测,应深入分析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菌血症常见致病菌

菌血症常见致病菌

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易感人群:菌血症与人群的易感性、损伤、严重感染,侵入性诊疗,激素,细菌耐药性等密切相关。

2.病原菌分析: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率为58.6%,主要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肠杆属细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放线菌等。

念珠菌分离率为5%。

3.药敏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阳性球菌对利福平、替考拉宁、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而对β-内酰胺类、大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 a g n dia o l g Gu n d n 2 0 0, h n 0 1 Gu n do g Me c lC le e, a g o g 5 8 0 C i a)
[ sr c] Obe t e To u d rtn h l ia e tr so h ainswi a trmi n o rh s i la d Abta t jci v n esa d t eci c lfa u e fte p te t t b cee a i u o pt n n h a
株 ( . 5 ) G 杆 菌 以 大肠 埃 希 菌 和 肺 炎克 雷 伯 茵 为 主 , 亚胺 培 南 和 阿 米 卡 星 高度 敏 感 , 氨 苄 西 林 高 度 耐 药 ; 57% ; 对 对
G 球 菌 以溶 血 葡 萄球 菌和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为 主 , 万 古霉 素 、 考拉 宁 、 奈 唑 胺 、 喃 妥 因 、 奴 普 汀一 福 普 汀 、 对 替 利 呋 喹 达
米诺 环 素 全 敏 感 , 青 霉 素 高 度 耐 药 。 医 院 获 得 性 感 染 率 3 . , 区 获 得 性 感 染 率 6 . ; 基 础 疾 病 者 对 90 社 10 有 8 . ; 室 主要 分 布 于肿 瘤科 、 症 监 护 病 房 。 经 过 抗 生 素 治 疗 , 愈 及 好 转 占 8 . 、 亡 占 7 8 、 18 科 重 治 70 死 . 未愈 占 5 2 。住 院 期 间 进 行 过 手 术或 侵 入 性 操 作 、 管 占 4 . ; .% 插 5 5 临床 上 9 . 有 发 热 , 伴 寒 战 症 状 。 结 论 应 根 据 74 常 药敏 分析 结 果 选 用 最佳 抗 生 素 治 疗 茵血 症 患者 , 短 治 疗 时 间 , 少细 菌 耐 药 性 发 生 , 高茵 血 症 的救 治 成 功 率 ; 缩 减 提 菌 血 症 患 者 多伴 有基 础 疾病 , 床 常 见 发 热 、 战 等 症 状 。减 少手 术 、 入 性 操 作 、 管 , 理 使 用 广谱 抗 菌 药 物 可 以 临 寒 侵 插 合
Dr grssa c fp to e si ainswihb cee aa dci ia e trsa ay i Y Qiox a C u ei n eo ah g n np t t t atrmi n l c l aue n lss E a — i . A0 h n — t e n f Z e g fu ( . p rme t f b r tr Foh n Hopi lo T 1 De a t n La o ao y, sa s t f CM , s a Gu n d n 2 0 0, ia; .S u e tGr d o a Foh n, a g o g 5 8 0 Ch n 2 td n a e
1 9, . 2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1 0 2年 6月 第 9卷 第 1 2期 I b Me l ,u e2 1 V o . No 1 dC i J n 0 2 a n

— —

1 3 ・ 41

论 著 ・
茵 血 症 患者 病 原 菌 耐药 情 况 和 临床 特 征 分 析
t e d u e it n e sa u , o su y t eb c e e a r l t d f c o st r vd h c e t i a i f rp e e t n r a — h r g r ss a c t t s t t d h a t r mi-e a e a t r o p o i et e s a t r mi , n a i n 1u e o n i itc . t o s Th l ia a a i h a in s wih b c e e a i u n fb c e e a a d r t a s fa t o i s Me h d o b ec i c l t n t e p t t t a t r mi n o r n d e
减 少 医 院 茵血 症 的发 生 率 。
【 键 词】 菌血 症 ; 临床 特征 } 病 原 菌 ; 耐 药性 关 D I 1 . 9 9 j i n 1 7 - 4 5 2 1 . 2 0 3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9 5 ( 0 2 1 — 4 3O O :0 3 6 / . s . 6 29 5 . 0 2 1 . 0 s A 1 7 — 4 5 2 1 ) 2 1 l 一3
叶俏 霞 曹证 福。 1 广 东省佛 山市 中医院检验 科 5 8 0 ;. 东 医学院 医学检 验 系, 江 5 3 0 ) , (. 200 2 广 湛 2 8 8
【 要】 目的 了解 佛 山市 中 医院 茵 血 症 患 者 的 临床 特征 和 病 原 茵 耐 药 情 况 , 讨 茵 血 症 的 相 关 因素 , 临床 摘 探 为 预 防 、 疗 菌 血 症 、 理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提 供 科 学依 据 。 方 法 对佛 山 市 中 医 院 2 1 治 合 0 0年 7月 至 2 1 年 7月 茵 血 症 患 01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E cl S S 以 xe及 P S统 计 分 析 病 原 菌 种 类 和 药 物敏 感 情 况 。 结 果 收 集 12 1例 血 培 3 养 标 本 , 分 离病 原 茵 14株 , 兰 阴 性 ( ) 菌 15株 (0 3 ) 革 兰 阳性 ( -) 菌 5 共 7 革 G 杆 0 6.4 , G。球 9株 (3 9 ) 真 茵 1 3.1 ,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