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理解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3.掌握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和试剂:氯化银溶液、硝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2.幻灯片和投影仪;3.学生实验用具:试管、滴管、量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入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2.学生回答:你们在实验室中是否观察到过离子反应?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二、理论讲解(45分钟)1.确定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反应物的离子性质、随机碰撞的速率、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等;2.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离子方程式和净离子方程式;3.混合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例,如氯化银和硝酸铜混合反应等;4.学生互动讨论:你们能否举出其他离子反应的实例?对于这些反应,是否可以确定它们满足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三、实验(30分钟)1.教师示范:将氯化银溶液加入硝酸铜溶液中;2.学生操作:参照示范进行实验,观察产生的反应现象;3.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是否发生了离子反应。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观察和解读;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3.教师讲解离子反应的应用领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五、课堂作业(10分钟)1.写下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调查并列举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行设计离子反应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离子反应的现象;2.学生可自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教学评估: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讨论进行评价;2.检查学生所完成的课堂作业;3.针对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宇华教育集团高一年级化学新授课教案§2.2离子反应第1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初步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掌握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重点难点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过程【课题引入】(PPT展示,小视频)【故事解读】视频中,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CuSO4较多的水就会中毒。

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

因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Cu2+离子遇到OH-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了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会被人体吸收,失去了毒性。

【过渡语】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flash展示】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发生了怎样的反应,具体分析见PPT1.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教师设疑】如何正确书写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呢?【教师板书】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二拆、三删、四查具体内容,边讲边播放PPT边板书,进行同步教学【练一练】PPT展示,略【学生活动】学生板书,教师评价【思考交流】由以上答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教师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教师过度】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思考交流】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会发生离子反应呢?【flash展示】看一看,这些溶液混合都生成了哪些物质?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沉淀:Ag++Cl- == AgCl↓(2)生成气体:2H+ + CO32- == H2O+CO2↑(3)生成水:H++OH-==H2O【flash展示】看Flash,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的条件【学与用】PPT展示【学生活动】学生练习,教师评价【教师过度】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离子之间就是不能共存【教师精讲】教师精讲并板书【课堂小结】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和学习方法?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学生活动】展示后,提问学生,学生独立回忆当堂内容,引领学生当堂记住当堂内容。

第二节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获得的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具准备】Na2SO4溶液、BaCl2溶液、K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酚酞指示剂;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含CuSO4)、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呈碱性)、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

试问:哑泉水为何能致哑,安乐泉水解毒的原理是什么?[思考与交流]有下列四组物质:(1)Na2SO4和KCl; (2)Na2SO4和BaCl2;(3)NaOH和HCl试分析:1、每组中各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情况,并写出其电离方程式.2、每组物质的水溶液相互混合中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思考与交流】1、 试分析每组实验溶液混合前后各离子数目变化,由此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情况。

并分析其类反应本质是什么?2、如何表示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汇报结果][新知归纳]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一)离子反应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即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 本质: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数目减少。

3.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发生条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 实验操作:观察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实验现象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发学生对离子反应的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实验操作:设计离子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实验现象。

4.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实验现象。

5.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提升:对离子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发生条件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实验仪器和材料3. 实验指导书4. 教师讲解与引导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2. 实验操作能力3. 知识掌握程度4.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反应实质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离子浓度减少的反应;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生成;3、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2、通过①Na2CO3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②NaOH溶液于CuSO4溶液混合③NaCl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探究反应发生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研究方法,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在离子反应上的认知水平;2、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符号语言的在化学学习中的认识;二、教学策略(一)现象与本质间的认知发展教学策略通过在NaOH中逐步滴加稀H2SO4这一实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进而引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了解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

(二)实验探究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探究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是否变化的实验,熟悉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反应发生的本质。

(三)符号表征教学策略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会用化学离子符号语言来表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对化学学习的表征之一(另外两种为文字和图像)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二)教学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安排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之后,学生对电解质有了教为深刻的理解,便于安排实验探究,让学生充分讨论,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的条件并,引出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复分解反应,本节教材的第一课时又分析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此基础上学习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知识储备是足够的。

若从“过程与方法”的层面上讲,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观,利用这些技巧,去研究物质在水溶液的行为,同样是可以达成的。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学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学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四、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六、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0.5 mol/L CuSO4溶液、0.5 mol/L NaCl溶液、0.5 mol/L Na2SO4溶液、0.5 mol/L BaCl2溶液、1 mol/L NaOH溶液、1 mol/L HCl溶液、0.5 mol/L Na2CO3溶液3.学生准备:2人为一组,用最优化组合配置。

4.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5、学生每人一分学案七、教学过程【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 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按以下三部分一、课前准备、预设任务、导入新课二、激趣设疑、自主探究、新课教学三、联系实际、巧设习题、巩固成果学习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3.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学习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壱、导入新课[引入] 观看视频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离子反应的概念[板书]一.离子反应( ionic reaction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演示实验2-1]CuSO4 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思考]1. 混合前,溶液中各存在哪些离子?请写出电离方程式2. 混合后,看到什么现象?溶液中又存在哪些离子?[总结]由实验可以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实验动画]展示了多种溶液混合后离子结合的情况,探究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小结] 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物质(见溶解性表)(2)生成物质(3)生成物质(水、弱酸、弱碱等)[本质] 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过程。

【练一练】1、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进行离子反应KNO3 + NaCl Na2CO3 + H2SO4MgO + HCl BaCl2 + H2SO4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H2 和O2 反应生成水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 加热分解制取O2 D.H2 还原CuO4[分析] BaCl 2 溶液与 CuSO 4 溶液混合反应本质:Ba 2++SO 2-=====BaSO 4↓[小结]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设计执教人:郑学玲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2.通过实验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

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二、教学构思(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想1、精心设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精心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我首先设计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实验,其次设计了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flash画面,用来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然后又设计了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设计了中和反应实验,利用颜色的变化及Flash动态画面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反应的进行,最终达到了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和水。

(三)教学思路和过程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形成一个良性的、具有和谐关系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通过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到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来,因此,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学习目标:
1. 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 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 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学习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

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那么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要发生具备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离子反应的概念
[板书]
一.离子反应( ionic reaction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演示实验2-1]
1.CuSO4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2.Cu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设问]实验1无明显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只是CuSO4溶液电离出的Cu2+和SO42-与NaCl溶液电离出的Na+Cl-的简单混合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提问]实验2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结论]实验2说明了CuSO4溶液电离出的SO42-和BaCl2溶液电离出的Ba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

而CuSO4溶液电离出的Cu2+与BaCl2电离出的Cl-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Cu2+和Cl-的离子形式存在。

[总结]由实验2可以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分析]上述实验“2”的反应本质:
②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Ba2++SO42-=====BaSO4↓
[小结]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教学环节二:离子方程式
[板书]二.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讲解]
以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为例来研究一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例:
BaCl2+CuSO4===BaSO4↓+CuCl2
②“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Ba2++2Cl-+Cu2++SO2-4===BaSO4↓+Cu2++2Cl-
③“删”――对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相同离子,把其中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应按数消掉。

Ba2++SO42-===BaSO4↓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小结]
四步中,“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既然拆是关键,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物质仍保留化学式。

[点击试题]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Cl+NaOH ②HCl+KOH ③NaOH + H2SO4④H2SO4+KOH
[设问]通过这些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分析]反应物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小结]可见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一样,化学方程式仅代表某一个反应的情况,而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板书]2.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设问]是否所有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为:H++OH-=====H2O
[点击试题]
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Cu(OH)2+HCl ②CH3COOH+KOH ③Ba(OH)2+H2SO4
[讲解]上述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u(OH)2+2H+=====Cu2++2H2O (Cu(OH)2——难溶碱)
CH3COOH+OH-=====CH3COO-+H2O (CH3COOH——难电离物)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引导]通过上述比较可知,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什么样的中和反应?
[小结]H++OH-=====H2O表示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水的这一类反应的本质。

[提问]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总有离子的减少)
[归纳]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

[讨论]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教学环节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三.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

因此,复分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教学环节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板书]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投影并讲结]
(1)看该反应是否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看像==↑↓及必要的反应条件是否正确、齐全。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该用离子表示的是否拆成了离子,该用分子表示的是否写成了分子式。

(4)必须满足守恒原则(元素守恒、电荷守恒)
(5)不可以局部约分。

注意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和阳离子配数比是否正确。

某些离子方程式离子数不能任意约减,例如,H2SO4与B a(O 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当是Ba2++2OH-+2H++SO42-=BaSO4↓+2H2O而不能写成Ba2++OH-==BaSO4↓+H2O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总结]本节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表示形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还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其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一难点,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将为化学学习带来众多方便。

希望同学们多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