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古代东方医学
中国医学史 第一讲:中医药起源及发展简史

1
13
医药的起源——社会背景
奴隶社会2070BC (夏)~ 475BC (战国):
夏、商、周、春秋时期
夏朝:仍以石器为主,青铜器的推广和使用——生产力上升标志;
商朝:冶炼技术进步,手工业的进步和分离(eg:青铜铸造业)
周朝:农业发展(铜制农具广泛使用);
晚期发明人工冶铁;
出现商品交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渐分工;科学技术发展(天文、历法等);
商周“甲骨文”记载疾病(323片/16万余片)
奠定总结文化
的基础
15
26
问难方式,81个问题,答案源于《内经》
(经络、脉诊、针灸、命门、三焦等)
《伤寒杂病论》——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东汉名医张机(仲景)
《伤寒杂病论》内容成就简介:
32
方剂学的发展
从《伤寒杂病论》到《医宗金鉴》
宋代政府(960~1279)编修三部方书(P191问题)
《太平圣惠方》成书982~992,100卷、1670门、16834首,北宋前临床医学集成
《圣济总录》成书1111~1117,
200卷、60余门、20000余首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1241~1252)10卷(加3卷用药指
南)、14门、788首,配方手册
药物学的第一次总结(东汉以前的药物学总结)
对于《本草纲目》,你了解多少?
4238
谢谢!
45。
认识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医学,作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它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以及观念密切相关,深受中国人的推崇和喜爱。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知识点。
1. 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源自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体是宇宙的缩影,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因此,中国传统医学注重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核心理论之一。
古代中国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现象,将其归纳为阴阳的概念。
在医学上,阴阳被用来描述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变化。
此外,五行学说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万物分为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并与人体的脏腑、气血等进行关联。
3. 中医诊断方法中国传统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即通过观察、问诊、闻听、切诊等方法来诊断疾病。
其中,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特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自述,来判断病因及病情,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草药治疗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上以中草药为主要手段。
几千年来,中草药经过世代医者的实践和总结,衍生出了大量的经典方剂,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中草药疗法通常采用复方药物,通过多种草药的组合应用,以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5.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
它以针刺穴位为主要手段,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流动,来治疗疾病。
针灸疗法在古代就已广泛应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完善。
《黄帝内经》是最早对针灸疗法进行系统总结和论述的文献之一。
6. 中草药炮制和剂型中草药的炮制和剂型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炮制包括煎煮、蒸馏、酿造等过程,以提取药物疗效,增加药物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东方古典文化精粹选讲中医

东方古典文化精粹选讲中医中医,从亘古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华夏文明医学和生活智慧的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之星。
中医养生六技:砭、针、灸、药、道引、按跷,贯穿五千年中华文明,历经数百载文化交融,推动着人类的健康发展,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中国传统医学是包含着几千年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而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它诞生于原始社会,源于朴素的原始人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了基本的医学理论体系,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中国传统医学不断走向成熟,对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事业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医学史:中世纪的东方医学

拜占庭概况: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娱乐设施建设
伊 斯 坦 布 尔
宗教:东正教
拜 占 庭 式 建 筑
天 主 教 哥 特 式 建 筑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克 林 姆 林 宫
医学特点:
1、拜占庭医学的地位 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医学,很世俗化,是 纯粹的医学;同时又保存了很多希腊、罗 马的医学典籍长达1000余年。
先知穆罕默德
麦加朝圣
古兰经
伊 斯 兰 教 徒 在 清 真 寺 作 礼 拜
阿拉伯医学:
阿拉伯医学是指中世纪时伊斯兰地区 用阿拉伯文汇集的医学,地域上不仅包括阿 拉伯半岛,还包括两河流域、波斯、埃及、 中亚及我国新疆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 希腊,同时也包括波斯、叙利亚、中国和印 度等民族的医学在内。
阿 维 森 纳
阿 维 森 纳 授 课 图
阿维森纳《医典》早期版本的插图: 解析如何在病人背上捆绑重物或施加压力
阿拉伯《皇家外科》图示:烧灼麻风病人的医生
13世纪手稿:阿拉伯医生在助手的帮助下准备药材
16世纪医书上的阿维森纳
阿拉伯医学发展总结
诊断:问诊、验尿、切脉 治疗:消毒(酒精) 麻醉(首创颠茄液吸入) 眼科(白内障、青光眼手术,著作30多部) 传染病防治(人体接触或血液传播) 产科(创造多种手术器械 阴道成形术) 外科(烧灼法,剖痔、拔牙、猫肠线缝合) 心理因素(花园式医院) 解剖(未能发展,盖仑解剖学)
原因:
东正教比较温和 居民有希腊血统 对世俗臣民进行教育
医家: 奥列巴修斯:《医学全书》,70卷。 阿哀修斯:《四卷集》,五官科疾病。 亚历山大:《疾病与药物》 保罗:《论医学》,外科学。
2、与东方医学的交流 战争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分别与中国 人、阿拉伯人、印度人等进行了交流
古代东方医学的传承与创新

古代东方医学的传承与创新
古代东方医学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医学
的发展,成为了人类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一直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古代东方医学的传承不仅依靠口头传承,还依靠文献传承。
中国古代医
学家们编纂了大量的医学书籍,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古籍传承了古代东方医学的理论、经验和技术,成为了后世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现代医学也是从这些古籍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吸收、挖掘和创新。
其次,古代东方医学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
例如,古代医学
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反思自己的理论,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治疗方法。
中国古代医学更是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自己的医学体系中,形成了一种自身特有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古代东方医学也在不断地与西方医学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医学跨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古代东方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已经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促
进人类健康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东方医学也正在经历新的变革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与现代医学进行融合和互动,向着更加积极、开放和创新的方向前行。
总的来说,古代东方医学不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表达。
传承和创新是其发展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希望古代东方医学能够继续传承创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将健康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道医堂:(《道医·第二章》第一节:上古医学)

道医堂:(《道医·第二章》第一节:上古医学)任何科学的诞生,都是有一个形成时期的。
医学的发展也是如此,也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我们在学医之前,首先就要搞清楚医学的来龙去脉,道医亦然。
在上古时期,世界文化的艳阳在雄伟的东方(中国)冉冉升起,气如长虹,如日中天。
在人类文明的开始至上古时期,医学正在经历“巫→道→易”的演变,最后分脱成“医”。
这个文明能够传承下来,有个很重要的参数,那就是时间。
只要产生了时间,就产生了历法;产生了历法,才产生了文明;产生了文明;才产生了传承,有了传承就有灯火。
医学是源于巫的。
巫是什么?不要认为巫就是武侠电视里面的巫婆,巫其实是以前的传天数者,天数是什么?就是星律,为什么是星律呢?因为要产生时间,首先就要观测星光的运动方向,就是观测天的北极星和四周星群,它们昼夜运转,一年四季运行,就是靠这些传天数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总结出来的。
而所用的观测工具,后世叫做“旋玑”(最早叫做“挺木方牙”),由此形成了“上就是天,下就是地,中就是人”这样伟大的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别天地,认识天地。
以前天的表示法是个弧形“⌒”;地呢,是个中断的水平线“–?–”。
在这之前,人们对天地没有概念,不知道天地,不认识万物,处于混沌状态之中。
有了这个“挺木方牙”,人们就认识了天,这就是最古老的天“⌒”和地“–?–”。
以后被伏羲改为一阴一阳,天就变成了“–”,地就变成了“–?–”,“–”就是阳爻,“–?–”就是阴爻,于是就从巫脱演成道。
阴阳就是道,夫子有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是指天地之道。
从道开始,再脱演为易,最后再脱演为医。
巫为什么脱演成道,道就是天道,刚才我们说,天道是什么?就是天数,天数又是什么呢?就是星律。
从巫观察天道,产生了易的概念。
易就是指日月,产生日月的概念,而后产生了医。
这就是从“巫→道→易→医”这样一个流变的过程。
从此,阴阳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宫相继传承。
谁来传承,这就要讨论到历史。
临床医学导论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3/4/2015
第五节 17、18世纪及后期世界医学 发展
四、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医学 1、此期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 界上资料最丰富的药学书籍。 2、重大发展是通过“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3、西医明末清伦(Galen) 129-200 罗马医学之集大成者, 对医学、解剖学、生理学均 有建树。
3/4/2015
第三节 古典文明时期医学
二、中国古典医学 《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医书 《神农本草经》中国最早的药物学 《伤寒杂病论》中国最早明确作者,张仲景 中国有记载的名医:扁鹊、淳于意、华佗、 张仲景。
临床医学导论
第一章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肖典明
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节 史前医学
• 400~600万年前到公元前3500年
• 在采集食物过程中,了解了各植物的特殊 作用,
• 在狩猎过程中,了解了最原始的止血、固 定、包扎等处理方法
• 巫医的心理暗示,有限的植物药的知识及 对创伤的经验性处理构成了史前医学的基 础。
3/4/2015
第五节 17、18世纪及后期世界医学 发展
一、公元1500年时期的非洲、美洲及大 洋洲的文明及其传统医学的特点 1、非洲此期医学为高级巫医,后因殖民 过程,欧洲人带来了文艺复兴运动后 的欧洲医学。 2、美洲此期医学为高级巫医,也因殖民 而由医洲医学取代。美洲医学最大贡 献是提供了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奎 宁) 3、澳大利亚欧洲人殖民带来了欧洲医学
3/4/2015
第五节 17、18世纪及后期世界医 学发展
二、印度传统医学的发展趋势 1、城市西医,农村传统医学 2、目前保健领域获得新生,如瑜伽。
3/4/2015
第五节 17、18世纪及后期世界医 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工具的使用:
骨器、骨针、石刀、石针、石锯等, 穿颅术 (Trephination)、针灸等。
骨
针
11
12
穿颅术
13
二、古代东方医学
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的地方在东方:亚
洲、非洲的北部四大文明古国医学
(Egyption Medicine)
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 距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28
肺结核的认识(泥板文)
症状:病人常咳嗽,痰稠,有时带血,呼吸如 吹笛,皮肤发凉,两脚发热,大量出汗, 心乱,病重时常有腹泻 病因:魔鬼侵入 治疗:驱魔 按摩、冷敷、热敷、灌肠、药物
29
天文学与小宇宙论:
天文知识发达,发展了占星术和太阴历 。把人体 比做小宇宙,认为人体的各部分与宇宙中的星辰具有 普遍的联系。
5
如何考察原始时代的医学? ◆ 根据考古挖掘 ◆考察与研究现代未开化民族: 黑龙江的鄂伦春人、美洲的印地安人等。
6
7
●火
的 使 用:发现 御寒、熟食、驱湿 (猿人洞穴中的灰烬、 烤过的鹅卵石)
8
原始人类的居住环境
9
●劳动中的积累:
人类通过采集业 及狩猎发现了植物、 动物的药用价值, 通过采矿发现了矿 物质可以入药。
46
44
伏 羲 阴 阳 八 卦 图
45
三、总结:
人类进入文明以后,在东方产生了四大文明古 国,它们相对独立地创造了各自的医学理论和医学 体系。古代东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经验观察 和自然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经验医学体系,它为 后来西方经验医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从而为世界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 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源泉所在。
18
木乃伊制作
(4:33)
19
左图:现代人研究木乃伊 右图:打开的木乃伊
20
21
医生与医学教育:
医生已是专门的职业,并有了专科医生, 同时僧侣也用魔术与祈祷行医;古埃及医学 教育发达,各地的神庙都设有医学校。埃及 医学对以后希腊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2
伊姆霍泰普
Imhotep
23
荷露斯(Horus)
34
古印度医学 (Indian Medicine)
公元前4000年土著人创造了最古老的农业文明。 以后由于部族间的不断斗争,出现了社会地位不同 的等级阶层。印度人口构成复杂,有种姓制度,有六种 不同的语言。
古代印度历法:
(1:39)
35
●早期医学:
公元前1500年出现了文字记载,最早的 医学典籍是“吠陀经”,当时的医学也称“吠 陀 医学”。
中西医学史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
1
第二讲
医学起源及古代东方医学
2
一、医学的起源 二、古埃及医学的特点及医学理论 三、古巴比伦医学的特点及医学理论 四、古印度医学的特点及医学理论 五、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及医学理论
重点和难点: 古代四大文明医学体系中的医学理论,包括: 1 .原始体液生理病理学说 3.气、胆、痰三原质学说 2. 小宇宙论 4.阴阳五行理论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中医学方面最早的文献已 有三千年的历史,现有三部古典医学著作。书写形 式为甲骨文。
43
《黄 帝 内 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 理论是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平衡失调, 五行承制破坏则患病。
《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代前的药物知识,365种药物。 《伤寒杂病论》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38
《阿输吠陀》中的养生法
面部按摩: 鲜奶油和草药粉混合的 油膏敷贴按摩,可促进 细胞再生。 头部滴油还可以醒脑。
39
《妙闻氏集》: BC5
药物知识丰富: 记录了760种药物,植物药、动 物药和矿物药,以热带植物药 品种繁多。
精 细 的 外 科: 手术器械多达百余种。手术繁 多,包括造鼻术、剖腹术、截 肢术、眼科手术等。
(2:58) 15
最初的典集:纸草文献 (纸莎草 Papyrus)
16
早期的医学理论:原始体液生理、病理学 说
人体组成: 土—骨骼、肌肉等固体成 水—血液、唾液等流体成分 生命要素:火—体温的产生与维持 气—呼吸、活力(灵气) 医学理论:灵气—血液(平衡论)
17
• 木乃伊制作的医学意义:
古埃及人认为灵魂不灭,因此有制作木乃伊 的习俗。这使他们积累了包扎和防腐的知识,并 掌握了最初的外科手术方法和技术。为后来外科 学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木乃伊同时也为我们提供 了古人的疾病信息。
40
《者罗迦集》: 公元1世纪 内科学著作
BC3世纪 阿育王孔雀王朝 印度医学发达,医学随佛教经典传 播于亚洲、东欧和北非 。
41
• 三种医学体系并存,三种医生并存:
BC 2000年:吠陀医学是古代本土医学 AC 1000年:伊斯兰医学仍是本土医学 AC 1800年:西医由英国传入
42
中国古代医学 ( Chinese Medicine)
3
一、医学起源 ( Origin of Medicine )
研究人类医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应上朔到人 类历史的远古时代。人类大约已有370万年的历 史。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出现了伤痛与疾病。 人类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 了医药方面的知识,奠定了世界各古代医学体系 的基础。
4
东非肯尼亚发现的人类 化石标本距今有370万年,中 国发现的人类化石标本距今 有170万年。
36
黎俱吠陀:颂诗 麻风病、结核病、外伤及药用植物 阿达婆吠陀:巫术咒语 77种病名和创伤、蛇咬、虫毒
阿输吠陀:生命经 出现系统的医学理论,将医学分为八科 (唐代译为“八医”),提出气胆痰三原质说
37
●婆罗门教时期的医学:
(2:01)
公元前1000年出现了系统的医学理论,是最早的体 液病理学。气、胆、痰三原质说:认为人体由三种 原质及七种物质组成。气、胆、痰三要素必须平衡, 失衡则患病。
黄道十二宫
太阴历
30
肝脏模型 —肝卜
31
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
公元前1800年,汉谟拉比统一了两 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 , 制定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医 生行医治病的收费标准及在医疗事故中 应负的法律责任,是医疗史上最早的医 疗法典。
32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33
医疗活动: 轻视人体解剖,注重实践经验。当 时医生已成为一种职业,并有了内、外 医生的分工,金属手术刀已在医疗活动 中广泛使用。
24
古巴比伦医学 (Babylonion Medicine )
文明源于西南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其 间的平原古时称为“美索布达米亚”,公元前5000年 前产生了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发明了楔形文字,书写 形式为泥板文(Clay tablets)。
25
苏美尔文字
(1:37)
26
泥板文
27
宗教特点:多神论、崇拜日月星辰 早期医学:相信疾病是由外来的病魔引起,祈祷 驱魔成了主要的治疗手段。流行肝卜, 认为肝脏是最重要的器官,是血液的 中心,是生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