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达芬奇永动机设计原理3D图纸(三维建模)

合集下载

达芬奇密码——天才的成长之路

达芬奇密码——天才的成长之路

达芬奇密码——天才的成长之路最伟大的阁下:我已经仔细研究了所有那些自称精通武器制造人所发明出来的东西,我发现这些武器与那些常用的武器相比并无不同。

恕我冒昧地向阁下献出我的秘密:❖我设计了极为轻便和坚固的桥梁,并有烧毁敌军桥梁的方法;❖我知道在围攻城池时,如何建造桥梁、暗道和云梯,以及其它攻城器械;❖我有办法摧毁坚固的堡垒;❖我设计的火炮威力巨大;❖如果战斗发生在海上,我有很多高效的武器用于攻防;❖我还会制造坚不可摧的装甲战车;❖在炮轰无效的情况下,我可以设计弩炮、投石机、三角钉等武器;❖我可以设计建造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还能规划引水渠。

我还能用大理石、青铜和黏土创作雕塑。

在绘画领域,我无所不能,不逊于任何人,无论他是谁。

这是一封达芬奇写给米兰宫廷的求职信。

然而达芬奇被佛罗伦萨当权者派到米兰的原因,在于他另一项技能:设计和演奏乐器。

当达芬奇进入米兰宫廷,身份既不是建筑师或工程师,也非画家,而是舞台演出制作人。

从这份求职信以及在米兰宫廷的身份可以一窥达芬奇是多么的多才多艺!如有人怀疑达芬奇在吹牛?请看一下以下几幅达芬奇手稿就知道其言非虚!图(1)达芬奇设计的距弩图(2)达芬奇设计的水力永动机,同时证明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图(3)达芬奇设计的桥梁,在一次战斗中,波吉亚的军队仅用一堆木头,按照本图设计在一条宽24米的河道上架起了桥梁。

如果你以为达芬奇仅有如上这些才能,那就太小瞧他了。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出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芬奇镇,文艺复兴三杰之首。

他涉及的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鸟类学、古生物学、水利、城市规划、军事器械、飞行等等。

达芬奇提出“每一种运动都试图保持原有的状态一直运动下去”的观点,与当时“只有施加外力,物体才会运动”的主流观点背道而驰,直到近200年之后,牛顿证明达芬奇是对的。

可以说,达芬奇是机械论的最早提出者。

高级机械原理全动画图解

高级机械原理全动画图解

运动轨迹与运动规律
机构的运动轨迹是指机构中某一点或 某一构件在运动时所形成的轨迹。机 构的运动规律则是指机构中某一点或 某一构件在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如 简谐运动、匀速运动等。了解机构的 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对于确定机构的 运动性能和进行机构设计具有重要意 义。
03 连杆机构全动画图解
连杆机构类型及特点
运动副
连接两个构件并使它们之间产 生相对运动的装置,如铰链、
滑轨等。
机械原理发展历程及趋势
发展历程
机械原理经历了从手工制造到机械制造、从简单机械到复杂机械、从静态分析 到动态分析的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原理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 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机械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精度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研 究。
07 轮系全动画图解
轮系类型及特点
定轴轮系
所有齿轮的轴线都固定不动,适 用于传递固定传动比的运动和动
力。
周转轮系
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是绕其他齿 轮的轴线转动的,可实现复杂的运 动和动力传递。
混合轮系
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组合,兼具 两者的特点,可实现更为复杂的运 动和动力传递。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方法
传动比定义
输入轴转速与输出轴转速之比, 或输出轴扭矩与输入轴扭矩之比。
传动比计算
传动比等于相邻两齿轮齿数的反 比,即i=n1/n2=z2/z1,其中n
为转速,z为齿数。
注意事项
计算传动比时需考虑齿轮的旋向, 以及是否存在变位齿轮等因素。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方法
传动比定义
与定轴轮系相同,为输入轴转速 与输出轴转速之比,或输出轴扭 矩与输入轴扭矩之比。
THANKS FOR WATCHING

科学巨匠-达芬奇

科学巨匠-达芬奇

科学巨匠-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

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像《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

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

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

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

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骗的店铺”。

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1、天文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

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

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

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

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

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

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

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

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

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

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强大的破坏力。

令人震撼的100多种机械原理动态图,惊艳的黑科技!

令人震撼的100多种机械原理动态图,惊艳的黑科技!

令人震撼的100多种机械原理动态图,惊艳的黑科技!
作者| 普宁君来自加拿大安省3D视觉设计师盖瑞斯·福勒(Gareth Fowler)
制作了一系列充满活力、酷炫十足的超完美机械gif图
不过这些机械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生活中
它们就像永动机一样,一直运动下去有金属控的会特别喜欢每个图都不要盯太久哦,会看晕的
以下是精选的一些结构
1.能够追踪平行四边形的机械联动构造▼
2.万向接头▼
3.齿条齿轮构造应用▼
4.行星离合器▼
5.空间利用门▼
下面的gif图需要点击才能播放哦
6.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方向不变

7.阿基米得氏曲线驱动机▼
8.锥面摩擦变速器▼
9.日内瓦结构内部▼
10.将中断旋转变为连续旋转▼
另外还有热心金粉
为我们提供的机械动态图
简直太美了!
球齿机机构

冲击夹持机构▼
滚珠丝杠传动机构

齿轮传动机构

食品制作▼
3D打印▼
神奇的家具▼
链传

联轴节

机关枪

齿轮啮合

这个好复杂,请大神指点▼
猜猜这是啥▼
直升机旋翼▼
可变节气门

计数器

差速器

透析仪

自动步枪

加特林机枪

气门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100张机械原理动态图,收藏备用!

100张机械原理动态图,收藏备用!

100张机械原理动态图,收藏备用!▲轴承摩擦原理▲机械手臂▲涡轮变速箱▲差速器球齿机机构来一张机械前言以前发过的老图,齿轮、梁板、凸轮、滑轨……看似简单的零部件,被天才工程师巧妙地组合到一起,就能精确完成各类复杂的工作。

机械动态图用一种简短的动画方式清晰的表达出了机械动作、原理和制作过程,令人神往,堪称机械行业的最美写真图,喜欢机械人的往往看后喜欢的不得了!飞机的星型发动机▼四冲发动机▼单曲轴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直升机▼双直列八缸蒸汽发动机▼凸轮导轨机构▼斯特林发动机▼水平对置发动机▼缝纫机▼机械手▼滑块机构▼夹具▼飞机发动机▼破碎机▼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喜欢吗小编想听到你的声音最后再来一个能看分钟的动图▲100多年前,古老自鸣钟的自动报时小鸟机构▲别小瞧一直原子笔,机械结构绝对不简单▲看到这个齿轮机构,心都碎了▲仔细看和琢磨才发现这个看似简单机构的奥妙▲凸轮还是齿轮?你分得清吗▲全自动小型冲锋枪的上弹、击发、退壳机构,看三分钟,才有完整连续的印象▲特殊的减速传动机构,有没有参考性?▲中学生用乐高积木营造的自动化世界▲周期性滑轨拨叉机构,巧妙而常用的机械结构▲细密的小型金属锁链就是这样高速形成的▲最清晰、完整的自动枪械(机枪)上弹、击发、退壳机构▲扭簧摆动机构,工程师既熟悉又陌生的机构▲连续摆、滑机构▲这一定是中国保定出品的机械手,保定府才玩铁球嘛▲鲁班自制飞鸟,骑乘游九州,不是传说哦▲让人发狂的异型齿轮机构,你能想象其中的三维啮合和运行状态吗▲除了炫技,这个齿轮机构实在没有卵用▲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在上世纪初发明的转子发动机▲数一数,这是多少缸、多少气门的发动机▲机械工程师给妻子的戒指,每次吵架狂怒可以转动几下静一静,败败火,结果……更抓狂了▲磁性软泥吞没小铁球,只要在软泥中添加细细的氧化铁粉就可以制成这样神奇的自带吞噬功能的磁性泥了。

▲好麻利,看着手疼▲原来这就是装冰淇淋的蛋卷▲开锁过程原来是这样的▲火车头原理▲电梯门(原来电梯门是这样开关的啊)▲一排排子弹的自动生产过程▲红通通的玻璃瓶加工过程▲螺旋状的通心粉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晾衣架一次成型▲一张图看懂电风扇的结构▲两种液体勾兑的神奇▲神奇的家具▲木质模仿水波▲星型发动机工作原理▲飞机的星形发动机▲缝纫机▲舰炮弹药装填系统▲汽车等速万向节▲V 型发动机——汽缸排列在成一定角度的两个平面上,V6发动机▲直列式发动机——它的汽缸肩并肩地排成一排,L4发动机,一般的车都用▲水平对置式发动机——汽缸排列在发动机相对的两个平面上,保时捷911用的是这种的6缸▲马耳他十字机芯——用于控制时钟的秒针运动▲斯特林发动机▲铁链制作原理▲拉链工作原理▲无管虹吸原理▲确认就这样悄悄的进村吗▲简直是脑洞大开,打火机和火柴结婚后▲这只手确认一直动下去,大拇指表示不满给你一张机械图纸,你认识多少?我平台致力于好文推送,平台图文视频均来源网络,不代表平台观点和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参考。

永动机漫话

永动机漫话

永动机漫话武际可(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100871)永动机的探求者们是想从虚无中得到些什么( The seekers after perpetual motion are trying to get something from nothing.)— 牛顿提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永动机的历史, 并且说明至今还有不少永动机的痴迷者和借永 动机行骗的人. 关键词 永动机,能量守恒,骗子,永动机痴迷者.尽管早在 19 世纪中叶以前,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已经发现,说明永动机 是不可能的,而且任何受过中等教育的人,都会熟悉这些定律.可是直到现如今,在国内或 国外的报章杂志上,还偶尔有关于永动机痴迷者的报道. 1999 年 8 月,湖南桃源县仅有初中文化的彭清满,以自己制成一台" 永动机" 模型,以 需筹集开发资金为由,伙同刘成善,冯姣月,刘志明成立" 高科技筹款领导小组" ,彭自封组 长.百余群众上当受骗,将 10 余万元交给他们.结果四农民以诈骗为由进了看守所 2000 年美国报道[2] [1].据拉斯维佳斯的 Michael J. Marshall 组成了 QSFG 公司, 声称拥有一种不用燃料启动的发动机,有 64 个国家请他去设厂,并承诺超过 17 亿美元的巨额资助.结果无非 是一场骗局. 现今,积极从事永动机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文化程度底的人,这种人对现代科学几乎 一无所知,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不会到初中程度;另一种人是骗子,他们明知道永动机是做 不成的,为了骗财物,推销他们的所谓发明.后一种人的活动范围,主要是第一种人,只有 那些科学文化程度很低的人才会上当受骗. 不管怎么说,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和普及,现今积极于永动机的人是少多了.要知道, 在历史上,研究永动机曾经时髦一时,特别在西方世界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有成 千上万的人卷入其中. 为了说服那些现今对永动机还抱有幻想的人,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永动 机的兴衰历史. 据说永动机的概念发端于印度,在公元 12 世纪传入欧洲. 据记载欧洲最早, 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 (Villand de Honnecourt)的法国人提出来的.如图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 12 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学者达 芬奇(Leonardo da vinc,1452-1519)曾经用不少精 力研究永动机,下面的这幅永动机的草图就是从达 芬奇的笔记中复制的.尽管达 芬奇花 了不少精力于永动机, 并且自己对手去做永动机, 可贵的是他最后得到了永动机不可能的结 论.再下面的模型是达 芬奇的一个为了论证永动机不可能的实验.与达 芬奇同时代还有一位名叫卡丹的意大利人(Jerome Cardan ,1501-1576),他以 最早给出求解三次方程的根而出名,也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关于永动机的不可能,还应当提到荷兰 物 理 学 家 司 提 芬 ( Simon Stevin , 1548 1620) .16 世纪之前,在静力学中,人们只会处理求平行力系的合力和它们的 平衡问题,以及把一个力分解为平行力系的 问题,还不会处理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为 了解决这类问题,人们把他归结于解决三个 汇交力的平衡问题.通过巧妙的论证解决了 这个问题.假如你把一根均匀的链条 ABC 放置在一个非对称的直立(无摩檫)的楔形 体上,如图所示.这时链条上受两个接触面上的反力和自身的重力.恰好是三个汇交力.链 条会不会向这边或那边滑动?如果会, 往哪一边?司提芬想象把楔形体停在空中, 在底部由 CDA 把链条连起来使之闭合,如图,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底部悬挂的链条自己是平衡 的,把悬挂的部分和上部的链条连起来,斯提芬说: "假如你认为楔形体上的链条不平衡, 我就可以造出永动机. "事实上如果链条会滑动,那么你就必然会推出封闭的链条会永远滑 下去;这显然是荒谬的,回答必然是链条不动.并且他由此得到了汇交三力平衡的条件.他 觉得这一证明很妙,就把图 2 放在他的著作《数学备忘录(Hypomnemata Mathematica) 》的 扉页上,他的同辈又把它刻在他的墓碑上以表达敬仰之意.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解决,也标 志着静力学的成熟. 随着对永动机不可能的认识,一些国家对永动机给出了限制.如早在 1775 年法国科学 院就决定不再刊载有关永动机的通讯. 1917 年美国专利局决定不再受理永动机专利的申请. 尽管如此,永动机的发明者仍然是前赴后继,顽强地奋斗着.据英国专利局的助理评 审员 F. Charlesworth 称:英国的第一个永动机专利是 1635 年,在 1617 年到 1903 年之间英 国专利局就收到约 600 项永动机的专利申请. 这还不包含利用重力原理之外的永动机专利申 请.而美国在 1917 年之后还是有不少一时看不出奥妙的永动机方案被专利局接受. 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些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永动机案例. 英国医生和哲学家傅 他 1618 年 所设计的 一 方 面又 将 水 再 抽 勒 德 ( Robert Fludd) ,也是欧洲最后一个著名的炼金术士,下图 方 面利 用 水 的重力推动水 轮 , 以 作 工 ( 磨 是一个典型的永动机: 它 一 到 高处, 以 作 循环应用 .麦子 ) ,Jon Wilkins (1614-72),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英国 Chester 地方的主教,后来得到Wadham 学院的领导职位,在科学技术上有许多贡献.1670 年 他提出用化学力 ,磁 力与重力 三种方式 去造 永动机. 他是最早提出在利用重力之外构造永动机的学者. 当然他在永动机上的所有努力都是以失败告终.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焦耳(Jamea Prescott Joule,1818-1889)也曾经是一位 永动机的痴迷者.他年轻时,正是" 永动机热" 席卷欧洲的时代,焦耳也狂热地追求永动机, 几乎消磨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失败引起了焦耳的深思,他吸了取教训,终于找到了热功当 量,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个定律好比一块路标,插在寻找永动机的十 字路口,警告迷途人:此路不通!据说焦耳还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地告诫那些仍旧迷恋永动 机的人说:" 不要永动机,要科学!" 在 1712 年德国人白斯拉(Johann Bessler 或称为 aka Orffyreus ,1680-1745 )研究了 300 种不同的永动机模型,并宣称他发现了永动机的秘密,从而得到了巨额的投资.他将他 的发明用拉丁文和德文写了一本书,说是奉献给上帝,公众,学习的人和作为发明家的他自 己.他建造了一部可以自行运转的机器,到 1717 年他赢得了数以千计的人的信服,其中有 常人也有例如莱布尼兹这样显赫的人. 这部机器通过了在严格的监视下的两次试验,一次是 在 1712 年 10 月 9 日,由当地 12 名著名人物组成的委员会审查;另一次是在 1717 年 11 月 10 日到次年的一月 4 日,在更为著名的人们监视下,连续运转了 54 天.不过机器总是用湿 布紧紧地蒙上,被他严格看守,其内部秘不示人.当时公众要求他公布技术秘密,他要价是 25000 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由于无人能出得起这笔巨资,加以许多人的冷嘲热 讽,说他是骗子,最后,他将所有的模型都打得粉碎,把他的秘密带进了坟墓. [3] 有关白斯拉的永动机,迄今还有人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有的人认为他是骗子;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 位天才的发明家,猜测他利用了迄今未知的储能方法.在 1812 年,美国费城有一位名叫李德黑法(Charles Redheffer)的人,申称有一种无需 能源的永动机,并且做成了一个模型,对好奇的市民们展示.他还向市政府申请经费去建造 更大的模型.1813 年 1 月 21 日,市政府派了 8 位专员来考察李的永动机.这些人注意到李 的机器中的齿轮有反方向磨损的痕迹, 推测该机器一定是另有一部机器在推动.于是便令当 地的一位名鲁肯斯(Isaiah Lukens)的工程师依同样的原理也做了一部"永动机" ,而且这 部机器的能量来源藏匿得更为巧妙 (鲁肯斯的机器迄今仍被费城的公共事物机构所收藏,如 下图) .然后把他展示给李德黑法.李德黑法看到他的把戏被揭穿,便带着他的把戏来到纽约.1813 年,在纽约,他又展 示他的机器,又吸引了许多人.这时有一位细心的机械工程师叫福尔顿(Robert Fulton) , 他注意到这部"永动机"转动时有微小的晃动,他推论机器一定是由一个隐藏了的曲柄,有 什么人不时摇动曲柄以致引起机器晃动, 剩下的问题是去揭开隐藏的曲柄和它的操纵者.于 是福尔顿就向李德黑法挑战说,他可以揭穿机器能源的秘密,并且说如果没有揭穿,则甘愿 赔偿一切损失.李德黑法只好同意.福尔顿马上拆去靠近机器墙壁上的几块板,一根很长的绳子被显露出来.福尔顿顺着绳子来到二楼,在那里他发现一个有胡子的老头,一只手拿着 面包在吃,另一只手在转动曲柄.随后李德黑法便逃之夭夭了. [4] [5] 美 国 费 城 的 机 械 师 吉 力 ( John Worrell Keely , 1837-1898) ,于 1872 年申称发明了一种生产以太能的原 理.他以一部在水上工作的机器,旅行展出,愚弄了许多 科学家.他征集了约 50 万美元的投资,这在当时的确是 一笔巨额的资金.他的"永动机"动作是靠一根藏匿了的 通向压缩空气的管子.由于他的机器伪装得十分巧妙,再 加他凭借巨额的投资,成了纽约吉力摩托公司的老板,很 有社会地位,所以至今还有不少对他的技术的信仰者.[6] 说到中国人中永动机痴迷者, 我想引用有关的回忆: "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兵团司令黄维, 在担任国民党联勤副总司令时,便听人说,全世界的科学界都认为迄今还没有发明出来的, 是一种不需要使用任何能源的" 永动机" 如果能创造出来, , 则再也不会存在什么" 能源危机" , 便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幸福,永远为人类所敬仰.从那时起,这位拿枪杆子出身的将军,便 下定决心,想突破全世界所有科学家没有发明出的这种不需用任何能源作动力的" 永动机" 为人类造福.这种愿望虽好,但没有科学基础 的人,想造出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有能制造出 来的东西,真是谈何容易.可是,他始终坚决 相信,"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有志者事 ," 竟成" .所以, 他在被俘前没有能完成的" 伟大事 业" ,被俘后,还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种精神 实在可贵.但泼冷水的也很多,他却毫不动摇.沈醉(左)和黄维1986年摄于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院内战犯集中改造后,他更认为有条件可进一步研究,并绘制出图样,想进行试制.管理人员认 为,在改造期间,是以学习与改造思想为主,这些似有点" 不务正业" ,而不表示支持.他则 不管在任何时候, 任何场合都把自己这一愿望提出来, 并给这种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机器定名 为" 黄维永动机" .他认为只要能制造成功, 就可以惊动全世界,个人自由,不请自来.所以, 他把学习等视为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事,不仅在学习发言中,不厌其烦地反复谈他的" 永动 机" ,而且在外单位找他写一些临时性" 外调" 材料,询问他解放前的许多情况时,在他写材 料的纸上, 也是写上他坚决请求支持他创造" 永动机" 的问题. 管理所的负责人拿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他的请求,把他设计出来的图纸,送到中国科学院去审查研究.几个月后, 得到的答复是:" 经过反复实验,这种机器图纸,根本不可能达到不需要任何能源而能自己 永远转动的设计要求." 很多人便认为既经过科学院鉴定都认为不可能,不要再搞了.他还 是认为负责鉴定的人不懂科学, 他的设计是可以实现的. 管理所的领导便组织所有战犯和他 辩论, 他仍不服, 还是坚持要继续研究, 肯定可以制造出来. 由于他始终不放弃他这一主张, 而把学习改造放在一边,所以第一批特赦时,虽然他有许多优越条件可以争取早日出去,却 没有轮到他.但他满不在乎.当时台湾还是陈诚的势力占优势,他是陈诚的亲信高干之一, 他的同事和部下,都在台湾军事方面负重要责任,他的特赦可以起一些影响,而他却坚决表 示决不改变他这一志愿,所以几次特赦都没有他.直到1975年,全部释放时,他也得到 了特赦.可惜的是,他特赦后有了很多良好的条件,但" 黄维永动机" 还没有制造出来.全世 界的" 能源危机" 也正在一天天加深,不知他作何感想!"出狱后,黄维任全国政协常委,做 " 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尽管社会活动繁忙,但他也没有放弃" 永动机" ,继续研究.后来,周恩 来总理得知后,让他把" 永动机" 的模型拿过去看了.1979 年 6 月,黄维在政协分组会议上, 就开发" 重力" 能源做了长篇学术报告.会议通过决议,要支持黄维提出的科研项目.后来, 黄维年迈无精力搞科研, 将研制" 永动机" 的项目交给在江西机械厂当工程师的儿子继续他的 目标进行研究. [7][8] 可以想像,黄维的努力也会像历史上千千万万的永动机痴迷者一样, " 不会有任何结果.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荫.这大概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往往得出 和大多数人探求方向相反的结论.探求了三百年的以太,在 20 世纪初,以以太不存在而告 终.追求对欧几里得几何中第五公设的证明,进行了几千年,结果是以 19 世纪非欧几何的 诞生而结尾. 数百年寻求永动机的热潮, 也以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而逐渐 降温. 我国物理学家冯端等说: "如果要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论功行赏的话,除了要为那些 人所共知的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树碑立传外, 还要建立一座无名英雄纪念碑, 其上最合适的 铭文将是: '纪念为实现永动机奋斗而失败的人们. '虽则他们的奋斗目标是荒谬的,但如果 没有他们的彻底失败, 就不能建立能量守恒定律. 这样他们饱受冷嘲热讽的无效劳动才得到 些许报偿. [9] " 这段话,对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之前的永动机痴迷者来说,也许是合适的.但是在能 量守恒定律建立之后,还痴迷于永动机,就非但没有任何功劳可言,而且是对人力物力的无谓浪费,是无知可笑的行为.至于那些明知永动机做不成,披着科学外衣借以敛财的骗子, 则应当坚决打击, 并绳之以法. 时至今日, 还有不少永动机的痴迷者和借永动机行骗的骗子, 说明对科学基本原理的普及和教育是一项永恒和艰巨的任务. 致谢: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172002 项目的资助,特致谢意. 〔1〕 〔2〕 〔3〕 〔4〕 〔5〕 〔6〕 〔7〕 〔8〕 〔9〕 参 考 文 献 竟扬言发明" 永动机" 四农民冒充科学家沦为阶下囚,2002 年 09 月 07 日, 中国新闻网 DAN BELL, Inventor ready to display new motor,Neighborhood Newspaper, Saturday, November 25, 2000 Angrist, Stanley W.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s." Scientific American, 218 (January, 1968): 114-22. Ord-Hume, Arthur W.J.G. Perpetual Motion: The History of an Obsess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7.Eric's History of Perpetual Motion and Free Energy Machines.http : ///e/crack.html; 金源著 崔泽 译,奇缘— — 一个战犯管理所长的回忆, 沈醉,沈醉狱中趣闻,中国文史出版社 冯端,冯步云,熵,科学出版社,1992英文标题:On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by Wu Jike)。

约翰瑟尔永动机地球UFO图纸结构组成

约翰瑟尔永动机地球UFO图纸结构组成

约翰.瑟尔永动机地球UFO 图纸结构组成2011-02-10 22:40转载自璇幻爵龙最终编辑哦卖告的约翰·瑟尔John Searl灵思泉涌、天赋异禀、高瞻远瞩,这些只是一般人在提及瑟尔效应发电机(SEG;Searl-Effect Generator)的发明者约翰·瑟尔教授(John Searl)时所使用的其中几个形容词而已。

瑟尔教授对科技的斐然贡献,虽大多尚未为人知,却可能彻底改变所有的交通方式,并解决全球的能源需求。

约翰·瑟尔于1932年5月2日出生于英国一个贫寒的家庭,童年的生活奠定了他日后百折不挠的尝试精神。

他自小就有听觉障碍,因而隐藏了尚待发掘的聪明才智。

他从四岁半时就开始有不寻常的梦境,这些梦境都是成对地出现,一年出现两次,一直持续了六年,梦境中将建构指南巨细靡遗地传到约翰善于吸收的幼小脑海中。

在领悟了这些「夜间辅导」所传达的讯息后,瑟尔于十四岁时就开始制造第一部瑟尔效应发电机,以实现他的梦想。

这个装置是由三个呈同心圆排列的环状体所构成,每个环状体由四种不同的材质组成,而这四种材质也以同心圆的方式彼此紧附在一起。

这三个环状体固定在一个基座上,环绕每个环状体的是可以绕着它们自由旋转的滚筒,一般最里层的环状体有12个滚筒,中间那层有22个,而最外层则有32个。

滚筒的外围是线圈,连接不同的配置结构,可以供应交流电或直流电。

SEG是一部不需要能源的发电机,它可以收集能源,但不需要使用任何燃料。

当SEG的滚筒很靠近环状体时,瑟尔效应的共振磁场会使周遭环境里的负离子与电子被吸进这部机器并在里面加速。

稀土族金属元素「钕」对电子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因而促进了这个过程。

SEG独特的机械结构及材质的巧妙搭配,促使钕不断地释放及取代多余的电子,进而提供电能及机械能。

在完成第一部瑟尔效应发电机后,年轻的瑟尔在一位上了年纪的威尔斯友人面前启动开关,发电机的圆盘和滚轴随即开始加速,最后竟然使该装置脱离地心引力的作用,进而往上飞行并穿透天花板!SEG的飞行完全令人始料未及,也激起这位友人的热忱,因而赞助瑟尔进一步研发这项装置。

分析常见几种有趣的“永动机”

分析常见几种有趣的“永动机”

分析常见几种有趣的“永动机”我们知道,永动机有两类: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而使之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无数的学者进行开发“永动机”,其中不乏很多科学家,下面列举几种有趣不可实现的永动机。

一、重力“永动机”例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

他设计时认为,在轮子转动过程中,右边的小球总比左边的小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平衡的力矩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而且可以不断地向外输出能量。

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

达·芬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该装置就能永不停息地转动,并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不断地对外做功.B.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忽略碰撞中的能量损耗,给它一个初速度,它能永不停息地转动,但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并不能对外做功.C.右边所有小球施加于轮子的动力矩并不大于左边所有小球施于轮子的阻力矩,所以不可能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不断地对外做功.D.在现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这种装置可以永不停息地转动,在不消耗其它能量的基础上,还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解析:该设计中,当轮子转动时,虽然右边的小球总比左边的小球离轮心更远些,但是右边小球的个数总比左边的少,实际上右边所有小球施加于轮子的动力矩等于左边所有小球施于轮子的阻力矩,轮子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平衡状态.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且忽略碰撞中的能量损耗,给轮子一个初速度,轮子就能依靠惯性永不停息地转动。

故正确答案为BC。

二、风力“永动机”例2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如图2所示,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转动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对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解析:风扇吹出的风对风帆有向前的作用力,风又给风扇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因此对于整个装置而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内力,小车不会运动,故选D.三、浮力“永动机”例3有人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浮力永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